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风歌-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什么关系?”刘琨仰天大笑。只有这时候,他才显出几分雄武风范,笑声豪迈如卧虎作啸,震动山林:“有什么关系?哈哈哈哈……中郎你不知其中端倪,那陈敏不过是个管理粮仓起家的小吏,哪里真有骁勇善战的才能?此人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在背后给予源源不断的支持,最终使他敢与大晋朝廷对抗的人,正是江东的陆顾朱张四大族,正是在成都王麾下总领千军万马、几次担任都督诸军要职的陆氏兄弟!”
说到这里,刘琨坐起来,向徐润的方向微微探身。
徐润知道此刻刘琨要说的必是湮没在诸王乱战中的秘辛,于是再也顾不得弹琴了,赶紧趋前作静听的姿态。
只听刘琨继续道:“江东孙吴政权,其仰赖世家大族的程度较之本朝差相仿佛。孙氏自命为孙武后裔,其实纯系攀附,其家族常以寒微为士人所不屑。因此彼辈入主江东之后,虽曾一时忙于杀戮,但最终为了政权稳固,不得不对所谓吴郡陆、顾、朱、张四姓、号称江东二豪的周氏、沈氏等江东巨室怀柔妥协。也正是凭借着江东豪族的支持,孙氏才一举拓土南夏,甚至与中国分庭抗礼、沐猴而冠地称王称帝。”
“太康元年,国朝正当鼎盛之时,武皇帝以王浑、杜预、王濬等名将掌军,起六路大军讨伐东吴,势如摧枯拉朽地将之倾覆。在伐吴之役中,东南强宗的杰出子弟折损极多,元气大丧,遂为吾等北人所彻底压制。然而彼辈怀恨在心,言辞中常以中原为伧子所出,更始终抱有再度割裂山河的念头……这些蠢蠢欲动的江东强族并不需要等待太久,元康元年开始的诸王内乱,不仅耗竭了大晋的元气,也给了他们机会!”
“陆士衡、陆士龙兄弟之父,乃是昔日东吴镇军大将军、荆州牧陆抗;陆抗之父,乃东吴大都督、丞相陆逊。两代镇守荆州,深以恩义相结,遗泽绵延不绝。因此陆士龙为成都王司马颖前锋都督南下时,大军未及荆州地境,就有南土军民应者云集。然而两年后,陆士衡担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时,数十万大军里却并无半个亲信部下,以至于为偏裨将校所欺……徐中郎,你不妨想想,陆云在荆州招募的那些部下都去了哪里?”
徐润皱眉思忖了片刻,又看了看刘琨的神色,才轻声问道:“莫非是投靠了庐江陈敏?”
刘琨点点头,又摇摇头:“这支私兵在组建之后,因镇南大将军刘弘的阻止,因此并未投入到荆州的战事中去。陆士龙遂私下发出号令,将之成建制地派往广陵。此举究竟有何目的,如今已全然不可索解。但不久之后,贼寇张昌的部将石冰攻打寿春,这支私兵机缘巧合下与时任广陵度支的陈敏并肩作战,一战击退十倍之敌,从此便归入陈敏的麾下。”
“陈敏其人,与陆氏有同乡之谊,又颇具勇武刚烈的气概,在对张昌、石冰的战事中攻坚陷险,前后三十余战战无不胜。时人赞曰:金声振于江外,精光赫于扬楚,其行其状,依稀与孙吴开国定基的几位英主相似。于是,陆氏族人如获至宝地将其引荐给江东名士顾荣、甘卓等。从此以后,陈敏便与江东士族订下了互为表里的攻守同盟,并在江东人的支持下,大肆扩充实力,图谋不轨。”
刘琨略加重些语气,继续道:“而陆遥陆道明,便担任陆士龙在荆襄招募私兵的首领。他曾经随陈敏转战扬州、豫州,颇立功勋,被视为陈敏麾下屈指可数的骁将,很有可能也是与陈敏一同密谋大事的重要角色。陆士龙后来唯恐此事泄露出去,不利于兄弟二人的仕途,所以将陆遥调回自家身边为帐下督……若非如此,或许陆遥早已参与到那场波及半壁江山的叛乱中去,成为天下知名的逆贼之一!”
