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承包王-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他心心念念的李宽并未像他和李景仁所想的那样伸出援手,当前几日李世民拿着一张写着“可”字的信件给他时,他便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

    不过,李道宗没放弃,因为儿子李景仁不信李宽会置之不理,而且李景仁还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所以李道宗开始暗中拜访各个亲戚。

    然而事实给了他沉重一击,愿意帮他在朝堂之上说话的公主王爷几乎没有,就连他认为最能动摇李世民决定的平阳公主也支持和亲,游走了一圈下来还是只有楚王一系几位大臣愿意帮衬,因为他们皆不信李宽会对此事置之不理。

    可是,这些人终究难以动摇李世民的决心。

    事实上,李世民也不愿意将文成公主嫁去吐蕃,因为吐蕃的作为让他厌恶,在禄东赞提出和亲没两日,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也派了使者来长安求婚,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吐蕃逼着他和亲。

    不过,求亲的国家太多,他如今已是骑虎难下,所以李世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六试婚使。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试:唐皇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所有求婚使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

    第六试:辨认公主。

    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六试婚使已经进入了第五试。

    今夜的皇宫,只有太极殿中灯火通明,其余地方黑漆漆的,看不见一点光亮,四周的虫鸣声就像是恶毒的咒语,不由的令人感到一丝恐惧。

    太极殿,站满了大臣,长孙无忌笑呵呵的看着过了第五试返回的禄东赞,就像笑弥勒一般,恭喜之意溢于言表;其他大臣虽不如长孙无忌那么明显,但脸上的笑意却骗不了人。

    眼见六试只剩下最后一试,李道宗坐不住了,正想起身却见自己儿子已经起身行礼了。

    李景仁可不管在场的大臣怎么想,他也顾不了大局,他只是一个不愿意亲妹妹去吐蕃受苦的哥哥而已,所以起身行礼道:“陛下,微臣反对和亲一事。”

    欢乐的气氛顿时凝结,李世民狠狠的盯着李道宗,拍着龙案道:“不会教儿子就让朕代你教如何?”

    李世民话音平淡,李道宗却从中听到了一股嗜血的意味,连忙行礼,还未等他说话,却听见禄东赞笑道:“户部侍郎此时才提出反对之意,将众多求亲之国置于何地,将天可汗置于何地?”

    禄东赞最后一句用的是质问的语气,一瞬间就让李世民的那点愧疚之感消弭于无形,怒喝道:“朕看你父子二人是恃功而骄,觉得这些年你父子二人立下的功劳太多,而朕给你们父子二人的太少,你父子二人心中不满是吧?”

    皇帝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偌大的江山,千万的子民必须得按照皇帝的规则来,否则他李世民如何掌管这万里的河山。

    其实,敕封李云秀为文成公主以作和亲之用只是李世民一句话的事儿,毕竟李世民至今都还没有正式下旨让李云秀和亲不是?

    他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到最后会不会选择李云秀尚未可知,或许在他尚未提出六试婚使之前,李道宗父子联名上书,看在李道宗父子和李宽的面子,他肯定不会选择李云秀,可李景仁此时出反对之意,这不是当着众多求婚使和文武百官的面打他的脸吗?

    李世民如何能下的来台,拿起龙案上的茶杯便朝着李景仁扔了过去,一道殷红血液顺着李景仁的脸颊流淌了下来。

    长孙无忌趁热打铁,“李侍郎,和亲一事乃陛下召集众位大臣商议的结果,李侍郎疼爱小妹之心陛下与众位大臣皆可理解,但文成公主远嫁和亲,关乎到两个邦交,两国安稳,李侍郎难道不愿为国效力?况且文成公主嫁去一国为妃,此乃良配,李侍郎为何提出反对之意?”

    长孙无忌一口一个文成公主,就是李世民也有些厌烦,他何曾下旨文成公主远嫁和亲了?

    不过,虽感到厌烦,但李世民却没说话,毕竟李景仁今日之举让他下定决心,竟然江夏王府当众丢了他的脸面,他让李云秀和亲又有何不可?

    李景仁擦了擦脸颊上的鲜血,开口道:“陛下······”

    刚叫了两个字,一个笔洗准确无误的再次落到了李景仁的脑袋上,只见李景仁倒地不起,李道宗此时哪还顾得上其他,直接冲到了李景仁的面前,抱起儿子一边摇一边喊。

    李景仁好歹也是户部侍郎,正四品下的大员,而且还是皇亲,李世民也觉得自己好像过火了,吩咐着连福叫御医。

    御医匆匆而来,而跟着御医前来的还有一个小黄门,等到御医说李景仁性命无碍之后,跪在地上的小黄门才禀告道:“陛下,夷州王回长安了。”

    :。:

    wxi7

第459章 那擎鹰的“少年”() 
夷州王?

    霎时间,太极殿针落可闻,哪怕是李世民也愣了愣。

    好在,李世民身旁的连福没忘记,小声提醒了“楚王”两个字。

    “哈哈哈······”

    一阵畅快的大笑响彻太极殿,李世民问道:“那小子何时回的长安?”

    “启禀陛下,小王爷还有一日便到长安。”

    “在朕寝宫安置一张小床,吩咐御膳房明日准备吃食。”

    小黄门领命,躬身退下。

    房玄龄立即行礼道:“陛下,不知夷州王乃何许人也?微臣为何不知?”

