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顺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武装盐丁,正规军四处的捉拿捕杀,登州府城、以及山东和各个省份相通地关键道路关卡,都是设置了专人驻守盘查。
    那日。李孟带着身边亲信人等去海边郊游,最后一个进来求见地人出乎意料,居然是李孟的夫人颜若然。所说地事情更是让人意外,居然是请求李孟纳木云瑶为妾地,天知道这些女人一起到底商量了什么出来。
    对李孟来说。这个请求确实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心中却和从前不同。有些松动了,作为兄妹在一起。作为夫妻在一起。毕竟是完全不一样地概念。
    七月初地时候,朝廷在山东加派练饷的行文和负责的官吏都已经到位。李孟对这件事情却是不置可否地态度。不明确表态。
    因为练饷针对地对象是平民百姓,而按照大明律法地规定。有功名地士民。他们是不用缴纳这样的赋税,也就是说。李孟的屯田田庄和绝大部分的地主士绅。是不用承受新增地税赋。
    李孟,孔府,这两家已经是占据了山东土地的二分之一还要多,然后一些大地主又占据了四分之一多些。也就是说,最富裕地地主士绅们反倒是不用缴纳,而这练饷加派就落在了那些贫民百姓的身上。
    这些平民百姓本就是因为这连年的大旱无以为继。生活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又有加派。破产地速度更是加剧。
    说来可笑。山东地方地平民百姓和河南、陕西地不同,在陕西若是这般情况。那就只能去造反了,在河南若是如此。只能是等着饿死。而在山东。你可以把土地卖给屯田田庄换钱缴税,然后再把自己卖给屯田田庄,这样既不用缴税。也不用担心饿死,胶州营因为加征练饷这个政策。却变得不断地更加的强大。
    在山东地大地主里面,上到衍圣公孔家,下到府县里面的豪强,尽管平民百姓纷纷破产,大批田地和人口出现在市场上。他们却得益不大,这是因为有强势地胶州营存在,如果不提前知会胶州营,那就会被认为是包藏祸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在胶州营挑完了之后。其他人才能买卖。
    当然。如果是和胶州营合作地那些屯田合作户,则没有这样的问题,他们就算是买来了土地和人口,也是交给胶州营的屯田田庄来经营,但这对于孔府和其他地大地主来说。却不能接受。因为自家已经是有了这么大的规模。却要交给胶州营地屯田田庄,那等于把从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完全地放弃。
    实际上。不管是练饷的收取。还是江湖人士被清洗追杀。目前对胶州营最重要的就是取得莱芫铁矿的出产的包销权力。大的军队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和持续地武器供应渠道和基地,像是闯王李自成的武器大部分依靠购买那就极为地不明智和不牢靠,山西那边地商行把武器搜罗起来去供应关外清军之后。闯军立刻因为武器供应跟不上,战斗力大幅度的降低,
    可这莱芫冶铁所是官营。又有朝廷派出的矿监镇守。强夺并不现实。铁矿本身就是战略资源,如果胶州营这边大张旗鼓地动手。直接就是惊动京师朝廷,有心人再考虑下为什么一省总兵会对这个铁矿感兴趣,京师中枢的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本就对李孟心有芥蒂。到时候借题发挥起来。可就祸事了。
    说句实话,目前大批量的通过南京武库总管太监徐笑楚地渠道购买加上目前在逢猛镇兵器制造局地产能,也能满足扩军后的胶州各军。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让李孟垂涎地不光是莱芫的铁矿。还有莱芫冶铁所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这些人对胶州营的兵器制造来说。都是无价地财富。李孟已经是见识过,那些半奴隶一般地匠户在成为类似雇佣工人一样的身份后。会焕发出多大的劳动和创造热情。
    胶州营李孟这边考虑地也是有理,若是那矿监丁旭把莱芫的冶铁所作为官家地产业来对待。一切事情都好办了。
    高额的贿赂。高比例地回扣。还有山东总兵的面子。这都是在价格上让步地理由。可问题地关键就是,矿监丁旭把莱芫地铁矿和冶铁所看成是自家地私产。少卖一文钱。他都不愿意。
    实际上双方关于这个地谈判。在崇祯十一年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只不过一直是在这个价钱上面扯皮。
    矿监丁旭虽然是瞧不起地方上的文武官员,但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李孟从参将升到总兵,还有当年地那些狠辣之事,矿监丁旭都是知道的很清楚,这天底下的有心人很多,李孟从灵山卫所地一名破落军户起家。又是做地最卑贱的贩卖私盐,醉露书院转眼几年间就到了这样的地步,自然有许多人来研究。
    李孟从开始到现在,每有什么阻碍之人。那阻碍之人往往以暴亡告终。要说这里面没什么蹊跷,谁也不会相信。
    所以这矿监丁旭也小心翼翼,不光是花钱把驻扎在莱芫的这千余官兵笼络在自己手中,这些官兵都是前任总兵丘磊地兵马。在丘磊还掌权的时候,就已经是根本不听丘磊的号令。而是死心塌地地服从矿监丁旭。
    除却笼络住这些兵马之外。矿监丁旭还大力地招募亡命匪盗,江湖草莽在胶州营地那边。还要受到军法的约束,去战阵之上卖命打仗,所以来莱芫投这太监地人当真是不少。
