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明-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江在最巅峰的时候,一年千万匹的出产,在这么大的数量当中,其实海贸占据的比重并不大,很多是供应大明国内的需求,可是在需求最旺盛的夏秋之交,数量却比往年跌了不少。
本来松江的棉布产出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局面,行走大明的布商和海商们一直是抬价竞争,往往是海商给出的价钱比较高,所以站得优势很大,这一次,以往来江南采购布匹的北方商人们,都是很少出现。
松江的手工工场商人并不着急,反正海商们还会大举的买进,囤积起来等待第二年,卖给海商的价钱更好。
谁也没有想到,到了初秋,还是没有什么商人上门,这些从来都是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的手工工场主们开始慌张了,不过让他们惊慌的事情,显然不光是这一件,去年这个时候,北方的棉商也要把大批的棉花运送过来,但是今年也没有看到。
十三商会终于是着急了,派出了手下的人手去京师打探,在这些大商人的心里面,出现这样的场面,肯定是和朝廷官府脱不开什么关系,但是派去打探的乘坐船只到了济宁府的时候,就知道没有必要再前行了。
在那里棉船甚至是堵塞了河道,原来主要是粮食和南货装卸的码头上,现在堆积的全是棉包,大批的商人们在那里吆喝着买卖。
在消息传回江南之后,几乎对邓闽发明的机器有所了解的人,都是从各处得来的情报中,判断清楚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北方布匹的价格突然的大幅度降低,对于原材料棉花的收购量大幅度的增加。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的商人们,自然不会相信什么鬼神的传闻,唯一可以联系的上的,就是邓闽发明的那个神
器。
和一开始就蹦出来打压诛杀邓闽,不让这种破坏行业平衡的器械出现在世间的商人们,特别是十三商会的那些高级的豪商们,那些商铺和商号的老板们,丝毫没有什么十三商会的情义,直接就是让自己的手下和掌柜去北方可以买到便宜布匹的地方进货。
那几个掌握许多手工工场的商人们,则是纷纷的拿出了邓闽那些器械的图纸,尽管那个器械当时十三商会的人立下了所谓的血誓,来维护这个机密并不被泄露到外面。
既然是他们这么办,十三商会统辖的商户和手工工场场主们,自然也不会遵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是找到了形形色色的法子,或者是去北方采购更便宜的棉布,或者想法设法的把这个器械的秘密搞到手中。
南北商人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急得好像是热锅蚂蚁的情况不同,在北直隶,山东和河南的地主们都是兴高采烈,原本种粮食也就是维持个小康的生计,看着府县里面的商人们发财自己却晚来一步。
可今天却发现这个财运也到了自己的身上,棉花的价钱涨的让他们眉开眼笑,有些人把棉花田地里面几年的收成都已经是预先卖了出去,很快这些自以为赚了便宜的地主们也都是后悔了,因为棉花的价格在南方的商人加入后,涨势还是在继续。预先签了契约的人价格都已经是钉死,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算帐很多人都是算的明白,棉花的价钱如此的高昂,就算是不种自己的口粮,完全的从外面购买,也是合算许多。
大批的粮田都是被硬生生的转成了棉田,还有人盘算,自己把土地租给了佃户来耕种,佃户交给自己三成或者五成的租子,要是粮田,倒没有什么便宜或者吃亏的问题,可要是换成种棉花。
佃户赚的便宜可就太大了,所以很多农民在结束了农忙之后想要续租的时候,却被地主拒绝了,给的条件也是简单的很,土地我要收回去,却不是把你一脚踢开,你要是想继续吃饭的话,就给我来做工。
种多少地,咱们来结算工钱就是了,很多小门小户的原本还是有几分自己的土地,租种一些,也可以勉强的维持温饱,突然间,只能是给地主乡绅们去做长工了。
上面说的这种局面,还算是好的情况,在工商大兴之后,乡下的土地没有人愿意耕种,都是进城做工,而且南洋和关外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进关内,粮食也便宜的很,田地根本卖不出什么价钱。
几乎是突然之间,地价猛然的涨了起来,更多的土地,就可以种更多的棉花,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地主乡绅们意识到了土地之前,那些小门小户的自然也是知道地价涨了,自家靠着卖棉花也可以赚些钱,就算是有人买地也不愿意出售,不过大明的土地买卖从来都不是什么你情我愿,给钱交地的光明勾当。
里面充满了无数的血腥和黑暗,一时间,原本因为抓捕贩卖奴隶而严酷许多的律法,变得更加的不讲清理,在北方许多人家莫名其妙的就是触犯了律条,被抓入大狱,不管人的处置最后是如何,反正是土地都要充公。
现在在城中手工工场,原来八个人能干的活计,现在一个人就能干,开始的时候,还真是裁掉了一些织工,后来产能扩大,资金充裕,添置机器,又是需要在聘任人手,而且当时南北的劳力没有什么流通,山东河南北直隶三地的工商大兴,突然之间,居然是缺乏人手,原本开掉的那些人不但是找到了活干,而且轧棉之类相关的行业同样是大量的需要人手劳力。94b941
来自乡村的那些无地农民正好是填补了这些空缺,可是棉田需要比粮田更多的劳力,地主们发现自己获得了田地,却不够人手劳作,这可就是等于有钱放在地上,却没有足够的人过去捡。94b941
一边是抬高价钱雇佣人手,一边是牢牢的看住自己的雇工,不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地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府县的手工工场缺乏劳力,地方上的棉农被地主乡绅牢牢的控制住,生活悲惨。南方的手工工场凋敝异常。94b941嘉靖十九年的大明,社会开始动荡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转动的历史车轮
