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发现,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停下来安静的看过雪了,想起小时候,每次下雪时都会万分雀跃的跑进雪地里撒疯。

    当年陪自己撒疯的两个女子,一个已死多年,一个今日心死于夕照山。

    只剩下自己,寂寥若斯。

    妇人忽然觉得人生好是没趣。

    少年亦在看雪,目光透过雪幕,落在很远很远的青州。

    妇人忽然轻声说了句:“你可知晓?”

    李汝鱼茫然,“知晓什么?”

    妇人起身,从雪幕里捞过几朵雪花,落在手心处,化作滴滴冰水。

    “铁叔为什么会亲手杀了他那个异人儿子。”

    李汝鱼摇头,“他不曾说过。”

    妇人恍然,没有言语挑破,既然他不说我也不说罢,他如此看中于你,不是因为你雷劈不死,而是因为他在你身上,看到了同样的影子。

    起身走入雪幕,留下一句话:“剑房去青州那一剑不输赵骊之槊。”

    黄袍披雪,落寞孤单。

    李汝鱼心慰许多。

    ……

    ……

    临安一战后,天下形势骤变。

    同知枢密院事苏长今率五百骑兵前往广西矩州,欲要肃清西军之中的乾王党羽,适时临安尚未大战,西军将领纵然知道苏长今是来杀人的,可也不敢反。

    但有人敢。

    苏长今等五百人遭遇流寇截杀,五百铁骑和这位枢密院的副相公殉职战死。

    广西境内,西军坐镇何来流寇?

    很快,南镇抚司秘密送回临安的谍报揭秘真相:所谓流寇,是大理国的一位精锐武将段威率领的大军,足足三千人,杀了苏长今等人后,便隐秘的进驻在柳州。

    临安朝野群愤。

    尤其是出自同安苏氏的官员,纷纷上奏,言称乾王勾结大理而反凉,请女帝出兵平叛西军,再灭大理为苏相公雪恨。

    一时间折子如雪飘。

    但女帝却力压重议做了个很出人意料的决定:闲安王赵长衣,就藩广西柳州。

    事实上在岳平川死的那日,赵长衣便已赴往柳州。

    随行之人,有阶下囚徐秋歌和沈望曙。

    闲安王的就藩,让很多人品出了不同的意思。

    如今广西那边是个什么状况,整个临安几乎没人知道——南北镇抚司自送了关于苏长今身死的消息出来后,便断了联络。

    整个广西和蜀中的南北镇抚司都似已经被西军连根拔除。

    再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西军那边,赵骊的残党是不是反了?

    不知道。

    大理的三千士兵,是否还在广西和西军勾搭起来了?

    不知道。

    蜀中那边,徐继祖率领的摧山卒是否也反了?

    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女帝却让赵长衣带了区区数百府兵和随从奴仆,就这么前往广西就藩。

    她是有多心大?

    她就不怕赵长衣进入广西境内,就被叛军杀了么。

    她就不怕赵长衣为了活命,成为叛军的傀儡,被拥立为王么。

    但有人揣摩出了另外的意思。

    如果西军真的叛了,那么赵长衣的就藩,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义:孤身平叛!

    赵长衣孤身平叛成功,其在大凉天下的威望,将会塑造成另外一个枢相公或者岳平川,远远凌驾于东宫太子之上。

    若真如此,只怕今后便会有人提出改立储君的折子。

    女帝此举,俨然是为赵长衣铺路。

    这是何等的大手笔,俨然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但是赵长衣能孤身平叛?

    没人相信他做的到。

    西军有兵马十数万,更有良将无数,别说赵长衣一个人,就是让枢相公率领镇北军去平叛,也绝非三月半年的事情,一个不好,这把叛逆之火很可能烧出广西,危及临安。

    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在大燕之前曾有一朝,立国祚数十年后,藩王割据之势隐隐危及江山社稷,于是当朝君王登基之后,在文臣建议下采取削藩之策。

