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再起-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心,尤其是听说他考中了举人的事情,更是眉开眼笑的连泪水都淌了出来。倒是那功名一事,却与乡老似的,并不怎么在意来着。
“回来了,即便朝廷不认,再行去考就是了。你是老夫这些年教出来的学生里最用功、也最是聪慧的一个,青出于蓝,并非难事,并非难事啊。”
说罢,老夫子又是一阵的老泪纵横。于他而言,教授的学生本就是他志向的延伸和寄托,他一生不曾中举,现在有个学生中了举人,哪怕是最阴微的心思,也是能够用时运不济才未能中举来宽慰己身,此间自是欣喜若狂。
老夫子是不便去拜会学生的,他的身子骨也不便去太多走动,干脆留下陶潜在家中小住一日,待第二天一早由他的长子陪同前去拜会县里面的那些熟识的士绅。这些人里面也有不少是陶潜原本的旧识,但时日久了,谁知还敢不敢认,那就是两说的了,可有了老夫子的背书,那自然就是不同的了。
师徒二人抵足而眠,聊了大半夜才昏昏睡下。到了第二天一早,陶潜拜别老师,踏上了拜会士绅的路途。
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
有长期走动的士绅家人陪同,陶潜的拜会之路很是顺遂。原本熟识的不说了,就算是那些本来不怎么熟识的,看在老夫子的面子上也是能做到宾主尽欢的。待到拜会了几家过后,有了更多的士绅作为依仗,老夫子的长子便带着陶潜去拜会县城内的一户举人老爷,这家士绅与本县的知县和主簿都是莫逆之交,若能有此人一言,就算是到了县衙,很多事情也都是能够省掉很多麻烦的。
转而向南,顺着官道一路直奔县城。瑞金县因“掘地得金,金为瑞”故而得名,其建制初设于唐天佑元年,时设瑞金监,至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升监为县,以象湖镇为县治所在,历经千余年未有更改。
对于此地,陶潜并不陌生,当年赶考,几次前来,每次都是匆匆赶来,但去时却时而意气风发,时而灰心丧气,皆在功名一事。
步入县城,城内的守卒看上去倒是懒洋洋的,不似有什么精神头儿。他们一路沿着大道而行,来到一处巷子,拐了进去,敲开门,送上拜帖,很快就被请到了大堂叙话。
“老夫问一句不当的,不知贤侄可曾婚配?”
见了那举人,寒暄一番,一如去拜会其他士绅那般,续年齿,谈功名,攀着同窗、同年的关系来拉近彼此关系。举人听说他在福京时也曾中举,倒也考较了一番,所幸陶潜这几年虽说是流落他乡,但是传道受业,这方面的功课未曾耽误了,一番考较下来,举人很是满意,面上的笑意也越来越重,对于帮着向知县那边说话的事情自然也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待到此处,举人突然有此一问,陶潜只得如实作答。岂料,那举人听了这一番回答,反倒是唏嘘不已。
“哎,壬田镇的田世兄,想当年我二人也曾是一同中的秀才,原来贤侄竟是与田世兄的女公子订有婚约,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壬田镇在瑞金县城以北,唐时主要有壬、田、蔡三姓迁居至此,故称为壬田蔡,后来此地修寨,才改称的壬田寨,直到后来的镇子也得名于此。田家是镇上大户,举人口中的田世兄是个秀才功名,当年因老夫子的关系与陶潜相识,将小女儿许配于他,那时候陶潜正好要赶赴福京参加科举考试,只说是考完科举回乡时便成亲。
一晃数载过去了,再回来时,听老夫子说起,田家几年前出去躲避兵灾,就一直没有回来。是生、是死,实在说不清楚,只是这份姻缘就此耽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算起来,那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二人同时中了秀才,亦是相谈甚欢。他邀我去壬田游历,赏罗汉岩风光,也曾在海云寺里彻夜畅谈。谁能想象到,最近这几年来会有如此变化,正是天翻地覆一般了啊。”
一声叹息过后,举人对陶潜更是亲近有加,不光是约定了明日一早前去县衙拜会的事情,就连田家的踪迹也表示会拜托一些赣州府或是南赣巡抚衙门里的有能之士加以找寻。要陶潜安心读书,等待下一次的赶考。
千恩万谢的出了府邸,此时已是傍晚,他们订了客栈,就匆匆赶去。待到吃过饭,洗漱完毕,二人闲谈之际,老夫子的长子却突然道了一句“那位先生正有一女待字闺中”,便不再多说了下去。
陶潜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此事,更何况他也没打算去做什么陈世美。到了第二天一早,他们赶到时,举人的轿子已经到了,果然如同是老夫子早前提起过的,县衙的衙役连拦也未拦,仅仅是上前打了个招呼,便任用那举人带着陶潜步入其中。
见了知县,陶潜并不认识。这位知县老爷叫做钱江,是浙江嘉兴人,永历四年,也就是顺治七年接替的前任知县。想来一别故乡多年,临行时拜会知县,还是那位操着四川口音的熊文梦熊知县,殷殷鼓励,犹在耳畔回响。
物是人非,自也要行礼如仪。陶潜表现得很恭敬,尤其是剃发易服过了,钱知县看着也觉着顺眼,再加上举人的美言,半个时辰过去后就已显得颇为熟稔了。
“可惜了,若是贤弟早回来个一年半载的,或许还能参加今年的殿试也是说不定的。”
清廷承认明廷的功名,但是隆武朝的科举有些奇葩,不光是考举人,还有授予萃士这一新鲜功名的。清廷那边应该是不会承认,这一点钱知县估摸着如此,但也不敢确定。不过今年乃是大考之年,好像清廷还改了制度,要满汉分榜,虽说这状元是两个了也不会增加汉族士大夫的考中几率,但是怎么说这也是该考试的时候,看着本县一个在明廷中过举的潜力股不能参考,钱知县总觉着有些可惜。
