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纛,召集城内外各处残兵重整旗鼓,与敌死战。

    安西牙兵依托坊墙楼宇,以牺牲二百余人的惨烈代价,死死抵住敌骑风狂雨骤的进攻。大约是三鼓而竭的缘故,久攻不下的偷袭兵马抛下千余火把,将华州行营点燃后如风撤离,安西军则被烈焰逼得出城躲避。

    “四千曳落河杀进华州,怎么可能”高仙芝收拢溃兵之际,封常清凝眉苦思:“一个时辰前,云舟郎君密报潼关安然无恙,席元庆也称蓝田关一切如常,蒲津渡方向毫无变故,叛军如何能从天而降武关运粮队武关河中”

    一念至此,封常清拖着疲惫的身躯细细查看聚拢而来的残兵:“原来如此”

    “节帅,方才”血染铁甲、伤痕累累的卫伯玉依然对封常清毕恭毕敬。

    “卫别将,劳烦你速带十名弟兄去潼关一趟,悄悄找云舟郎君,然后陪他回长安,照顾高节帅的家眷。”寒毛卓竖的封常清意识到长安城中狂澜将起。

    “诺!”卫伯玉见封常清神色焦急,不顾浑身疼痛,上马就走。

    “节帅,武关危矣、蓝田关危矣、长安危矣!”面上神色如常的封常清慢慢踱至高仙芝身边。

    “何出此言?”高仙芝蹙眉奇道。

    “李定邦内勾东宫、外联叛军,是袭击华州的元凶。某本以为运粮队乃曳落河乔装,然方才遇袭之时,驻守华州的飞龙军内乱不休。此刻点检兵马,选自河中的飞龙禁军兵将全无踪影,难道他们恰好都战死了?某不信有如此巧合。”

    “果真?”高仙芝假装不经意一瞥,确未看到任何一名河中将佐:“可李定邦从未来过华州”

    “谋剌思翰!他频频拜会盛王看来另有所图。”封常清已猜出其间关窍。

    “李定邦反叛,武关自然不保,蓝田关已成直面叛军的关隘。陕州与武关有山道相通,曳落河定是走武关道混在运粮队中潜入京畿。”高仙芝当即明悟:“不料席元庆如此眼拙,好在蓝田关平安火未熄。不过曳落河奇袭华州得手后迅疾离去,十之八九会重回蓝田关,与关东的敌军夹击席元庆。只是曳落河为何如此大费周折”

    “估计李定邦开出的条件就是要叛军助其狙杀盛王殿下。”封常清的思路愈发清晰:“某不确定此穷凶极恶之举是李定邦自己的主意还是阿史那旸的谋划,但太子绝对脱不了干系。”

    “盛王不死,太子的东宫之位难保。”高仙芝心若明镜。

    “节帅,为今之计,上策应收拢兵马前往大明宫勤王,揭发太子奸计;中策可退至长安西郊,随机应变。”

    “下策呢?”高仙芝对上、中两策不置可否。

    “率残兵赴蓝田关,召集附近驻军,殊死一战,抵御叛军。”封常清似乎早料到高仙芝会有此问。

    “蓝田!”高仙芝转向南方,以不容置疑的口气一字一句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诺!”封常清双眼噙泪,慨然领命。

    哀兵夜行疾,山枭惊飞起。

    蓝田关位于蓝田县城东十余里外的崇山峻岭中,它与武关如同两道巨闸,牢牢控制着京畿联通南阳、江淮的通道。蓝田关名气不如潼关、险峻不如武关,但它却是拱卫长安东南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蓝田关失守,叛军不仅可以杀入一马平川的京畿,还能切断江淮粮饷输送长安的主通道。

    当日杨国忠力荐李定邦担任武关防御使,高仙芝和封常清以为李定邦贪求军功,并未多想。但为确保华州侧翼控制在安西军手中,他们建言盛王派行事稳重的席元庆出镇蓝田,安西监军鱼朝恩则一同前往。

    高仙芝对随同席元庆进京勤王的鱼朝恩十分鄙夷,他本以为世上再无内侍能比边令诚更贪财,孰料鱼朝恩不仅贪婪,还极其无耻,甫抵京畿就带着从河中、安西收刮来的财帛献媚于盛王。

