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承包王-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口气不下,但等到李宽收拾干净了石凹里的残渣,从新倒入谷子,李渊干的还不如李宽呢,毕竟李渊也是一生富贵,哪干过舂米的活,更何况李渊也老了,力度的把控哪比得上年轻力壮的李宽,臼头敲打了几下就把谷子敲成了谷粉。

    李宽眼角跳动,脸皮直抽抽,幸好家里不用指着这些谷子吃饭,若是按照您来的水平,一家人得饿上半年。

    不得不说,两个孩子很有孝心,正在李宽腹议的时候,两个孩子就从横杠上下来了,提起衣袖给李渊擦着汗水,李渊大笑,余光瞟到了傻傻发愣的李宽,不满道:“还没两个孩子懂事,你来。”

    惹不起老爷子,李宽只好乖乖的继续之前的工作,但李渊依旧不满道:“那小曲儿听着不错,继续唱啊!”

    李宽怒了。

    想他如今也是堂堂一国之君,老爷子这是把他当成唱小曲儿的了,能不能给点一国之君的威严。

    一边唱着小调一边舂米,李渊带着两个孩子不时收拾好石凹里的大米,再将谷子倒下去,然后笑呵呵的看着李宽继续舂米。

    祖孙四代人欢笑不断,与寻常百姓家无区别。

    不远处的万贵妃笑着笑着便揉了揉眼角,她多希望时间就此停在这一刻,但她知道不可能,所以揉眼角的速度很快,她要把这一幕深深的记在脑海之中,记在心里。

    忙碌了一下午,舂出来的米或许只够一家人一顿所食,李宽不由的有些感慨,看来自己和祖父的水平一样,大哥不说二哥,大家差不多。

    晚间的米饭,是用父子三人,准确的说是用祖孙四人弄出来的大米蒸煮的,两个孩子可能还不懂得节约的道理,但也多少也体会了一些米饭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吃饭的时候特意吩咐了侍女给他们少盛一点,因为他们要大吃一顿。

    吃饱喝足,李哲见自己的小碗里还有几粒米饭,拿起筷子将米饭放进了嘴里,才喊着饭桌上的众人慢用。

    一系列的动作没逃过苏媚儿的眼神,苏媚儿一度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幽怨道:“陛下,要不臣妾还是辞去学城校长一职吧!”

    李宽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问道:“怎么了?”

    “臣妾连两个儿子都不会教导,如何教导学城中的孩子。”

    “你别妄自菲薄,我的办法只适合咱们儿子,论到教育你比我懂,别想些有的没的,吃饭。”李宽夹起一块肉,放到了苏媚儿的碗里。

    不知是否出于晚饭的米饭是由孙儿和重孙亲手弄出来的原因,万贵妃和李渊两人竟然破天荒的吃了整整三大碗,饭后的李渊和万贵妃瘫软在沙发上直哼哼,都是涨的。

    “唉!”李宽叹了一口气,匆匆去了厨房,过了半个时辰才端着两碗山楂水到了大厅,递给李渊和万贵妃:“祖父、祖母,您们吃不了就别吃那么多,难受的是您们自己。”

    “你懂什么?”李渊接过李宽手中的碗,不满道:“祖父饿了多吃些怎么了,你小子见不得祖父多吃,祖父回长安就是。”

    卧槽。

    我说什么了,老爷子这么大火气。

    正想开口顺顺李渊的气,福伯拿着一封信进了大厅:“陛下,任城王送来的书信。”

    这么一打断,李宽暂没理会李渊,拆开了信封看着,李渊就像喝茶一样的喝着山楂水,一边喝一边笑道:“是不是道宗来信请你小子回长安主持大局。”

    “我去你爷爷的。”李宽大喝一声。

    wxi7

第455章 论和亲的可笑性() 
你去谁耶耶呢?

