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后锋-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在楚钟南地强制要求下。图拉诺夫用几年地时间。利用手里丰厚地资本。将俄罗斯远征军将近八成地军官尽皆收买。再加上他又是楚钟南指定地交易人。在东西伯利亚地地位已经不在西伯利亚总督之下。头上还顶着上校地军衔。
    西伯利亚地处偏远。莫斯科方面也不是很在乎。所以西伯利亚一带地俄罗斯远征军。其实已经开始渐渐地被楚钟南所掌控。虽然这种掌控地程度很弱。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楚钟南对西伯利亚局势地影响力。
    这样过了几年。皇太极兵败北逃。楚钟南因为忙于接收各地。紧接着又忙于建设。同时还要紧盯着关内地局势发展。没有空闲。也不愿意再拿出大军去追击那些八旗地残兵败将。所以。便想到了动用图拉诺夫。
    此时地东西伯利亚。俄罗斯人经过十几年地经营已经极为稳固。再加上皇太极因为楚钟南地牵制而不得不收拢实力。已经无力北顾。所以。俄罗斯人通过各种手段。已经控制了被多铎和豪格强行索去数千精锐。以至实力虚弱地贝尔加湖附近索伦各部。同时。他们地触角也伸到了外喀尔喀地境内。接到楚钟南地命令。同时又考虑到皇太极地两万兵力相比起北方各个势力也确实强大地有些过份。为了避免受到攻击。图拉诺夫与俄罗斯远征军军官们商议。决定趁着八旗军立足未稳之机。先行展开攻击。
    于是。就这样。外喀尔喀三部。以及俄罗斯人莫名其妙地联起了手。而面对多方压力。草原上各种条件又差。皇太极终于没能撑住。在疾病与忧急之中。死了!
    ……
    “为什么满清会失败?”
    沈阳,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东北大学政法学院内,一百多号二十左右岁的小年青们坐在新近建成的阶梯教室里,看着自己地老师在前面黑板上写下的那一排粉笔字,一个个都感到莫名其妙。
    “老路,你说大人为啥出这么一个命题?”
    “这有什么难理解地?唯有究其根本,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啊!”老师标完命题便离开了教室,说是由学生们自己讨论发挥。于是,很快的,一百多人便按照各自相熟地程度分成了二十几拨,每拨多的十来人,少地三四人聚成一堆。这新建的阶梯教室虽然不大,但也足够他们这一百多人活动。而那个被称做“老路”的就位于靠近墙边的一拨,人数也多,只有四五个。而这个所谓的“老”路,也不过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这一群本就特显年青的所谓“大学生”中,依然显得特别突出。可是,相比起其他人的一脸迷糊,这个小小少年却似乎特别清醒。
    “一辞小弟说的不错。所谓‘前车之鉴’便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一拨学生中,一个大概二十岁出头,一身秀才打扮的年青人摇了摇头,嘴角噙笑,语气显得有些不以为然:“满清与我东北六省先天不同,他们不过是一群蛮夷,而我等却是堂堂汉裔,两者之间相差何止千里万里,我们又怎么会重蹈他们的覆辙?执政大人这个命题,似乎有些不着边际,也有些过于担忧了。”
    “我看不像。居安思危啊,而且,咱们那些老师不是说过吗,既然是政权,总有它们的相似之处。大人既然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想来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刚刚问“老路”的那个学生说道。这名学生大概十八九,光以年纪而按,算是这群学生里比较普通的一员。
    “我觉得,咱们大家光去想大人为什么会出这么一个命题已经就是不着边际了。还是先破题吧!”另一个少年皱了皱眉,说道。
    “破题?我说你当这是做八股文呢?咱们这儿可不是要求你写文章怎么样,问的是观点、见解。”又一个长得有些虎头虎脑的少年倚倒在椅背上,摇头晃脑地白了刚刚那少年一眼,又伸出手指头一个劲儿地数了起来:“可对这满清为什么会失败,我还真不觉得这还有什么好问的。孔子说了,‘苛政猛于虎’!他们那群蛮夷,哪懂什么治理国家?除了抢,就是杀,这种政权,今日不败,明日也会失败!”
