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为什么?大家收到芽儿准备的礼物得多开心呐?”杜仲义心心念念了几十年,这会,坐在车厢里,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清河湾,回答的心不在焉。

    芽儿看出来老爷子心情过于激动,故意拉着小声调给老爷子逗乐,“为什么!我都把二爷爷和青山叔这最大的惊喜押回家了,爷爷他们哪里还需要再跟我要礼物?”

    杜仲义被小孙女逗得前仰后合,坐对面下铺的翟耀辉,被小媳妇这皱着鼻子的小模样勾引的实在忍不住,胳膊一伸,骨节分明的大手捏在鼻梁挺翘肉嘟嘟的小鼻子上,“你啊!”

    细腻如脂的俏脸一红,差点直接伸脖子去要在鼻子上作怪的大手。最后,还是忍住了。

    妹控哥哥们,看不请再来,上了火车就不下去的翟耀辉再不顺眼,也没办法,总不能从窗户里把人扔出去吧。

    不过,翟耀辉虽然碍了兄弟几个的眼,可是,并不能影响他们归心似箭的好心情。

    一行人心情好了,可是,有人这两天的心情不太好。

296() 
  初为人妻;才刚刚当上人家儿媳妇、孙媳妇的王英,终于赶在年底;和丈夫一起风尘仆仆的回京城过年。

    这大半年;王英和丈夫翟耀扬的感情虽称不上蜜里调油,但也夫唱妇随;情投意合。这不;新进翟家门的媳妇;满心满意的赶在年前回到京城,准备大显身手;好好表现一番。

    王英心里很明白,自己能否彻底的融入到位高权重的婆家;关系到自己小家庭温馨和融洽。来京城之前,王英没少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母亲请教,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不过,准备大展拳脚,好讨得老爷子、老太太和公婆欢心的新媳妇王英,到了京城才发现,自己的一腔热情明显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家之主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去乡下散心了,都到年底了,仍是乐不思蜀,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吃年夜饭。身居高位的公公,这几天忙得差点就要三过家门而不入了。

    就连早早的休了年假本该在家准备年货的婆婆,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心扑在自己那不是亲小姑子却远比亲小姑子受宠的杜萱瑾身上。忙着帮给外八路的小姑子准备年货,忙着帮小姑娘收拾行李,忙着给人送行,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

    看着婆婆忙的脚打后脑勺,新媳妇王英心里很酸。到底小姑娘有什么好,好到在婆婆眼里,耀扬当亲儿子的,还有自己这个亲儿媳妇,反倒退了一箭之地。

    好不容易等外八路的小姑子终于回老家过年了,这天下午,王英在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准备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想让公婆感受一下自己的孝心。可结果呢?

    结果是,翟爸和翟妈当人家公婆的,对儿媳妇的厨艺也很捧场。晚上,一家四口虽然气氛不够热闹,但也吃的十分香甜。

    可是,忙活了一下午的新媳妇,也只得到翟妈真心的一句,“王英手艺不错!”至于翟爸,这两年位子做的越高,人也越来越严谨,时刻不忘维持自己一家之主的威严。

    埋头吃饭的王英,听公公婆婆又三句不离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那外八路小姑子的事儿。就连丈夫也很有兴趣的时不时插一句嘴,新媳妇王英心里边说不出是醋溜溜的,还是嫉妒?

    翟耀扬见妻子情绪不高,以为妻子还不太适应,就特意的顺着母亲的话题,聊到芽儿身上,“妈,芽儿那几个爷爷真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也太巧了吧?”

    “可不是!你们芽儿妹妹就是个小福星!两位老爷子可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翟妈到现在仍还觉得不可思议,音讯全无几十年的俩老爷子就这么不早不晚阴差阳错的自投罗网了?而且,还都是冲着芽儿的名头来的?

    翟妈很眼馋老爷子老太太他们,今年杜家是四喜临门,得有多热闹啊?自己也想凑回热闹,可惜,自己没那个时间。在M国多年的大姑子一家快回国了,小姑子一家差不多赶在三十那天!还有老爷子他们,也不知道耀辉能不能把悠闲了小半年仍乐不思蜀的老爷子接回来?

    好婆婆翟妈一样一样的在心里盘算着,手里也不往给儿媳妇夹了一筷子菜,劝道,“王英,来,多吃点肉!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太不注意身体。”

    没等受宠若惊的新媳妇道谢,粗心的翟妈见大儿子还支着俩耳朵等着听,不自觉又把话题扯到芽儿身上。这个大儿子好歹比小儿子多了点人气,聊胜于无的翟妈也乐意跟大儿子扯掰。

    “幸亏耀辉他们都一起回,要不然我还真不放心让芽儿!你们不知道,小丫头现在长大了,一颦一笑越来越有韵味,勾人!连我看的都恨不得从你杜婶子那里抢过来,藏家里养着!”

    “那咱们就抢家里养着!”翟耀扬很支持母亲的决定。当年,三寸豆丁大的娃娃敢捋老爷子的胡须,还能把老爷子哄的见牙不见眼,翟耀扬嘴角不由带笑,心里也越发羡慕兄弟下手够快,“小丫头从小长得就跟年画娃娃似的,现在还不得长成小仙女似的!……”

    一说起当年,一家三口不自觉的如数家珍一般,说的有点刹不住嘴。

    不过,很显然,翟耀扬刚才的体贴丝毫没用对地方。

    新媳妇王英不紧张是不紧张了,可是,跟翟妈他们语气里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喜爱截然不同,王英的心里愈发不是滋味了。

    就是晚饭后,拿到婆婆给自己买的新大衣,王英的心情也没好起来。衣服是婆婆让外八路的小姑子给自己挑的,还帮着试穿的。可不用比王英也知道,自己绝对穿不出小姑娘的亭亭玉立和粉面桃花。

