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三年-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子既要保住宗藩之地,这澧州城不可不守。澧州、安乡、石门、慈利四城,城不坚、道不险,皆是易攻难守之地。流贼一来数十万,这里要多少人才能守住?一州三县四城,至少要五千精兵,再加一万民壮方有把握。如贼攻城不下,改用围困,这样城里的粮食……”

    朱至瀚一说流贼,李佐才便紧张了。士绅们的东西都在城里,就算人跑了,大部分的不动产还是跑不掉。说到底,他们这些士绅与华阳王朱至潓一样害怕流贼。

    “加上百姓,若按每人一石粮计,州城存粮五万,其余三县城各存一万五,总共十万。九溪卫城重要,亦要备粮两万。”李佐才算了下回答,“以此存粮之数,可以坚守三个月。”

    “十二万之数便是底限,少了此数便城池不保。”朱至瀚继续引导李佐才,“不知李先生有法筹集否?”

    “难道蜀王府有意将澧州托付于鄙人?”李佐才心里一阵狂喜。他按耐住自己躁动的情绪,认真算了算,然后回答:“华阳王府可能筹集七万,士绅们为了保家,亦可筹集五万。”

    “若士绅们不肯出粮怎么办?”

    李佐才听朱至瀚发问,冷笑一声,“一州三县之地,连五万石也不肯出!其不愿保家,其何须归家?届时流贼一至,将其赶出城去即可!”

    看来李佐才作为澧州望族,在官府和士绅中还有一些势力的。否则,他不可能放言对其他士绅用强。

    “好!李先生有手段!”朱至瀚称赞李佐才,但是下一句话立即变了调:

    “只是华阳王府的那七万石,本公子还要调去赈济灾民,李先生不能将其算入城中储粮!”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临澧望蜀(六)() 
朱至瀚不准李佐才将华阳王府的存粮用于澧州城防,理由是很充分的。

    蜀王府调集重兵为士绅守城,难道不需要银子?以蜀府兵之花销,五千人一年便要耗银三十万,征集民壮、加固城池,耗银又不知凡几。这笔银子理当由澧州士绅承担。

    这个帐没算清,又来打王府存粮的主意,难道当王府是冤大头吗?

    “可此数甚大,以澧州一州之力,学生也难以……”

    五万石的军需派饷可以承担,但对于十二万石,李佐才委实不敢轻易应承。

    澧州的一州三县属于岳州府(今岳阳),占了岳州府一半州县。岳州一府全年正税不过十七万石,如今蜀藩的派饷相当于澧州的正税翻番,那些士绅如何肯干?再说现在闯献皆未入省,如果贸然派了下去,闯献又迟迟不来,那他李佐才将在澧州大失人望,成为众矢之的。

    李佐才不肯接单,朱至瀚也不好硬压,两人顿时就僵住了。

    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在朱至瀚、李佐才两人身后响起:“区区十二万,这有何难?”

    两人回身一看,原来是谭奉玄。

    “原来是小谭大人,吓杀老夫也!”

    “事急矣!蜀世子如不发兵,澧州必不能守!世叔何须踌躇?”

    “此间道理,老夫何尝不懂?”

    李佐才一脸焦虑,焦虑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前途:“士绅多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之辈!没有流贼刀枪逼迫,他们一粒粮也不想给。此地并非蜀地,一味用强,倒会适得其反!大敌当前,切不可自己乱起来,学生请朱公子三思!”

    “世叔无忧!”谭奉玄笑道。不等李佐才发问,这名三国爱好者转向另一个三国爱好者:“兄台可知曹操屯田许下之故事?”

    孰料李佐才也是看过三国的。

    “贤侄之意,莫不是让蜀府兵屯田?”

    “曹魏屯田许下,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一人屯十亩,万人便是十万亩。秋获之时对半一分,这十万石粮食不是出来了?”