    我耶耶那是你曾祖。

    李渊很生气,非常生气,不踹两脚平复不了他心中的怒火,所以哪怕李宽已贵为皇帝,哪怕李渊平日里比李宽还要注重皇帝的身份,李宽也被李渊踹了两脚。

    被踹的莫名其妙,李宽一时间愣住了,仔细看看了李渊,他有些愁苦,老爷子不会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吧!

    顾不得继续研究李道宗信件中的意思,李宽看着李渊问道:“祖父,您还记得咱们中午吃了些什么菜吗?”

    似乎还没平息那句“我去你爷爷的”的怒火,李渊不满的看着李宽,不说话。

    李渊这样的表现在李宽看来就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他使劲的回想着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

    痴呆早期好像是记忆障碍表现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丢三拉四,初期表现为对近事的遗忘,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如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有的病人表现为情感障碍,早期有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易流泪,遇事抑郁愁闷,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

    回想起了痴呆症的症状,李宽的眉头都皱成了“川”字。

    祖父连中午的饭食都记不清楚了,肯定得老年痴呆有一段时间了,就今天舂米时候的情绪和现在的情绪,恐怕已经到了中期了,这老年痴呆该怎么治呢?

    不对,先确定到了哪一期,再想想治疗的办法。

    李宽再次问道:“祖父,您还记得咱们今晚吃了什么菜吗?”

    总问他吃了什么菜,李渊渐渐平息的怒火腾的一下又燃了起来,朝着李宽又是一脚。

    看来祖父老年痴呆真严重了,不会是到了晚期了吧!

    所谓关心则乱,大抵就是现在的李宽,只见他伸出了两根手指头在李渊眼前晃着,担忧的问道:“祖父,您知道这是几吗?”

    “你这是在把祖父当傻子耍吗?”李渊咆哮。

    李宽下意识的捂着耳朵,提起来的心瞬间落下,喃喃自语着,“看来不是老年痴呆症,不是老年痴呆症就好啊!”

    一边说一边笑,笑着笑着脸色就不自然了,疑惑道:“不是老年痴呆症,您老踹孙儿干嘛!”

    老年痴呆症,李渊没听说过,不过他也能猜到应该是一种病症,毕竟李宽当时的担忧之色骗不了人,李渊不由有些感动,但一想到李宽那句我去你爷爷的,感动瞬间消散。

    李渊不满道:“我耶耶那是你曾祖。”

    弄清楚了,李宽有些无语,“祖父,孙儿口中的爷爷并非您口中的耶耶,再者说孙儿是在骂长孙无忌,又不是再骂您。”

    觉察到自己的话好像不对,李宽再次解释道:“孙儿哪敢骂您,不对,孙儿又怎会骂您呢!”

    现在的李宽,活脱脱的一副狗腿子的样子,身份什么的,在他看来不重要,祖父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听到李宽的解释,李渊有些悻悻然,不好意思问道:“长孙无忌怎么了,你骂他作甚?”

    “您还是自己看吧!”

    李宽将李道宗送来的信件递到李渊面前,想到李渊有老花眼,他又将想见信件收了回来,坐到了李渊身边逐字逐句的开始念。

    李宽的动作,令万贵妃和李渊不由的笑了笑,心里暖暖的,不怪他们偏爱这个孙儿,只因这个孙儿值得他们偏爱。

    刚念到长孙老匹夫向陛下提议将云秀封为公主远嫁吐蕃,李渊没出声,一旁和小芷一起玩的安平瞬间大喊道:“大哥不能让云秀姐姐去吐蕃。”

    安平和李云秀认识,李宽知道,毕竟当年两家关系亲密,时常见面,但若说关系有多亲密,李宽不认为。

    李云秀是真正的贵族小姐,这并非说她的身份,而是那种性格,贵族小姐的性格,温婉有礼之中带着一丝高傲,妇人礼教深入到了骨子里,而安平跟着李宽自然对礼教不太看重,也不能说安平没有礼数,只是不像其他贵族小姐那么恪守罢了。

    而,还未离开长安之时,安平那时才四五岁的年纪,自然活泼的像小男孩儿一样,像小男孩儿一样的安平自然不得李云秀喜欢,安平和李云秀之间关系并不怎么亲近,所以安平的反应让李宽愣住了。

    就在李宽愣神之际,安平已经跑到了李宽身边,抓着李宽的手臂使劲摇,“大哥,不让云秀姐姐嫁去吐蕃好不好?”