扯到金钱的事情,从来都没有什么温情脉脉,很多无们和地主签了文书,种地拿工钱的时候,心里面还是高兴的了不得,按照他们的盘算,此时的粮食价钱大跌,而地租慢慢的从交粮食变成了交银钱,对于租种土地,种植粮食的农民来说越来越不合算,现在这样的情况,拿到了工钱可以买粮吃饱,到时候可以做些别的,而且很多的地主还大方的让这些人都搬到庄园里面去住。
不过住进去之后,一切的事情都不一样了,工钱不是不给你,不过你一天只是干五六个时辰,那怎么行,往往都要辛苦劳作七八个时辰左右,还有工钱,当时可没有说是每月发还是每年发。
一看到和预先的承诺不同,被雇佣的棉农们都是想要离开,反正现在可以找到活计的地方特别的多,也不差在你这个地里面出力。
要走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预先签的文书放在那里,想要这么离开,那是要吃官司的,好,既然是走不了,很多的棉农都是想到了跑,想跑,凡是有大片棉田的地主乡绅们,在互相的土地吞并中存留下来的角色。那个家里面没有一帮丁壮打手,谁家不和官府有些勾结,甚至就是自家人就在里面。
血淋淋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官府都是不闻不问,如果说那些商人们还和官吏们关系不深,地主乡绅可就是官员们的支持者,所谓的乡间民望,他们的子侄,或者说是他们的家人都是曾经做过官员或者是官吏队伍的候补。地主乡绅们的要求,官府总是会满足,特别是已经是变得庞大的地主阶级们。
北方三省,在灾荒和几次大乱中就已经是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华州和当年的京师商团有意识的移民之中,又是空置下来了大批的土地,很多挺过了灾年的地主们,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他们控制的土地已经是比以前大了不少,水涨船高的,他们的势力同样是变得更大。
从前江峰初到登州的时候,勾结倭寇的董家占据半个府城的土地,已经是令人咋舌,现在这样的现象在北直隶,河南,还有山东并不稀罕,当时人的笔记说道:“一县三五人,一府十数人,土地民户尽操之于其手,几近于汉之豪霸。”地方上的宗族势力也是凭借着家族土地的扩大,愈发的膨胀了起来,靠着这样的力量来对付势单力孤的农户们,农户们几乎形成不了什么抵抗。
在隋唐时候开始,南北朝时候形同奴隶一般的家中仆役雇工,都有了基本上的人身权利,不能像对待牲畜一般随意的杀害,大明太祖朱元璋本就是卑贱出身,更是对这个有所注意。94b941
不过这一切,好像突然是返回了从前的那些时代,那些五胡乱华,那些蛮族掳掠人口为奴隶,随意的杀戮处置的年代。94b941
开始的时候,还是装模作样的签些文书什么的,好歹是把你骗进去,到了后来,连这面子上面的事情也不讲究了,直接就是安排的手下家丁打手过去威逼,这个东西还有个好听的明目,唤作“请人做客”,虽然听起来和请君入瓮是杀不多的意思,十几个拿着刀枪棍棒的家丁过来请你,就算是想不去也不成。
硬按着胳膊把文书签了,压个手印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而且,倒霉的不光是那些农户们,中小的地主也是有同样的遭遇,试想一下,百余人拿着刀枪武器的凶悍之辈,到了你家,客客气气的问你这田地卖不卖。
有那犹豫的,就有人装做闲聊的谈起附近某某,就是因为没有答应卖出土地,结果某天晚上,被人把全家放火烧了一个干净,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千好万好,不如自家的性命最好。
话都已经是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再不卖可想而知等待着自己的到底是什么,还不得客客气气的卖出去。
从前在乡村中被人瞧不起的地痞无赖之徒,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变得吃香起来,原本对他们嗤之以鼻,甚至连嗤都不愿意的高门大户,都开始把这些人收入家中,这些人游手好闲种棉种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笑话,不过,威逼良民,杀人放火这样的事情,却还是做得纯熟无比。
因为华州对私盐的控制放松,北直隶和山东的绿林响马本来都是逐渐的衰败了下去,谁知道,接着突然开始的田地并吞,威逼良人为奴的
算是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作用,当日山东盐会的这种组给了许多人太多的启发,包括江南的十三商会,这些吞并土地的地主们也是学到了这一点。94b941
一方面是互相的交通消息,彼此联系,另一方面是勾结武力,胁迫恶战,有些大地主有权有势,自然可以交接官府,他们的武力就是官兵和衙役,还有官府的庇护,当然这样的是上佳,还有些次一等的,自己家大业大,养了不少家丁护院,横行乡里,,最差一等的,就是那些勾结绿林山寨为祸一方,从前的为祸不过是欺男霸女,抢掠财产,现在的作恶则是到处的靠着武力互相的兼并土地,胁迫农户入庄做工。
更有甚者,绿林山寨和响马脑筋清醒的,却也是看出来这种棉的利润可是了不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天灾人祸导致的棉花涨价,而是切切实实的需求,江南江北每年对于棉花这种原材料的需要都是极为的大宗,海贸的极度兴盛,作为生活必须品的棉布,海内和海外的本就是供不应求。
此时产量突然的扩大,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极度的扩大起来,至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