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罗马尼亚雄鹰-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造两艘纳尔逊级(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这七艘最为强大的战舰,也被海军人士称为“big seven“(七巨头)。
而各国除了在海军上达成一致之外,也对远东势力划割达成了意见。各国在太平洋地区所占岛屿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除外。
另外在中国问题也成为各国商谈的核心,对于日本强占的山东,各国都表示要求其退出,并且其与民国签署的二十一条,也必须废除一些条款。面对各国的施压,日本代表币原喜重郎发表声明,废除向中国派遣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以及铁路建筑权等条款。
同时各国还签署了九国公约,条约主要内容有:缔约各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各国不得在中国谋取特殊权利而损害友邦人民的权利,不得鼓励有害友邦安全的举动;除中国外,各国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求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专利或优越权。
这份条约的确认各国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牟利的对象。
对于这份条约,各国基本算得上比较满意。英国再一次确定了自己世界第一海军的地位,尽管是与人分享的。而日本则凭借这份条约确立了自己西太平洋的地位,保证了在远东地区的优势(美国需要照顾两洋)。
而美国对此也非常满意,这也使其成为海军世界第一的存在,哪怕是并列第一这也是第一。除此之外自己还拆散了英日同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决定。(英日同盟规定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即应提供军事援助)
两个与自己有利益争夺国家的有限同盟,在美国看来也是非常刺眼。
当这份被后世称称为海军假日的条款送来埃德尔面前时,看着这些如前世相差无几的条款,他感到罗马尼亚追赶的时机到了。
不过华盛顿条约墨迹还没有干,罗马尼亚造舰计划还需要缓慢进行,不过相关准备需要加快。
所以埃德尔立刻叫来海军部长洛莫丹中将、以及舰队司令内斯塔库中将。
“关于华盛顿条约,你们看过没有。”
“已经看过了。”
对于目前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两位罗马尼亚海军高层当然看过。他们不止看过,还对其做过分析,认为未来万吨以下的重型巡洋舰,将成为未来十多年里,各国关注的重点。
“既然各国已经停止继续建造主力舰,那么许多人才、设备和技术你们都需要关注和引进。”
两人都不是笨蛋,埃德尔话中的意思已经表露的非常明显。
“陛下请放心,海军一定不会辜负期望。不过目前海军经费有限,对于额外的支出,不知道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
面对洛莫丹中将的叫苦,埃德尔想了想之后说到:“我会让政府提供一笔计划外的经费,不过这是本年度最后一笔对海军的经费。你们需要用好这笔钱,为海军引进足够的人才、设备和技术。”
面对埃德尔的告诫,两人立刻保证到。
“请陛下放心,海军一定不会辜负期望,必将为罗马尼亚的利益而抗争。”
听着两人的保证,埃德尔挥了挥手吩咐道:“没什么事就下去吧。”
送走两位兴高采烈的海军高层,埃德尔看着眼前的地图沉思起来。
黑海内罗马尼亚所面临的威胁不多,土耳其和俄国都只有一到两艘早期的无畏舰。不过未来罗马尼亚不应该被关在黑海内,地中海乃至相邻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也必须有罗马尼亚的身影。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目前还是先打好基础才行。
海军假日的到来,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也给了罗马尼亚追赶的机会,一切都在这十多年内。
:。:
第477章 局势的变化()
华盛顿条约签署后,罗马尼亚在默默的为自己海军梦想而奋斗。
而在小亚细亚半岛,同样有一群人在为自己祖国而奋斗,那就是土耳其人。作为对奥斯曼帝国战败的惩罚,英法等国在色佛尔条约中给予了确认。
内容如下;恰塔尔加线以西割予希腊,另外绥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权暂归土耳其,五年后(1925年)以公投决定是否并入希腊;黑海海岸基雷松之东、艾尔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归新成立的亚美尼亚。
作为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地区将成为非军事区,但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美、英、法、意、日、罗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
原属奥斯曼的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区领土割予英、法两国,成立新的保护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马尔丁以南归叙利亚,摩苏尔以南归伊拉克。
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45,000人,且不得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以有大型商船。
奥斯曼帝国所得的税收,优先支付战争赔偿及协约国占领军队费用。
恢复治外法权。即使将来有任何政权继承奥斯曼帝国,治外法权仍然适用。土耳其人民入籍于任何一个协约国后,即受治外法权保障,毋需再向奥斯曼政府缴税。
如条款的执行情况不合协约国之意,伊斯坦布尔将被占领。
这份条款可以说是将奥斯曼领土限制在了小亚细亚半岛,并且其不再拥有黑海海峡的管理权。爱情海沿岸也被划给了希腊,并且将在其东部诞生一个新国家(新成立的亚美尼亚包括里泽、埃尔祖鲁姆、穆什、瓦城等今土耳其多个省份,领土在十一万平方公里左右)。
