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望族嫡女-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乖女儿,你是知道的,先帝对你父亲那可是有知遇之恩的,他们俩也算是君臣相得,乍然间,其中的一人先去了,剩下的那个可不是伤心欲绝了?”

    蓝佳音听了这话,眼圈儿也是随之变红,泛起了水色,先帝驾崩这件事儿,几家欢喜几家愁,谁家欢喜她说不准,但愁的那家,肯定有自己家!

    “你在着急什么,娘都知道,可是总要体谅你父亲的一片忠心,再等等吧,等过两日,他情绪缓和一些,娘再帮你问不迟。”蓝大夫人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柔声安抚着女儿焦躁的心。

    听着娘亲温柔的知心话语,蓝佳音心里顿时越发觉得酸涩,不禁泣声喊了一声‘娘亲’,扑到蓝大夫人的怀里,紧紧抱着亲娘的腰身,不肯松开。

    。。。。。。。。。。。。。。。。。。。。。。。。。。。。。。。。。。

    平京城里,因着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处处煳白纸是到处换白灯,弄得那叫一个人心浮躁,惶惶不安。

    而京城里的达官贵族,除了要烦忧这些个琐碎事情,还得天天见的进宫给先帝跪灵,两厢一比较,京城的官员更是身心皆疲啊。

    皇宫里的御书房,还是原先先帝用的那个御书房,里面的家具摆设,一点都没有动过的痕迹,就是端坐在龙案后的人,由一位蔼蔼老者,换成了朝气蓬勃的年轻皇帝。

    御书房的屋中间,躬身站着左右二相,并六部尚书,另外,在关键时刻向弟弟投诚,登上新帝这艘大船的诚王,也端坐在左手边第一张官帽椅上。

    别看是张铺着半旧黄色绣椅套的官帽椅,可满屋子能有个坐的,除了新帝,也只有诚王殿下他一个人了。

    “父皇临终前的意思,是让朕在即位后,便将蓝爱卿给召回来,这样,朕身边也多一个办事儿的人。”

    “可是一来山高路远,就算朕这会儿下了诏,蓝爱卿也赶不及送父皇最后一程。”

    “另外,周水渠的修建也正在关键处,那可是关系着西地百年大计的重要工程,若是没了蓝爱卿管理,朕恐怕会虎头蛇尾,白银子还成不了事啊!”正庆帝揉按着额头两边的太阳穴,无比头疼的说道。

    他是先帝的儿子,又是大周朝新上任的新帝,成日里不止要给父皇守灵,还得兼顾处理政事,这半个月里,那一天要是能睡上两个时辰,那都是休息的好的。

    至于这会会提起蓝明东的去向,也纯属是无奈之举,这不,前儿个就有心腹密保,说京城里传出风声,前任左相蓝明东乃是先帝给新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可新帝因着这位不是自己的心腹,所以迟迟不肯让人将其召回。

    隐意就是说他这个新帝不守孝道,还任人唯亲,这两顶帽子都太重,那一顶对于才继位半个月的正庆帝来说,都不是好戴的,所以尽早解决此事,也才好让流言无用武之地。

    其实在正庆帝的心里,蓝明东早就已经是自己的人了,哪里存在什么任人唯亲呢?

    就算是将人宣召回来,这位也肯定不会和他唱对台戏,反而,因着彼此间隐在暗处的特殊关系,还能有奇效。

    但是,在他初登大宝之际,为了朝堂上的平衡做想,也不能不管不顾的将人召回来。

    你想啊,蓝明东被贬官外放后,左相这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可不能空着,当时三位王爷都争得很厉害,谁都想让自己的心腹守住这个位置,可惜,先帝自己有主意,那个儿子的人都不用,就将礼部尚书陈治哲升任左相,这位是庐江陈家的人,出了名的中间派,从来都是不偏不向,比蓝明东还要少一份风骨。

    两相,连同六部的掌印尚书,这八个重要的官位,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正庆帝再想把蓝明东调回来,暂时也没什么空缺给他啊。

    再者,周水渠的事情,眼光长远的正庆帝也的确将其看的很重,因此就想着,先不把蓝明东调回来,让他再在平京多呆一年,好歹让陈治哲把这一任左相干满了,顺便,这不也是安安百官的心么?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章 来往皆为利() 
正庆帝开了金口,刚还一片祥和的御书房里,顿时就来了个暗流涌动,即时上演了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

    那些不希望蓝明东回京碍眼争左相之位的,都是齐齐躬身,连唿‘圣上圣明!’

    剩下那些盼着蓝明东回来,对信任左相不满意的,在恭声之后,少不了趁机眉来眼去了一番。

    最终被大家用眼神推选出来的人,正是吏部尚书胡大人!

    胡尚书和蓝明东那可是儿女亲家,这位好容易盼得心愿得偿,那真是心情一片大好啊,他是丝毫也不愿意将这大好消息藏着掖着,恨不得敲锣打鼓宣扬的人尽皆知才好!

    这不,两家的婚事定下后没几日,满京城的上流圈子,就都知道胡尚书的嫡长女,最终是落在蓝大人幼子的怀里啦。

    有了这层儿女亲家的关系,谁站出来说话,都没他站出来说话理直气壮。

    毕竟,当今圣上就算在蓝明东的去留上,和他意见相悖,可心里也会想着,这位多半是着急嫁女,个人的私心是有的,但并不是朝臣之间的结党营私,这样一来,无疑就让圣上他放心很多。

    而胡尚书本身也的确是在等着蓝明东一家子回京,只有蓝家人回京了,蓝明东官复原职,他才好自己的女儿,给风风光光的嫁过去不是?

