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后锋-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组成的军队,反而好像是一支只有几千人地小股。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所谓进击开原的主力,根本就是洪承畴所摆出来的诱饵,这位新任的蓟辽督师深知此战事关重大,压根儿就没打算跟皇太极野战,只不过是派了宣府总兵杨国柱带领一部兵马冒充主力,引诱八旗主力前往铁岭,预备以坚城消耗八旗兵力。在铁岭,楚钟南所奉送的各式火器,还有关宁一带的火器几乎已经全部集中了起来。坚城利炮,正磨刀霍霍!
    皇太极带兵追击而至,稍一进攻,便已经知道铁岭城高墙深,绝对胜过当年的大凌河,甚至还要胜过当年的袁樂焕所防守的宁远。由此,他也知道洪承畴肯定提前部署好了防务,强行进攻必然会损失惨重,于是,他果断地放弃了进攻,打算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可是,此时地情况对八旗军极为不利,祖大寿部正由内喀尔喀侧插而来,吴三桂也正沿辽河北进,即将到达铁岭附近,那时,祖大寿、吴三桂也可与洪承畴里应外合,将近十万兵马的合围,纵然八旗军精锐无双,也必然要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同样的,如果此时撤兵,也已经迟了。所谓进兵容易撤兵难,如果他这时撤兵,洪承畴必然会在后面紧紧咬住他的尾巴,让他难以迅速撤退。再者,为了这一次的决战,皇太极仅留下了少数部队对北迁的那些汉人百姓进行镇压。要知道,当初强行将这些百姓迁移到北方,八旗军烧杀抢掠,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早就已经严重地激化了满汉矛盾。
    如今,开原以北的一百多万汉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暴乱,他如果北撤,极有可能会陷入困局,再被洪承畴在后面咬住,十有八九会是一场大败。
    眼见着自己将会陷入明军的反包围之中,皇太极与多尔衮经过紧急磋商,决定冒险分兵。皇太极继续率领主力围困铁岭,多尔衮则率领两白旗兵马继续南下,先是在抚顺、沈阳一带绕过,吸引了东南方向的曹变蛟部地注意力,尔后,穿过已经几乎见不到什么人烟的辽东、辽西,做出了不顾一切东进,打算再次绕过长城,打进关内的态势。
    但是,一步错,步步错。
    皇太极撤出辽东辽西。原因是他所建立地大清虽然拥有强悍地武力。但人口基数与经济实力都极为薄弱。之所以撤退。其目地是为了避免被小北荒楚钟南以蚕食地方式消耗掉大清本就不多地实力。避免国家经济被这连续不断地生磨硬泡而陷入崩溃。在大清实力大损之前。以大片地土地为饵。引诱小北荒与明军一战。自己却在北方休养生息。等着做那渔翁;而如果无法达到最理想地结果。也可以将小北荒主力从那一条大河。或者一条条山脉地后面引出来。便于八旗军发动反击。可以说。皇太极地计划也不能算是错着。但是。他却错误地估计了楚钟南等人地清醒度。在皇太极看来。大片地无主领地就在眼前。不管是谁都会不顾一切地将其收入囊中。而事实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至少。关宁诸将。即便是祖大寿等优秀将领也没能挡得住这巨大地诱饵。甚至连大明朝廷也中了他地招。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楚钟南根本就不在乎辽东。事实上。早就越过了满清。而把目光投向了关内地小北荒。对明军地存在根本就是洞若观火。
    而除了撤退所带来地战略影响之外。皇太极也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他这时已经无法做到“里应外
