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三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侵蚀和重力挤压,成都府的城砖已经变得酥碎,砖缝也变得不再紧致,有些地方大得甚至可以插进拳头。所以,凿城的进度很快,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已经剥下了一大片城砖,露出了城墙里面的夯土。现在,他们最熟悉的工具锄头和铁尖,终于派上了用场。
凿城队伍中没有人说话,但他们并不担心被城墙上的官军发现。以官军布防的松懈程度,放哨的士兵早就该躲进草棚中躲雨避风去了,应该发现不了义军的夜袭行动。再说,官军的灯笼火把已被风雨吹灭淋湿,挖土的声音也被风声雨声压制,官军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怎能想道风雨之夜中有一伙人正在凿城?(注一)
崇祯十三年腊月十九,清晨,献贼凿城之后的第四天。
成都府的中心,蜀王府西门遵义门城楼。
铅云低垂,细碎的雪针隐隐约约飘落下来。近处的雪针被城楼飞檐挡住,稍远的则落在城头上,转眼钻进青砖缝隙,变成一点点湿润,蓄积在一片片青苔或者一蓬蓬杂草的根系中。除了远处的几声鸡鸣狗叫,城楼四周寂静无声。几个郡王府的宫殿朦朦胧胧,千年古城便隐藏在这一片灰白色的清冷之中。
寒冬腊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蜀世子府大管事,太监曹三保轻轻在靴子中跺了跺脚趾头。一丝寒风悄然钻进身体,让曹三保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可曹三保多年侍候贵人练就的隐忍本事发挥了作用。在早晨的阴冷清寒中,他的身体仍然能长时间保持着自然前弯,脸上挂着微笑,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曹三保知道,他背后有两个小宦官跟着看着,一个叫王四忠,一个叫李四贤,还有几个宫女在更远处随时听用。虽然这两个小的在自己面前比亲儿子还孝顺,但曹三保知道,宫里的规矩,就是无时无刻的争宠上位。自己稍一疏忽,被坏人旁边一捅,落在主子眼里失了宠幸,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守王陵、刷马桶算是积德。直接拉出去打死,抛在乱坟岗让野狗啃食,这才是常事!
想到这儿,曹三保身形泰然不动,耳中细细搜索着身后的哆嗦声。他心中暗暗得意:“两个狗崽子,实在还嫩点!”
“曹伴伴!”前头传来了召唤。声音细微,没有一丝的火气。
曹三保瞬间收神,快进三四步,走到主子侧后。
“世子爷!”曹三保的腰弯得更低了,脸上的笑更浓了。
“今天可有献贼的新消息?”
曹三保知道,世子爷问话的意思,是今天在城头上还能不能发现献贼的踪迹。
四天前,即腊月十五夜里。献贼前队在成都府城的西北角趁雨凿城,几乎洞穿城墙,幸好成都命不该绝。新任巡抚廖大亨担心年底出事,把抚标派上了城头。抚标中有一营董卜蛮兵,巡到西城,立即发现了险情。董卜蛮兵迅疾示警出击,官贼双方一场厮杀,结果贼寇败退,成都转危为安。
成都府的城墙有东南西北四面。南、北、东有宽阔的锦江和南河(锦江与南河均是岷江内江支流)三面围着,墙根用条石堆砌,上半截才是夯土包砖。可西城墙外只有条不宽不深的西郊河,而且全是夯土包砖。献贼凿城的就是西墙这一截,可见他们早已探知成都虚实!第二天刚亮,献贼大队即出现在南城外,但并没有强行攻城。不久后,献贼大队从南向北,绕过东城而去。队伍断断续续绵延数十里,整整走了一天。
贼寇薄城,四川的大小官员自然紧张万分。他们紧闭四门,火烧屁股似的抽调官军募集民壮上城御贼,一连闹腾了好几天。但献贼北去,却没有再来。十七、十八两日,城外都没有贼人的动静。今早王府已经派人打听清楚:子时没过,巡抚衙门就派了几拨细作吊出城去四处打探,至辰时已经全部回来。细作回报,省城四门外十里以内,都未发现献贼踪迹。现在各个衙门里没人知道献贼到哪儿去了,更不知道献贼会不会施个拖刀计,杀个回马枪,重新攻打成都。
曹三保赶忙将自己知道的条条细细回禀。末了,曹三保小心地从背后打量小主子的神态。只见世子爷还是背着双手,嘴角没有丝毫动静,眼睛直直地望着府外,却不知聚焦何处,只有右手指在左手背上偶尔敲击一下。曹三保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现在进言,说天气太冷,请世子回府。毕竟他作为世子府中的大太监,对世子的身体健康要负重大责任。他又是世子陪伴,说句本分尽忠的话也是没有过错的。只是……自从那晚掀开被褥,曹三保便惴惴不安。世子从小到大,他都是随身陪伴。他从来没有在世子眼中看到那样的眼神……灯笼光亮处,世子好似嗜血的猛兽!
