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承包王-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即拿县丞和县尉下狱,凡是一家老小不得离开家中半步,如有逃离现象立即捉拿。”怀恩放下了手中的账簿,朝身后的护龙卫吩咐道。

    护龙卫点头,连夜将县丞和县尉下了大狱。

    一连七日,怀恩无休。

    白日里组织差役宣传茶叶种植好处,询问王县令在长溪县的作为,询问百姓对政令看法,查看一年的春耕;夜晚还得回到县衙点灯查看这些年的账簿,好在功夫没白费,怀恩拿到了证据,翌日一早便召集差役升堂提审。

    “王博礼,你乃长溪县令,可你看看你在长溪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殿下临行前吩咐,若是没有查出你有贪墨的行为,革去你的官职便可,可你却辜负殿下的仁厚,在位九年,你竟然和县丞、县尉贪墨了整整三千贯钱财,你还有何话说?”怀恩怒拍惊堂木。

    怀恩这句话在王县令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波,他没想到李宽竟然会有这样的吩咐,更没想到怀恩会说他贪墨的三千贯钱财,他为官期间确实有贪墨,准确的说也不叫贪墨,那叫做收好处,而且还不超过十贯,毕竟他与侯、楚两家是亲家,亲家有事求他帮忙,只要是无关紧要的,他都是偏向候、楚两家的,收点感谢之礼那是人之常情。

    可说他贪墨三千贯,他怒了,“老夫为官期间,虽未尽心,但也从未做过贪墨之事,你如此冤枉老夫,老夫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见王县令的样子不似作假,怀恩却没有第一时间相信,毕竟官场中人的虚伪,他也是见过不少的,发怒不一定就是冤枉,还有可能是心虚,强装镇定。

    一拍惊堂木,怀恩嗤笑道:“做鬼?就你这样的作为,本官看你只能下十八成地狱。”

    说完,拿起案几上的统计表扔到了王县令的面前,王县令一看便怒了,怀恩统计表上的东西他看得懂,在他为官的这九年期间确实少了三千贯,不用想也知道是县丞背着他干的好事。

    “贪墨之事出现在长溪,确实是老夫治理不力,老夫责无旁贷。不过,老夫敢对天发誓,老夫从未贪墨过一文钱财。”

    看人的本事怀恩还是跟着李宽学到了不少,王县令现在的样子让怀恩几乎确定了王县令没有参与贪墨一事,毕竟王家收拾行李的情况有护龙卫监视,带走的东西值不了十贯钱,更别说他还在县城打听过,王县令一家并无大肆挥霍钱财的行为。

    所以怀恩的判决出乎了王县令的意料,只是判了他在闽县码头做工十年。

    不过,县丞和县尉就没有王县令那般好运了,审理之后就被护龙卫给斩首示众了,就连家中的妻儿老小也被怀恩发配为奴,只因差役在县丞和县尉的府上收出了两千多贯的钱财。

    两千贯的钱财能在长溪县做许多事,可以买许多的土地种植茶叶、种植黄麻,所以怀恩很不客气的将两千贯归于了李宽名下,然后购买了土地,颁发一条条招收百姓做工的政令。

    :。:

    wxi7

第342章 资格() 
怀恩处决县丞和县尉,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有人却是不理解的,就像被发配到闽县船厂做工的王县令。

    自从的他的惩处结果下来之后,他就再次被关押到了牢房,没见过怀恩;在牢房里听狱卒说了县丞和县尉的处决结果,他很不理解,倒不是不理解县丞和县尉为什么被杀,毕竟贪污三千余贯的钱财怎么杀都不为过,他只是不理解怀恩为何将县丞和县尉的一家发配为奴。

    若是没有他自己这个前车之鉴,他能理解,可是王县令自己一家并未发配为奴,对于县丞和县尉的家人被发配为奴,王县令疑惑了,毕竟以李宽对他一家老小的处罚来看,李宽必然是仁厚的,既然有宽厚的主子,怀恩也应该是宽厚的,发配为奴就显得有些狠了。

    狠吗?

    其实并不算,在大唐来说怀恩的处决已经算是轻的了,王县令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说到底还是因为县丞和县尉辅佐了他多年,不管县丞和县尉犯下了多大的错,总归是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在的。

    就在处决县丞和县尉之后的第三天,王县令总算出了牢房,见到了一家妻儿,见到了怀恩。

    “草民谢过李县令不杀之恩。”朝怀恩行礼之后,王县令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听到王县令的疑惑,怀恩笑了笑,“殿下常说既然享受了繁华就应该承担享受这份繁华的责任,县丞和县尉一家老小与王县令的家人不同,他们既然能挥霍县尉县丞贪污的钱财,就应该要承担这份责任。”

    一听怀恩这话,王县令一家明白了,王家人都在暗自庆幸,庆幸王县令为官期间并未贪墨,若是王县令真贪墨了钱财,他们也难免如同县尉和县丞的家人一般挥霍钱财,导致身首异处的下场。

    “草民受教了,谢李县令解惑。”王县令再次行礼。

    “此次是王爷仁厚,王县令到了闽县之后切莫再次辜负了王爷的这份仁厚。”怀恩告诫了一声,转身走进了县衙。

    看了眼熟悉的县衙。

    王县令说不失落,那是骗人的,若是当初能明白李宽的为人,当初没有放冯智戭领兵过境,如今他依旧是长溪县令。

    不过,失落还是不及心中的高兴的,毕竟他这次能逃过一劫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若是真追究起来,他的罪责可不比县丞和县尉小。

