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望族嫡女-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怕娘亲听的越多,就越知道往年的战斗是有多么的残酷,你说,她这心里还不得越发的担心啊?”

    胡清惠默默的点了点头。

    看起来这出门做客,暂时是行不通的。

    “箐箐,伯母信佛,要不咱们陪她去安福寺吧?”看到蓝佳音垂着头,苦思冥想,胡清惠干脆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顺便还可以在寺庙外施衣放粥,救济穷人,真正的做些善事,也好多积些福报,保佑阿森他们在战场上,能逢凶化吉,凯旋而归。”

    这法子倒不失是个好法子。

    现在天气越发的冷起来了,西地就是这样,热起来热死人,冷起来,又要冻死人。

    眼看着第一场雪可就不远了,提前发放些衣给穷苦人家,也能帮不少人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

    可这样一来,对于那个一直不想踏足的地方,就是非去不可了。。。。。。

    蓝佳音沉吟了一会,到底还是孝心战胜了恐惧,一咬牙,她抬头看着胡清惠道:“你说的办法很好,咱们就按这个办。”

    “事不宜迟,这就去跟娘亲商量,商量吧。”

    “不管是施衣也好,放粥也罢,都需要有时间做准备,往年咱们家在京城,为了不让人贪钱使坏,都是请了会缝纫的娘子,领了衣料,去做,收回来的时候,也都是管家妈妈严格挑选,这样,施出去的衣才总是厚实保暖,而大米也都是经年去惯了的米铺子,都是再安全不过的。”

    “只是现如今,咱们在平京算得上是初来乍到,没有了用惯了的娘子帮忙,也没有知根知底的米铺,恐怕光是找人手,找店面,都要费挺大的功夫呢。”

    胡家每年也会做善事,不过胡夫人怕麻烦,都是在外面买的成衣,良莠不齐,反正也是图个名声的多。

    听到蓝佳音这样说,胡清惠很是佩服蓝大夫人,大觉像这样肯心思的,才是真善心,不是假慈悲。

    一对好友,为了不影响西次间里做靴子,一人只带了一个二等丫鬟,穿上大袄,披上厚实的大毛斗篷,就往正院而去。

    才一进了门,就听见里面有人说笑,蓝佳音对胡清惠笑了笑,无声的说了个‘宋夫人’三个字。

    便和胡清惠除了外面的两层大衣裳,一身轻松的转过了门口那架开富贵大屏风。

    就听宋夫人乐呵呵的拍手笑道:“哎呦呦,这算不算是有缘分?”

    “咱们娘俩才进屋,还没来得及让人去请两位小姐出来呢,她们就自己个儿来了。”

    宋巧芳站起来,含笑往前迎了两步,朋友间欢欢喜喜的见了礼。

    宋巧芳今日打扮的是格外漂亮,穿了件镶着白狐毛的大红牡丹缠枝遍地的夹坎肩,底下配了条月白的绣菱裙,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盘了个牡丹鬓,簪了一套大红宝石的牡丹头面,真真是好不喜庆。

    蓝佳音不禁取笑她,“莫非是我糊涂,记错了日子,今儿个合该是大年初一才对?”

    一句话,把一屋子人都逗笑了。

    蓝佳音本就是想让娘亲欢喜,瞧着上座的蓝大夫人笑道:“娘亲还笑什么?”

    “还不给芳姐姐发个大大的红包?”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商议() 
蓝大夫人闻言笑的越发厉害,指着蓝佳音嗔道:“这孩子,嘴皮子怎么这么利索,也不怕你芳姐姐不待见你这个皮猴?”

