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唐天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重诲屡次陷害李从珂,甚至构陷李从珂私造兵器意图谋反。李嗣源耳根子一软,便让李从珂勒令归府,软禁起来。安重诲想斩草除根,唆使冯道和赵凤上章请重加李从珂罪。
李嗣源虽然关了李从珂的禁闭,但从没想过要杀李从珂,对冯赵二人笑道:“我这个儿子是有些粗鲁,做人不谨,但要说他谋反,朕根本不信。你们和从珂向无过节,何必如此相逼?怕不是给人当枪使吧。”二位见皇帝如此英明,吓的大气不敢出。
安重诲见这两位皇帝的体己人都搬不倒李从珂,只好亲自上阵,再劝李嗣源杀掉李从珂。李嗣源知道就是这个安重诲干的好事情,大怒:“当年我落魄时,穷困潦倒,多亏李从珂外出捡马粪,供我生活。难道现在朕身为天下主,尚不能保护一个儿子?你到底想把李从珂怎么着了,你才满意?!”
安重诲也有些惶恐:“臣何人,敢离间皇家父子情?臣不敢多言,是非如何,由陛下圣衷自断。”李嗣源不理安重诲,改任索自通为河中节度使。索自通本是安重诲的人马,上任后自然暗承安重诲的密令,经常打造些兵器进贡朝廷,说这些都是李从珂打造的。
李嗣源略有心动,多亏王德妃从中周旋,李从珂方才保住性命。朝中人士见李从珂倒了台,都和李从珂断了交情,以免惹祸上身,明哲保身,才是王道。只有礼部郎中吕琦不避嫌疑,经常去找李从珂。
长兴元年(公元930)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造反;十月,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也反了。这二位在唐庄宗消灭前蜀后不久便来到任,由于山高路远,加上中原内乱,便想关起门来做大王。董璋和孟知祥各据东西川,互相“礼尚往来”,勾搭成“奸”,相约一起造反。董璋反后,李嗣源派出女婿石敬瑭前去平叛。
石敬瑭刚开始还能打,一直攻到剑州(今四川剑阁),董璋向孟知祥求救,孟知祥一听剑州没了,那还得了,不要他的命?气的大骂董璋草包,派出精锐去救东川。石敬瑭在剑门被西川兵设伏击败,石敬瑭大败,大骂干姑父孟知祥(孟知祥娶李克用长女为妻)吃饱了撑的造反,连累他跑到这里活受罪。石敬瑭给李嗣源“拍电报”称进军不利,乞求援兵。
李嗣源在中原的“小康建设”不得不放缓,把精力集中在平定西南的叛乱上。李嗣源问安重诲怎么办?安重诲说:“臣掌管军事,平叛之事属于臣份内职责,臣愿出马擒贼。”李嗣源也无人可派,只好同意。
安重诲自诩懂军事,可翻开他的简历表,却发现他除了跟李嗣源几十年混迹江湖之外,没什么独立处理军事事件的经历,能力更让人怀疑。果然,安重诲的“军事天才”充分暴露出来,他一路西进,征调民夫运粮,结果路途艰险,人畜死伤无数。安重诲人还没到东川呢,各路藩镇的告状便飞到了李嗣源的桌上,说安重诲残剥百姓。李嗣源早就对安重诲不满,更加的疏远安重诲。
安重诲路过凤翔时,对他自认的死党朱弘昭说了几句对李嗣源不满的话,然后赶赴东川。可朱弘昭是个大滑头,一面上奏李嗣源说安重诲对朝廷不敬,一方面又写信给石敬瑭说小心老安对你打坏主意,夺你的兵权。石敬瑭知道安重诲是个粗人,不讲理的,就再给安重诲做了几双“小鞋”,上奏老丈人:“安重诲有不臣之心,在这里更加给女婿我添乱,还请陛下把他调回去吧。”
李嗣源接连接到告安重诲有异心的报告,越觉得安重诲比董璋更加不可靠,便调安重诲为河中节度使。安重诲知道皇帝想抛弃他了,一时难过便上书请求退休,李嗣源觉得他在演戏,不同意。安重诲更加懊恼,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李嗣源耳朵长,听见了,那还有安重诲的好果子吃?密令保义节度使李从璋借接替安重诲职务之名,去河中诛死安重诲。
而驸马爷石敬瑭在川中屡战不利,孟知祥和董璋玩“合纵”,石敬瑭也没了辙,只好无功而返。唐军刚一撤出,两川的“合纵”关系立刻瓦解,董璋和孟知祥开始刀兵相见,互相厮打。但董璋志大才疏,手下又没有象赵季良这样的“高参”,斗了几个回合,不是孟知祥的对手,战败被杀,孟知祥吞并东川,李嗣源死后(公元933年)不久便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
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又迎来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二春。而李嗣源做为李从珂的继父(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后嫁给李嗣源),对这个“油瓶子”的感情很复杂。
李从珂跟随李嗣源三十多年,不离不弃,甚至李嗣源最为困苦的那段时期,李从珂外出做苦力、掏马粪换钱奉养继父,李嗣源每每想到都感动不已。但话说回来,李从珂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且李嗣源的三个亲生儿子李从荣、李从厚、李从益素无军功,能力都不如李从珂。一旦自己撒手西去,李从珂会甘心的对李从荣等人俯首下心么?
