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否则以妙玉的洁癖,怎么可能与他共饮一杯茶?

    这也更让贾玮感受到妙玉的离经判道,在这时空,这种行为简直大胆到出奇,更何况她是一个出家人。

    对贾玮而言,这自然没所谓,共饮就共饮,能与妙玉这样的妙尼共饮一杯茶,算是荣幸。

    他接过绿玉斗,凑近鼻端,盏口还留有妙玉淡淡的唇香,他慢慢地饮着,心里觉得这真是一件非常暧昧的事儿。

    看着贾玮将茶一点点地喝完,嘴唇始终没有离开盏口,妙玉莞尔而笑,款款站起身来,“好了,今日我也乏了,不能陪你了,你自去罢。”

    说着,她转身离开佛堂。贾玮目送她离去,阳光从外头照进来,逆着光线,包裹在宽大道服中的身姿轻盈而又窈窕,真实而又虚幻,这一刻,贾玮真觉得她不似尘世中人。

    贾玮下山时,时辰已晚,他就没有再回院中,而是直接出园,往贾母那边去了。

    用过晚餐,他正要同一众姐妹结伴回园,不料王夫人却示意他,跟她去她院子那边。

    贾玮知道母亲肯定是有事与自己相商,而且十有八九便是为父亲纳妾的事。心想母亲这么快就做了决定,还是很有手腕和魄力的。

    这是家中大事,而且是他本人出的主意,贾玮自然重视得很,立刻二话不说地就随母亲去了。

    PS:见原著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原文:妙玉斟了一斝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此注。

第13章 妾室人选() 
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不在正室,只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母子俩进了屋内,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

    在炕上坐下,王夫人说道,“宝玉,这一两日,我斟酌了下你说的事,觉得甚好。如今我看下了俩个人,一个是周端家的四女儿,唤做周燕,年齿十六,性格好,模样也周正,只是人太老实了些,不会使手段,不知能不能固宠,得你父亲的欢心;另一个是吴新登家的六女儿,叫吴翠儿,今年才十五,模样性情也都尚可,但有一点,却是太机敏了,恐怕日后难以安份。这俩人,我一时也选不好,宝玉,你帮着参详参详。”

    贾玮仔细听罢。周端家的和吴新登家,他丝毫不陌生。

    这两人都是王夫人的陪房。

    所谓周端家的,吴新登家的,就是周端的老婆,吴新登的老婆。

    大户人家嫁女,除了陪嫁丫鬟,还有以家庭为单位的陪房,周端和他老婆,吴新登和他老婆,就是这样的例子,随着王夫人一道过门。

    过门后,陪房的男人在外头做事,而女人则就留在自家太太身边,听候使唤,并担任内宅管事。

    周端家的和吴新登家的,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王夫人的陪房有好几房,只是周端家的和吴新登家的,是最为得力的。

    现下王夫人提出要从这两家中挑出个女儿,给贾政做妾,贾玮非但没有意外,反而相当认可。

    不从最得力的心腹家中挑选,难道还从别个家中挑选不成?

    只是他不认为母亲需要自己来替她参详此事,从她的言语中,其实可以看出,她已选中了周端家的四女儿周燕。

    一是,从提及的顺序中,她将周燕排在前面,而将吴翠儿放在了后面。

    二是,说到俩女所谓的不妥之处时,对周燕只是担心她难以固宠,无法对赵姨娘的地位造成威胁,对吴翠儿,担心就大了,隐然是说此女有可能难以掌控,会成为第二个类似赵姨娘的角色。

    他当然明白,母亲此举并非无聊,毕竟此事她能说的,也只有他一人了。

    既然母亲需要一个倾听者,那他就扮好这个角色,之后,附合附合意见就好。

    再说,他也很认同母亲的人选,于是笑了笑说道,“孩儿觉得,还是选周燕吧,人老实些没什么,您多教教她就成了,并且,老实人到底可靠些。”

    “娘也是这么觉得……那就定了周燕吧。”王夫人见儿子的意见与自己完全一致,便高兴地点点头道。

    贾玮笑道,“既然定下,那便尽快办了此事为好。”

    在他心中,自是越早除去赵姨娘这个心头大患越好。

    说罢此事,母子俩又谈了一阵与之相关的事,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二个时辰,见夜已渐深,王夫人忙命贾玮回园歇息。

    又忽地觉察到贾玮竟没带着丫鬟,便让她房内的两个丫鬟送贾玮回去,吩咐道,“虽说现下年齿略长了,不再年幼,但到底有人跟着妥当些,往后,切不可不带着丫鬟出院门。”

    贾玮见母亲关切,虽是不以为然,但仍是笑着满口答应下来。

    俩个丫鬟一直将贾玮送到怡红院院门外,这才返身回去。

    进了院子,来到上房,贾玮先是将那叠银票藏到了书房的某处隐蔽角落,随后才到卧室歇息。

    他未将银票之事告诉袭人。倒不是防着她,以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实在算不了什么秘密,只是担心她被这笔突如其来的横财吓着了,解释起来又麻烦,只能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同她说。

    他今日又是上学,又是逛街的,实在有些累了,刚一躺下,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就连半夜袭人起来,为他掖被子,几次有意无意地碰到他的敏感处,他也没有醒来。

    一觉直睡到天亮,照常上学,放学。

    不过,中午刚一放学回来,他就听说了一个有关贾政公务上出了些麻烦的消息。

    据说,贾政的心情为此受到不小影响,连杯子都砸了几个。

    做为主要的家庭成员,贾玮不可能不关心此事,更何况,他和母亲还想着早日给父亲纳妾呢,若是被此事耽搁了,还不知要等到几时?

