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的天下,需要一统的力量。
赵室和李汝鱼,已经没有了步步落子争夺天下的时间。
加上这一次地动之灾,铁脊军反应最为迅速,获得了不少民望人心,加上之前民间流传的李汝鱼被赵室迫害的流言,各种局势相交,如今的楚王李汝鱼,俨然已孚众望。
这是很无奈的局面。
但是赵晋不服,他还想再拼一把,趁着此刻岳单、高丽仙和霍姓武将还没有表态,他想露出锋芒,告诉天下,李汝鱼并非拥有绝对的声望。
赵晋迅速修书一封,着人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往临安。
必须下先手为强。
……
……
楚州,地震之后,李汝鱼将修建王府的钱拿了出来,用来安置灾民。
那座小院子因是新建的缘故,倒是完好无损。
无形之中让李汝鱼少了一丝后顾之忧,至少不用担心小小等人的住宿问题,加上楚州距离西域极远,地震带来的影响是整个天下最小的一片区域。
地震之后第三天,李汝鱼接到了一封从临安来的密信。
谢琅重伤,王竹书重伤,户部尚书重伤……
受地震影响,临安一批重臣重伤。
甚至死了一两位。
不巧的是,死的那一两位,恰好是女帝走后一直对赵室有怨念的臣子,早就被铭刻上了女帝和楚王的标签。
李汝鱼甚至不需要落子,临安那边已经在传言,赵室的“赵房”趁着地震的时候,对不服赵室的重臣下手,清除异己。
残破的州衙里,知州周怀素,这位狂儒看着喝茶的楚王殿下,叹气道:“想不到楚王殿下布局如此之深,竟然能趁着这一次地动之灾发作。”
言辞中颇有不屑。
李汝鱼苦笑摇头,“如果我说这一切我根本没布局,你相信不?”
民心?
我李汝鱼不需要用忠良碧血来换取民心。
如果能让死的那两位复活,就算我失去民心又何妨。
这天下,军队在手,争夺江山何需民心?
亿万黎民不关心女帝走后谁坐江山,他们只关心坐在垂拱殿的那位能否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定的生活,他们只关心新君能否继续延续女帝的盛世。
周怀素沉吟半晌,“如果在之前,我不会信,可如今殿下您说,我信。”
李汝鱼叹气,“信有何用。”
周怀素也知道当下局势,压低了声音,“接下来,只怕是赵晋的最后一搏,然而当今天下大灾,某甚是担心,若赵晋这一搏牵涉太广,只怕留不下多少力气来应对接下来真正的‘地动’之灾。”
东土和大凉接壤带来的影响,将无比巨大。
没人知道,东土的王朝会如何对付大凉,不过可以想象,正如大凉对待大理一样,当东土王朝发现大凉有可能威胁到他们,会如何选择?
大凉若是知道大理会威胁到临安,最直接也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只有一条:灭大理。
对于东土而言,亦是一样。
灭大凉。
尤其是如今大凉官场之人,都知晓了一些隐秘,比如东土早就派了人来,比如让这片天下开化的大楚太祖楚一人就是东土儒家的叛逆之人。
更重要的一点,也可能是女帝早就布下的局:在如今大凉天下境内,但凡有地位有势力的人,都间接或直接的透过一些从临安来的关系,知道了大凉其实是东土的放逐之地。
在东土眼中,大凉不过是一片罪恶之域。
这个真相是嫁衣女子告诉女帝,然后女帝通过各种布局,一点一点的透露出来,只不过没有直接说明,而是让有识之士自己猜出来的。
想到这,周怀素起身,对着李汝鱼一揖到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请王爷以天下为念,不战为上。”
不是不和东土王朝征战,而是铁脊军不和禁军作战。
天穹之上,闷雷隐隐。
似乎随时都会劈落下来,将周怀素劈成灰烬。
李汝鱼侧身不受礼。
看着抬头一脸惨然的周怀素叹道:“这不能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得看赵晋。”
周怀素情绪黯然。
李汝鱼起身,“我先去见一个人。”
说完化清风而去。
周怀素叹气,去见谁都没用,这种局势,已不个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
……
……
几日之后,赵晋出手。
坤王赵飒上折,言称楚王李汝鱼裂土为王后,擅养兵事,不尊政令,是为窃国之贼。
附议者众。
除了赵室那一批人,其中豁然还有两个让人讶然的名字:两位枢密院副相公。
一个王竹书,一个是卓宗棠。
这一下顿起轩然大波。
谁都知道,卓宗棠一直是李汝鱼心腹,然而他却在这个时候支持李汝鱼是窃国之贼的论罪折子,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连心腹都承认了,李汝鱼是窃国之贼一事,显然笃定。
卓宗棠是反水,是令所有人意外的一着棋。
没有人想到,卓宗棠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赵室拉郎,何况还有一位王竹书,两位枢密院副相公的出声,加上枢相公的继续沉默,这俨然已经代表了整个枢密院的态度。
一时之间,临安那边讨伐李汝鱼的折子如山一般涌向左右相公和枢相公的公事房,禁军将领更是大肆请战。
气氛只需要再酝酿几日,禁军出兵便是水到渠成。
而是楚州方向,禁军更是快速调动,几乎只用了三两日功夫,禁军就将楚州包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旦临安那边发出军令,就可以瞬间踏平楚州。
对于天下百姓而言,他们不懂这其中的曲折,他们不愿意在遭受地震之后又遭遇战火,是以几乎人心一处,都想着楚王殿下是不是就这样接受讨伐,束手待毙。
民心,瞬间站到了临安那边。
开封,君子旗和徐骁统率的铁脊军很快反应,几乎是禁军围困楚州的当日,兵马放弃了救灾,大肆出城扑往寿州那一条线。
欲要救楚王。
战争一触即发,至少铁脊军和禁军,似乎要来一场
然而李汝鱼不在楚州。
他在琅琊山。
他要见那一个人,一个足以改变一场战争的人,他要那个人站出来表态,他要让赵室知难而退,给赵晋一个绝望的局势。
然而,西军和镇北军却在这样的局势下率先出声,选择了立场。
宛若平地起了两声惊雷!