    可笑的是,鱼朝恩见识太浅、眼力也差,他根本没摸清盛王的喜爱及元帅行营内的格局就贸然求见,结果因送李仁之的礼物太差,吃了个闭门羹,只得悻悻离开。

    高仙芝素来看不惯眼高手低、目中无人的李仁之,唯有此事,他觉得李仁之做的极佳。封常清则担心遭受羞辱的鱼朝恩图谋报复,吩咐席元庆暗中监视。

    叛军攻陷东都、陕州后,潼关外战事连连,蓝田、武关一线则风平浪静。奇怪的是,叛军明明已尾随武关运粮队混入京畿、奇袭华州,蓝田关守军不仅毫无察举,反照常燃起平安火。

    为确保尽快掌控周边动向,封常清与席元庆常用飞鸽联络。华州大营遇袭时,城中信鸽或死于战火、或趁乱逃离,高仙芝无法联系上席元庆,只能亲自带兵前往看个究竟。一路行来,高仙芝暗暗期盼蓝田守军能尽早发现叛军阴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令高仙芝大为沮丧的是,他们刚过蓝田县城,就迎头碰上在数十名士卒护卫下仓惶向西逃窜的鱼朝恩。

    “高枢密使,一个多时辰前忽有大队叛军偷袭蓝田关。敌军用石砲和猛油火攻破关隘,席副使力战而亡,某见事不谐,欲赴华州求援,不料枢密使亲自领兵前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鱼朝恩眼中偷偷闪过几丝狡黠。

    “蓝田关也丢了?!敌军有多少人马?距离此地多远?”封常清吼道。

    “叛军兵马过万,只是某急于谒见枢密使,实不知敌军行至何处。”鱼朝恩毫无愧色。

    “可恨”封常清回头瞄了眼千余华州残兵,苦思如何御敌。

第一百零八章:蓝田玉碎将星陨(六)() 
    “退守蓝田县城,打开武库、粮仓,征发团结兵、衙役、丁壮,共同御敌。”高仙芝决断极快:“山路崎岖,夜运石砲等攻城重器殊为不便,叛军当以精骑为主,吾军依城而战,可与之缠斗半日”

    高仙芝话未说完,东方闪现点点火光,紧接而来的便是千万马蹄锤击大地引发的剧烈震动

    郭外虎狼横、城内鬼魅行。

    三月初三夜,戌时(晚上20点左右),高仙芝领残军独自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时,长安兴宁坊百孙院建宁王府,接到王霨飞鸽传书的王绯早已收拾妥当,随时准备撤离。

    “霨郎君是不是小题大做,十六王宅、百孙院有飞龙禁军把守,乱民哪敢来这里捣乱?”自从王绯嫁给建宁王,张夫人长居兴宁坊一带,颇不舍离开。

    “娘亲你听,坊外已乱成什么样,慎在于畏小,霨弟一片好心,我们万不可辜负。”

    坊北传来的阵阵喧嚣声令张夫人心里一紧,她当即改变心意,连声催促女儿快走。

    “伊月方才传来密信,她已召集百余名甲士赶来接应,眼下坊外纷乱如麻,咱们这点人手恐不堪用,还是与霄云、伊月汇合后再走不迟。”王绯侧耳倾听坊墙外的动静:“一股股乱民似乎都在涌向大明宫,兴宁坊紧邻丹凤门,吾担心也将受牵连,倓郎与其兄均在平叛前线,咱们是不是带上广平王的家眷一起走。”

    “傻女儿,眼下能自保就不错,别想那么多。再说广平王妃崔丽卿乃韩国夫人之女,她对你颇为不善,如今杨家恶有恶报,又何必管其死活。”

    “女儿只是担心沈孺子无端受牵连。”王绯与温柔大方、博学多才的广平王爱妾沈珍珠来往不少。两人一位是碛西巾帼、一位是江南碧玉,年龄相差七八岁,却意外地十分投契。

    仿佛是印证王绯的担忧,与建宁王府一墙之隔的广平王宅内骤然响起激烈的厮杀声和接连不断的惨叫声,兴宁坊南门一带随之传来暴民劫掠的纷扰声。

    “乱民闯进来了?”张夫人和菊香搀着怀孕五个多月的女儿走向素叶居精心打造的四轮大马车:“快上车,走!”

