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恶明-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一天,从前也是虚应故事,压根不管公务,直接也是回家的西党们都是守在了自己的岗位上面。皇宫中有些负责采买的小宦官走出宫门之后,却都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拿着圣旨的传旨太监。
    这天下毕竟还是朱家的,嘉靖皇帝的命令还是被称之为圣旨,京卫提督周林一向是信封三清祖师,汤沐日这一天。他这个级别的人当然没有必要呆在军营里面,他把手下地六个指挥使都是聚在府上宴请。
    御林军提督的家宴当然也是珍馐满席,这些武夫都是好酒之人。在京师这地方太平的久了,谁还会管什么是不是外敌来袭,各个吆五喝六地兴高采烈。周林也是哈哈大笑着不断的劝酒。不过周林心里面知道,这六个指挥使,真正算是自己人的也只有在陕西边军带来的邓化一人。其余的都是勋贵世家地子弟,虽说不是当年京师商团的那些亲信嫡系,不过却都是这些年莫名其妙的升起来的,背后的人不用想也知道是谁。
    那几个军官喝的高兴,自然是不会注意周林时常地拿着眼睛看门口,好像是在在等待什么人一样。
    突然间。外面传来一声尖细的声音“圣旨道,京卫提督周林接旨!”
    这个声音一传过来,刚才还是热热闹闹的酒宴顿时是安静了下去,几个指挥使红着脸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现在的圣旨若是没有内阁的附署,根本执行不下去,皇帝也懒得自找这个没趣。
    说起来已经是几年没有圣旨下来了。几位指挥还在发愣的当口,周林和邓化已经是快步走到门口,毕恭毕敬的拜了下去,不多时,在周府家丁的引领下,一名年纪不大地小太监颇为迟疑的走了进来,以往这等传旨的太监都是宫中颇有地位的角色,走近大臣府第的时候自有一股天家的气派在,那里会是这个样子。
    几名醉醺醺的指挥互相对视一眼,都是有些迟疑的站了起来。毕竟是提督已经是跪了下去,自己也不好这么站着。他们也都是跪在了周林的身后,小太监看着这些人都跪下去了,这才是稳定了心神,展开了手中的圣旨,朗声地读道:
    “奉天承运……”
    底下这些人,不是皇帝的亲信就是勋贵地世家,也都是听过圣旨宣读的,每一次都是文绉绉的话语,说白了就是这些莽夫听不明白,这次的圣旨除了第一句“奉天承运”之外,其余的都是再白不过的大白话。
    很简单的意思,立
    三位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侍郎,这些人阴谋祸乱,危害这个之后,最后跪下的那五个指挥使都是呆住了,不过反应的倒也是快,一个人立刻的站起来,指着来宣旨的小太监大声的怒骂道:
    “这定然是伪诏,你这没卵子的混帐东西,阁老尚书们都是朝廷的柱石,万岁爷依靠他们还来不及,怎么会下旨拿人!”
    这指挥使的身上虽然没有穿盔甲,可是毕竟是武将的出身,自有一股煞气在,那个小太监明显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心里面没底,一看面前的人如此凶恶的模样,顿时是倒退几步。
    传旨太监的这番做派,还跪在那里的四个指挥使都是心里面怀疑了起来,都是跳起来大骂有假,喊着院子里面的人捉拿这个胆大包天,擅传诏书的太监,没有想到的是,喊了半天,在院子周围侍卫的周家的家丁亲兵,没有一个动弹的,反倒是冷冷的看着他们。
    这几个指挥使终于是觉察出来不对劲了,想要跑,可是周围都已经是被团团的围住,腰间的兵器在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是交了出去,这才是明白,今日的饮宴那里是什么寻欢作乐的宴会,分明是个鸿门宴。
    有个人直接就是弯腰朝着自己的靴子摸了过去,小心翼翼的要诀就是在一个不得不防四个字上,这些京师的武官虽然是每天不务正业,但是在靴子里面藏着个防身的匕首却还是基本的常识。可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却有些不知常识了,他那里还没有摸到匕首的时候,早有准备的周家亲兵抢上一步,一脚踹倒了他。
    剩下的四个人刚想怒骂,却看到周围的周府亲兵们面露不善之色,手中都是拿着利刃围了上来,这些亲兵可都是在陕西边军中和蒙古鞑作战中选拔的百战精锐,不是京师的这些太平兵丁可比,人人身上都有一股杀气,被这些人一逼,根本没有见识过沙场血战这五个世家子们顿时是傻了眼,乖乖的束手就擒。
    京卫提督周林只是把这几个人软禁了起来,并不想取他们性命,因为这几个人虽然是文官的爪牙,可是他们的家室都是京中勋贵大家,从立国的时候开始,就在军中担任高职,要是杀了他们反倒是得罪了一大势力,软禁起来也就足够达到目的了。
    “邓化,你拿着金毗令箭去调兵入城,按照预先商议的行事!”