    宋巧芳还真的是不在意蓝佳音这样和她说话,相反,蓝佳音在她跟前越是放得开,才越是和她亲近的意思。

    宋巧芳现在巴不得和蓝佳音,胡清惠相处的越来越好呢,实在是和这两位相处的久了,就越发能对比出,先前那些所谓好朋友的肤浅来。

    俗话说得好,跟什么样的朋友学做什么样的人,自打有了这两位不俗的新朋友后,宋巧芳的做派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她做事也爱按着胡清惠来要求自己,一天两天的没啥感觉,日子久了,慢慢的,就能看出来,原本还有些浮躁和虚伪的宋巧芳,已经变得逐渐沉稳起来。

    她笑着伸出手,刻意拂过鬓边簪着的牡丹簪,眨着眼说,“这是我去年大年初一穿的衣裳,带的首饰,可惜就穿了那么一次,平常也没什么喜庆的场合再穿它。”

    “昨儿个不是收拾箱笼吗?刚好就拿出来了,你们说,这么好的料子,白放着霉坏了,是不是可惜了得?”

    “但是衣裳的颜色实在是太亮,真要穿出去赴宴,难免别人会和音妹妹有一样的想法,今儿个不是到你们家来吗?”

    “好朋友间也没那么多好顾忌的,我就想着好歹也让这身衣裳,再出来光鲜一遭呗。”

    说着话,她还站在原地转了一圈,笑着问,“好不好看?”

    胡清惠扯着她的宽袖摸了摸,“是上好的蜀锦,还是这样难得的如意鸟雀纹,的确是价值不菲的好料子。”

    “以后你过来和我们玩,就穿它来着呗,我虽然不大爱穿红色的,可是却喜欢看人家穿红色的,喜庆又热烈,特别你的皮肤又白,穿红的尤其好看,越发衬得你肤白如玉。”

    宋巧芳咯咯笑着,挽住了胡清惠的胳膊,“那好,我今年过年,还做套大红色的穿,惠姐姐把我选料子好不好?”

    蓝佳音却是没有参与她们俩的笑闹中去,面上的笑容反而渐渐隐去,想了想,她皱着眉头问宋巧芳,“芳姐姐,你平日里不穿的旧衣裳,都是怎么处置的?”

    宋巧芳闻言一愣,本能的就扭头去看自家娘了。

    宋夫人笑着帮女儿作答,“能怎么办,不外乎是改一改给妹妹穿,或是赏人罢了,就那,也剩下不老少,芳儿的旧衣裳,攒了怕也有五六箱了。”

    蓝佳音闻言一笑,拉着胡清惠上前给长辈请了安。

    落座后,她笑吟吟地说,“刚才我和婉婉在屋里说,想让娘带我们去安福寺,施衣放粥,多积些功德,也好保弟弟他们平安。”

    “这会听芳姐姐一说,我倒有个别的想法。”

    “什么想法?”蓝大夫人这两日心里正不安,依女儿所言,去寺里做功德,好让佛祖保佑大周全胜,亲人平安归来,倒还真是个让人安心的好办法。

    对于蓝佳音,胡清惠来说,也许自己心里记挂的人平安回来,便已经足够,可是作为平京府尹的妻子,蓝大夫人还渴望着胜利,毕竟,现在自家老爷当着西地的官,要是打了败仗,蓝明东少不得也得跟着被连累。

    老爷的位置,决定了孩子们的地位,蓝大夫人就算不贪图富贵,可为了孩子们,也不想蓝明东的官职再被降低了!

    她这里心里正想有的没的呢,冷不防就听蓝佳音说道:“想必平京城里,和芳姐姐一样旧衣裳成堆的大家小姐,定是大有人在,咱们不妨将这些旧衣裳收集起来,卖钱买新袄也好,直接施舍给穷人穿也成,倒是比找人现做,要快得多。”

    蓝大夫人瞧了一眼宋夫人,不出任何意外的,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不赞成。

    想想也是,再怎么说,也是千金小姐穿过的衣裳,给妹妹们穿是节省,给得脸的丫鬟穿是脸面,能做到这两样就已经是极限,倘若真是拿给外面那些穷人穿,那自家女儿的脸面何在?

    这要是在大街上被人看到,还不被人笑话死?“快看,那件袄子是宋府丞家小姐穿过的!”

    这简直根本让人无法接受啊!