    说着,谭奉玄再次笑对朱至瀚:“如今湖广之地,哪会没有闲田?以下官所知,澧州及安乡、石门、慈利三县,闲田不下上千顷。便是我们卫所军屯,荒芜之田也不少。千顷之数,区区而已。如此,兄台之难,迎刃而解!”

    “哪里会那么简单!”李佐才叹息一声,“澧州荒田不少这不假。可这些荒田大都是有主之地。蜀王府在他们田土上屯垦,那些士绅不先闹起来才怪!”

    “确是没那么简单!”朱至瀚笑对谭奉道:“本公子所需屯田之数,不是十万,而是五十万!”

    天上飞来一座山峰之类的,大都出自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李佐才在澧州生活了近五十年,尚不知道哪里有五十万亩闲田。谭奉玄这个袭了世职不久的年轻读书郎,又岂会知道?

    李佐才对那五十万亩闲田存在的可能性根本没考虑,他倒是在思索刚才从朱至瀚的言语中,听出的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五十万亩,是屯田还是屯兵?

    “五十万亩?”

    谭奉玄听了朱至瀚报出的数字,却没有两人预想中的大吃一惊。他偏着脑袋想了想道:“一百万亩不知道有没有,但五十万亩起码是有的。”

    噔!朱至瀚的眼睛瞪圆了,难道真的有?

    “贤侄,这闲田之数,关乎军机大事,可不能随口一说!”

    李佐才唯恐谭奉玄胡言乱语,便拿出长辈的架子教育谭奉玄:“五十万亩,足可屯军十万!便是民屯,三口一丁,三丁抽一,亦可成军万余!有这万余大军,澧州之地有何忧哉!”

    “看来奉玄兄之言,无人相信!”朱至瀚冷脸嘲讽。五十万亩当然不是小数,这约相当于成都、华阳两首县的田亩总数,所以他也不信。

    “你们都不信?”

    谭奉玄急了,伸手拉住朱至瀚的袖子:“倘若我真的说出来。蜀王府如何谢我?”

    “请谭大人尽管开口!”

    谭奉玄双手一捧道:“好!每年秋收,一亩我收一合(注一)粮,不多乎?”

    “不多也!”

    哈哈哈!谭奉玄捧腹大笑起来,脸上带着奸计得售的无比快感。

    好一会儿,他才止笑对李佐才道,“这回我可发财了!世叔刚刚还说起这就忘了:去年夏天,安乡县有几个被洪水冲垮的垸子?那里人烟全无,岂不是上好的闲田!加上华容、石首两县被毁堤垸,何止仟佰万顷,区区五十万亩何足挂齿!就算没有五十万亩也不要紧,八百里洞庭,鱼鳖成群,撒网捕捞也不会饿死人!”

    李佐才更着急了:“那长堤总共毁了数百丈,洪水涌入,积水数丈。远望之一片汪洋,岂能为田乎?”

    “世叔,那是去年涨水时分,如今什么时节?”谭奉玄占了李佐才的便宜,显得很开心,“如今隆冬季节,江水水位下降。长堤一毁,垸内积水自然向外泄出。岂不闻水往低处走之理?”

    “可长堤毁了,今年洪水一来,不又是汪洋一片?”

    谭奉玄向李佐才翻了一个白眼:“去年洪水势大,连城墙也泡垮一截。可并非年年都是大洪水!常言曰:世道轮回。依着小侄看,去年大水,今年便是大旱!再说了,这澧水沙重,垸子四面有堤,洪水入垸,水静而沙沉。故而洪水破堤一次,则垸子地势高上一尺(注二)。今年修堤,必易于往年!”

    谭奉玄说完,露出神秘的微笑看着朱至瀚:“兄台可愿赌上一把?这可是上等的肥沃圩田,去晚了就被别人占了!”

    世子要的便是屯田养兵。只要修好大堤,捱过今年夏秋,一季之收成即为百万。粮有了,兵也有了,这澧州便占了下来!

    眼见即将到岸,朱至瀚一抖衣袍,拳头恶狠狠砸向船帮:“明日便请李大人带上本部兵马,与本公子一同前往查看。哼,王府看中的地方,谁人敢抢!谁抢,本公子就要谁的脑袋!”