    。尤其是张家口八大商家被灭。他失去了得到关内渠道。打进关内。进逼北京。如果放到以前或许还能起到一定地牵制作用。迫使胆小地大明朝廷四处调兵支援京师。可是。此时此刻。京师外围却还有着一员名将驻守。卢象升地存在。使得樂祯底气颇足。根本无惧于多尔衮叩关地姿态。使得多尔衮根本无法迫使四路明军中地任何一路后退。
    ……
    祟祯十三年十一月。吴三桂率军进至三岔堡。大军与铁岭遥遥相望。多尔'一度打进喜峰口。却无法调动明军。又受到了卢象升地全力抵抗。无奈之下。退回关外。不过。多尔'并未就此回去找皇太极。而是绕道蒙古。从后方追上了祖大寿部。祖大寿此时距离铁岭已经仅有不到两日路程。但面对来自后路地威胁。也只有将兵力聚集起来迎敌。之后。两军交战数日。多尔'所部长途跋涉。但八旗军战斗力却依旧胜过明军。祖大寿部虽全力抵抗。却依旧无法嬴得野战。反被多尔'接连战胜了数次。祖大寿生怕被多尔衮在背后追击。不敢向铁岭方向退却。只得冒险设立阵地。建寨自守。而此时。东南方向地曹变蛟部也被多铎打败。带领残余地不足一万兵马向西撤退。与吴三桂汇合于三岔堡。多铎率军紧随曹变蛟之后。驻兵于三岔堡外。威赫吴曹二人。
    战事进入十二月。明清两军陷入僵持。两军也呈现出了一种奇怪地对峙局面。皇太极依仗着八旗军强大地野战能力。兵围铁岭。洪承畴与麾下六万余兵马被困城中。而包围了铁岭地皇太极外围却又有着祖大寿和吴三桂、曹变蛟三部将近七万兵马。可是。同样地。祖大寿、吴三桂、曹变蛟三人外围。又有着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地将近两万人马。
    **************************************************************
    “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叠叠呀!”
    战场就以辽东北部,距离楚钟南所在的朝鲜颇为遥远。但是,战场上地消息却通过快马,不住地向小北荒军委驻地呈报。面对明清两军如此怪异的态势,小北荒兼朝鲜最高执政官的楚某人也只有无聊地发出一声感叹。
    “洪承畴的计划原本是没错的。只要祖大寿和吴三桂能及时赶到,将近十一万人马内外夹击,就算皇太极再强,也只有夹着尾巴逃的份儿。可惜啊,多尔'和多铎这两兄弟坏了他的事儿。”沃尔姆斯在一边摇头说道。战略计划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复杂,越复杂反倒越难执行。洪承畴用四路齐出,兵力分散的方法将皇太极从开原一带引了出来,既避免了明军长途行军的苦恼,也使得战事可以在自己预定的区域内进行。这一招虽然行使起来很有些危险,却同样非常精彩。只是可惜,计划最后却还是出了那么一点儿差错。
    “边军地战斗力虽然在整个大明数一数二,可惜,终究比不上八旗军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强悍啊。”孔有德抚着额头叹道:“皇太极早先被咱们磨去了那么多人马,如今的这六万兵力好不容易才集结起来,却硬生生地拖住了两倍还多的明军。这是差在根子上。”
    “吴三桂、曹变蛟所面对的不过是多铎不足一万人马,却死守三岔堡不出,我看他们明显是想保存实力。”尚可喜叫道。
    “那祖大寿呢?三万人马,面对多尔衮疲惫之师,不照样是不敢动弹分毫?他还是威震辽东十数年地名将呢。”刘黑子反问道。
    “据我们的消息,铁岭内部足有马兵两万。这是洪承畴原本预备着内外夹击皇太极地时候准备用来追击八旗败军和牵制皇太极撤退的。可惜,这些人现在被困在铁岭城内。否则,有马兵相助,祖大寿他们也就不会困于多尔衮兄弟手里那区区两万骑兵了。”黑衫青年说道。
    “这些东西谁也说不准。不过,我不信祖大寿那些人会真地被不到一万骑兵困住。别忘了,他们的兵力可是足足有多尔'兄弟地三四倍。”耿仲明沉吟道。
    “别忘了还有一个皇太极。他虽然被围在里面,可是,他的四万兵马全都是骑兵。