    可是,王英心里再不是滋味,也只能告诉自己,既然公婆他们喜欢,自己这当人家儿媳妇的用不着跟一个外八路的小姑子争宠。

    翟家虽然没想隐瞒,可是,阴差阳错的,王英一直不知道自己认为的外八路小姑子很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妯娌。不知道,那时候,当长嫂的王英心里会不会更加憋屈。

    而这几天,F省省会,丁家,也就是杜建设丈母娘家,同样有人也不太高兴。

    妹妹的婚礼就在跟前了,丁强才刚刚知道。前年因为妻子怀孕,去年因为儿子小,有两三年没回父母家过年的丁强,刚刚才发现,父母竟然把妹妹嫁给一个山沟沟来的穷小子。

    “爸,妈,我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丁香好歹是也第一届大学生,不说让她嫁到高门大户,最起码也得找个干部家庭吧。现在倒好,直接嫁到鸟不拉屎山沟沟里去了。”丁强拍桌子瞪眼的十分不接受自家将要多一门乡下亲戚的事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丁香跟建设的婚事,你不同意不管用!只要我们老两口同意就行!”丁母拍着桌子,比丁强的嗓门更大。

    前有杜建设那个孝顺勤快的准女婿珠玉在前,丁母现在看儿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只拎着两包点心回家过年,倒成了施舍了?

    什么高门大户?什么干部家庭?自家倒是娶了个干部家庭的儿媳妇,跟儿子结婚有三年了,结果儿媳妇一个晚上也不家住。当婆婆的伺候了儿媳妇整整一个月的月子,结果,现在竟不舍得让自己这个奶奶看几眼孙子了。

    哼,不看就不看,就权当把儿子嫁出去了。反正建设那孩子孝顺,一个女婿半个儿。不过,自己得再跟丁香这傻闺女再好好说说,嫁过去之后,得把公婆当成亲爹亲妈孝顺。

    丁强不知道母亲心里的想法,仍在试图说服强势的母亲,大学生妹妹上杆子嫁到山沟沟里,自己可丢不起这个人。

    “妈,丁香要学问有学问,要长相也有长相,找个门当户对的对象你们以后也少操心不是!丁香要真嫁到乡下,你们就等着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穷亲戚上门打秋风吧!到时候,咱们家来上一屋子泥腿子,你们后悔都来不及。”

    满心待嫁的丁香,原本还能熟视无睹。听到这,眼圈却忍不住红了,差点给哥哥吵起来。

    一家之主的丁华也实在是听不下去,“什么泥腿子不泥腿子的!你爹我也是泥腿子出身的!再说了,杜建设也是大学生,跟丁香有共同语言。有才华脾气又好,你妹妹跟他吃不苦。”

    对行事和作风越来越势利的儿子,丁父和丁母已经有心无力。

    不过,在丁强看来,父母这就是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顽固不化,认不清社会现实。

    “爸,妈,我这可都是为了丁香好!杜建设是大学生又怎么了?他们家几辈子好不容易才出这么一个大学生,那些兄弟姊妹和三姑六婆的,还不都一窝蜂叮上来。到时候,就跟水蛭似的,想甩也甩不掉。”

    丁父和丁母也知道儿子除了怕老婆,也没多大坏心,所以,这会也是有心无力。难道他们这当亲家的,还得跟那些碎嘴的婆娘似的,跟儿子说,人家老杜家年轻一辈的个个也都是大学生,说人家老杜家在京城好几座院子,说人家老杜家一点不差钱?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人父母的那能不为自己的儿女打算?丁父和丁母能够同意这一门亲事,看重的不是别的,看重的是杜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

    丁父和丁母也知道说不通儿子,也不费那个口舌,“行了!明天我们老两口就坐火车给丁香去送嫁去!你要是真看不上老杜家,就不用去了!”

    “请我去也不去!”丁强也是气哄哄的,“今天住一夜,明天我也回去!家里老婆孩子都等着我回去过年呢!”

    于是,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火车上,芽儿一行人丝毫不知道这些。当然啦,就是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在意。

297() 
冬季;是绵延群山和田间休养生息的季节,也是老百姓们东家长西家短的好时光。

    杜家;本来就是清河湾乡亲们的话题人物。而这会;被孙子孙女接到京城享清福的杜大爷,带了一串老爷子老太太回清河湾;好客热情的乡亲们怎么能不凑凑热闹。

    有来跟杜季诚这个从小一块长大但失散多年的兄弟叙旧的。也有来凑个耳朵;听西洋景的;杜大爷带回来的老爷子里边,俩老爷子是华侨;都是从外国回来的探亲的。

    当然,淳朴的乡亲们;也不忘看看李清源老两口。在乡亲们眼里,高级知识分子的老两口,算是半个清河湾人。当年,还辅导出好几个大专生呢。现在几个大专生都毕业,吃上国家粮了。更何况,老两口调教过的孩子,比公社分配的老师教的好多了。

    至于翟明山老两口,也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都退休了,出门还有俩大头兵护着的老爷子,这官还不得比县长都大!

    刚开始,翟明山再收敛自己的气势,乡亲们仍免不了小心翼翼。不过,后来乡亲们发现了,老爷子就是个纸老虎,从来不摆官架子,爱大口吃饭大声说话,性子豪爽,最对山里人的脾气。更何况,这老两口是谁,人家是到清河湾下过乡的翟小子的长辈。

    看见了没有,清河湾村头才刚修好的公路,听老杜家的人说,冯小子和翟小子都没少出力。山里人淳朴良善,懂的感恩。

    这群老爷子老太太们住在清河湾,吃自家院子里种的菜,地里种的庄稼,从山里打的山货,可谓是如鱼得水,清闲自在的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