    作为大唐臣子里面排名一二的人物,不敢说天下间所有的官员他都认识,至少在长安城的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在他的脑子里,更何况这还是一位王爷,可这位夷州王,他实在是闻所未闻,大唐皇室的王爷他都应该认识才对。

    房玄龄的问话问出了在场大臣的心声,大臣们不由的看向了李世民。

    说来也不怪众位大臣不了解,毕竟夷州那地方根本不在他们的脑海之中,他们脑海之中记住的是台湾,而当年李世民封李哲为夷州王时,众人只顾着感叹楚王圣眷正隆,哪会记得一个一两岁的孩子。

    更何况,李宽一家远在台湾根本不涉足中原,哪怕长孙去世之时,李渊带着孩子回长安,两个孩子也没露面,多年不闻夷州王,一时间难以想到也正常,毕竟就连李世民突闻夷州王也没反应过来。

    “夷州王乃楚王二子。”李世民笑道。

    众臣皆惊,纷纷猜测楚王让小儿子进京是为了什么?而楚王一系之人,不由的勾起了嘴角,看来殿下依旧圣眷正隆。

    ······

    翌日,太极殿中空空荡荡,而太极殿外却聚集着使臣和朝臣载歌载舞,很明显李世民这是在准备举行婚试的第六试。

    而就在此时,安平和李哲带着华国的士卒进了明德门。

    军卒前方,乃陌刀队的士卒,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如同战鼓之声震动天际,敲击在长安百姓的心里,肃杀之气弥漫四周,不由让人胆寒,这是时常经历战场厮杀才能有的气质。

    薛仁贵走在最前方,他扛着一面大旗,大旗之上绣着两条五爪金龙,那两条金龙像似要腾飞而出,“华”字居中,龙飞凤舞的“华”字殷红,像似用鲜血写上去的一样。

    原本扛旗之人并非薛仁贵,不过薛仁贵把着扛旗的任务给抢了过来,见着周围百姓的震惊之色,心中的兴奋无以复加,幸亏自己抢过了扛旗的任务,否则还不便宜那些小子。

    陌刀队之后便是三辆华贵的马车,打头马车的车窗中伸出了一个圆乎乎的小脑袋,大眼睛骨碌碌的打转,好奇的观望着四周,不屑的撇了撇嘴角,“还没有我们台北好看。”

    马车周围皆是骑着战马的护龙卫,听到李哲的话语,骑马的胡庆不由回了一句,“二皇子,咱们台北可是由陛下亲手创建,自然非长安可比。”

    见马车经过后,周围的百姓便准备开口,可是马车之后的火炮营再次让他们闭上了嘴。

    同样是整齐划一的步伐、震撼人心的脚步声,蒙云扛着的“楚”字大旗走在最前方,“楚”字大旗并没有华国国旗那么招摇,但漆黑如墨的“楚”字大旗,更让人胆寒,猎猎作响的大旗像似要把人拉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渊一般。

    火炮营的士卒一生墨绿的军装,不似陌刀队那般扛着一柄陌刀,也不似护龙卫一般腰挎横刀,他们肩背火枪,腰缠手雷,肃杀之气比陌刀队也差不到哪去。

    火炮由在火炮营士卒最前方,由四匹战马拉着,墨色的车轮碾碎了街面上的石子,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冲在整个长安城蔓延。

    光福坊外的朱雀大街中站着一群人,细数数竟然有二十五人之多,吩咐着四周数百的壮汉手持长棍拦阻着过往的百姓,不让百姓靠近水泥路面一边。

    二十五人皆锦衣华袍,一看就知道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可即便是非富即贵的人物也不敢封锁朱雀大街啊,能封锁朱雀大街的只能是当今陛下。

    四周百姓一副看好戏的样子看着朱雀大街中站着二十五人,一边喝骂一边想着长安城的官吏们何时来给这些人一点教训时,却在那二十五人中看到了闻名于长安的李泗,李大总管。

    不用想了,肯定是楚王殿下回京了,一时间喝骂之声变为了欢呼。

    “楚王殿下回京了。”

    游走在街头的纨绔公子和勋贵公子们,心里虽震惊楚王府的威势,可脸上却带着嘲笑,楚王的威望确实了不得,但楚王府敢封锁朱雀大街那就是找死。

    又有好戏看了。

    好戏并未让他们等多久,一阵齐整整的脚步声在不远处响起,等着看好戏的公子和百姓们傻眼了,不是楚王殿下回京吗?怎么是“华”字旗呢?

    而等候在朱雀大街上的小泗儿等人却一脸恭敬的弯下腰,等到大部队快到眼前,众人齐声大喊道:“我等恭迎二公子与长公主殿下回长安。”

    马车里,安平打着瞌睡踹了李哲一脚,意思很明显——你去。

    原本是明日一早才能赶到长安,可是听闻李世民今日就要正式下旨和亲,所以一行人连夜疾行,她现在实在没有经历去应付小泗儿他们。

    被踹了一脚,李哲却没有不满,微笑着准备下马车,许是觉得自己不够威严,在怀恩掀起车帘的时候揪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所以众人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小胖子牵着一只鸡,一本正经的从马车上出来。

    李哲走到各总管面前,学着自己父皇的样子咳嗽了两声,吩咐道:“免礼。”

    等众人起身,李哲再次吩咐道:“本王在长安期间,一间酒楼皆歇业,招待前来的众位士卒。”

    “二公子放心,家主早有吩咐,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小泗儿再次行礼,问道:“此时快到午时,二公子是先回酒楼用饭,还是进宫给陛下请安?”

    “先进宫吧!”李哲回道。

    话音一落,福伯连忙道:“小王爷,咱们一路奔波,此时进宫给陛下请安恐怕不妥,还是去酒楼梳洗一番再进宫不迟。”

    “那就听福爷爷的,先去酒楼用饭梳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