“这该死的世道!天变了,人心会不会也变了?”曹三保心想,“自己还是再小心些。那些挨千刀的献贼!”
又站了小会儿,半边身子几乎冻僵的曹三保终于开了口:“世子爷,这天冷……”
曹三保话刚出口,却见少年的世子扬手转身:“走吧。回世子府!”
注一:《蜀碧》上说,张献忠凿成都的时间不是崇祯十三年腊月北上德阳时发生的,而是崇祯十三年秋从川北南下川南之时。起义军差一点凿穿城墙,结果被董卜土司兵打了出去,还被杀了万人。顾诚先生没有采信这个说法。董卜土司,又称穆坪土司或宝兴土司,清代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今雅安市宝兴县境内。
第三章决心初定()
朱平槿的世子府在蜀王府的西北角,因此又被宫人称为西府。
藩王世子经过朝廷正式册封,身份贵重,所以西府也有一座正殿,规格与郡王大致相同。重檐歇山的庑殿顶,五间九架。殿内饰以丹碧,正中有宝座,只不过比紫禁城奉天殿(满清改为太和殿)和蜀王府承运殿里的宝座小很多,正殿内的宝台也省略成了一级台阶。大殿东西两侧与正殿隔开,形成东西两阁,通过两座宽阔的垂花门与正殿相连。东阁吃饭睡觉,西阁休闲娱乐。东西两阁,又被分割为各种功能规划。整整一座大殿,近千平米,全部属于朱平槿一个人。
西阁里间的南窗下,摆放着一张楠木大漆书桌。桌面镶嵌着玉石和螺钿,因为不久前重新上漆磨光过,所以漆面很亮很光滑。书桌背后有长排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大叠书籍。这里便是朱平敬平日读书的地方。
外面天光暗淡,窗纸又遮住不少,阁内自然幽暗。两个宫女静静地走近,一人从漆盘上拈起一盏热茶,轻轻搁在桌上;另一人从宫灯中引出火种,把房间四角灯架上的琼烛一一点燃,重新罩上灯笼。宫女动作很轻,然而光线的变化还是惊醒了书桌前陷入沉思的朱平槿。
看着宫女小心退出,朱平槿又瞟了眼垂首随待的曹三保,没有说话。
既然是魂穿,身体当然是前主人的。这副躯体高约一米五六,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川人的个子普遍偏矮,对于一个注册年龄(虚岁)不满十五的少年来说,个子算高的,以后随着年龄还要长。朱平槿穿越伊始,自然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漏了马脚,被当成冒牌货处理。自从前日上殿叩拜了父王朱至澍,并以蜀世子身份接受了四川一众大员的拜见之后,朱平槿已经不太担心自己穿帮。这个世界,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除了爹妈有资格怀疑自己外,眼前这帮奴婢谁敢起一个多余的心眼?因为这种怀疑,按照大明律法便是“离间亲亲”,当是族诛之罪!