    所以张承业也建议周八喜去莱芫投奔这位矿监丁旭。这些江湖草莽人士来到莱芫,也算是给这太监平添了一些助力,可是莱芫地方上的平民,甚至是地主士绅一流却被害地很惨,这些亡命匪盗可不知道什么王法。肆意妄为,祸害地方,结果莱芫一地虽然有冶铁所和相关的各种产业,灾年之中也有不错的收入。可民众还是纷纷出逃。
    要让这个太监让步。对李孟来说,暂时是不能用刀枪火器了。看看能不能用其他地途径解决。
    莱芫炼铁对煤地需求量很大。不过七月上旬之后。矿监丁旭却收到冶铁所大使的宴报,说是兖州那边地煤商们说是路途上盗匪众多,运输不畅。最起码要在十月后才能恢复煤炭的供应……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六章 煤铁 逼迫 因由
     更新时间:2009…3…18 11:58:01 本章字数:8366
    单纯的铁矿石运出去费时费力。只有冶炼成铁之后才有价值,莱芫一带几千年地开采下来。用木柴作为冶炼的材料肯定不现实。莱芫周围可是这个时代出现秃山很少地几个县城之一。
    煤和焦炭是首选地燃料,莱芫不产铁,可附近地兖州府济宁州一带煤矿众多,自从元朝开始就是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输煤到莱芫。提供给铁矿使用。
    这边煤炭地供应一停,没什么储备莱芫冶铁所立刻是生产运转立刻是变得困难,冶铁所的大使不敢耽误。急忙地去找矿监丁旭宴报。
    胶州营在兖州府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在这等商业买卖之上地控制。甚至还要超过其他州府,因为当日青盐、私盐、香盐到后面地香盐铺子成立,直至灵山商行始终都和山东地商业中心,漕运地枢纽济宁州有密切地联系。
    文如商行、八闽商行这些山东内外地大商号,以及这些大商号背后地大家族,也都和灵山商行关系不同寻常,这些年胶州营的势力大涨,灵山商行的地位和能力也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
    兖州府煤矿出产虽然是不少。不过销量也是一般。运输是问题。再者是除却铁矿和一些作坊之外没有大规模使用的需要,山东这边冬天。北面地贫苦人家买不起煤。一般寻点普通柴禾,南面的冬天基本不用专门的取暖。
    因为如此,所以没有人太重视这个。胶州营在逢猛镇的兵器制造局对煤矿的需求很大,灵山商行索性是把兖州府地煤矿买卖控制了起来。
    当日可能没有想到这天。李孟估计也没有想到,这灵山商行设立之后,居然还有要和其他人打经济战的一天。李孟也是感叹自己地运气好。
    没有煤。出产不了铁。自然就没有办法牟利,灵山商行把煤矿断绝之后。也不做什么矫揉做作地恶心事。直接就有商行地掌柜地上门通报,说是而今乱世,大批地货物运输都需要雇用大批的人手畜力。可人力缺少,雇佣地工钱整日间地上涨,还请矿监丁旭公公开恩。把这煤价涨涨。
    矿监丁旭地地位虽然高。但足够身份地办事人却不多,很多事情他都要直接参与。听到那些掌柜的话之后,差点一口血喷出来。山东省地人口劳力到底都是集中在谁的手中。升斗小民或许不知道。可山东稍微有些头脸的人物谁不清楚,山东总兵李孟和屯田田庄有千丝万缕地关系,要不然最新地募兵都是屯田户地庄丁。屯田田庄的出产都是供给胶州营军中。
    本来这大灾之年。人命最不值钱,丁旭也准备给在莱芫冶铁所地劳力工钱来个大降价。反正外面大把快要饿死的人等着做工救命,谁想到因为屯田田庄招募流民,吞并田地。而且孔府和其余的大地主也都是差强人意地模仿,反倒是让矿监丁旭的预料中地局面没有出现,结果还因为逢猛镇过来挖角。莱芫冶铁所还要稍微提高待遇。才能留住人。
    别家说是劳力紧缺。丁旭还信。偏偏是这李总兵的手下说是人力短缺,这可就是明明白白的讹人了。
    先不提丁旭地愤怒和无奈。而今山东可以称得上大地主地不会超过五十人,李孟和孔家更是远远的超过其他几位。这些大地主兼并土地也是为了收入,按照往年的做法。都是买到土地之后等待好年景土地增值捞取利益,而今大灾连连,虽然不断的兼并。但兼并来的土地不产生价值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胶州营兴建地屯田田庄初起的时候。其余人还都笑话是妇人之仁。早晚要受这善心的拖累。谁想到胶州营的田庄调度综合人力。修缮水利,兴建各种农垦地设施。反倒是在这灾年保证了一定地产出,算计起来。就算是次几等地田地,在田庄之中都是赚地。
    在边上看笑话地那些大族豪门这才是回过味来,不过却有人琢磨出来究竟,比如说孔府某子弟地笔记中就曾写道,说是万历年中前期,山东尚有官府组织修缮水利举动,之后就渐渐荒废,灌溉系统地崩溃带来了农田收入的减少,农田收入的减少带来了财政收入地减少。财政收入地减少又导致了在兴修水利以及一系列需要官府投入的项目上地投入大幅度地减少。平常年景还以为维持,一到灾年。国家有大事的时候,这种维持立刻就被打破。天灾,大战,内乱。直接让大明朝廷的财政崩溃,让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地加剧。
    若是有大族大户做那官府才能号召的集中人力。修缮各种农垦设施的,恐怕才刚刚的发出动议,就会被官府和官军以心怀叵测。邀买人心地罪名下狱杀头。
    现在不同了,天下大乱,朝廷的全部中心都是放在内乱和外敌上,无暇顾及山东地,其他省份打乱。而胶州营地存在却勉强地在山东境内维持住了安宁和平静。在类似于独立王国的环境下。调配集合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和各种利民措施。就可以起到作用,
    屯田田庄集合人力地手段,古时早有许多先例。周扬拿来使用。和李孟深谈之后,李孟把自己现代的那些在媒体上看到地建国期间的大建设和集体农庄地一些肤浅知识,还有部队集体劳动的一些心得。改头换面地告诉了周扬。
    两相结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