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顺点点头,“怎么办?”

    安美芹犹豫了很久,终究从田顺手中拿过文书,回到自己桌前,提笔之前说了一句,田都指挥使,接下来就仰仗你了。

    说完,安美芹落笔,一字一画按照那位军机郎的笔迹,重新写了一封战场文书,但是通篇只修改了一个字,将“昌州有存粮”改成了“昌州存粮绝”。

    一旁的田顺动容,“篡改——”

    安美芹摇手,“不需多说,这一场战事,终究是我的指挥失误。”

    明目长胆的重写一封战场文书,送递到临安后,女帝陛下想必能看出自己的用心,若是被兵部和枢密院那边坐镇的大佬看见,他们也应该能懂自己的苦心。

    绝对不会让这封真文书大白天下。

    想来陛下也不会用篡改战场文书的罪名该贬自己的职,只会用秦玉京战败的借口罢自己的相位。

    安美芹可以贬相,李汝鱼可以死,但禁军军心不能乱。

    有无存粮,一字之差,却可以极大的缓解禁军士卒的不满——毕竟战场绝境之下,为了胜利,有些事情也可以理解。

    但李汝鱼肯定要被问责。

    田顺长叹了口气,有些担忧:“李汝鱼给陛下出了一道难题。”

    安美芹封好文书,将那封真正的文书递给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写假文书的心腹幕僚,想说些什么,却终究一个字说不出。

    那位心腹幕僚拿着真文书,却重于泰山,双手颤抖,许久,才缓缓跪下,“相公不用为属下难过,我辈读书人,唯有一腔碧血。”

    安美芹长叹了口气,泪光隐隐,低头挥手,鼻音沉重,“去罢。”

    幕僚一袭长衫,慨然出门。

    田顺在一旁看着,叹气,“不该让他看见的。”

    安美芹默然。

    临安,大庆殿下朝后,换了彩衣的妇人先在薛盛唐的陪伴去了一趟春秋院,回来后脸色有些阴沉,按照那几位霸主的推演,接下来的西线战事,禁军并没有绝对把握。

    更为重要的,五位霸主有三位一致认为,草原上的北蛮不会放弃这个机会,铁骑一定会南下,趁着岳单和赵愭、王琨的内战,抢夺燕云十六州的疆土。

    回到垂拱殿,柳隐为妇人泡了清心茶,又温声说道:“渝州来了位安相公的幕僚,说有一封安相公的文书要亲自交给您,想来是涉及西线大事。”

    妇人怔住,心中隐然有不好的感觉。

    让那幕僚进殿。

    当妇人接过那封文书后,那位读书多年,科举多次都没能中第,最后趁着同窗关系成为安美芹幕僚的读书人笑了笑,“陛下,微臣姓姜名尽才,临安人士,有一子,两女。”

    妇人怔住,不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会在此刻失态说出这等僭越的话。

    那读书人继续轻声道:“两女一嫁在绍兴府出仕的读书人,一嫁入临安富贾家,都不用微臣担心。”

    “唯有一子,不甚成才,文不成武不就,今年已十八,愿陛下垂怜之。”

    读书人说完,“微臣告退。”

    旋即在妇人讶然的目光中,行却礼,退出垂拱殿,几个呼吸后,垂拱殿外一阵喧哗,旋即沉寂下来,空气中传来淡淡血腥味。

    柳隐慌忙踩着小碎步出去片刻,又进来,神色钦佩,“陛下,他夺了守卫的剑自刎了。”

    妇人蹙眉,盯着手上那封文书。

    有些沉重。

    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位读书人在垂拱殿外自刎,也不愿意留下半点泄露出去的风险?