“陈敏已然兵败身死,陆士衡、陆士龙离世更早。与此同时,中原经历诸王征战以后,簿册典籍多阙,于是这段往事便湮没了。偏偏家兄现为东海王殿下的得力谋士,能随意翻阅王府中自各地搜集来的情报,偶然间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了当时情形。年前,他听说我在并州大败匈奴,部下又有骁将名曰陆遥者立下赫赫功勋,这才在书信中提起了这桩陈年旧事……”
刘琨一口气说了许多,感觉有些累了。他重新闭眼,休憩了片刻后,又喟然叹息一声:“许久以前我曾赞叹过,道明的见识、兵法与武勇,实在不像江东士族寻常子弟能有。直到知晓他有转战江淮的经历,原本就是经验极丰富的将校,这一切就理所应当了。我也曾想过,道明身为江东大族子弟,遭难后却只在北方逡巡,却不回家乡去,很是奇怪……后来这个疑问也迎刃而解了:在江淮一带,知悉陆道明与陈敏关系的人想必还有不少,他若返回江东,万一被有心人告发,则屡遭重创的陆氏宗族很可能又将受到牵连。如此想来,陆道明倒真不如在河北从军作战,期待能有翻身的机会。”
“原来如此……”徐润咽了口唾沫,随即起身取了下首一座描金青铜酒壶,小步趋前,殷勤地为刘琨倒了半盏新酿:“这样看来,这陆遥竟是个逆贼么?”
“逆贼二字未免过了,但他确实并非大晋的纯臣啊……”刘琨怔了怔,再次叹了口气。他对陆遥的欣赏、喜爱,确实真诚地发自内心,所以在知晓陆遥隐瞒的故事后,就格外恼怒。但愤怒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消退,此刻留在他心里的唯有几分惋惜。
元康以来,中原板荡。宗室诸王纷争不已,占据中枢发号施令者、占据地方号令一方者旋生旋灭,不知多少。因此文武朝臣往往历仕二主、三主甚至更多。如刘琨本人,就曾先后效力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范阳王司马虓、东海王司马越。但这些宗室毕竟都是宣皇帝子孙,司马氏嫡脉子弟;再怎么争夺,严格说来都属于皇族家事。而陆遥则曾是大反贼陈敏的部下,与前者可万万不能等量齐观了
“陆道明与并州怕是再没有缘分。唉,我本以为此人足可以成为大晋的千里良驹,可惜现在看来,不过是一条鹰犬。纵然他在代郡风生水起,成就恐怕也仅此而已了。”刘琨喃喃地说了几句,将新醅美酒一饮而尽。
徐润适时执壶将刘琨手中白玉酒盏满上,迟疑道:“王彭祖身死,丁叔伦忙于收拾冀州残局,此时幽燕之地最有实力者莫过于陆道明。或许,朝廷会有意授陆道明以重任?”
