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衣文人也是从泰山消失?

    这么巧?

    难道泰山有着可以通往其他地方的神秘之门。

    会不会是东土?

    女帝心中豁然开朗!

    也许……黑衣文人、楚一人皆是东土之人。

    换言之……

    女帝倏然打了个寒颤。

    自己也是东土人?!

    若自己也是东土之人,为何会出现在大凉天下,东土那边,当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女帝不知。

    但她知道一点,大凉平定天下后,自己欲去东土,必先去泰山。

    这是黑衣文人的提示。

    女帝轻轻将手中木簪收好,转身出门。

    心中唯有一念。

    若东土有我之故人,请等我。

    那个在半壁山巅怀抱婴儿的女子,你还活着否?

    若活着……

    请等我。

    等我君临东土。

    等我大凉百万雄师。

    我带尔等出苦海。

    回故土!

535章 小魔头() 
段道星带着蚁象门悄然回了大理。

    在回大理之前,云雾山发生过一次矩州州兵的“围剿”,死了约莫七八人,只不过传回大理的信息,这死的七八人,都换了名字。

    真正死的人,全是段道隆安插在段道星身边的细作和死士。

    其后,矩州州兵中凑出了百来人,全部脱下盔甲,在云雾山当起了假神仙,以此麻痹大理的段道隆,给段道星悄然回大理争取时间。

    这期间,李汝鱼便腰间佩剑着了儒衫,每日端坐于斗篷山巅。

    又从城中找了位年轻人,每日里拿着折扇陪在一旁。

    李汝鱼便是“段道星”,那年轻人便是“白愁飞”——倒也还行,大理距离矩州云雾山不近,等大理潜伏的谍子发现疑点再传回大理,估计段道星也成功拉拢了某些部族。

    事实确实如此。

    段道星毕竟是太上皇的嫡长子,且段道隆这几年的政治手腕过于强势,彩云之南那些部族首领又并非每一个都有宏图远见,自然有不满段道隆的。

    何况还有舌绽莲花的王竹书作为说客。

    很快,大理那边传来了消息,段道星已经拉拢了四个部族,大概兵力已经累积到了两万有余,且还有更多的部族首领有意。

    大理,即将陷入两子争王的乱局。

    彩云之南有座崇圣寺。

    哪怕是夏季,万仞山峦之巅可见雪峰,按银洒翠的点苍山峙其前,苍山之下,是风平浪静时倒影山峦,美如泼墨之画,风狂时波涛万顷,横练蓄黛的洱海。

    如明珠镶嵌。

    崇圣寺有三塔,倒影映湖。

    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倒影山水间,相映成趣,为苍洱胜景。

    塔下又有个老和尚,又在安静的扫着满地黄叶。

    不远处,正身站着一位青年。

    虽穿着便服,却是黄袍绣龙,二十七八的年纪,面如冠玉,灵气逼人,秀气斯文间,难掩天赐皇冑的上位者气息。

    正是大理之外段道隆。

    老和尚忽然停下,以扫帚撑地,双手搭在扫帚柄上,看着这位脸色愁苦的大理之虎,叹气,“时也命也,你也无须太过自责。”

    段道隆望向远处山峦,情绪里有些动容,“儿臣依然记得,小时候,二王兄总是欺凌儿臣,每每遇事,都是大王兄为儿臣说话。”

    老和尚不语。

    段道隆依然自言自语,“其实说起来,二王兄确实非常人,自小便看出,能和他争夺大理王位的也就我这个三弟了。”

    “只不过他终究还是输了,因为儿臣有父皇,还有大王兄。”

    “这些年,一步步走来,最终秉承父皇之愿,为大理这偏安小国谋一个光明未来,儿臣的辛苦,又有谁人知。”

    “仅大王兄耳。”

    “还记得那年,儿臣遇刺重伤卧榻,先是对外隐藏伤情,数日后终究被大王兄于晚间知悉消息,于是大王兄匆忙赶来看望儿臣,儿臣一时兴起,说想吃洱海畔的清蒸弓鱼,适时宫中并没有弓鱼储备。于是大王兄连夜出宫,赶赴到洱海畔,遍寻渔户而不得弓鱼,遂自驾一舟,至洱海上捕捞弓鱼。”

    “儿臣还记得大王兄回来时,已是接近凌晨,一身衣衫早已湿透风干,素来儒雅的大王兄长发之间,甚至沾着水草,然而大王兄根本顾不得,喜滋滋的吩咐人下去做了。”

    “那一次的清蒸弓鱼,是儿臣这一生吃过最好的美味。”

    “比登基大宝之日的早膳更为美好。”

    段道隆的眸子里浮起一抹哀伤,“所以父皇,儿臣不懂,为何一向疼爱儿臣的大王兄,这一次回忽然回到大理,会忽然联系某些心怀不轨的部族,意图反了儿臣呢?”

    老和尚闻言,心中微痛。

    良久,才喃喃言说,“你皇兄虽然生平痴于剑,但却是情义中人,又时常以读书人自诩,虽然一贯不喜迂腐酸儒,但你可知他最喜的一句话。”

    段道隆犹豫了下:“大凉范文正那句?”