    宋夫人马上开口道:“旧衣裳就算了,但是这新袄,我们家愿出五百件,还出五百石白面。”

    宋夫人这话一出口,蓝佳音就暗叫一声,‘不好’。

    原因无他,实在是前世里,她最困苦的时候,便是连珊表姐送她的中衣,也是拆开了用好料子绣,换了钱来用的。

    至于首饰,衣裳,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直至当无可当才算罢了。

    所以,蓝佳音最是知道,大家小姐那些不穿的旧衣裳,随便一件拿出来都能换不少银子。

    却是忽略了,那时节靠当东西为生的她,可是处于蓝家全然落魄的特殊时期,走到那个地步,保住命就是好的,那里还顾得上脸面?

    而实际上,越是大家闺秀的衣裳,首饰,就越被看管的严密,就比如现如今,锦纹管着蓝佳音的衣裳,锦络便管着她的首饰。

    随便她这会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记录在册子上的,每隔上一两个月,几个大丫鬟就会拿出来对一次东西,看看和账面上的可有什么疏漏不曾。

    即便是不穿的旧衣裳,也都搁的好好的呢,哪能就拿出去换钱?

    “到底还是重生的时日尚短,前世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犹新!”蓝佳音脑子里嗡的一声,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登时就觉得有些慌乱。

    好在蓝大夫人心疼女儿,开口帮着问了句圆场子的话,“五百石白面?!”

    “宋夫人好大的手笔啊。”

    算是有意无意的给蓝佳音解了个围。

    就听宋夫人笑道:“不瞒姐姐,妹妹当初出嫁,娘家很是给了些田地,出产的米粮不少,自己家怎么都是吃不完的,白放着难免出虫,卖掉又往往卖不上什么价钱,干脆就开了个粮店,自产自销的,也算是能赚些销。”

    “其实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家也是要在寺外舍粥的,今年是姐姐第一次去安福寺,妹妹便给您凑个兴,将白面翻个倍好了。”

    西地干旱,是以种不了水稻,全以面食为主,大户人家吃的大米,也都是南边运来的,价钱可是要比面贵一些的。

    比如南边救济穷苦百姓,多是施粥,可西地大多都是将白面和玉米面混合,蒸出成人拳头大的大馒头,颜色略黄,味道带点淡甜,倒是耐讥些。

    施粥的几乎可以说是极为少见,就算是有,也是麦仁混了玉米面煮的,那麦仁又极不好熟,费神耗时的,还不如搭笼蒸馍呢。

    蓝大夫人哪里知道西地的这些讲究?

    听的是连连点头,随即笑容满面的道:“好,好,姐姐先谢过妹妹,多亏你说了这么些,让我们不至于走弯路,又捐了这么些,倒是有好些百姓能跟着受益。”

    她略一沉吟,立刻拍板决定,“那我们家便施衣八百套,白面八百石。”

    蓝佳音听到这里,又有点忍不住的想说,‘不能光是买白面,还得配上玉米面一起买才行。’可一想刚才的口误,硬是把这话又给咽回去了,也省的多说多错。

    好在宋巧芳不是个不懂管家的,她往年也跟着娘亲去安福寺,亲眼瞧过家里是是怎么施饭的,忍不住就问了句,“娘,往年不是等下雪了,才去安福寺搭棚的吗?”

    “还有,您和蓝伯母都捐白面,那玉米面呢?”

    “难道蒸纯白面的馒头啊?”

    蓝佳音真是头一回这么喜欢宋巧芳,故作不知的就问,“什么玉米面,什么纯白面?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吗?”

    蓝大夫人也虚心请教,“妹妹,这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你呀,就好好跟我们娘几个说道说道,别到时候,好心还办出了笑话事。”

    宋夫人现在的任务,就是和蓝大夫人交好,这可是宋大人亲口吩咐的。

    听了这话,自然是不厌其烦,细细的一一讲来。

    原来,西地大米最贵,白面次之,玉米面最便宜,是以每年冬里搭棚蒸馍,施舍积福的人家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