    妇人缓缓拆开文书,看完之后许久不言语。

    垂拱殿里空气凝滞如冰。

    几乎是接近午膳时,妇人才长吁了口气,缓缓说道:“传朕旨意,厚葬姜尽才,加封朝奉郎,恩荫其子。着令吏部,携其子入秘书省,着奉七品职事。”

    柳隐不敢多问,立即写圣旨。

    待柳隐写好圣旨着令内侍太监送出去后,妇人这才起身,“起火。”

    柳隐愣了下,“要不微臣——”

    妇人横看了柳隐一眼,让这位无盐才女心中一惊,彻底震惊,究竟是什么大事,让陛下连自己都不信任了?

    慌不迭起了火。

    妇人起身,拖着彩裙,亲手将那封文书放入火盆,火光照在妇人脸上,阴晴不定,直到亲眼看着它彻底化为一堆灰烬时,妇人才起身重新坐下。

    一脸疲惫。

    又道:“宣兵部尚书、侍郎,枢密院直学士、枢密院都承旨觐见。”

    这一日,大凉女帝饿着肚子在垂拱殿里,看着分成两派的重臣吵得不亦乐乎,兵部尚书以及四位侍郎作为兵部大佬,坚持以军法问斩李汝鱼。

    而枢密院直学士以及那位平步青云像坐火箭一般蹿升的枢密都承旨王竹书则力主酌情降职就可。

    妇人只是默默听着。

    五对二。

    按理说应该兵部胜出,但不巧的是,碰见了王竹书,这位如今在临安炙手可热丝毫不输当年李汝鱼受宠程度的新臣口舌之利,最后竟然直接撇开了枢密院直学士,独自舌战兵部五人丝毫不落下风。

    最后女帝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了句再议,将一众人都赶出了垂拱殿。

    第二日小朝会,六部尚书,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枢密院直学士,全是朝中重臣,偏生又混进了一个奇怪的人:王竹书。

    一群人在垂拱殿看完枢密院那封“假”文书后,又起了掀然大波,继续为如何处理李汝鱼吵架,这一次,却有三个阵营。

    左相宁缺、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一个阵营。

    右相谢韵、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和王竹书、枢密院直学士一个阵营。

    参知政事周妙书一直沉默,保持中立,周妙书一手提拔起来的礼部尚书也默契的选择了中立,不愿意得罪任何人。

    就这么吵了几日,也没吵出个结果。

    最后女帝一锤定音,在一次小朝会上说了一句:“不若交给昌州六百天策军,和那些……英雄的家书来定夺?”

    女帝终究还是用了英雄两字来形容昌州殉城的天策士卒。

    所有人怔住。

    旋即拍案叫绝,为这个方法叫绝,也为女帝掩饰不想杀李汝鱼而想出这个妙招而叫绝——感情陛下故意让我们吵这么久,就是酝酿说这句话的时机。

    帝心可畏。

    这几天大家围绕李汝鱼吵架,却是陛下的一盘棋而已,只是为了引出这一句话。

    血肉饲城的那些殉城士卒的家属,绝不会放过李汝鱼。

    从这一点来说,女帝似乎不偏不颇,但不要忘记了一点,李汝鱼麾下的那六百士卒跟着李汝鱼在昌州大胜,获得了军功,他们还愿意杀李汝鱼?

    但众人又暗暗心凛。

    尤其是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三人,隐然有种被算计了的感觉……女帝似乎有意借这个机会,看自己等人是否被赵室拉拢?