    王县令感觉幸运,冯智戭却感觉自己很不幸,上天并没有眷顾他,当初李宽借平叛打了他冯家的脸,轮到他借平叛的借口,不但没打李宽的脸还给自己带来了滔天大祸。

    他从未想过李宽真敢对冯家出手,更没想过李宽对冯家出手后的结果。

    从长溪县出发不过两三日的时间,楚王军便攻破了广州的大门永安县,完全是一副不破广州誓不还的样子,他越发的悔恨和担忧,悔恨自己当初不该挑起莆田县的叛乱,担忧自己今后的处境。

    至于李宽会不会攻到广州,对于冯智戭来说已经没了意义,毕竟攻破永安县,家人必然知晓李宽带兵攻打冯家,而他当初瞒着冯家人挑拨莆田县僚人叛乱的事也将难以隐瞒,毕竟叛乱的土王被李宽带着,有李宽在场,叛乱的土王不敢不实言相告。

    更何况,在冯智戭看来,冯家若是没有领大军阻拦,楚王军攻到广州城不是难事。

    岭南之地之所以易守难攻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山路艰险、瘴气迷茫,若没有熟悉路行的人带路,单凭山林间的瘴气就足够大军喝一壶的。可是这一切,在李宽这里好像不成立一般,就算途中瘴气迷茫,李宽也有办法让大军不受瘴气之害,从容而过。

    瘴气对于大唐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对于李宽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难事,来闽州大半年了,考察了整个闽州,对于瘴气他见识过不少,早就找到了解决瘴气的药方,区区瘴气哪能阻挡大军前行。

    瘴气不行,冯家大军却是可以拦住楚王军脚步的,当李宽率领楚王军进至河源之时,冯家集结的大军也到了河源。

    带兵的不是冯盎而是冯智戴,冯盎至今尚在高州,到现在还不知道李宽带兵进攻广州,当留守广州的冯智戴知道李宽带兵进攻的消息后,来不及打探李宽是为了何事,就组织了冯家大军前来。

    不管李宽因为什么进攻广州,但是李宽都打上门了,他冯家也不能不做出应对,否则不是让天下人小瞧了冯家,冯家今后还如何治理岭南之地。

    城门上的冯家大旗猎猎作响,站在冯家大旗边的冯智戴见城门下的一万楚王军依旧面不改色,不得不说冯智戴不愧是冯家的嫡子,这面不改色的气度也不是冯智戭能比的。

    “楚王殿下,我冯家对您向来敬重,您却率军进犯,难道真以为我冯家好好欺负不成?”

    冯智戴厉声大喝,城门上的将士当即抽出了横刀,蒙云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冯家能在岭南威名赫赫,确实是有本事的,看将士的样子就知道是劲敌。

    “不是本王欺你冯家,是你冯家欺本王,多说无意,咱们还是手底下见真章。”李宽回了一句,然后大手一挥,楚王军动了。

    城墙上的冯智戴急的跳脚,李宽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两军交战总得有个缘由吧,哪能说打就打。

    不过,楚王军既然动了,他冯家军也不会坐以待毙,楚王军和冯家军开始了第一次的交锋。

    不得不说,冯家军确实是一支老牌劲旅,打了一下午,手持火药罐的楚王军竟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愣是让冯家给挡住了。

    夜晚,李宽在听薛万彻他们的汇报,冯智戴却是在骂人,在骂李宽失心疯,无缘无故的带兵攻打冯家,骂着骂着,想到了李宽那句是你冯家欺人,当即决定出城见李宽。

    他的决定受到了一众将士的反对,毕竟冯智戴是他们这边的主心骨,哪能亲自冒险去见敌军将领,就算去见,也不能让冯智戴亲自去。

    众人的担忧,冯智戴清楚,可是他又能派何人去呢?在场除了他之外,还有谁有资格和李宽对话呢?所以坚持带着一队士卒出了城门,求见李宽。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李宽懂,但是见不见,那就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所以他并没有见冯智戴;在他看来,见与不见没有区别,这次不打到冯家知道痛,他就不会收兵。

    不过,冯家的面子还是要顾忌一下的,毕竟来的是冯家的嫡长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代表冯家的,李宽还是很客气的让胡庆给冯智戴带了一句话——想要谈,你冯智戴还不够资格;想要谈,让冯盎亲自出面。

    :。:

    wxi7

第343章 无奈() 
听到李宽让胡庆带给他的话,冯智戴并未多愤怒,李宽说的是事情,自己冯家嫡长子身份和李宽当朝亲王的身份比起来确实不够资格,说到底,他只是冯家的嫡子,不能做冯家的主,做主的还是冯盎。

    不过,得到能谈判的结果,也算不枉他白跑一趟,能谈判就代表这场无缘无故的战役即将停止。

    只要不在继续打仗,冯智戴对此行就已经满意了,冯智戴相信只要两方不在继续开战,凭借冯家在岭南的声望,压下这场虎头蛇尾的战役不是问题;他也相信,李宽会配合冯家压下这场虎头蛇尾的战役,毕竟楚王府和冯家开战真闹上了朝堂,冯家的日子不好过,楚王府的日子也不好过。

    总归来说,谈判总比打仗好的多,若是两方真打了火气,真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冯家将要面对就不是李宽一人,还有大唐的满朝文武。

    要知道主张征伐岭南的文武官员可不少,而且李世民是否真对冯家放心,冯智戴也不清楚,不能排除李世民借着这次机会出兵征伐岭南之地。

    事实往往是不进入人意的。

    翌日一早,楚王军没像冯智戴想的那般停止战争,依旧派兵叫阵,这让冯智戴大为恼火,明明说好了能谈,却又反悔了,还有没有点诚信了。

    想要问问李宽到底为什么继续出兵,仔细一看却没看见军中有李宽的身影,无奈,只好命人再次反击。

    大营中的胡庆也不理解李宽的安排,对于自家王爷的性格,他也清楚,一向是一言九鼎;正是因为清楚,所以他才疑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