    “你何时与云秀那丫头如此亲近了,她嫁不嫁去吐蕃和你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你嫁去吐蕃。”李宽打趣道。

    “云秀姐姐对我很好啊,前些年母后去世,我去长安守孝,云秀姐姐几乎一直陪着我,大哥不要让云秀姐姐嫁个吐蕃蛮子好不好。”

    “好好好,你别摇了,再摇下去,大哥的手都要被你给摇断了。”

    “真的?”

    “君无戏言。”

    兄妹二人的对话,不由的让李渊皱起了眉头,不满道:“和亲乃关乎一国大事,岂可为了一己之私,误了一国大事,就算你小子与长孙无忌不睦,也应克制,找其他办法报这一箭之仇······”

    话没说完,李宽打断道:“祖父,认为孙儿不同意和亲仅仅是为了安平的请求和长孙无忌不睦关系?”

    “难道不是?”

    “非也···非也。”李宽摇头,打发走了身边的安平,笑道:“在孙儿看来,以和亲求两国和平简直可笑。”

    李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孙儿对和亲竟是如此评价,虽说他在位期间没做出和亲之举,可自古以来和亲之举数不胜数,难道历史上的历任赞同和亲之举的帝王都是可笑之人。

    所以,李渊有些不满,“如何可笑了?”

    “祖父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利益,区区一女子能左右一国政策?以和亲之举求两国和平不是可笑是什么?”一边解释一边闻着飘到鼻孔里的山楂味,李宽不禁有些口渴,笑道:“祖父,给孙儿喝两口,解解渴。”

    “你这孩子。”一旁的万贵妃笑了笑,将手里的碗递给了李宽。

    喝了两口,李宽继续说:“您看看大唐世家之间的联姻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一旦关乎到自家利益时,您看看世家家主何曾因为一个女子有所动摇,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情分也不讲,百年交情的世家皆是如此,难道您认为一国之君的魄力还比不上世家之主?”

    “那如何能相提并论。”李渊明显不同意李宽观点,教训道:“从古至今,凡两国和亲必有多年的安定,可报一国多年安定,妄动刀兵只会让百姓受苦,非明君所为。”

    “您说的多年是几年?十年还是百年?”

    听到李宽这么一问,李渊沉默了,盯着手中碗阵阵出神,像似在回忆历来的和亲究竟平息了两国多少年的安定。

    见李渊发愣,李宽咳嗽了两声,令李渊回神后,长叹了一口气道:“细数历来的和亲,超过十年已经算不错了,既然十年之后要打为何就不能现在打?凡提出和亲之国,必乃弱国,既然对方乃弱国,我乃强国,那我为何要与之和亲?为何就不能扫灭他,将其归于我国?”

    wxi7

第456章 不战而屈一国() 
一连串的问话把李渊问傻了,又陷入了沉默之中,想了老半天才想出了理由。

    李渊反驳道:“吐蕃荒僻,对大唐无用,更何况两国交兵死伤无数,你可别忘了吐蕃的位置,那地方易守难攻,大唐士卒不适那地方的环境,恐怕兵至中途便已不战而败了。”

    李宽笑了笑,说:“没有荒僻的土地,只有不会治理那片土地的人,天下能人何其多,我就不信没一个能治理那块地方的人,吐蕃那地方盛产牛羊马匹,盛产青稞,牛羊正好填补大唐所缺,牛羊之毛可做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