其领土也从直接减少到54万平方公里,要知道一战前奥斯曼帝国领土在21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是被活生生的分了个干净。
不过面对协约国的逼压,苏丹穆罕默德六世随即召开内阁会议,这份协议被通过了。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引起了民族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他们在安卡拉成立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以凯末尔作为其领导人。
面对土耳其爆发的剧烈反抗,英法等国唆使希腊对其发动了战争。而作为其国王的康斯坦丁,原本因为反对希腊加入协约国被流放,不过在儿子亚历山大一世过世后拿回了王位(被猴子咬伤引发感染三天后过世),在得到支持的英法支持后立刻调集军队向安卡拉发向发动攻势。
希腊军队一度将战线推进到萨卡里亚河一线,距离安卡拉不到30公里。不过作为其领导人的凯末尔在危急时刻,亲自上前线指挥(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也上前线当总指挥)。
在土耳其军队的反击中,希腊军队败了。25万人在这场战争中遭遇到伤亡,这对于希腊来说这可谓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惨败。
同时这场战败也让康斯坦丁丢掉了王位,而前首相古纳里斯等6人被判处死刑。
在希腊战败后,英法等国眼见不能武力逼迫土耳其人接受色佛尔条约,只能进行重新谈判。
在瑞士洛桑,两方进行了重新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商谈之后,谈判的成果最终得到各国的认同(主要是土耳其)。
条约共143条,主要内容有:
①宣布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正式恢复和平。
②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认土耳其从黑海到爱琴海、地中海至波斯(今伊朗)之间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耳其所有;石油产地摩苏尔的归属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26年《英土协定》将摩苏尔地区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
③土耳其放弃被英、法、意等国瓜分的前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并承认英国对塞浦路斯、意大利对佐泽卡尼索斯(今南斯波拉泽斯)群岛的兼并。
④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双方相互放弃赔偿要求;土耳其偿还前奥斯曼帝国的部分外债;缔约各方宣布取消在土的一切治外法权和财政、关税监督权,土耳其实行海关自主。
⑤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缔约各国声明同意在海峡地区海上和空中通过及航行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带不得设防和派驻武装力量,由国际委员会(又称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新签署的洛桑条约,让土耳其成为唯一一个敢于反抗的战败国家。
而埃德尔看着这份签署的条约,脑海中则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在希腊战败后,英法两国大使拜访他的时候,有意的试探罗马尼亚是否愿意出兵土耳其。面对英法的试探,埃德尔询问了一下出兵的价码。当听到英法不愿意将海峡地区划归任何国家后,埃德尔就失去了继续谈一下的兴趣。
没错,埃德尔之前秘密给土耳其交易过军火,不过这是建立在对海峡地区的野心上。既然罗马尼亚不能获得海峡地区,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掺和进去呢。真把罗马尼亚当打手,也要给出心动的价码。现在的罗马尼亚可不是一战前,会为了少许利益就下场帮忙。
其实在他内心更为关心的是4月德国和俄国达成的协议。因为签订地点在意大利的拉巴洛,也被叫做《拉巴洛条约》。该条约中最为重要的是德国承认了苏俄政府,也是第一个承认苏俄的国家。
除此之外,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提出的要求。作为德国承认的回报,苏俄与德国还签订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
这让准备在热那亚对苏谈判的各国代表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热那亚商谈的内容,是苏俄承认并偿还其战前及战时沙皇政府所借的外债。作为回报,各国将承认苏俄政府。
而现在德国率先承认苏俄,让各国之间不能形成统一,不过对于目前德国的举动,各国不知道该怎么做。法国倒是对于德国私下达成协议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其行为是对各国的冒犯,认为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惩戒。而英国对此不认同,法国那点小心思谁还能不知道。只要牵扯到德国,必然是要严厉的处罚。
英法的意见不统一,让这场关于对德国私自行动的讨论草草收场。
而最终热那亚会议没能达成任何结果,各国与苏俄的会谈不欢而散。
://。。//54/54736/492086403
第478章 进军罗马()
在各国因为苏俄外债问题,在热那亚会议与其不欢而散后,埃德尔的目光依然聚焦在这里。因为目前意大利局势异常的混乱,这一切都是战争所引起的。
一战前意大利经济不错,其财政收入和国民国民收入都比奥匈要高(找了好多资料都是这样)。不过子彰显国家实力的煤铁和粮食上,意大利就显出了原形。其钢铁产量为142万吨,比他高一名的奥匈有500万吨。而煤则不说也罢,70万吨的产量笑掉大牙,本土缺煤的日本都1400万吨,更别说其他国家都是数千万、上亿吨的产量。至于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