    手段过于血腥,不少藩王落了个凄凉下场。

    一位藩王不甘心束手待毙。

    于是当朝天子发兵平叛,兵力、民心皆无优势的那位藩王,竟然鬼使神差般屡战屡胜,打出了诸多莫名其妙的大胜,如野火燎原一般壮大起来。

    最后更是挥师入京都,皇宫大火,当朝天子生死不知。

    那位藩王登基为帝。

    国号还是那个国号,但江山却换了人。

    不过倒也是幸运,那位藩王是位治国贤帝,一手打造了出锽锽盛世,直到后来军镇割据致使天下陷入纷乱,最后被大燕太祖得到兵圣百里春香后一统了天下。

    以史为鉴。

    赵长衣孤身平叛,若是成了傀儡,指不准历史便会重演。

    毕竟赵长衣虽然不是女帝所生,在宗正寺的族谱上,出身也有些黯然,但他确确实实是大凉顺宗的血脉。

    叛军拥立他为帝正国本,还真有大义之辞。

    朝野争论如何,无法更改陛下旨意。

    于是大家便等着。

    只不过多多少少有识之士,心存悲观,而王琨等有心人,则乐于见到这种局面——总得有一个契机让太子赵愭参政分政。

    而在闲安王赵长衣就藩之时,临安发出讣告,岳家王爷和岳家王妃皆死于叛王赵骊之手。

    岳平川的尸骨被三世子运回开封。

    连带王妃的尸首,只不过让人不解的是,运送王妃的棺椁,被三世子下令严禁任何人靠近,是以棺椁里的尸首真是王妃,无人得知。

    只有负责押送棺椁的儒将虞弃文见过一面。

    棺椁尸首着翠裙,梳少妇髻。

    身畔有古剑陪伴。

    这位知晓当年事宜的儒将心里明镜,倒是没声张,只在无人时叹气,自语说王爷虽然从没爱过你,但你终究还是当了王妃,泉下有知,也该感到幸福罢。

    至于真正的王妃在哪里,虞弃文不关心。

    反正是个异人。

    反正如今的北方,是即将世袭罔替的三世子天下,没人会在意这个真正的王妃死还是活。

    不过虞弃文心情依然很乱。

    广西那边的情况含糊不明,没人知道西军是否真的叛了大凉。

    如今三世子即将世袭罔替,按说开封应安稳。

    可惜大风轻骑里已经有流言在悄无声里的蔓延:老王爷岳平川之死,和三世子有着不可言说的关系,更是传言,老将军孤独鹫满府已被灭门,灭门者正是持枪入临安的三世子。

    这个消息如蝗虫一般,又如毒药。

    腐蚀着镇北军心。

    如果任他蔓延下去,镇北军的军心溃散是一回事,很可能导致一生只服岳王爷的许诛等人的不满,而临安旨意让三世子世袭罔替的话……

    镇北军会不会反?

    大凉这天下啊……隐然有大乱之世的迹象。

247章 你不是陈子昂?() 
    临安一战后,天下人心里都有个疑惑:异人赵骊,究竟是谁?

    可惜无人知。

    夕照山下少年,最后一剑风情如仙。

    知之者知之,那只是少年观史而得的一时之快,并非少年真的如那青衫秀才一般,人间哪有那么多剑仙。

    枢相公从云州启程回临安。

    大风轻骑和虎牙铁贲护送王爷和王妃棺椁在回开封的路上。

    赵长衣带着寥寥数百府兵,赶赴广西。

    西军盘踞的广西和蜀中,依然与世隔绝,没有丝毫消息传出来。

    天下忽然就安静了。

    除了青州。

    满地狼藉里,四个棘奴死士和数十精锐尽数身死。

    夫子终究没拔剑。

    镰房三镰子亦全部身死,毛秋晴受了轻伤,女侠公孙止水折了如雪短剑,红衣宋词脸颊上,被一位垂死挣扎的死士用暗器划了道细微伤痕。

    如针线细微。

    小姑娘情绪很不好,摸着伤口垂泪。

    公孙止水温柔安抚,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女人啊,最在意的不就是这一张脸蛋儿。

    秀才杀人最多,也最干净。

    一身青衫甚至于手中长剑,竟没有沾染上丝毫血污。

    站在夫子身前一丈处,按剑执礼:“请。”

    夫子蹙眉。

    秀才认真的道:“小生知晓,先生是位异人,也知晓先生拔剑会起惊雷,但先生不用担忧,稍后会有位老先生前来,可断惊雷。”

    夫子依然蹙眉不语。

    秀才的神态很诚挚,几如那嗜学举子遇名士,“小生初举功名,得秀才功名后,便不再求学,欲学狄相公和那镇北军的虞弃文将军,于是弃书举剑,然天资愚钝,练剑五年无所得,后游览名川大山,永安四年冬,于幽州登台听女伎歌声时有所悟,再执剑时便可上斩飞仙下屠恶鬼,是谓厚积薄发一日入道。”

    夫子点头不语。

    秀才继续道:“然大道高远如山,小生立山脚,不曾得见庐山真面目,夫子观渔城一剑,便如那高山落下的瀑流。”

    是以我欲迎瀑流而上,登高山。

    夫子摇头。

    你让我出剑我就出剑,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秀才不知道夫子是何人,感受到夫子的傲骨傲气,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谢晚溪等女子,隐含杀机:“陛下只让小生保护谢家晚溪,其余人生死她不在心,小生也不在心。”

    杀意清越而激荡。

    若是夫子你不拔剑,那我便杀了红衣宋词、公孙止水以及毛秋晴。

    李婉约么

    当然不能杀,李家婉约,在秀才眼里更重于谢家晚溪,哪怕是谢晚溪死在青州,李婉约也不能受到丝毫伤害。

    夫子挑眉微怒。

    纵然是大唐君王也不敢胁迫于我,你区区一执剑秀才,何敢之?

    秀才拇指轻弹,长剑出鞘半寸:“先生,请。”

    夫子忽然笑了。

    永安四年忽然得剑道,有些意思。

    如果自己没记错,永安四年,扇面村李汝鱼恰好第二次被雷劈这秀才呐,指不准也是一位蛰伏大凉的异人。

    只不过他真实身份,并不以剑道见长。

    是位文人?

    若是文人,是先贤还是来者?

    幽州登台听歌而得剑道,遮莫是那位弃武从文的前辈?

    若是他,拔剑又何妨!

    夫子手按剑,“请。”

    青衫秀才笑了笑,认真的道了句,告于先生知,小生真不是异人。

    话落,身影如风摇动,却并没有拔剑而击,反而转身登山,登上一旁的小山。

    夫子便按剑等着。

    老监正姗姗来迟,看了一眼按剑的夫子,又看了看登山的秀才,这位老监正很忧伤啊,感情到头来还是需要自己这把老骨头来断惊雷。

    然而有些诧异。

    夫子此刻再按剑,天穹并无闷雷。

    老监正回头望南方,喃语了句难道那少年又做了什么?

    老监正不知,此刻临安西城门下,少年一剑风情如仙,这一日天下异人皆不引惊雷。

    一畔小山之巅,有人站大石之上,按剑而歌。

    歌声悲呛,剑气起青云间。

    便有一道青影自天而落,带着一抹幽幽剑意,天地悠悠间,如仙人呜咽沧然而涕。

    夫子笑了。

    相信这位秀才没有骗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