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承包王-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一落,福伯连忙道:“小王爷,咱们一路奔波,此时进宫给陛下请安恐怕不妥,还是去酒楼梳洗一番再进宫不迟。”

    “那就听福爷爷的,先去酒楼用饭梳洗。”

    接近四千人的队伍,在长安街头招摇过市,等到队伍渐渐消失在朱雀大街,街头的百姓论议开了。

    “话说,你看见那个铁疙瘩了吗?那是啥玩意儿?”

    “俺咋知道。”

    “楚王殿下的公子竟然牵着一只鸡,可笑死我了。”

    “还别说那只鸡挺肥的,不知道是咋养出来的。”

    “你们就知道这些,也不想想如今正值何时?”

    “何时?”

    “如今可正值陛下和吐蕃和亲之时,楚王殿下让小公子进京,恐怕是反对和亲之举啊!”

    ········

    街面上议论纷纷,李哲和安平等人却在忙着吃饭梳洗,两个时辰之后,一身王服的李哲牵着他最爱的胖子和一生军服打扮的安平带着小黑上了进宫的马车。

    此时已到傍晚,太极殿外的欢庆搬到了两仪殿之中,宫女们牵着一个个身着嫁衣的女子鱼贯而出,与唐伯虎点秋香的场面相差无几。

    欢笑之声不绝,哪怕李道宗也勾起了嘴角,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否能辨认出他的女儿,这和亲一事肯定无后文,毕竟他在昨夜连夜派了家将出了长安,得到了和亲一事成不了的回禀。

    在欢声笑语中,李世民一杯一杯的喝着酒,显然不怎么高兴,孙子和女儿明明上午就进了长安城,到了傍晚却尚未进宫,怎能让他高兴的起来。

    等到穿着嫁衣的女子全出现在两仪殿中,连福叫了一声“陛下”才让李世民回过神来,无趣的挥着手,让连福组织使臣辨认公主。

    正当使臣刚出列,一个小黄门便进两仪殿行礼道:“陛下,夷州王求见。”

    “宣,快宣。”李世民急切开口,又连忙问道:“安平可曾一同回宫?”

    “启禀陛下,奴婢未曾见到安平公主殿下。”

    李世民怅然若失。

    安平现在不怎么喜爱李世民这个当爹的,原因嘛,自然是因为长孙皇后难产去世,毕竟安平曾经由长孙皇后抚养了好几年,把长孙皇后当成了亲生母亲一般。

    长孙皇后去世的原因,安平也知道,所以这怨气自然就落到了李世民身上,当初安平回长安守孝时,还曾与李世民大吵过一次,对李世民这个当爹的很不满。

    朝小黄门摆了摆手,不久之后便见到了牵着胖子进殿门的小胖子,李世民这才笑了,至于身着华国军服的安平和福伯等人却未在李世民的眼中。

    还未等到李哲行礼请安,李世民便朝着李哲招手道:“哲儿快上来,让皇祖父看看。”

    “臣拜见陛下。”李哲供着小手行礼,还不忘拉了拉手中的绳子,行完礼才拉着胖子跨上了台阶,走到了李世民身边。

    “哲儿,你养的胖子又胖了,全然没有你姑姑的那只小黑神骏。”李世民揉着李哲的小脑袋,突然问道:“你姑姑为何未进宫?”

    李哲没回话,他不知道怎么给李世民回答,若是说姑姑就在两仪殿中站着,回去之后肯定免不了被姑姑一顿教训。

    想到姑姑的手段,李哲不由的觉得自己小脸一阵疼。

    还是装哑巴好了。

    就在李世民等着李哲回话时,一声鹰唳划破两仪殿上空,只见大殿中穿着军服的安平毫无规矩的跑出了殿门,吹响了口哨,不久之后一个擎鹰的少年再次出现在两仪殿中。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460章 楚王府的意志() 
李世民目光清幽,随意一瞥便认出了殿中的安平,毕竟太明显了,小黑可不是谁都能擎的,除了安平,他想不到其他人。

    “哲儿,这是怎么个意思?”李世民笑问。

    既然女儿想玩,那就玩玩,增添几分乐趣也好,至少能化解一点父女矛盾。

    “安······父皇听闻陛下有和亲之意,特意派我华国将军前来求亲。”

    李哲吐着小舌头,心中暗道,好险差点就把实情给说了出来。

    李世民和朝臣是什么人?

    老谋深算之人,又岂会不知道李哲的意思,不用猜也知道这一出是安平闹出来的,不过李宽不占成和亲看来是不假的。

    “夷州王殿下,这求亲六试已进行到第六试了,殿下来晚了。”长孙无忌出列行礼道。

    “长孙无忌,陛下如今下旨嫁公主了吗?”安平脸上带着怒容,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她这个父皇终究还是没能认出她这个女儿吗?

    “胡闹,你乃女儿身,求哪门子亲?”李世民一拍案几,不满道:“无忌乃你舅父,你岂敢直呼大名,还不给你舅父赔礼?!”

    原本李世民的确打算陪女儿玩玩,正好考校一下女儿和孙儿的学识,可他没想到安平竟然率先开口了,而且还直呼长孙无忌大名,自然有些不大高兴。

    “您认出女儿了?”安平语气中有些兴奋,明显有些高兴。

    朝臣也是无语,安平公主,您这一开口,谁还能认不出您啊!

    李世民翻着白眼,这是在试探自己能不能认出女儿吗?

    看见安平的笑脸,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乃朕的女儿,朕如何会认不出?说吧,那小子让你们回长安究竟所谓何事?”