    前面有五十万亩闲田,后面有五十万名灾民,为了这个杀几人,算得了什么!

    ……

    澧州城中的华阳王府,无疑是城中最好最高大的建筑。可比起成都府的蜀王府,气势上便相差太多。

    旗幡林立,人潮涌动。正月初二的澧州城比昨日正旦还要热闹。

    华阳王朱至潓率王长子及宗室共五六百人,在郡王府前迎驾。湖广藩司参议、上荆南道周某,澧州知州赵某及九溪卫指挥使李元亮率文武官员随同华阳王接驾。

    朱至瀚正正衣冠,高捧朱平槿的令旨下了车子。只听得赞礼官一声唱跪,王府前的人潮顿时矮下大截。

    朱至瀚收拢心神,沿着甬道走到人潮前。

    一位面颊消瘦的老者,头戴七襊(CUI)保和冠,身着云龙纹补子的大袖青衣,瘫跪在最前面的软榻上,两肋则各有一太监扶持。

    老者身后的中年人,则着五襊保和冠服,面色蜡黄、双眼无神、皮肤松弛,行动困难。

    看此两人面相形态,无疑风疾沉疴,都是短命之寿数。

    见到朱至瀚,老者被太监扶着再叩道:“臣华阳王朱至潓,携子朱平椐,恭迎世子使者!世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烂泥般的老头就是华阳王?朱至瀚初见之下,不免大吃一惊。

    难怪乎,李佐才谈及华阳王父子,只有一句评价:“臭腐糜烂之肉一块尔(注三)!”

    这等人物,指望他们守国保家,可乎?

    再让你们呆上几日!朱至瀚脸上露出微笑。他收拢心神,将手中的旨意缓缓展开,朗声念道:

    “大明蜀世子晓谕华阳郡王朱至潓,曰:祖宗江山,得来不易。我等子孙,当以身守国,全百姓平安。念我太祖高皇帝创业之初……”

    ……

    常言道:话好说,事难做。不过在李佐才、李元亮与太监高福的合力之下,事情很快便议出结果。

    朱至瀚一天之内,开出了近二十万两空头汇票,把华藩在澧州的浮财一扫而空,这其中包括大约八万石粮食和许多带不走的金银器皿。华藩近五万亩庄田和位于津市的几处果园,也交给了朱至瀚打理。

    在开出的空头汇票中,有一万两汇票通过李佐才贿赂给湖广藩司参议、上荆南道(注四)周某某与澧州知州赵某某。

    拿到好处的周某和赵某向朱至瀚暗示,蜀世子心念宗室,乃大仁大义之举。华阳宗室认祖归宗,也是郡国上下的一件大喜事。宗室们回川祭扫献王,既是亲藩宗法人伦,也为朝廷律法所许。只要华阳王父子二人不走,他们就可以假装华藩无事;只要华藩宗室掩踪匿迹,他们就可以替华藩遮掩。

    华藩的将军、中尉和闲散们得知此消息,欢呼雀跃,立即吩咐亲信下人秘密收拾行装;而华阳郡王朱至潓、华阳长子朱平椐听此噩耗,痛苦流涕,几欲晕倒。好在九溪卫指挥李元亮及时给了郡王父子一个承诺,让悲痛欲绝的父子俩安下心来。

    ……

    朱至瀚没有时间顾忌华藩父子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朱至瀚和吕三、李佐才以及李元亮舅侄所率两百余官兵,前往安乡县洞庭湖边,实地查看垸子圩田的情况。

    亲见之下,才知道洪水何等恐怖。

    一夜大水,让垸田数十万亩土地变成一片白地。远望过去,村庄荡然无存,人畜不知踪迹。水天一色之上,只有几颗大树耷拉着树冠,为远方的来客展示生命的痕迹。

    谭奉玄说的不错,许多地面已经干了。而其余大部分低洼地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