    “不,速去广平王宅!”心地善良的王绯t牵挂沈珍珠的安危,忙派二十名王府家将前去查看。

    “诺!”建宁王不在,阖府家将自然惟王绯之命是从。剩下的数十名素叶镖师则张弓拔刀,簇拥着王绯等人。

    片刻功夫后,王府家将载着花容失色的沈珍珠及广平王的长子李适驰马归来。在其身后,数十名手持弯弓长槊的轻骑紧追不舍。

    “射!”素叶镖师和敌骑同时松弦,雕翎交错而过,七八名无铁铠护身的王府家将当即坠落于地。素叶镖师的羽箭射中当先五骑的战马,暂时挡住汹汹敌骑。

    “快撤!”王绯和张夫人拉沈珍珠和李适上车后,忙命素叶镖师从后门离开。被马尸堵住的敌骑箭发如雨,打在车厢上叮当作响。

    “别怕,车厢外钉有铁板,寻常弓弩根本射不透;车轴用的是上等邢州酸枣木,两端还包裹有铁皮,无惧磕磕碰碰;拉车的马匹都是碛西良驹,速度不比单骑慢多少。”王绯耐心安慰着惊魂未定的李适,沈珍珠银牙紧咬朱唇,一言不发。

    “崔妖婆死了,父亲大人早就想”李适小声道。

    “适儿不可胡言乱语!”沈珍珠用柔荑紧紧捂住儿子的嘴,柔声细语中藏着丝丝悲戚:“多谢建宁王妃相助,广平王妃确已身亡,日后见到俶郎,实不知该如何开口。”

    “有什么难开口的,当然是责怪他不在家守护妻儿!”王绯有意化解紧张气氛:“待建宁王回来,吾也要这般怨他。”

    “如此巧夺天工的马车,是霨郎君的心意吧,建宁王妃真有福气。”沈珍珠岔开了话题。

    “吾弟”马车还未冲出后门,院内蓦然响起阵阵破空声,跃过马尸继续追杀的骑兵遭遇长箭、弩矢暴击,死伤无算。

    “杀!”一彪重骑从建宁王府正门杀入,砍瓜切菜般刺入敌骑背部。护翼王绯的素叶镖师见攻守易势,也调转马头,冲击敌骑。

    “死战不降!”敌骑或殊死抵抗、或自尽身亡,并无一活口留下。

    “死士”范秋娘收回长弓,细细打量着敌骑的衣甲、武器:“有点像河东郡县的兵马,围攻高府的黑衣武士身上则是浓浓的碛西味道”

    阿史那雯霞走近马车,凝视着淡雅出尘、袅娜纤巧的沈珍珠,欲语还休。

    “雯霞,你怎么来了?伊月来得真是及时!见过李夫人,霄云呢?”王绯兴高采烈地与众人打招呼之时,数羽信鸽从天而降,落在后院鸽笼上咕咕叫个不停

    愚民汹汹欲倒海、群氓嚣嚣可翻江。

    百孙院广平王宅遇袭之前,长安城中流言再起,不少人信誓旦旦道,攻破潼关的叛军已杀入华州,盛王殿下战死,高仙芝重伤,当今之计,唯有乞请圣人诛杀奸妃、传命太子监国,方能号令四方兵马,拯救长安。

    本有些民众将信将疑,可流言对盛王的死状说的一清二楚、纤毫毕现,不由得人不信。御史中丞吉温更是率先赶到大明宫丹凤门外,泣血跪求圣人命太子亲征,击溃叛军、收复潼关。

    在丹凤门当值的张德嘉见吉温周围数十名孔武有力乱民一举一动颇有章法,遂知对方有备而来,忙去禀告高力士。

    吉温的煽动极有号召力,大明宫外的民众越聚愈多,令宫墙上的飞龙禁军紧张不已。不多时,左相陈。希烈、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相国张均、驸马都尉张垍等一干重臣先后赶来,跪在丹凤门前,或请赐死杨玉环、或请太子监国。

    就连寿王李瑁、永王李璘等不少凤子龙孙也聚集过来,李璘一向被视为东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