    贾玮本想直接到贾政那儿看看,眼下贾政正在他自己的书房“梦坡斋”中,但转念一想,他对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不如先去母亲跟前打听清楚,再到父亲那儿不迟。

    上辈子他好歹是个开发区副主任,级别也不低,这种公务上的事,有其相通之处。若问清原委,能帮得上忙,就再好不过了。

    一来可以解决父亲公务上的麻烦;二来可以再次在父亲面前露脸,对继续扭转他在贾府的形象,大有好处;三来解决了此事,就可将纳妾的事尽快提前。

    想到这里,贾玮连忙往院外而去,刚出院门,猛又记起,昨夜母亲所交待的,又忙返身回来,随口叫上秋纹碧痕俩个丫鬟,一路跟着,出了园子。

    来到王夫人处,恰好人在屋内,贾玮让秋纹碧痕俩个候在门外,他一人进了屋子,向母亲打听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14章 工部那些事() 
王夫人对贾政公务上的事,不是很熟悉,讲得有些含糊。

    不过,耐心听罢,贾玮结合了自己的一些判断,倒也大致了解了其中的情形。

    贾政碰到的确实是公务上的麻烦。

    贾政任职工部员外郎,工部有好几个司,他是营缮清吏司员外郎。

    营缮清吏司主官是郎中,一般有数个郎中,底下又有数个员外郎,还有一些主事、照磨等等小官吏。

    营缮清吏司员外郎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由于负责的是宫城、皇城以及都城各处坛庙、宫殿、衙门、城垣等的修建和拆迁,油水相当丰厚。

    据贾玮所知,贾政一年的外快,就近万两银子。

    并不低于一些地方上的主官收入。

    这是贾政一家,这个大家族中的小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有一个主要来源来自陪房吴新登。

    吴新登是荣国府银库房总领,王夫人的心腹得力之人,将他安排在这个位置,贾政一家子,每年都能从中得到不少油水。

    这两项加起来,一年不下一万二三千两银子。

    正因如此,王夫人才会在近年,和和气气地将内当家的位置让出,给了内侄女王熙凤。

    否则,若没有这两个来钱的渠道,纵是内侄女,她也是不愿拱手相让的。

    说起来,贾玫这个职务是皇帝亲自加恩赏赐的,贾母这一房,长子贾赦已袭了官爵,按例,次子贾政不能再袭官爵的。

    不过,历代皇帝对勋臣的后人,皆是恩宠有加,以示并不忘本,毕竟这些人的祖先都有从龙之功。

    因此,时不时地就会额外加恩,提携一些没有科举进式的勋臣后人,而且给的职务通常都是较有油水的文职,或是比较重要的京城防务方面的武职职位。

    总而言之,在皇帝眼中,勋臣家族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比其他体系的官员可靠得多,当然,对皇族有威胁的勋臣家族,一般早在开国定鼎之初,就被皇帝给收拾个干净了。

    贾政供职在这样一个有油水的职位上,有好有坏,好处是有丰厚外快可拿,坏处是凡是有油水的地方,情形就相对复杂。

    复杂的情形,需要一定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否则一个处理不当,就会给自己留下后患。

    得罪人事小,搞不好会因此丢了官职。

    眼下,贾政碰到的就是颇为棘手的事情,不止是一件,而是两件,也难怪他会郁闷地连摔了几只杯子。

    这两件事是这样的,一件是皇城南段的城墙的修缮,一件是北城区平安坊的修缮。

    这就不能不提到,营缮清吏司下属的匠科。

    司里的修缮工程,就是由匠科来施工的。

    此衙门有若干主事,且管理混乱,事无专职,每位主事后面都有上官的影子,例如部里的尚书、侍郎、郎中等,都曾插手过营缮工程。

    甚至一些上官手中还有私募的工匠,专门用来招揽工程。

    这两件棘手事,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修缮皇城南段城墙,经费由户部出,相当充足,自是肥差,匠科内的各个主事及背后的上官都抢着要此工程。

    修缮北城平安坊,其实质是为一些贫民搭建棚屋,由户部和顺天府府衙各出一部分经费,但经费不多,且性质是救济,做不好,极有可能被御史台的官员弹劾。层层追究下来,势必会追究到匠科,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工程自然相互推诿,无人愿领。

    这两件事恰好都是由贾政具体负责的,换言之,他是麻烦的主要承担者。

    这两日来,向他索要修缮皇城南段城墙工程的上官已经好几拨了,但修缮北城平安坊的工程,他催了数回,匠科内却无人问津,反而纷纷大提难处,那些主事背后的上官,这时更是连脸也不露了,只当不知此事。

    以往贾政也不是没处理过类似的事,但这数月来,工部走马换灯似地接连换了一批官员,这里头的水就更混了,连贾政一时间也搞不清状况,该向谁示好,该向谁施压。

    因此,这两件事就变得相当棘手,简直让人上火!

    贾玮了解了事情的大概,略一沉吟之下,就面露微笑。这两件事,他完全可以提供较为完美的方案,帮父亲解决麻烦。

    毕竟他那个时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也促使了各种行政手段的综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