616章 最后一根稻草()
西军出声的人是高丽仙。
霍姓武将作为都统制,其实除了军事方面,但凡涉及政事,都是让高丽仙出面,当然,上折子的是高丽仙,签名印章自然少不了霍姓武将。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文上签名,世人才第一次知道霍姓武将的名字。
镇北军自然是岳王岳单。
两封奏折,不走兵马快道,而是着专人送往。
西军是摧山重卒中的一位统制,用丈八蛇矛的燕人——燕人当年可战英布,早已可化清风而游天下。
不提折子内容。
单从高丽仙和霍姓武将让摧山重卒的燕人带折子到临安,就已经表态了。
镇北军的折子是白衣枪王亲自送到大庆殿。
当时正朝会。
丽正门外两阵清风,持丈八蛇矛的燕人和持长枪的白衣枪王同时从清风里跨步而出,两人对视一眼,丝毫不掩饰彼此之间的怒意和战意。
紫禁城守卫指挥使王陵按刀出现在两人面前。
“入城者,请弃械。”
白衣枪王深呼吸一口气,压抑住对燕人的怒意和战意,长枪顿地,没入地底一尺,径直越过王陵,向大庆殿走去。
燕人狂笑一声,丈八蛇矛顿地,丝毫不落后。
王陵看着这两人的背影,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两人代表的背后势力终于表态,忧的是,若这方势力各选择一方,又将成对鼎之局,如此避免不了一场不输南北大战的战火。
大庆殿上,枢相公依然沉默不语。
右相周妙书和御史大夫赵镰联手,正在朝堂之上痛骂楚王,左相宁缺罕见的倾向了赵室,坤王赵飒神色凝重。
其余重臣如今也看透了局势。
不管李汝鱼势力如何,自他就藩之后,临安就是赵室的临安,比如在地动之灾死去的那两位重臣,真的就不是赵室的手笔?
须知空谷不来风,流言也不一定不是事实。
否则谢琅又怎么会受伤?
是以大部分朝臣皆表态,愿意和赵室共存亡,当然不会慷慨言辞,只需要在朝堂上配合赵镰和周妙书即可。
于是大庆殿热闹纷呈。
众多文臣武将纷纷大义凛言,将李汝鱼说得俨然就是窃国之贼。
随着殿前小黄门尖锐宣声。
大庆殿骤然安静。
没有人想到,此刻西军的燕人和镇北军的白衣枪王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大庆殿,他们又究竟为了什么而来?
赵飒想到了。
但他不知道西军和镇北军究竟是什么态度。
周妙书和赵镰也想到了。
宁缺笑了笑,有些落寞。
枢相公也笑了笑,神情有些黯然,王竹书苦笑,今日大朝会后就会去禁军军营担任禁军副都指挥使,配合安梨花的卓宗棠脸色颓败。
其实这两人来临安,已经代表了西军和镇北军的态度。
他们若是支持赵室,哪需专程着人来。
白衣枪王手中凭空出现一封折子,屈指一弹,折子飞到赵飒手中,燕人亦是如此,送完折子,两人转身就走。
如入无人之境。
赵飒拆开折子,看了一眼,宛若两道惊雷在心间炸裂。
颓然坐倒。
周妙书上前捡起折子,颤抖着看下去,脸色亦是惨白,赵镰在一旁更是脸色铁青跌足怒骂,说大凉都养了一群白眼狼。
大庆殿倏然之间愁云惨重。
枢相公上前拿起折子,他不在意折子中的内容,他只想知道,那位霍姓武将究竟是谁。
看了一眼印章签名,恍然大悟,“真是他啊。”
这就难打了。
一个白起,加一个高丽仙……嗯,很可能是高仙之。
再加上徐骁、君子旗、岳单,哪怕赵室这边有三箭定天山的神将,有翻山倒海的安梨花,有抬棺而战的卓宗棠,也依然无力。
哪怕加上自己,也难。
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如果赵室能够争取到那位定鼎南北大战的兵仙的话。
这一日,临安大庆殿传出了让天下震惊的消息:高丽仙、霍姓武将、岳单联名上折,称楚王大义,西军和镇北军愿遵其为相父。
相父不是西军和镇北军的相父。
而是幼帝赵祯的相父。
这已经是很委婉的说辞了,比起说让李汝鱼兼国听政来得含蓄多了,虽然是一个意思。
消息传遍天下。
再笨的人也能看出来,如果大凉不想再战,那么赵室必须退让。
毕竟大势在李汝鱼手上。
……
……
南下途中,赵晋倏然汗毛倒竖。
看着突兀出现在马车里的负剑中年人,对马车外的护卫轻声道:“别动。”
中年人笑了笑,“我姓吴,从琅琊山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