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时光之心-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每抓捕一人,必然都公布罪名、罪证,一个个都是铁证如山,不容任何人反驳。而不管别人怎么求情,谈晓培对聂锐的这些举动都无动于衷,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而在所有抓捕中,有一批人压根没什么看起来合理的罪名,不管是谈晓培还是聂锐,似乎都故意留着这个让人攻击的口子。但朝中那些人可都是人精,自然能发现这些人都是弹劾北疆经略府搞得最凶的那帮人。其中甚至有两个人,每天就拿这种奏章当作练笔,一天不写还会觉得不爽。这些人,大家都明白,就是冲着名声去的。叶韬绝对不会和这些人纠缠,但只要和他们在奏折里提到的事情相关,只要朝中对叶韬有任何调查或者控制的行为,那他们就算是出名了,毕竟,他们是“肇始者”。这些人,朝中那些有脑子的人都觉得有些看不过去了。朝中重臣的确有不少觉得北疆经略府和叶韬让他们看不过眼,有的是治国理念的区别,有的是缺乏了解,有的是担心叶韬的权势太大,有的是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政令一致,不能有这种国中之国的事情……种种想法不一而足。不少人相隔几个月都会就北疆事务上个持批判意见的奏折,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为了提醒叶韬,提醒谈晓培,而这些人私下里和叶韬保持着通信的也还有好几个呢。纯粹为了弹劾而弹劾,这种事情,有脑子的人是不屑于做的。抓捕了这批人,谈晓培的处置也不过是夺官职,永不录用而已,但大家却看到了谈晓培的鲜明态度:他相信叶韬,他重视叶韬,叶韬不在乎这些人胡闹,但他看不过去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朝中关于北疆的议论似乎上了正轨,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就事论事,谈晓培仍然是乐于见到的。
    这种整顿也只是谈晓培的整个构思中的一部分而已。他早就给朝中足够重要的一些人吹过了风,这次是要好好整顿一下了,不能放任士子、御史拖前线将士们的后腿,为东平大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朝中对此也是一片平静。而当大片弹章、奏折再次上来的时候,谈晓培才发动。他召见了为被抓捕的人请愿的那些御史,狠狠训斥了一顿。而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宣布了御史台的改革方案。先前御史台是一个很古怪的机构,身份地位最高的几人,都有在朝堂上参与朝会,协助决策的资格,那几名御史,多数是朝廷需要他们的意见,却又没有合适的职位让他们足以参加朝会而特设的。其余的御史虽然多有各种名目不同的官职,但一直都是以个人身份提交奏折和弹劾,风闻言是,很少有调查取证工作,而且,御史台也没有调查权。
    谈晓培下令御史台改组,设总督御史一人,协理御史四人,御史十四人,以及书办、属吏四十人左右。任何弹劾,不能仅仅是随便听来的事情,随口胡说不担责任了。   
……(本卷结束) ……
作品相关
 ⒈⒈《时光之心》第一集的第一版
……我想说,最好别看,或者等第一集正式版结束了再来看。  ==============================================================  第一章宜家  自从十五年前东平国大将韩平章以三万飞骑突袭郇山关得手,并在10万步兵和不下20万支援后勤的民夫的支援下苦守郇山关几近一年,并屡屡抽空突袭,前后共歼灭西凌国不下40万军民之后,一面临海3面环山的东平国终于将所有通向其他国家的道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再也不用频频受到其他国家的侵袭了。而东平国也从此形成了一都三州四港九关的格局。虽然只是个效果,但在两代国君在这十五年里兢兢业业之下,东平国的繁盛兴旺让百姓都津津乐道,而聚集起来的财富更是让周边列国虎视眈眈。  宜城,是东平国最东北的梁州首府,地处洛水入海口,有一个天然良港,距离北面的壶关仅仅只有二百余里,而且,宜城还是东平国都城平阳的北面屏障。虽然东平国一直和北方邻居韩国交好,但国家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说不准的,假如壶关一旦被破,宜城这个处于壶关和平阳中间的城市就要承担绝大的压力。正是如此,宜城这个城市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城里城外一共有近十万驻军,其中更有一万四千精骑,港口内更是有大大小小的军舰五十余艘,几乎是整个东平国水师的半数。而宜城却又同时是个商旅繁茂的通衢大驿,往来的大大小小的行脚商人终年不绝,跑内陆商道的和跑海运的商人基本上各占一半。也正是因为如此,宜城人口簿册上虽然只有二十五万人口,但整个城市里,各种各样的人加起来从来没有少于过七十万。那多处来的四十五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当地驻军的家属,由于东平国的军属随军只称寄籍而不入常住人口簿册,这部分人倒是成了宜城最主要的人口基数。而其余的,除了商人之外,挑夫,镖局,戏班和工匠都不乏其人。虽然宜城不如都城平阳的气势恢弘,但在全国乃至列国眼中,毫无疑问,宜城要远远比平阳有钱途。  而在这个很有钱途的城市里,这4年来却有一家人慢慢冒了出来。宜城叶家虽然还不算巨富,但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几乎宜城每家人家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叶家的铺子里买的东西。