    老和尚点头,“确实是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凉范文正如今已是天下圣人。

    这一句话影响了多少人无从得知,但这一句话确实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之说,亦应成为典范之行,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老和尚继续道:“你大王兄除去剑道上的一叶蔽目,其实本有治国之才,甚至和你不相伯仲,为父当年也曾犹豫过是否应禅位于他,但他之观念,是大理守成,而你之观念,则是大理进去天下不成功便成仁,为父也不愿大理继续窝囊下去,遂禅位于你。”

    “你大王兄并无怨言,甚至全力支持你,我想,也许他守成之心下,也对大理进去天下有过那么一丝希望罢。”

    “然而他在矩州云雾山,看透了大凉这几年的局势变幻,也许在他心中,大理进去天下已经没了丝毫希望,所以他才想回来,守住大理。”

    “也许他不愿意看见大理十万雄师东进而无完人归,也许他不愿意看见你失败后,大理反被大凉鲸吞,世间再无大理段氏。”

    “所以他选择了回大理,选择了大理内乱后弱存于一隅,而非强势出兵刚折于大凉兵锋之下。”

    所以段道星没有其他选择。

    回到大理,总不能说我是嫡长子,应该继位,三弟你将王位让给我罢。

    只剩下一条路。

    联合不满段道隆的部族,推翻王权。

    但不论怎样,就算段道星成功,段道隆也不会死,最好的情况是当一个闲王,最差的状况……要么天龙寺要么崇圣寺。

    而若是不成功,段道星大概也不会苟活于世。

    他的骄傲和自尊,不允许他得到垂怜。

    然而段道隆何尝不是如此,其实自段道星回到大理,就已经注定了两兄弟必将死一人——皆不会死于对方剑下。

    兵败,则自殁。

    段道隆一直在听,听了之后一直在沉默,沉默了很久,很久。

    直到一声鸟鸣,才将他惊醒。

    “父皇,如今大理,真如大王兄所见,无成功进取天下的可能?”

    老和尚苦笑,“你我父子,确实低估了大凉那位千古奇女子,也高看了赵长衣、赵愭和王琨一等人,时至今日,其实已可看出,这大凉之乱,不过是女帝有意为之,目的便是为了肃清大凉的不安定因素,让那位千古奇女子步大燕太祖和百里春香之后,大凉依然是女帝的大凉,所以才有幼儿赵祯为储君,女帝之剑李汝鱼将兼国的手笔。”

    “可以说,从始至终,这天下大势都在女帝的意料之中。”

    “女帝的麾下,究竟有着一众何等经天纬地的人才?”

    段道隆犹豫了片刻,迟缓的道:“临安那边的谍子传回过谍报,说临安江湖之中曾有大胆蟊贼想去嘉会门外的御园偷盗,以为这座皇家园林应该没什么人,不曾想却有重兵把守,被发现后殊死逃命,无意间撞见一座名叫‘春秋’的小院子,院子里只住了几人。”

    “当然,最后所有的蟊贼都已经伏法,这大概也是女帝欲马踏江湖的原因之一。”

    “儿臣一直在想,春秋院那些人,是否就是女帝这些年收服的一些异人谋士,所以才能打造出当今大凉这一番局势,在如此乱世下,女帝依然牢牢掌控着天下,不得不说,这绝非一个人能做到,必有一干旷世人杰!”

    老和尚讶然,沉吟许久,“也许确如你说想,那春秋院便是女帝的智囊。”

    段道隆叹气,“可惜鞭长莫及。”

    否则,铲平这座春秋院,对于天下尤其大理而言,将是天大好事。

    老和尚又开始扫地。

    段道隆也不再问关于段道星回大理一事,其实自己心中已经知道,之所以还是来找父皇,不过是难过罢了。

    行礼,转身。

    临行前时留下了一句话,“待平定王兄之乱,儿臣还想试试。”

    我,段道隆。

    只看得见天下,不愿意苟活大理。

    老和尚僵了一下。

    望着满地落叶,许久才喟叹一句,“还能扫多久?”

    如今这局势已是分明无比。

    赵长衣输了,赵愭和王琨也快要输,大理自段道星回国,也已经注定了必输的结局。

    仅北蛮还在垂死挣扎,然而……有什么用?

    大凉多年盛世,北蛮能赢?

    难!

    天下皆输,女帝独赢。

    ……

    ……

    随着段道隆出兵,大理终究还是乱了。

    李汝鱼不再关心大理。

    离开矩州后,本来想去漳州跟上徐骁,继续马踏江湖,转念一想,这些日得到的线报,徐骁做的相当完美,所过之处的江湖全数断了脊梁。

    本欲索性东进直奔剑魔城——马踏江湖,绕不开两处。

    一处本应是马踏江湖第一站的琅琊剑冢,因为各种原因以及位置关系,琅琊剑冢如今成了最后一处,还有一处,则是独立于大凉律法之外,不受大凉管辖的剑魔城。

    有剑魔独孤坐镇东海,有风城主掌城,剑魔城才是这一次马踏江湖最大的困难之处。

    但转念一想,不如趁徐骁平漳州小剑宗然后北上去江陵府这段时间,自己先去琅琊剑冢,当日鸳鸯湖一事,吴渐总应该给个说法。

    对于江湖而言,说法一直只能是血和剑。

    早些年琅琊剑冢的脊梁的吴莫愁,后被剑魔独孤给打断,自鸳鸯湖吴莫愁死后,琅琊剑冢的脊梁便是吴渐。

    自己来亲手折断!

    江湖,就只应是江湖,止于朝堂。

    李汝鱼腰间配锈剑,北上,一人一剑一骑,直奔琅琊山。

    琅琊山在琅琊,琅琊剑冢和琅琊王氏是邻居。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

    但在李汝鱼脑海里那位异人浮生眼中,这便是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琅琊山本应在滁州才是,为何却出现在了北方的琅琊。

    嗯,此琅琊是一州州名。

    而地处琅琊州的琅琊山,其实也原不如滁州那一座如今并不叫琅琊山的群山雄壮。

    大凉这片天下的地形,和自己所在那个世界的地形大体上类似,唯独在这一点上,颇有出入,并不是他所想的双重空间。

    李汝鱼听了个云里雾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