徐润根本不在乎陆遥是不是大晋的纯臣。按他的想法,若陆道明从今以后只在幽州为官、与并州视同陌路……这情势倒也不坏,只要此人不来晋阳挡着自己的财路、权路就是。其它的,那管得了那许多。
刘琨凝视着酒盏中碧绿的酒液,却不忙着去喝:“有家兄在东海王幕府,以他的深密思虑,绝不会允许陆道明坐领高官大权。中郎,你且看着好了,鹰犬便只是鹰犬,终其一生也难有机会与骐骥并驾齐驱。可惜……可惜了啊……”
******
工作依然死忙,然而螃蟹确实尽力码字了。各位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再见,老夫梦周公去也。
第一百二十三章 幽州刺史(一)()
永嘉元年的秋季,昔日的强者如王浚、禄官者先后身死。或许是因为他么么的死亡太过突兀,以至于各方都措手不及。那些曾经被压制的势力虽然蠢蠢欲动,却受制于实力仿佛的对手们,一时尚难下定决心。各家彼此牵扯之下,一度纷扰的北疆突然回复了宁静。
陆遥及时返回了代郡主持大局,与陆遥同行的是黄熠和他熟识的数十名吏员。陆遥在与黄熠倾谈之后,立即表露出了招揽的意图,而黄熠在羊氏庄园附近收拢难民的几名精干男子也在其中。黄熠在吏户中的威望确实非同寻常,应他号召决意前往代郡的吏员数量如此之多,几乎抽空了邺县县令的直接下属。以至于陆遥向魏郡官员提出此事时,引得好一阵嗤牙咧嘴。
出于对崭新仕途的渴望,这些吏员又拖家带口、招引宗族部曲,最终组织起了几近千人的庞大队伍。且不说这些谙熟朝廷政令流程的官吏给代郡带来的巨大帮助,仅凭这份诚意,就已经很让陆遥满意了。
这批经验丰富的吏员充实进代郡的内政体系之后,恰好弥补了各地军屯在秋收时刻的管理漏洞。而原本兼顾内外、疲于奔命的邵续终于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全部精力来处置谋取幽州的准备工作。在邵续的统筹安排下,大批侦骑频繁出入幽州诸郡,严密而迅速地搜罗一切军政情报,而方氏兄弟的商队也将生意做到了范阳、燕国。
方勤之在商队掩护下如鱼得水,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与许多事先选中的目标展开隐晦接触。虽说往日代郡与幽州的关系处于敌对,但既然王彭祖身死,则其部下们迟早会迎来新的幽州刺史。为此,预留一些改弦更张的余地正是智者所取吧。
与此同时,代郡的军队体系也迅速重整。虽然丁渺及其部属们留驻在冀州,并将会在局面稳定后返回越石公麾下,但在濡源之战中表现优异的将士纷纷得到提拔,很快弥补了将校们的空缺。另外,成百上千胡晋各族壮丁被填充入军中,濡源晋人大族的私兵也逐步纳入代郡指挥,使得原本就强悍的大军如虎添翼。
更令陆遥愉快的是,熊聪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仅向越石公表达了代郡的恭敬尊奉之意,还将陆遥东行之前留在晋阳的部下们带来了。
他们离开晋阳前,越石公还特意设宴招待众人,客气地表达了对陆遥的赞许,言辞中已经不再将之视为下属,而当作地位足以相提并论的一方大员。对邵续、卫操这类对陆遥寄予厚望的官员来说,这显然正是他们期待的结果。
虽然原有将近千数的部队陆续被征调走了六成以上,但沉默寡言而可靠的郭欢、擅于使用长枪的谢源、动辄称赞“将军所言甚是”的老军人邓刚,还有费岑、杨若……这些得力的军官们一个不少地来到了代郡,
这些旧部与陆遥的新部下们起初有些隔阂,但当陆遥派遣他们在坝上草原出击,击溃了几支觊觎越冬草原的小股杂胡部落后,双方很快就热络起来。毕竟对于军人来说,首先考虑的是希望拥有勇猛善战的可靠战友,而非争权夺利。
距离濡源之战仅仅过去了两个月不到,代郡军不仅尽复旧观,兵力上更有了相当扩充。由于萝川的屯田尚未形成气候,而坝上草原的畜牧业也遭到战乱的破坏,因此要维持这支大军的粮秣物资就成了艰难的任务。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更需要在肉食方面进行补充。哪怕在扫荡草原时俘获的牛羊牲畜极多,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也绝非长久之计。
但是代郡文武官员谁都没有提起这个问题,甚至是一向精打细算的胡六娘也没有。王浚真实的死因固然只有参与其中的极少数人知道,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失去王浚的强力统合手腕,幽州已经越来越像一枚散发出芬芳香甜气息的熟透果实了。代郡毫无疑问是最有可能攫取这颗果实的一方,为了这个目标,一时的消耗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在整个平静无波的局面下,唯独代郡厉兵秣马,准备迎来崭新的发展。
陆遥所依仗的不仅是代郡的实力,还有此番前往邺城时,竟陵县主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