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野性时代-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明老老实实让位,他性格好得很,佛系,跟谁都不起冲突。

    周正宇很快登陆马站,他的网名是宋维扬帮忙起的,霸气十足,嗯……叫龙傲天。

    周正宇对这个网名非常满意,太契合自己的气质了。他一边撩骚小马哥一边吐槽:“复旦真垃圾,电话线都没有,整得跟原始部落一样。”

    聂军怼道:“学校可没规定不能在宿舍里拉电话线,你自己掏几千块钱初装费,电信局保证帮你搞定。”

    “没钱!”周正宇翻了个白眼,他现在每个月就300元伙食费,连传呼机都用不起。

    “所以啊,是你自己没钱,别赖在学校头上。”聂军笑呵呵说。

    这些家伙扯淡抬杠的时候,宋维扬正站在马路边上打电话。他不敢在咖啡厅里接,因为是陈桃打来的,万一被林卓韵听到某些内容就很悲剧了。

    “亲亲小坏蛋,想我了没?”陈桃的声音很嗲很肉麻。

    宋维扬连忙说:“姐,咱们正常点,听得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好吧,”陈桃似乎在吃饭,嘴里嚼巴着说,“我想你了,下周末我去盛海看你怎么样?正好咱们的球队要去盛海比赛,到时候一起现场看球。”

    “乙级联赛有屁的看头,等打进了甲b再说。”宋维扬道。

    “你不想见我?”陈桃顿时不高兴了。

    宋维扬连忙表态:“行吧,下周末你来盛海,在宾馆开好房等我。”

    “这还差不多,”陈桃笑道,“药材基地的手续已经办妥了,这个月就开工。对了,咱杨总又想搞大动作了,他跟你说了没?”

    “说什么?”宋维扬问。

    陈桃道:“他最近在咨询专业人士,谋划着明年在港城上市。”

    “让他先咨询吧,等下次开股东大会再讨论。”宋维扬对此不置可否。

    喜丰公司在93年底的时候,股东和管理层都有大变动,按港城那边的规定,想上市必须平稳度过三个财年。也即是说,至少得等到1997年才有申请上市的资格,再加上各种前期筹备工作,正好能避开97亚洲金融风暴。

    杨信的心思很好猜,他琢磨着在港城上市,一来可以加速公司发展,二来可以增长自身财富,公私双赢。

    宋维扬对这个计划并不反感,甚至颇为赞许,觉得自己没看错人。现在喜丰公司发展飞快,资金始终紧张,能顺利上市圈钱再好不过了。

    “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陈桃说。

    “什么好消息?”宋维扬问。

    陈桃道:“去年你不是联系到一个港商吗?专门代理饮料食品的。他弄了一批饮料去弯弯试卖,咱们的可乐没有市场,但冰茶的反应却很不错。昨天他又来了,想拿下喜丰冰茶在弯弯的地区代理权,杨总已经同意了,正在谈价钱。”

    “确实是个好消息。”宋维扬笑道。

    “对了,记得下个月回来签字,”陈桃说,“我们通过猎头公司,已经请到一个饮料行业的顶级工程师,从法国西德乐公司挖来的。这洋鬼子一来,就花20多天时间了解情况,然后提出了一系列设备升级和生产改造方案。整个项目的资金很大,已经超出了总经理的职权范围,需要董事长亲自审批签字。”

    “没问题。”宋维扬说。

    聊完正事,陈桃又开始说情话,各种言语挑逗,把宋维扬勾得有些上火。

    一对青年情侣从宋维扬身边走过,挽着手走进咖啡厅。

    很快林卓韵就跑出来,拉着宋维扬的手说:“亲爱的,我老师和师母来了,快进去认识一下。”

    “嗯,好,就这样吧,下次再聊。”宋维扬若无其事的把电话挂断。

    林卓韵把宋维扬拖到一张咖啡桌前,正是刚才那对年轻情侣。她介绍道:“这是我以后的导师徐宏图先生,这是徐老师的爱人袁子英博士。”

    “徐老师好,袁老师好。”宋维扬连忙握手。

    这对夫妇都是复旦毕业又留洋的海归,徐宏图在复旦拿了个硕士学位,又在美国纽约大学拿了个硕士学位。双硕士在身,他没有去考博士,而是前往欧洲搞了几年学术交流,前段时间被复旦大学聘为副教授,正好担任林卓韵的硕士导师。

    袁子英是徐宏图的学妹,普林斯顿博士,四年前跟徐宏图结婚,这次也被复旦聘为副教授。

    两人非常年轻,30出头的样子,而且穿着时髦,还都烫了头发。

    “离开复旦七年了,没想到五角场也有了咖啡厅。”徐宏图唏嘘感叹道。

    “是啊,我还是在复旦分校读的本科,现在连分校都被撤销了,”袁子英喝着咖啡说,“我记得,当时距离分校几百米的地方,还是一大片农田。前两天回去看看,农田被一条大马路穿过,马路两边全是新建的楼房。”

    宋维扬没有插话,静静地听这两位怀念往昔。

    “我草,老宋你牛逼啊,居然给硕士生讲课!都见报了,我们还不知道。”聂军拿着一份《工商日报》过来,那报纸是林卓韵早晨看完甩在前台的。

    宋维扬笑道:“基本操作,不要大惊小怪。”

    “小三儿?”袁子英突然惊讶的看着聂军。

    “你是……英子姐?”聂军有些不确定。

    得,还有认亲戚的。

    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能出国留学的,除非成绩特别好,大部分都非富即贵。徐宏图属于“书香世家”,老爸就是复旦的教授;袁子英则是军人家庭出身,以前跟聂军在一个大院,年龄相差12岁。

    这几人又是叙旧,又是怀旧,宋维扬插不上话,干脆上楼玩电脑去了。

    徐宏图刚回国个把月,既忙着研究生面试,又忙着去看望岳父岳母,还到处找以前的同学叙旧,愣是没听说过宋维扬的大名。他问聂军:“这个宋维扬不是学生吗?怎么又给复旦的硕士上课了?”