灵魂的合二为一,带来了后世三百年的认识。郭东风的《甲申三百年祭》,几乎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学过,朱平槿也不例外。他从甲申天变开始往前推算,崇祯十三年是庚辰年,翻年便是辛巳年,崇祯十五年是壬午年,崇祯十六年是癸(GUI)末年,崇祯十七年便是甲申年。李自成进北京,张献忠屠四川,就是在甲申年初。朱平槿板着指头算了几遍,终于确定了目前身处的年代:崇祯十三年就是公元一六四零年。至于今天是西历几月几号,没有中西历法的换算标准对照点,朱平槿就自叹无能为力了。不过这完全没有给朱平槿带来烦恼,因为他已经很快适应新的时间标准体系,自觉自愿转用大明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农历来计算天数了。
满打满算,自己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来改变注定的宿命!
可改变命运,要从哪里着手呢?要知道,朝廷一个藩禁条例,便将朱平槿这样的藩国世子牢牢禁锢在豪华的王府中。
如今的蜀世子朱平槿,约等于一头养在五星级酒店里的猪!
温暖的西阁,幽暗如深林,静谧似空山,为这里的主人提供了一个策划阴谋的最佳空间。
朱平槿从茶托里端起茶碗,缓缓用盏盖拂去漂浮的茶片,鼻中深吸盏盖收集的茶香,然后才轻畷一口。
秋茶。常年的机关工作经验,立即帮助朱平槿做出了判断。
“秋茶?”曹三保过来接茶盏,朱平槿随口问道。
“世子爷真是好记性!”曹三保连忙夸上一句,“春天的尤其是明前的绿茶质地最好,只不过这时节放陈了味重,还容易跑味。这是秋天蒙顶山出的甘露,自家庄上产的,送进府来供爷们尝尝。冬天喝秋茶,新鲜养胃。王妃娘娘安排了,富顺、太平、石泉、内江、庆符、德阳,几个郡王府都有,捡上好的送去了几百斤。听小的们说,今年茶山大旱,缺了雨水,连山上那口从不干涸的古井(注一)都见了底。庄上管事督促着庄丁从山下挑水浇树,这才好容易保住了今年的收成。小的们还说,今年成都、邛州、雅州和嘉州的茶还好,叙府、泸州那一片的茶先是天旱,然后又过贼,一年的收成损失大半。收成少了,市价就贵,如今松潘、打箭炉(注二)那边的茶马市行情好得很。小的们说,如果爷们说好,明年叫庄上再送些来……”
千万别忘了,严嵩坑爹搞事的儿子严世藩搞了个大明富豪榜,第一名便是蜀王府!所以他羡慕嫉妒恨道:天下之富,莫如蜀藩!而自己,就是大明首富的少东家!
搞清了自个的家情,也就相当于搞清了几分之一的省情,也才有制定当前和未来一切政策措施的依据和出发点!朱平槿不动声色暗自琢磨。
“蒙顶山世子爷还没去过吧?王妃娘娘早些年派奴婢去过一次,山上还有茶神陆羽的庙。这庙据说常年香火不断,周遭的茶农都信得很。这天下制茶,就从蒙顶山开始。蜀地之茶,天下第一;蒙顶山之茶,又是蜀地第一。据说宋时,这蒙顶山每年可收茶叶一两百万石……”曹三保觉得主子心情好些了,自己有义务继续保持,所以放开话匣子,自告奋勇地为朱平槿介绍起蒙顶山周边的名胜和好处来。
茶!产茶的蒙顶山!一团火焰在朱平槿的脑海中炸开。
曹三保滔滔不绝,朱平槿很配合地时不时点点头,这让曹三保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于是朱平槿不经意插了话头,问起了从蒙顶山到雅州的大路。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曹三保愣了一下。不过随后他便答道,他原是奉王爷之旨意巡查王庄,去得最远的庄子离雅州还有二三十里路,没去过雅州城。一路上还是好走的,不过他记得过了邛州,路就变得有宽有窄,窄的地方两车相错都难,路面也不平,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