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承包王-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伯,可见过台北城中的雕像?”

    “自然见过,听父皇说是你特意命人打造,意在华国官员流传于世。”

    对于台北城中的雕像,李世民曾特意问过李渊,自然清楚的很,如今又经过李宽这么一提点,自然理解了李宽的意思。

    “你是说大唐亦可如此封赏?”

    李宽点点头:“用这样的办法封赏有功之臣有不少的好处。

    其一,世间之人所图无非名利二字,既已高居国公之位,利益便足够了,他们图的便是名声,图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声,立功臣像便是给了他们这个名声,满足了他们的心愿,牢记恩德。

    其二,可以令子孙后代有动力,相信二伯亦见过不少华国官员或民间百姓带着后代去雕像前指着雕像教导后辈吧!

    其三,立功臣像乃是对大臣们的肯定,毕竟大臣们说做出的功绩值得如此对待。

    其四,便是为咱们自己的名声了。

    二伯,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名声很好听吧!若是咱们能不要脸一些,还可在功臣像钱竖起自己的雕像,名流千古不再话下。”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心动了,但对于李宽说的不要脸却不赞同,想他堂堂大唐皇帝,在位十几年令百姓富足,立一个雕像也没什么不可以嘛,怎么就不要脸了。

    正打算开口,却听连福道:“殿下,大唐并非华国,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可不少,而且大唐若像华国一般,在城门前立下功臣像,有些······”

    “有些不成样子对吧!”李宽打断了连福的话,见连福点头,笑道:“你说你怎么就如此死脑筋呢,不能立雕像难道不知道用画像吗?在宫里专门找一座阁楼,用画像来代替雕像不就可以了。反正宫里废弃的阁楼不再少数,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连福无语,殿下,您还真敢说啊,宫里的阁楼那都是按照规矩所设,也就您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宫里的阁楼是废物了。

    见连福没回话,李宽看向了李世民:“二伯,侄儿知道不少大臣穷惯了,见不得您多用些钱财,对于浇筑雕像一事或许会反对,但用画像,想必是不会有人反对吧!您认为侄儿的建议如何?”

    对于李宽的话,李世民感触颇深,朝中大臣对他的要求异常严格,就是翻修宫殿也得劝谏了再劝谏,但对于自己一家却从来都是宽厚的。

    所谓严于律他,宽以待己便是李世民对朝中大臣们的评价。

    不过,在他看来,李宽还是理解的有些不到位。

    虽说浇筑雕像所花费的钱财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若是将这个办法提了出来,他相信朝中反对的大臣一个都没有,就连嘴炮魏征也会欣然接受,不会提出一点反对的意见。

    说到底,世上之人都逃不过名利二字,尤其以官员为甚。

    “不错,不错。”李世民哈哈大笑。

    “二伯觉得满意就好。”李宽笑了笑,再次建议道:“其实这次与吐蕃开战之后,二伯便可着手此事,大可以用画像和钱财来代替封赏,想必受封的国公们亦会欣然接受,感念二伯恩惠。”

    “你啊,这些受封的勋贵们可不仅感念二伯的恩惠吧,你的恩惠他们可不会忘记。”李世民笑看了李宽一眼,感叹道:“不得不说,你现在的手段越发成熟了,父皇把你教导的很好,二伯在教导后辈这方面,终究比你祖父差了些啊!”

    其实,李宽真没想到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对大唐的勋贵们有什么恩惠,他的想法很单纯,仅仅只是担心因为自己的关系导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失传而已。

    不过,听到李世民的前半句话,李宽便明白了。

    提出这种能让人青史留名的办法的人,不管是谁,只要被李世民著像传世之人,必然会心存感激的,哪怕这个提出建议的人是一个乞丐,只要李世民赞同了,这些人都得感激这个乞丐。

    :。:

    wxi7

第518章 李世民离去() 
想通了其中关键,李宽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若真是乞丐提出这样的建议还好,但他李宽提出这样的建议却很不利,至少对于将来接管大唐产业的李哲而言,非常不利,因为这样的建议有拉帮结党的嫌疑。

    李世民在位还好说,一旦李世民去世,这种嫌疑会被新继任的帝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会全力打压楚王府,毕竟没有任何帝王希望看见亲王之家恩惠几十位朝中重臣,能给朝中重臣恩惠的,只能是皇帝自己。

    虽说有华国在后面支持李哲,但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李宽可不敢保证儿子将来接手大唐产业之后,不受到一点委屈。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若说出立功臣像乃是出自于他的建议,李宽甚至不用想便可以知道后续的发展。

    长安城中所谓的楚王党肯定会扭成一股绳,拉拢朝中的官员,因为他提出立功臣像的做法明显会被楚王党的官员理解成他是拉拢大臣。

    一旦所谓的楚王党形成了大势,恐怕就是李世民在位,也会对楚王府着手打压,虽不至于波及到远在台北的他,但留在大唐的一众家臣,恐怕是难逃厄运的。

    想到这些,李宽打了一个激灵,连忙开口道:“二伯,这立功臣像之事,您可别说是侄儿给您提的建议。”

    “为何?”

    李世民很疑惑,明明这件事对李宽而言有天大的好处,为什么李宽却反而不要呢?