“多谢县尊老大人挂念着,学生流落在外多年,此番回乡,心潮澎湃,实在不宜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还请放心,学生打算三年之后再战科场,这两年也是要努力读书的。”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文治,也是地方官的考核内容,多出些举人、进士的功名,不谈什么多出些关系,只说是考绩上也会好看一些。
钱知县很满意陶潜的态度,举人似乎也很愿意提携一下这个年轻人。一番畅谈,宾主尽欢,分别过后,陶潜心里有了底,便与老夫子的长子一起回了老夫子家。
“如此就好,总算是有个着落了。待到大比之期,以你的才学,总能金榜题名的。”说到此处,老夫子却是不由得一叹:“大明,还是大清,终究不是咱们这些小人物能够说了算的。过好自己的,能把圣人传下来的学问传承下去,就是好的。”
清军占据赣州以来,老夫子便不再教书,于家中颐养天年。但是对于族中子弟、对于儿子和学生们,却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个功名。起码,不管是哪个朝代,总也要用儒家来治理国家的,哪怕仅仅是为了那句“为往圣继绝学”也是要奋力读书的。
拜别了老夫子,陶潜回到村子,老宅已经整修完毕,他特意去谢过了,就住回到了老宅之中。只不过,当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今已是看不到了,哪怕这宅子修缮得再和曾经一模一样,也总是少了一份人气儿。
“先安分守己的待上几个月,让那些家伙觉着我是同类,不再有疑心了再行做事。”
回忆着陈凯的嘱咐,陶潜心中却不由得叹息着关于“觉着是同类了也终究不是同类”的感触。他很清楚,并非同类意味着什么,而他要做的那些事情的结果也一定会是鱼死网破般的结局。或许,死亡就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
想到此处,陶潜不由得一叹。但是叹息过后,他却猛地想起了陈凯在他临行前讲述过的一句话,便连忙跑到了书房,摊平了白纸,激动颤抖的手研着墨,甚至点点墨汁都在不断的飞溅开来,却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停滞。
待到墨研好了,早已是激动得不能自已的陶潜蘸了墨,提着颤抖的笔触便在雪白的宣纸上如是书道:“太史公有云……”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
由于清廷对儒家士大夫阶级的拉拢,也在于是官府有人好办事,地方官府很快就承认了陶潜的生员资格。但是,清廷承认明廷取士的科举功名资格是早在顺治元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事情,他们称甲申前的明廷是前朝,而甲申后的明廷是伪朝,所以对于隆武朝的科举并不认同,陶潜的举人身份也只能就此作罢了。
所幸的是,有了生员的资格,优免的事情很快就办了下来——八十亩的优免田,还可以免除徭役,另外官府还会发给钱粮,让其安心读书。这些,虽说与举人的一千两百亩相去甚远,但是至少不用从头来过,有了这个身份,自家旧有的田土,外加上投献的,这一回来就直接是个地主阶级的身份。(注)
接下来的日子,按照一个正常的生员的情况,当是一边羡慕嫉妒恨的看着本届的举人和进士们新鲜出炉,一边更加刻苦的寒窗苦读,等待三年之后的大比之期。优免的政策也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便利条件,使得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而非是奔波于生计。
奈何,陶潜并非是个闲的下来的人。他的老师已经闭官不再授徒了,左近的这一大片区域就没有了教授儒家经典的先生,他这边读书,很快又向乡老要了块儿地,盖起了一座学堂出来。就这样,秀才公摇身一变就成了陶先生。
在赣州府,随着阎罗总四营头的覆灭,抗清运动不可避免的进入低潮,清廷的统治在不断稳固。而在说来遥远,但却也不过是隔着建昌一府的广信府,似乎也仅仅是比南赣地方的节奏晚了一拍而已。
经过了江西、浙江两省清军近半年的****西明军的处境每况日下,战线步步后退。至那些前往南澳岛的江西读书人启程一个月后,清军总算是突破了一道重要的关卡,进而长驱直入,将江西明军一分为二。
这一次,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全面剿灭江西明军。在分割开了两支明军后,清军采取了先小后大的策略,先行集中力量围剿平江伯张自盛所部。很快的,张自盛所部明军就在清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宣告覆灭,张自盛在激战中被清军杀死。
解决了张自盛所部明军,江西提督刘光弼和金华总兵马进宝便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以贵溪县江浒山大营为核心的明军防御体系,缓缓推进,逐步击破。随后在宁洪伯洪国玉统兵来援之际,更是实现了围点打援,一举击破洪国玉所部明军,洪国玉被清军擒获。
江浒山大营的外围据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个的被清军连根拔起,定南侯曹大镐前后组织了几次反击作战,最终却都是因为兵力悬殊或是战斗力差距过大而宣告失败。此时此刻,清军已经杀到了江浒山大营的面前。
炮火的轰鸣,仿佛是没有间隙似的。呼啸而至的炮子轰击着大营不久前才草草进行了有限的加固的营前,每一次的命中,带来的都不仅仅是震动和脱落。片刻之后,沉重的营门被野蛮的轰开,清军鱼贯而入,顷刻间便是喊杀声震天响起。
矗立在那座简陋的总督衙门的大门前,揭重熙目光所及之处,已经进入到了清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