    三品的府尹,一品的左相,这中间差的远呢,胡尚书虽然是看中了蓝明东的才干,但若是面子里子都能兼顾,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听圣上这意思,是要将归期延后,他自然心里就是咯噔一声。

    到后面,自己阵营的人都一致示意他出声挽回,胡尚书也就几乎没怎么纠结,便出列高声禀道:“圣上,臣有本奏,先帝临终遗言,蓝明东蓝大人才思敏捷,得高望重,堪当大用,您若是不将其调回,先帝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啊。”

    这却是打算从‘孝道’上做文章的意思了。

    礼部尚书高衍生闻言心中冷笑,他本就是是左相陈治哲先前的下属,两人又是儿女亲家的亲近关系,是以陈治哲高升后,便提携高衍生往前走了一步。

    可以想象,蓝明东若是回来了,自己亲家的左相之位可就不保了,他们俩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此情形下,高衍生岂能坐视不理?

    立即便出列反驳道:“胡大人此言差矣!”

    “圣上刚才所言字字句句都是正理,一片良苦用心,全都是为了咱们大周朝的江山稳固,先帝他若是在天有灵,也定会理解圣上的苦衷。”

    “再说了,圣上又不是不让蓝大人回来,不过晚上一年半载的,有何不可?”

    “怎么?胡大人你就这么的等不得吗?”

    兵部尚书彭志圣听着高衍生话语锋利,且隐隐还占了上风,不由皱着眉道:“吵什么吵,都听圣上的,还嫌最近黑天白夜连轴转累的不够吗?”

    他间接的替胡尚书解围,再怎么说,这位和崇北候也是喝酒跑马的老交情,怎么能看着蓝明东未来的亲家吃瘪?

    别看底下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着实热闹,可其实对正庆帝真没啥大影响,他的心中早就有了决断,这会当众宣告,不过是安安某些人的心,让人家踏踏实实的干活,让他平稳的度过这段时间即可。

    眼看着六位尚书,旗帜鲜明的争执起来,为了和气的气氛,正庆帝也不能只看戏不吭声啊,他摆了摆手,扭脸温声问诚王爷了句,“三皇兄,你看呢?”

    “蓝大人是该即时回京,还是暂缓些时日才好?”

    诚王自打进了这御书房,心里就没平静过,他真的挺矛盾的,当初三王争位,他处于下风,后来更是听从幕僚的建议,选择和年纪小,为人比较大度的齐王联手。

    当时看来,舍弃瑕疵必报,心眼小的鲁王,是再正确不过的。

    可当尘埃落定之后,再坐在这久违的御书房中,他和先前的九弟已经是君臣有别了。

    一位高高在上,所有人想说话,必得先躬身。

    一位陪坐在侧,无人在意,无人关注。

    这中间的区别,何其之大?

    诚王只觉心中冷凄凄一片,不禁臆想,“若是当初我没有选择退缩,那么有没有可能,此刻坐在高位上的,也可能会是我。。。。。。”

    正庆帝突如其来的问话,恰好打断了诚王心中的浮想联翩,这位眼神快速的掠过屋里的大周栋梁,心里一掂量,便拱手对正庆帝道:“既然平京那边暂时还离不开蓝大人,那就缓上一缓好了,不过,为了将来蓝大人回京能交接的顺利,圣上现在就可以考虑,先派人过去跟在蓝大人身边学习。”

    “这样一来,不管是一年还是半载,有了合适的继任人选,蓝大人不就可以随时听召回京了么?”

    这话极好的转移了六位二品大员的关注点,正庆帝对他的识趣大为满意,微笑着对自家这位兄长点了点头,诚王连忙回了一个‘你懂得’的善意笑容,两人到很有些弟友兄恭的架势。

    谁都知道,平京那边正在修建周水渠,先帝在的时候,那边一直都遮遮掩掩,就算是有功绩都只管往小了说,唯恐太高调张扬了,便要被先帝挥手喊停。

    可不知道怎么的,换了位皇帝后,平京那边的态度立马就有了转变,奏事的折子上都是据实相告,虽然短时期里,还只有一封折子,但里面的内容也足够让人知道,周水渠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

    有工程可干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银子可捞!

    想当然的,针对派谁去平京接任蓝大人的位置,御书房里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和以前一样,都是一门心思的想给自己人谋实惠呗,你以为诚王这么细致周到,又是为了什么?

    他可也是有自己私心的。

    修河渠是工部的差事,这派去的人选,肯定得从工部走,这样一来,若是去接蓝明东班的,能使诚王的人,那就是天上掉馅饼。

    若是竞争太激烈,让别人占了便宜,那离开的人必定会腾出来个空位子,工部可是肥水衙门,谁不想在里面插一脚?

    退而求其次,能在工部多分一块饼吃,也不错啊。

    诚王就是看准了,这件事情上,他进退都能得到好处,这才在正庆帝问他的时候,添了这么一句撩拨人心的话,他的本意,到底也是不想蓝明东回来。

    现在的左相才任职两年,当时先帝为了专权,故意选了性格温吞,没有进取心,但资够老的陈治哲出来,兼之右相又是出了名的不倒翁,导致现在朝堂上形成相爷变成皇帝应声筒的局面。

    先帝在世时,老人家积威深重,很能拿捏得住人,但换了新帝,那一切可都不一样了。

    正庆帝现在最需要的,可不是应声筒,而是有能力,会实干的奋起之臣!

    唯有这样,他才能在这些人的辅助下,在最快的时间里,将整个朝堂完全的掌控住。

    蓝明东就是这么一位能吏,所以说,这个人在这种时刻回归与否,可就真的是非常关键了。

    诚王也不想这个人回来,无非也是想拖慢正庆帝抓住权利的脚步,只要一正庆帝没能坐稳江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