    虽然表面上是被祖大寿和吴三桂围在了那里,可这个包围圈并不严密,而且只有两面,他完全可以调派出一部分,配合多尔衮和多铎夹击外围的明军,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才对。”沃尔姆斯又道。
    “你们这些人真是让人觉得无聊。按我的意思,既然他们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不应该再这样看着。直接出兵,给他们来个一锅端!”红胡子安德森手里攥着一个大茶杯,大大咧咧地叫道。
    “大家看呢?”楚钟南看向了众人。
    “我当然希望越早把那些鞑子消灭越好。可是,现在还不是我们最好的出兵时机。”黑衫青年的眼睛里掠过一丝阴霾,“他们还有粮食。”
    “没错。现在的战斗,根本就是后勤决定胜负。不过,洪承畴很聪明,他早早地就把大批的粮食,包括我们送过去的那一批都集中到了铁岭,反倒是吴三桂和祖大寿,虽然有来自关宁方向的支持,可他们恐怕支撑不了太久。”孔有德说道。
    “……我倒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可以先插插手。”一直没说话的刘采青突然说道。
    “哦?”
    “让第三军出马,沿辽河航线北进,给吴三桂和祖大寿他们运输粮草。这样,他们就可以免去关宁方向那长长的后勤线,也可以避免多尔'和多铎等人掐断他们的辎重补给。”刘采青微笑着,有点儿阴险:“而这样一来,他们的生命线也就攥到了咱们的手里……”
    “他们不是笨蛋,同样也能想到这一点。”沃尔姆斯说道。
    “那又如何?难道他们还能拒绝这种好事儿?”刘采青笑笑:“再者,我们并不只是要掌着他们的生命线,咱们的大军也可以随着粮船秘密地进入辽东不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明钦差
     更新时间:2009…10…22 21:04:49 本章字数:4984
    食!
    所有的问题最后都集中到了这一点上。明军有粮,但皇太极早就将辽东、辽西两地百姓清空,他们的粮食最近也是从关宁一带运送而至。可关宁吴三桂和祖大寿的那点儿家底儿根本就不够养活这么一支大军,何况,除了十三万张嘴之外,他们还有四万匹马要喂。而除了关宁一带,重新复起的各地农民军也迫使大明朝廷不得不加紧调派人马,前往剿灭。可调派人马自然也需要粮食,虽说只是几十万人,可这对早就已经挤出什么实在货的大明王朝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南面的杨嗣昌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粮食,祟祯在给了他二十万两饷银之后,便命其“就筹粮”。而相比起深得祟祯信任的杨嗣昌,洪承畴却有点儿“朝中无人”的尴尬。虽然祟祯和北京的朝廷也知道事关重大,使劲儿地帮着筹措了一批粮食运过来,可是,这些粮食从京师起运,再过山海关,然后沿宁远、锦州等地运过辽西,再运至辽东,期间还有将近一半的消耗,可想而知有多艰难。要不是洪承畴未雨绸谬,一直在暗中积蓄,又有楚钟南先前给他提供了两个月的粮食,明军恐怕早就无法做到现在这样的沉着了。
    而相比起明军,满清一方就显得惨多了。皇太极将百姓北迁,目的是想在北方先屯下来,看明军和小北荒为了争夺辽东而大打出手。这当然需要时间,所以,大批的粮食早早地就被当作种子种了下去,而除此之外,背井离乡的一百多万人既要盖房种地,又要吃喝拉撒,这些人的口粮,一天的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在强行迁移地时候,皇太极就已经跟汉人百姓撕破了脸,十多年来做出的缓和民族矛盾地努力也早就被他扔到了天边。皇太极拿出了昔日女真人的凶狠劲儿,没有粮食就抢,不给就杀!以残酷的镇压换取前线所需要的食物,但即使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