而叶家的铺子的名字叫做“宜家”。  宜家的诞生还要从10年前叶家的长子叶沧怀谈起。在叶沧怀出生时,叶家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木匠世家,叶老根虽然家学渊源,一手木工活出类拔萃,堪称宜城第一,但他并不善经营,靠着帮人打打家具,制作一些木器,修补一些建筑上的木构过活。虽然家里不穷,却很难攒出多少钱来。但叶沧怀却不同,叶沧怀出生的时候,没读过书的叶老根给他起的名字是叶波。小叶波从会走路开始就对父亲的木器作坊非常有兴趣,每天不哭不闹就躲在木器作坊里看父亲做各种各样的东西,4岁的时候,叶波就很自觉地能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了,给父亲和几个师兄们打打下手已经没有问题。而到了5岁的时候,改变叶家命运的时候来到了。叶波设计制作了一套很不起眼的东西:用浆硬后的鬃毛制作的长柄扫帚,带有翻盖的长柄簸箕,免手绞长柄拖把和配套的防溅木桶(就是诸位读者家里大概都会有的东西,只不过材质不是塑料而是木头,加工难度有些高)。  如果在其他地方,这一套的小发明未必能有多好的销路,可是,在宜城就不同了。宜城是个大大小小的商人聚居的地方。大部分的中小商人家里都有个可靠,但年纪可能有些大的老家人,打理家里的洒扫之类的事情,家里雇了好几个仆佣的,那管家手里多数也有些采购必要的消耗品的小小的财权。这一套大大减轻清洁工作的劳动强度的器具,就是从这个特殊的阶层开始流行,而后席卷全城的。洒扫套装首先覆盖了中小商人家庭的市场,而后,各个酒楼饭馆青楼意识到了加快清洁工作对于他们翻台子增加营业额和保持环境卫生的好处,然后是军队和衙门的那些负责营房和训练场等等地方的勤杂部门下了几个相当不小的订单,然后,洒扫套装开始更加普及,开始流向了更广大的市场。在叶家的木匠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洒扫套装已经通过海运最远到达大食国甚至更远了。  大概一连几个月里,叶波的父亲和他的那些师兄们就忙着做这样的一套套东西,而只有小叶波,拿了父亲奖励他的零花钱,在家里空着的房子里另外开了一间木工作坊,他自己一个人的作坊。  闷头卖了几个月的拖把扫帚之后,叶老根和他的徒弟们赫然发现,他们几个月里的盈利居然比过去几年加起来都多。一套洒扫用品套装卖2两银子,而他们扣除购买木料、清漆等等用品外,铺子里居然存下了6000多两银子。这在以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至于人工……叶老根手下除了大弟子和二弟子是出师后跟着帮工之外,其他的几个人还都是学徒,而按照规矩,学徒期间学徒不但没有工钱,还应该倒贴食宿费的。叶老根实在是个厚道人,他还是按照每个人承担的工作多少都发了银子,还立刻让几个手艺已经过得去的学徒结业,当了帮工。要知道,几个月的超强度劳动,手艺不熟练叶熟练了。叶家的木匠铺一下子就成了拥有了11名结业的帮工和7名学徒的宜城平均技术“职称”最高的木匠铺了。除去发掉的工钱,叶家上下和帮工们商量着要扩大经营了。由于叶波设计了这一套洒扫用品居功至伟,年仅5岁的叶波也被当作大人来一起商讨,而商讨的结果就是叶家用3000多两银子买下了一处有上下两层的旺势铺子,下层出售木工制品,上层开辟了贵客室,用来商讨各类物件的定制。  原本,叶老根和叶波的那些师兄们都很纳闷,大家也就是一帮木匠而已,要弄什么贵客的定制啊?而这个时候,叶波向大家展示了他同样闷头了几个月的成果,一堆堆的各种用途的家居用品。从各类家具,也就是叶家的木匠铺的传统优势项目到各类可以用木头来制作的生活用品,足足有几十种。这些东西叶波说是自己练木工活的时候的习作,很多家具,因为叶波人小力弱,没办法做全尺寸的,都只作了比例缩小版本的。但无论如何,叶老根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儿子已经青出于蓝了。  于是,那间卖木工制品的铺子按照叶波的想法,命名为“宜家”。既是说明店开在宜城,立足家居市场的意图,也暗指铺子里的东西适合家用。说起来,叶波的这些设计并不复杂,有时候甚至是极为简单,比起当时流行的那些家居来说,一点也没有什么花哨的地方,转角平滑,没有任何雕花。可是,几十件用品里有一半以上是可以折叠或者暗藏着夹层,有着很多用途的东西。叶老根看着那些东西,觉得叶波的设计绝对当得起大巧若拙这四个字。而叶波说服了父亲,把所有的产品规格化,出售之后3个月免费修理。  之后,叶老根手下的学徒入门,首先就是去做“客服服务”,至少当3个月客服才能到叶家原先的木匠铺子,现在纯粹当作工房的地方开始按照规格制作各类物件。叶波甚至给以后入门的每个师弟都发了本《维修手册》,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如何排除都一一列出。碰上解决不了的,才交给出师了的师兄们去处理。而出师的师兄们,大师兄跟着叶老根在宜家驻店,负责平时的经营和接待定制类客户,而二师兄则负责管理原来的木工房,统筹各类东西的制作。  宜家开张之后,开始还是门庭冷落,不到一个月后,生意就好得让人受不了了。宜家经常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客人上门,而是客人们把一楼堆着的各类物件都买光了,大家等着下一批的货,在那里无所事事地聊天……而这个时候,叶家的木匠工房里已经有20多个出师的帮工,10多个学徒了。最后,由于产量实在跟不上需要,叶家工房里出现了会被永远记录下来的一个特殊阶层——雇工。  大概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叶老根终于抽了个时间带着叶波到宜城城郊的白云寺,虔诚进香,并求见白云寺住持,东平国驰名的明怀大师,让明怀大师为叶波改个福缘深厚的名字。叶波倒无所谓,只是看着白云寺的僧人们洒扫寺院都开始用那套洒扫套装,而僧房里已经开始普及宜家出品的上下双层床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