    毕竟当今天下最想杀李汝鱼的,其实不是赵长衣也不是赵愭。

    而是临安赵室。

    赵祯过继给女帝后,将来必为储君,而依照女帝恩宠李汝鱼的趋势下去,只怕赵祯为帝后,李汝鱼将成为大凉的第二个岳平川或者王琨。

    赵室焉能坐视。

    随着女帝一声令下,兵部和枢密院联手,由中枢省出人,迅速分赴天下,找到昌州殉城士卒的家属,仔细将昌州战事细情说与听后,再询问其对李汝鱼的处置——这件事不需要保密。

    那封“假”文书已经通过兵部和枢密院某些人的口舌,传遍了临安,以恐怖的速度传向天下,一时之间朝野沸腾,天下一片哗然。

    调查还没出结果,临安又出大事。

    老臣赵芳德不行了。

    在知悉孙儿赵阔叛凉后,赵芳德就惊恐交加,急火攻心下卧床不起,再知悉赵阔被六百士卒砍成了肉泥,赵芳德再也熬不过这个春天。

    弥留之际,赵芳德等来了女帝的探望。

445章 一片丹心照汗青() 
    古色古香的厢房里,即将油尽灯枯的老臣赵芳德没有躺在床上,而是着人在厢房门口放了长椅,就这么躺在长椅上,身上盖了薄被。

    这为方便那个人来时,为避嫌不用进厢房,毕竟那个人是位女子。

    院子里站了一群赵室宗亲,人人脸有悲戚。

    只有一个人在赵芳德身旁侍候。

    赵祯之父,原本在国子监任职的赵麟,父凭子贵,被破格加封郡王后,调入宗正寺,只等逐步累官任职宗正寺卿正。

    院子里,尚有一位贵人,已经来了多时。

    正是大凉并无多少声望,但在赵室却被受尊敬的顺宗遗孀——西皇后陈婉秋。

    没人说话。

    大家都在等,等赵芳德咽气。

    但大家又知道,在那个人没来之前,赵芳德不会咽气,他还有话要给那个人说。

    垂拱殿里,妇人一直在安静的批着折子。

    柳隐在一旁,数次欲言又止,却都不敢提醒,毕竟她看了出来,陛下会去见赵芳德最后一面,毕竟论礼,赵芳德的辈分比女帝高。

    但陛下明显不想听赵芳德弥留之际的最后一番话。

    所以陛下在等。

    等着赵芳德没咽气,但又说不出一句话的时候。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南镇抚司赵瑾进来回报消息后,妇人才放下了折子,起身说道:“摆驾。”

    出皇宫,直奔青云街。

    院子里黑压压的跪了一片,妇人没有免礼,只是示意西皇后陈婉秋不用多礼,旋即一步步来到厢房门前,看着油尽灯枯已经闭上眼,只能进气不能出气的老臣赵芳德,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却不料赵芳德脸色倏然涌起一阵潮红。

    然后……睁开了眼!

    回光返照。

    妇人心底里叹气,有些暗恼赵瑾的办事不牢,可此时无奈的很,只能轻声道:“皇叔还好吗?”

    论辈分,赵芳德当得起女帝一声皇叔。

    此刻如此称呼,这就是一家人说话了。

    而非君臣。

    赵芳德嗫嚅了一阵,断断续续说了一句陛下,微臣死不为惧,只是心忧我赵室江山,然天策军有恶将食人血肉,不可不诛之。

    妇人也是无奈,可自古以来的伦理,都不会在一位老人弥留之际违背他的意愿,否则便视为不孝,可自己金口玉言,若是真顺着赵芳德说下去,李汝鱼就真得死了。

    不过,妇人毕竟主掌江山,和大凉那群文臣武将斗智斗勇了十余年,很快想到了说辞,不着痕迹的画了个太极:“皇叔,此事有待商榷,待我与群臣商议后再作定夺,你还有其他嘱托吗?”

    赵芳德知道自己熬不了多久,哪会善罢甘休,用尽最后的力气说,老臣我就担心那个李汝鱼惑乱我大凉江山,陛下不可不防。

    说完这一句话后,赵芳德猛然坐起,瞪着妇人。

    欲要一个回复。

    妇人沉吟半晌,然后故意抬高了语气,“皇叔,若孩儿没有记错,去年,就是在你的一力请旨下,让赵愭北上平叛,为此你甚至被贬去宗正寺卿,又从特进降为金紫光禄大夫,可结果呢?”

    这是事实。

    当初赵愭北上平叛的事情,赵芳德带动的赵室宗亲功不可没。

    听到这一句话,院子里的赵室宗亲心都是一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