    毕竟此事一旦传开,受封的功臣谁不感激李宽的恩惠?哪怕是与楚王府有仇的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看来也会感激李宽一番的,因为这事儿若没有李宽提出来,长孙无忌和受封的功臣便没有这样的机会。

    “二伯,若是您说这是侄儿提出的建议,侄儿岂非分走了大臣们对二伯的感激之心,若二伯说此事由二伯您亲自想到的,想必受封的重臣便会愈发感恩二伯的恩情。”

    “殿下高义,老奴敬佩。”话音一落,连福便行礼道。

    连福现在是打骨子里敬重李宽,所谓的功绩和聪慧便不说了,单单是这份替李世民着想的心思,就令他感动不已,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听到有人说李宽不孝,哪怕他身份低微也得反驳一番。

    就连与己有大利的事情都能毫不犹如的让给李世民,这样人若是都不能称之为孝,连福认为皇子之中也就没有一人能称得上有孝心了。

    至于李世民听到李宽这番言论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没再继续说话,因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心里记住就好。

    回到李府,闲来无事的李世民看了李宽一眼,慈祥的笑了笑,说了句去书房看看哲儿,便真去了书房。

    书房被人占用了,李宽慵懒的回了自己房间,倒头就睡。

    对于李世民会给李哲说些什么,李宽并不关心,反正在他看来,闽州的事务到最后还是得落到他头上,李世民给李哲的安排,他迟早也能知道。

    翌日一早,李宽刚起身就发现兕子嘟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连教导万贵妃和李渊打太极的任务都抛诸脑后了。

    “兕子这是怎么,谁惹你不开心,告诉二哥,二哥替你教训他。”李宽大大咧咧的走到了兕子身边,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

    “父皇。”

    “兕子,你说谁惹你不开心了?”李宽像似没听清楚,再次问了一遍。

    李世民对于兕子的宠爱,李宽看在眼里,虽说如今不太了解李世民对其他儿女的宠爱程度,但仅凭前些年看到的,史书上了解到的,他也知道兕子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没有之一。

    “二哥,父皇说我们后日便要回长安了,兕子不想回长安。”

    “兕子为何不愿意回长安啊?”

    “二哥,在长安之时只有兕子一个人,父皇很忙,九哥要去进学,其他的姐姐不愿意陪兕子玩儿,只有长乐姐姐和襄城姐姐不时进宫陪兕子。”

    明白了,小姑娘感到孤独了。

    李宽揉了揉兕子的脑袋,笑道:“兕子既然不想回长安,那就不回长安了,留在台北和安平姐姐他们一起去进学好不好?”

    “好啊!”兕子裂开了小嘴,只是一瞬间又嘟起了小嘴,感伤道:“可是大唐有很多政事要父皇处理,不可因为兕子一人继续留在台北的。”

    兕子很懂事,懂事的甚至令人感到心疼。

    “那咱们就让二伯自行回长安,兕子留在台北就好啦,若是兕子想念二伯了,二哥便派人再送你回长安也可以啊!”

    话音一落,李宽便听到一阵不满的话音响起。

    “宽儿,此举过分了,当年你便带走了安平,如今又要将兕子从二伯身边带走吗?”李世民端着一个紫砂茶壶,出现在了客厅之中。

    “二伯,这你可就误会侄儿了,兕子还真得留在台北几年,至少要在兕子的病症得到控制之前,都得留在台北。”

    说到兕子的病症,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回长安与留在台北有何不同,治愈兕子病症的药方你大可书写一份,让御医按照你的药方煎药便可啊!”

    “二伯,行药并非您所想的那么简单,是药三分毒,增减药量亦是很重要的。再者说,兕子的病症并非只靠药材便能治愈的,其中还关系到日常的护理等等。

    像似居室宜空气流畅,阳光充足,冬季要暖和,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这在长安能做到吗?宫里的御医能把控好夏季之时,兕子居所之中该放置多少冰块来保持凉爽吗?到了冬季又该如何保证兕子居所暖和呢?

    再说,兕子的病症应当进行适当的锻炼,可是以兕子的身子骨,宫里的御医们知晓兕子做怎样的锻炼才适当吗?

    还有,兕子要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心境平和、情绪稳定,可是在长安,在那座皇宫之中,兕子真正能开心的时间有多少,二伯您知晓吗?禁闭深严的皇宫能令兕子开心吗?

    还有······“

    “还有?”李世民惊呼。

    李宽点点头:“还有关于饮食的问题,就是侄儿嘱咐的再多,侄儿亦不敢保证毫无遗漏啊!兕子留在台北乃是最好的选择。”

    “按你这个说法,兕子岂非只能留在台北了?”

    李宽点头,那坚定的态度,让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了李宽身边的女儿,笑问道:“兕子愿意留在台北,还是愿意跟随父皇回长安?”

    李世民的问话只是出于好奇,好奇女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毕竟他心里已经作出了决定,为了女儿的健康,几年不见面亦可以接受。

    兕子扭着自己的小指头,看得出她很为难,从本心来说她想要留在台北,毕竟台北真的很好玩,比起空荡荡的长安皇宫的大殿要好玩,但她更想李世民也留在台北陪她,想要和自己父亲在一起,只不过她知道这不可能。

    所以,选择留在台北还是选择跟随李世民一同回长安,让她为难了。

    兕子的纠结,已经让李世民很满意了,要知道当初安平被李宽接到闽州时可是没有一点纠结的神色,欢欢喜喜的跟着李渊等人去了闽州。

    “既然兕子想要留在台北,那就留在台北吧,养好了身子再回长安也不迟。”李世民不忍心让女儿继续纠结下去,安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