    “求亲啊。”

    安平一脸理所当然,发现李世民的脸色微变,有些后悔自己的试探之举,脸上顿时出现苦恼之色,早知会如此轻易被识破还不如用大哥的计策。

    说到底,安平还是觉得李宽的计策过于强势了,有些担忧李世民因此而恼怒,全然没懂李宽的用意,两国交锋不可弱了气势。

    只是,如今安平自己的计策被识破,她暗叹了一口气,掏出怀中的信件说:“大哥反对和亲一事,特意让女儿与哲儿回长安劝说父皇。”

    连福走到安平身边,从安平手中接过信件,回到李世民身边,将信件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没看,有些疑惑的问道:“当初朕派人询问那小子和亲一事,那小子亦赞同,为何如今却反对了?”

    安平和李哲一头雾水,傻愣愣的看着李世民,他们父皇(大哥)何时赞同和亲了?

    朝臣心头一震,陛下当初询问过楚王?

    只有福伯和怀恩一脸平静,当初的那封信件,王爷看都没看,那赞同之意乃出自太上皇之手啊。

    不敢和李世民说明真实情况,毕竟说明真实情况肯定会惹得李世民不高兴,福伯心思急转,行礼道:“陛下来信时,正值王爷立国,所以陛下垂询乃太上皇所回。”

    李世民点点头,这才拆开了李宽的书信,只见信上写着——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立于世界之巅,岂可与番外蛮子商议和亲一事,实乃可笑,大国当有大国之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方乃一国强盛之根基。

    放在以往,李世民看见这封信第一时间肯定会认为李宽这是嘲讽于他,肯定当场大怒。

    如今,只见李世民一拍龙案,大笑不止,“好,说的好,连那小子也认为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看来那小子还是认同于朕的功绩嘛!”

    不知其然的朝臣多精明,不管其他,纷纷行礼恭贺。

    至于和不和亲那都是之后的事了。

    “天可汗,这和亲一事,如今已到六试,天可汗一言九鼎,难道要做出食言而肥之事?”眼见情况不对,禄东赞急忙开口道。

    “放肆。”安平娇喝一声,怒道:“我父皇贵为大唐天子,你有何资格质问?若我大唐不同意和亲,汝当作甚?”

    禄东赞的质问,李世民同样心有不满,不过禄东赞的话确实有理,李世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殿中的使臣不在少数,而李宽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方乃一国强盛之根基,也深的他心意,他有些为难了。

    若是时间在早一些该多好啊!

    李世民正打算开口,就见魏征站了出来,教训道:“安平公主乃女儿身,和亲一事乃国事,安平公主还是莫开尊口为好。”

    李哲怒了,据理力争道:“和亲一事,即是国事亦是家事,就国事而论,本王姑姑乃华国长公主,可代表华国行求亲之举;就家事而论,姑姑亦乃大唐公主,为何不能开口?”

    “殿下,安平公主毕竟乃女儿身······”

    房玄龄的话未说完,李哲便打断道:“女儿身又如何,父皇常教导本王男女平等。”后面的话李哲有些忘记了,大眼睛骨碌碌直转,顿时一脸喜色,指着殿中的平阳公主道:“姑祖母亦乃女儿身,难道平阳姑祖母不参与朝政?”

    朝臣一愣,纷纷看向了李世民,他们不屑与一个小孩子计较,说到底最终下决定的还是李世民。

    “你平阳姑祖母岂是你姑姑能比的?”李世民看向李哲回了一句,低头想了想,抬头看着满朝大臣,问道:“对于楚王反对和亲一事,众位爱卿如何看待?”

    有了李宽撑腰,楚王一系的人马自然出班提出了反对之意,但效果不明显,毕竟如今已举行到第六试了,楚王一系的人马又如何能辩驳过赞同的大臣。

    见此情况,安平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心中充满了无奈,还是要用大哥的办法吗?

    沉默的看着赞同和亲的大臣,暗自叹了一口气,看来只能用大哥的办法了。

    安平环视众人,平静道:“大哥有言,反对和亲乃楚王府之意志,若赞同和亲之人皆乃楚王府之敌,望诸位大臣细细思量再做决断。”

    :。:

    wxi7

第461章 背锅() 
当着皇帝的面,威胁满朝大臣?

    古往今来就没人敢做这样的事情,众人不由的发愣,回神之后便是一阵“放肆、大胆”之声,哪怕李世民也气愤的拍着龙案,大吼放肆。

    就在众人怒骂之时,福伯不紧不慢的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行礼道:“陛下,太上皇命老奴将此信上奏陛下,望陛下三思而行。”

    连福丝毫不敢耽搁,匆匆走到福伯身边接过信件,再次交给了李世民。

    信件所书自然是关于李宽和李渊对于和亲一事的看法和对于收服吐蕃的计策,这封信不算短,所以李世民看不少时间,越看越心惊,震惊之色让长孙无忌和求亲使臣心底一寒,和亲一事不会就此不了了之吧!

    就在他们担忧之时,只见李世民放下李渊给他的书信,平静道:“今日第六试暂且作罢,代朕与众爱卿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自古便讲究君无戏言,但李世民却食言了,这对于他的威信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李渊信中所言的厉害关系,实在是令他不得不细细思量。

    “陛下······”

    长孙无忌的话未说完,李世民便一脸坚决的打断道:“朕说和亲一事,暂且作罢。”

    见长孙无忌默默退下,李世民像似下定了决心,吩咐道:“连福,拟旨,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句昭告天下,视为大唐皇室祖训。”

    一句惊众臣,这是已经决定和亲之事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