    “说的有理是有理。可是刘风啊,你这见解也实在是太浅了些。
    真要说给老师,恐怕他们也就只会把你看成是做个县令的材料儿。”刚刚那名秀才打扮的年青人突然笑了起来。
    “县令?那感情好。”听到这话,刘风额头一扬,立时眉开眼笑:“别说是个县令,就是再差点儿我也乐意。我家上八辈子可都是平头老百姓!我爹说啦,能进学院已经是祖上积德了,只要能毕业,就算我立一大功,要写信给我们刘家族长,给我在族谱上记一大笔呢。”
    “你这家伙……”秀才伸手指着刘风,对这个没有什么远大志向的家伙颇感无奈,却也只有摇头苦笑,“当咱们这个学院成了什么?何谓政法?政法,自然不是从政便是问法。咱们这些学生,日后都是要做大事的,哪能对一个小小的县令之位就满足了?你也不怕人家说你。”
    “虽说是从政问法,可我听说,政汉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也就只是在各级官府做个办事儿的,要从底层开始,做得出色才能一级级递升,没听说可以去做主官之类。想要坐到理想的位置,得好些年呢。”“老路”小声地说道。
    “那只不过是过渡一二罢了。”秀才微微一笑,显得信心十足:“虽说咱们东北六省并不施行科举,可大人既创建大学,我等便是他的门生。既为‘门生’,日后自然要为大人效力,大人自然也不会亏待我等。毕竟,老师照顾学生,天经地义。”
    “执政大人可不跟你想的那么好说话。”“老路”小声地摇头叹道。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非小北荒出身的人总是对从政那么有兴趣呢?真当执政府的官儿好当?不过还好,原先小北荒出身的那些人倒是没有太多有这种想法。
    “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又跑题儿了!”刚刚那名提醒众人的少年又说了一句,顺手,又指了指前面的黑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两百一十一章 讨论
     更新时间:2009…11…6 23:45:48 本章字数:4727
    人接二连三的提醒,众人也不好在讨论自己日后毕业只是都忍不住责备地瞪了那个提醒大家的小子一眼。尤其是那个秀才,眼神最是不善。
    秀才名叫尹国用,是皇太极建国称帝之后,开科取士所中的秀才之一。这种人,如果放到普通的改朝换代之中,虽然不见得就会受到怎么样的虐待或者歧视,但一般也不会受到优待。不过,皇太极这些年受到楚钟南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接连放弃了许多有致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所以,像尹国用这些汉人秀才,楚钟南倒也没有过于在意。毕竟,这些人也是受过满清的苦的。在建立大学之后,也没有拒绝这些人入学,相反,他甚至还对这些受过压迫的读书人有那么一些期望。
    但是,这个尹国用却不是一个心理简单的读书人。在这群学生之中,他的年纪虽然不算最大的,但也属于相较年长的一类。所以,相比起那些年纪还小,也还不怎么在乎自己前途的同窗们,他对自己日后却是有着相当的期待的。在他看来,楚钟南在建立东北执政府之后便创立了这么一所东北大学,肯定是有着更大的野心。而大学,只比“太学”少那么一小点儿,显然也是有着相当的寓意的。他是个成年人,当然知道从政的好处。所以,对自己在政法学院毕业后的前途也有着相当的憧景。但与众多曾经参予科考的读书人一样,他的憧景总是向着好的一面。认为自己会在楚钟南这名“老师”的照顾下,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高位。但是,他却并不打算只是取得高位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同窗聚在一起,却要跟刘风、“老路”这些年纪较小的学生凑到一块儿地原因。一个好汉三相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他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或者说是势力,以期在日后的官场上相互照应。而相应的,要做的这一切,他也就要在平时的交谈或者行动中显示自己的才能见识,让这一群小同学佩服自己,进而愿意接近并听从自己地意见。
    可以说,除了看不清大势的发展方向,又有些喜欢意淫,尹国用符合一个有野心的读书人地诸许多条件。如果放到某个封建王朝,他或许真的能建立一只属于自己的势力网。只是可惜,他今天地表演被人打断了,这让他有些不爽。不过,虽然不是很高兴,他也仅仅只是装模作样的瞪了提醒自己的许纲一眼,倒也没有表现的很过份。
    ……
    “满清之败,败在不懂怀柔!”
    既然开始谈正事儿了,大家也就严肃了起来。他们未来会做什么且不说,光是凭着政法学院地名头,学生们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跟先前那些所谓的秀才、举人什么的一样。而且,能来到这个学院的,不是原本在小北荒生活过的,并且成绩突出的学生,就是曾经在朝鲜经历过土改,见识过一场大变革地人,还有,就是像尹国用这样经历过满清由盛衰这一过程,并且承受了其中的辛酸苦辣地人员……可以说,虽然年青,但这里的学生都不是那种不懂事地少年。许多比他们年长、成熟,并且愿意投向执政府的读书人什么地都不被政法学院录取,他们能有这个机会,自然也要知道什么叫珍惜。
    “怀柔?不是这样的。”尹国用首先发话,可话音刚落,刘风便首先提出了问:“据我所知,其实满清不是不懂怀柔。就像皇太极,在即位之后,就曾颁布过许多缓和女真一族和汉族百姓矛盾的政令。
    虽说成效甚微,但这并不是说他不懂怀柔呀。”
    “没错。而且在我看来,其实满清就算是想怀柔也不行。大家别忘了,当时的辽东汉人足有一百多万,可满人有多少呢?不过十几万,兵力满打满算还不足十万。如果他们像是对待自己人一样对待汉人,那么,在外有蒙古、大明窥视的情况下,他们能保证那些过得不错的汉人完完全全的听从他们吗?要是稍有火星,那可能就是燎原之势!”数次提醒众人回归正题的许纲说道。
    “你们难道没听过‘走于辽不如走于胡’?大明政策苛严。百姓根本不活不下去。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背进离乡地跑去胡人那边?可见。百姓心中并无民族之偏见。大家想要地。不过就是一口饭吃。民以食为天。关内为什么屡屡有民乱发生?那李自成、张献忠之辈为什么每次都能败而复起。至今日竟可横行中原?不为别地。百姓吃不饱而已!吃不饱。谁还会管什么官府朝廷?所以。满清之败。就是败在不懂怀柔。若是那努尔哈赤、皇太极能以对待满人之法对待辽东百姓。那么。他们绝不会这样轻易失败。说不定。他们还真地会得到民心支持。百万之众。放到努尔哈赤之时。据说还有两百万……如此人数。足足是满族地十二十倍。他们若是能善加利用。又何至于今日这般如丧家之犬一样?”尹国用说道。
    “光是有心支持也不见得就行。他们就算能有两百万汉人支持。那关内亿兆地汉人又该如何?朝廷已经不行。但自古天下分久必合。关内终有平定之时。到那时。不管是谁平定了天下。都不会放过辽东。满清早晚难逃一败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