    邓化双手接过令箭,恭谨的答应,随即转身出门乘马急匆匆朝着城外兵营所在的地方奔去,这边周林在京师里面也有本部的兵马五千,不过这几年下来,周林也知道,自己能控制的也就是两千人,其余的人大都是被人掺了沙子。
    不过在这京师太平地里面,这两千人也就足够掀起风浪了,何况还有城外的那些京营官兵。
    正在家中饮酒作乐的京师大佬们,猛然听到家丁仆役说起外面的动静,几个心思快的已经是迅速反应了过来,这是嘉靖皇帝的计策,检地案的故技重施,这些大佬们捶胸顿足埋怨自己大意了,还在那里想尽方法补救。
    京师大臣们居住的地方大都是在北城,而且聚集在一起,等到他们知道消息的时候,京营的官兵已经是封锁了这片区域,不得外出了,不过也有几个人让自己的心腹跑了出去,现在这样的情况,京营已经是依靠不上,如果从前安插的人有作用,那么也不会这些官兵被调动起来。
    还有一支力量是御马监的部队,只要是让这支部队表态,那么还可以宣布京营的作为是兵变,御马监的千户和百户,也都是文官们安插进去的亲信,趁着现在调动这支部队,或许还有些作为。
    在这片大臣们聚集居住的地方,有个府第非常的奇怪,这里冷冷清清,而且有兵丁衙役值守,除了送饭的人之外,不允许人的进出,今天,京营的官兵直接就是把守门的人驱赶开来,从里面带出一个人来,这人的面色有些憔悴,不过却还是哪有特色的红脸,被圈禁的陆炳也给放出来了。
    趴在墙上窥探外面局势的人们看到这个,各个心里面倒吸一口凉气,猛虎出笼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定势
    平日久,这个词对于百姓和商人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军队来说就是一个灾难了,没有战斗,军队的战斗力就得不到什么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的必要性也是无从显现。
    因为北方蒙古人消失了踪迹,所以很多人觉得连边军九镇都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要大力的裁撤,边军尚且是如此,更不要说京师的这些京卫和兵马司的官兵了,尽管周林手中仅仅控制了两千人,还有一些西党官员家中的家丁仆役,凑起来也就是三千人左右的样子,可这三千人竟然是轻而易举的控制了京师九门。
    京城的城门守卫当然是有重兵,可是这些兵都是周林的部下,拿出来令箭和文书,很多人就不想抵抗了,还有一点,即便是能战斗的,也是敌不过周林这两千在陕西带来的边军,守城的官兵早就是没有什么战斗的意志了,太平时节把他们的锐气消磨了干净。
    几个侥幸从大臣们的府第翻墙出来,直奔御马监准备调兵的人,看见整个京城街道上的路上行人都是行色匆匆,急忙的朝着家里走去,方才京卫的骑兵在城中大声的吆喝,无关人等不得在街上停留,要不然一个时辰之后格杀勿论,谁还敢在街上继续呆着,这几个去调兵的人在街上显得特别的突兀,好在是也没有什么人注意他们,就这么小心翼翼着急的跑了过去。
    好不容易到了御马监的大营门口,御马监是真正意义上的御林军,原来都只有内廷的太监才有权执掌,在紫禁城左近的地方,有三千人的军营,检地案之后,几名内阁大学士联名的上奏,说是太监掌兵乃是弊政,那时候的嘉靖也是觉得太监们乃是祸乱之源,当即是准奏。把御马监的管理权利交给了兵部。
    大明地军队出外征战的时候,监军是太监,总指挥却是文官,这也是定例,不过却被兵部扭曲了这个规矩用在了御马监身上,御马监的三千兵马变成了文官的直领,这就等于直接在皇帝的脖子边上放了一把利刃,嘉靖皇帝战战兢兢,一直是小心翼翼的隐藏心中的想法。直到自己的表现已经是迷惑住了所有人,这才是发动。
    御马监原来就算是在大明天下也是数得着的强军之一,太监们也把这个看成是自己地命根子。小心呵护,每日的苦练。这文官领军之后,文武殊途,那里会练出什么好兵来,看来嘉靖皇帝醉心于道术之后。管这个御马监大营的文官也就懒得关注了,除了克扣军饷之外,其他地事情一概不管。
    这些原本是蒙古逃回来的剽悍士兵的御马监大营,现在是松垮无比,毫无军人的样子可言,甚至还有在京师的商人地工场里面做工赚钱的。可见败坏到什么样子。
    败坏是败坏了,关键的时候,这些兵丁还是要用的,御马监三千人,千户百户都是后来换进去的东党亲信,只要是把事情一说,这些人行动起来,控制住皇城。到时候要求嘉靖皇帝下旨平叛,不管现在的京卫士兵有没有皇帝地旨意,都可以说他们意图谋反,心怀不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调宣化和保大的士兵进京,
    来传信的几个人气喘吁吁的到了目的地,看到御马监军营的大门的时候,都是心里面放松了下来,接下来事情就有转机了。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御马监地大营门口。却连个守门的人也是没有,可见军纪败坏成了一个什么样子。
    为首报信的那个人整整衣服,正要进去的时候,猛听得里面山呼海啸一样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喊声一传出来,外面的几个人禁不住吓得差点趴在地上,没有守门的士兵,这几个人摸了进去。
    一进大营,正对着的就是御马监的演兵场,在不远处能看到一个土台,土台子上有一人穿着明黄色的衣服,周围一帮人侍立在那里,更加让人心惊胆战地是,士兵们都是跪在尘土里面,口称万岁不止。
    眼前这一切说明了问题,在台子上的除了皇帝哪里还会有别人,调兵是完全不可能了,几名报信地人在全部都跪倒的校场上显得颇为的突出,好歹是隔着远,所有人都是山呼万岁,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几个人急忙的跑了出去,这几个人连自家的府第也回不去了,只能是自己找些出路。
    在紫禁城里面,或者说是整个京师最高的
    是嘉靖为了求仙建造的一个露台了,站在露台上,基西城和南城尽收眼底,在露台上,总是有一名小太监在那里收集露水。
    京师天干物燥的,这露水收集起来颇为的麻烦,所以总是有小太监在那里值守着,不过自从前天的时候开始,在露台上的小宦官的眼神就不在收集露水的铜盘上了,而是一直盯着西城的京卫提督府,京卫提督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竖在门前一根旗杆,看起来颇为的显眼。
    今天中午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