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三年-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平槿通过史书知道福王的悲惨命运,但是他不知道福王世子能否如真实历史一样逃脱。如果福王世子没能逃脱,那么南明史就要改写了。他闭着眼睛想了一刻钟,便跳出大浴桶,擦干了身子,钻进了舒服的大床。

    王妃养病,朱平槿便干脆搬到长春宫居住。他本想稍事休息,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多。老妈受蜀王责难,便赌气把蜀王府的王庄大权全部交给了他,只留下王府的生意继续打理。于是王庄前些日子堆积的事务便排队来到了朱平槿的面前。管事的人有了,长春宫如同过去一般热闹。

    该管的才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朱平槿用前世的工作经验,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规矩。

    什么是自己该管的?朱平槿思索再三,给自己定了一个要管的大致范围:一管粮食播种收割;二管王庄恢复重建;三管护庄队组建。

    这三项工作,王庄恢复重建是重中之重。通过王庄的恢复重建,实现对王庄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都江堰灌区十一县王庄星罗棋布。在都江堰灌区总共二百八十万亩的耕地中(注二),蜀王府占地约一百万亩,各郡王府占地约八十万亩,王府左护卫占地六万余亩,总数大约占灌区耕地面积的七成。

    在蜀王府所占耕地中,自有的与投献的又各占约一半,各郡王府的情况也相差无几。在这些土地上,蜀王府设有王庄近两百个,各郡王府又有王庄一百多个。各王庄的管理模式有如传统的地主庄园,直接对应王府,造成了王府管理事务的繁多。

    朱平槿的改革办法是化繁为简,借着此次除五蠹运动对王庄的破坏,实现县级以下王庄的层级化。

    一县一大庄,大庄又称县庄。

    大庄下设若干中庄。中庄又称乡庄。

    中庄之下再设小庄,一个小庄就是一个自然村,故称村庄。

    大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一般驻扎县城。中庄是管理核心,负责征收、运输和仓储粮食,管理庄户。中庄也是防御核心,必要时应修筑堡垒工事,最起码守住粮仓。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的产生废除上级任命制,改由庄户自行推举。

    王庄占地较少的县,比如金堂县,先建一个直辖王府的中庄。等占地较多后,再完善大庄机构组织。

    为了领导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朱平槿在世子府也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王庄领导机构,名字就叫蜀王府王庄管事局。局长由出卖朱平槿的曹三保担任,副局长由李崇文和李四贤兼任。

    灌区八个县的大庄管事仍由过去的老人担任。仁寿县、彭山县、双流县、雅州和名山县的大庄管事分别由李崇文、刘红婷、李四贤、洪其惠和曹三泰兼任;彭县和新繁县等平息乱民后再安排。

    护庄队依托王庄建立。每县设立护庄大队,中庄设立护庄中队,在仁寿、彭山、双流、雅州等朱平槿有根基的州县先搞起来。

    王庄管理机制的改革,可以减少王府直接领导的王庄数量,减少王庄管事对普通庄户的盘剥,保证粮食收租这一王庄主要职能的实现。

    同时,改革中暗藏的意图,是把县级王庄作为影子州衙或影子县衙。在必要的时候,州县的大庄可以直接跳到前台,凭借自身掌握的军事经济力量,取代大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吏,成为州县的实际统治者。

    朱平槿把双流县收归自己直隶,用随侍太监李四贤兼任双流县的大庄管事,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双流县在成都城南,紧贴府城,还是连接雅州、仁寿和彭山等地的枢纽。不把可靠的自己人放在这里,朱平槿晚上睡不着。

    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即成都以北的新繁和彭县。朱平槿急于推进,却顾虑政治上的影响。廖大亨的请求,立即让朱平槿大喜过望。

    彭县和新繁两县是“除五蠹”民乱的发源地。官军在省城周边清场后,乱民退入两县的县城,凭借城垣与官兵形成了对峙。这种对峙状态,使四川巡抚廖大亨陷入了两难。

    彭县和新繁两县地处灌区,王庄密集。廖大亨有心强攻,却担心过多伤害王府的利益,使他和朱平槿刚刚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出现裂缝。可是对峙下去,他更担心他自己的政治前途。如已经接旨就任四川兵备副使的陈士奇,会不会拿两县的僵持局面说事,甚至以此拒绝追剿陈怀年的任务?

    所以,两难中的廖大亨通过李师爷向朱平槿请求,希望利用王府对庄户控制力,把庄户从乱民中分化出来,达到消弱甚至消灭乱民的目的。正巧朱平槿也急于解决两县的王庄问题,两者一拍即合。

    朱平槿答应廖大亨亲自出马,但所有参与作乱的庄户均由王府自行处置。对于朱平槿的要求,廖大亨一口应承。把两县作乱的庄户都捉去杀了,这是傻瓜才会去做的事情。

    注一:今新都县大丰庄,太祖亲自改的名。

    注二: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在1949年为282万亩。鉴于该地区的农业开发极早极充分,且灌区面积受限于地形走势,响木推定从明末到建国初年都江堰灌区耕地面积变化都不大。

    建国后,灌渠修建了大量支渠,并打通了龙泉山,灌渠面积终得以大幅度增加。

    灌区因为单位产量高,生产效率也高,所以不仅能养活大量人口,而且能解放大量人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劳动。综合因素之下,这才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裕和繁荣。

    另需说明,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不等于都江堰灌区的耕地面积,更不等于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成都平原(狭义)八千平方公里,折合面积为一千二百万亩。就算耕地利用率仅为五成(实际远远不止),成都平原也有耕地六百万亩。