    “老宋牛逼炸了,你看看这报纸。中国mba教育第一人,人家都不叫讲课,叫传道!那记者还真敢写。”聂军咋舌道。

    《工商日报》近年来发行量越来越少,没办法,太过专业化。但在工商界却影响颇大,跟《经济日报》一样,属于全国企业家必看的刊物。

    樊馨曼这篇文章又犯了老毛病,吹捧太过,中国mba教育第一人都敢喊出来。

    不用说,肯定为宋维扬赚来一大票红粉和黑粉。

221【反应各一】() 
此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报纸,当属《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无疑。

    前者更倾向于报道国企,后者更倾向于报道私企。

    也正因如此,在民营企业繁荣发展的时期,《工商时报》也随之畅销,并从1996年开始再度腾飞。最鼎盛时期是1997年和1998年,《工商时报》被形容为“一纸风行”。因为这份报纸在改版后,经常报道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普通老百姓也喜欢看那些财富神话。

    换成去年,樊馨曼的文章,根本不可能刊登在《工商时报》上边,因为她对工商经济屁都不懂。至于什么“中国ba教育第一人”,也不可能出现在这份报纸上,因为这是隶属于全国工商联的严肃刊物。

    现在可以了,刚刚改版后的《工商时报》,甚至还留有副刊版面。你写散文都能发表,只要跟工商经济沾边,并具备可读性就行。

    樊馨曼的这篇文章,就有些散文的味道。

    准确的说,这是一篇“通讯”。不了解这种文体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那就是专门报道志愿军战士的通讯。

    开篇便是“我”在咖啡厅见到宋维扬,然后展开一段添油加醋的对话,以此来体现宋维扬在生活中的鲜活形象。接着又转场到ba班,年纪轻轻的本科学生宋维扬,给那些平均年龄比他大10岁的工商硕士讲课,就连复旦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都来旁听。

    教授和硕士们,被宋维扬高超的学识水平、尖端的学术思维,给彻底折服,每隔五分钟就自发响起热烈掌声。

    文章详细讲述了宋维扬对ba教育定义的三重境界,还把韩愈的《师说》弄进来,简化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标准。大谈特谈中国和世界ba教育的差距,而宋维扬已经是世界级水准,又以此来诠释喜丰公司的成功绝非偶然。

    捧上天了!

    顺带着把中国的工商管理教授们给踩了一脚。

    事实上,樊馨曼连ba到底是啥都搞不清楚,只了解大概含义,她使用“通讯”文体则完美规避了这个弱点。

    恰好,中央正在为国企改革绞尽脑汁,竭力想要提高国企领导的专业能力。于是国经委和教育部决定明年把国企领导送去读ba班,这玩意儿要提前造势,因为绝大部分国企领导根本没听说过ba。

    报道宋维扬的这篇文章恰逢其时,算是为宣传ba打前站,不管怎么吹,都属于政治正确。

    不但如此,《工商时报》的副总编还亲自写文章,从专业角度详细介绍ba的相关情况——实在是樊馨曼的文章没有干货,读了只记住宋维扬牛逼,记不住ba到底是啥。

    两篇文章合在一起,就表达出这么个意思宋维扬很牛逼,ba也很牛逼。宋维扬之所以能成功,就因为他懂ba。水平不足的国企领导和私企老板们,都快去读ba吧,学成之后必能带领企业走上新的台阶。

    ……

    花都,机场。

    刚从加拿大飞回来,又准备飞去蓉城的牟其中,已经在候机室把《工商时报》看完了。他对小姨子兼秘书夏宗伟说“宋维扬这个小伙子,还是很有思想水平的。但他归纳的这四种企业家精神还不全面,应该再加一个‘胸怀’。有大的胸怀,才能做大的事情。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胸怀天下,否则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小打小闹。”

    夏宗伟哭笑不得“姐夫,你就别谈什么胸怀了,先考虑一下怎么跟公安解释吧。”

    牟其中已经犯事儿了,经济问题很严重,公安机关正在调查当中。他在加拿大的时候,就接到了秘密消息,朋友劝他别回国。但他还是回来了,一回到深城,立即被限制出境。

    “我解释什么?我又没犯罪,谁也没理由抓我!”牟其中自信满满道。

    夏宗伟建议道“姐夫,不如你也去读ba,躲在学校里避风头,公司的事情可以交给我处理。”

    牟其中笑道“学校里的那些教授,根本没资格教我,我去教他们还差不多。”

    “唉!”夏宗伟只能深深叹息。

    年轻时候的夏宗伟很清秀漂亮,她此时才26岁。未来,她将跟着牟其中一起坐牢,出狱后也一直帮牟其中打官司,苦苦守候姐夫十六年,反倒是她的姐姐跟牟其中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

    海尔。

    张总只大略扫了一遍《工商时报》,然后该干嘛干嘛。他不太懂什么叫ba,但他有资格去ba班当老师,他借鉴日企而打造的oec管理模式,足以作为中国ba的经典教案。

    今年全国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在趁着良机大肆兼并,海尔同样如此,几年时间就兼并了18个濒临倒闭的国企。

    但海尔并非鲸吞,而是细嚼慢咽。

    先兼并一两家企业,派三个人过去分管运营、质量和财务,把海尔的oec模式移植过去。初步消化后,再兼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