第一百零七章省城纷乱(六)() 
新繁县距离成都府很近,不过二十里。县城城周八里,以石头砌成。李自成在崇祯十年入四川,围攻成都。新繁县虽然未能侥幸,但因没有被焚或者被屠,所以繁华依旧。狭窄的县城装不下日渐增多的人口和店铺,城门口外的商铺密度一点不逊色于城中。只是城外官兵云集,能逃走的居民早就跑了。

    朱平槿一行距离新繁城五里,便有宁川卫何指挥、抚标守备嘉措以及成都后卫一个姓徐的指挥同知前来迎接。

    宁川卫衙门设在城北的重阳观和白云庵之间,新繁县和彭县都是该卫的汛地。老何五十出头,是个大胖子,人称何猪头。他的主业是宁川卫掌印指挥,副业是北门何家商号的大掌柜。

    何家商号主营建筑施工总承包,兼营粮食买卖,顺便卖些花草、医药、皮革和煤炭矿藏等等,与王店多有生意往来。所以当朱平槿到来,那何猪头便熟络地与朱平槿攀谈起来,并且大倒苦水,一点没有巡抚衙门领受任务时的慷慨激昂。

    “世子爷,城里有啥乱民啊?就是一群瞎起哄的庄户和百姓!若是下官真打,一个时辰就能打下来!

    可不能真打呀!打死了谁来替王府种地?再说我们卫所已经好几年没领过足饷,兵士伤了残了还不是我们这些领兵的冤大头出银子养着!”

    何猪头圆圆大大的脑门,顶了一个小号的头盔,显得非常滑稽。朱平槿忍不住想把他的头盔给摘下来,换上顶六合一统帽(注一)。

    “何大人老于战阵,还请何大人指教!”

    “哎呀,世子爷,您就别调戏下官了!下官就是一个小本生意人,那里经得起这般折腾?您看,去年天旱,我们宁川卫整整少收了几千石,今年好容易盼了几场春雨,眼看就要育秧了,这人又在城里城外拴着。再这样对峙下去,误了农时,明年不要等献贼来打我们,我们自己先饿死了!”

    朱平槿斜着眼睛瞪了何猪头一眼:

    “城里?何大人总算说了句真话!这城里的乱民除了我们王府的庄户,还有你宁川卫的人,对吧?”

    “对对!下官刚才着急,没给世子爷禀报清楚,还请世子爷恕罪。”何猪头在马上作揖。眼看头盔就要晃掉了,他连忙伸手按住。

    “没说清楚?你宁川卫两万多丁,五万亩地,还缺这点人?何大人不是怕没人,也不是怕误了农时,是怕都司和巡抚大人追究你治军不严、纵兵作乱之责吧!”

    “哎呀,世子爷,下官哪敢诓骗您呀?我宁川卫两万多丁,那只是兵籍户册上的数字。下官前年让小的们按人头点过,实有成丁不到一万八千。您看啊,去年献贼一来,都司就从我们成都五卫中抽兵给方总兵,一家抽了一千五。到现在这些人都没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都司、巡抚衙门又各抽了五百,说是重建抚标。这加起来就是两千五了……”

    “再加上父王修宫苑一千,青楼赌场看门五百,你的商号一千五。这就是五千五了!”

    “世子爷您啥都知道,您还调戏下官干嘛?”

    “好了!我们既然不分彼此,还请何大人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朱平槿笑着道,没有一丝责怪的意思。

    “下官的想法是:”何猪头在朱平槿身后放低声音,“先把他们骗出城来!”

    “怎么骗?”

    “先请世子到城下恕他们无罪,然后宣布每个出城的人都减免今年的租税。等他们出了城,老子……不,下官再挑几个领头的杀了,那时他们不是任由我们揉捏吗?”

    朱平槿转头狠狠瞪了何猪头一眼。那何猪头脑袋一低,赶忙躲过朱平槿杀人一般的眼神。

    “本世子一国储君!怎能行此无义无信之事?如此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蜀王府?”

    朱平槿丝毫没有因为何猪头躲开而放过他,先盯着他臭骂一顿,然后话音一转:“不过,何大人毕竟老成持重,这减免租税一说确有可行之处!”

    “哦?”何猪头眼睛一亮。

    “军户所交租税之重,较民户有过之无不及。本世子这次来,就是秉承母妃旨意,向王庄庄户宣布减租!”

    “真的要减租?”何猪头大眼圆睁。

    “本世子金口玉言,当然是真的!佃户减至五成,投献减至一成!”

    朱平槿话没说完,何猪头身体一晃,差点从马上掉下去,还好被朱平槿眼疾手快抓住了肥肉。

    “王府一减租,下官等就没活路了!”何猪头满脸沮丧。

    “怪哉!我王府减租,干尔等卫所何事?”

    “王府一减,我们也得跟着减。我们不减,那人不是都跑光了吗?”何猪头有气无力。

    “你的兵跑了,你不晓得抓回来?”

    “跑进了王庄,我哪敢去抓呀!”何猪头仿佛死了爹娘一般。

    “就少了两三成,何至于这般如丧考妣么?”

    何猪头忍不住泪涕直流:“哎哟,我的世子爷呀!您从小金窝银窝里养大,不晓得我们下头当丘八的苦喔!

    我们成都府的六个卫,这几年打仗就没断过!军器甲胄要配,粮草衣服要发,打死打伤了人要抚恤,军饷要补,人头要给赏钱。这打仗就是打钱耶!上头拨下来的哪点银子怎够?再层层过手雁过拔毛,到我手里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

    一过年节,上官都得送送礼臣称贺,从王爷到二台、兵备、清军,到总兵、都司,哪一位小的都不敢不送,哪一个衙门都不敢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