血缘是维持家天下统治的核心纽带,不在乎你能力如何,只在乎你的血统。李从珂有大功李嗣源,但李嗣源在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却不可能把皇位交给李从珂,后来的郭威把皇位传给养子柴荣是有特殊原因的,郭威的亲生孩子们在后汉被杀的干干净净,没办法这才让柴荣做继承人。当然,即使郭威的儿子不死,柴荣也不是没有可能从郭家手中夺取皇位。
李嗣源虽然在登基后并没有立刻宣布皇储人选,但皇次子李从荣做为实际上的嫡长子,是“大唐帝国”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李从荣为人比较轻佻,志大才疏,而且喜欢附庸风雅,经常召集一帮酸腐文人在府中饮酒赋诗,还出了一本《紫府集》,并吹嘘自己的诗天下无双(比李白杜甫如何?)。
李嗣源知道这个儿子能吃几碗干饭,便经常告戒他:“你是军人家庭出身,治国安邦才是你要认真学习的,你诗写的再好,能比过得白居易?你的水平你老爹我还不知道?万一传到民间,成为百姓的笑柄,也有损皇家的尊严。”
李从荣表面唯唯诺诺,但一出宫去便“涛声依旧”,根本听不进去老爹的教诲。李从荣自持第一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每次上下朝,都是前呼后拥,张兵露刃,好不威风。甚至还提前草就了《檄淮南书》,以便为日后统一天下时做舆论准备(有点早了吧)。
我们经常用“喜怒不形于色”来形容一个人有城府、深不可测。这些人做事比较谨慎,处事低调,在目标没有实现之前绝不盛气凌人,他们实现成功的机率比较大。而李从荣属于相反的另一种人,性格张扬,经常在目标没有实现之前就提前公开自己的政治意图,甚至还扬言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如何如何。
李从荣在权力高层中的人缘非常差,他不仅得罪了接替安重诲在朝中主事的范延光、赵延寿,而且他和同母弟弟李从厚、姐夫石敬瑭、干兄长李从珂等人的关系势同水火。李从荣的政治智慧确实差的惊人,他也不想想,即使以后当了皇帝,得罪了那些实权派,能有自己的好日子过吗?
这些被李从荣得罪的达官显贵自然不愿意李从荣得势,便经常在李嗣源面前煽点阴火。李嗣虽然疼爱儿子,但毕竟他现在还是皇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被取代的命运,哪怕取代自己的人是亲生儿子。太仆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估计是李从荣唆使),李嗣源果然立刻沉下脸来,说“没问题,不过朕马上就回河东养老去。”
不过,毕竟李嗣源毕竟已经六十六岁了,年老体衰,经常闹个小病小灾,大家知道老皇帝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而且李从荣的地位也没有真正的动摇过。这些人都知道一旦李从荣继位,立刻会拿他们开刀。所以都想离开洛阳这个事非之地,做个地方军阀,以保日后有本钱和李从荣对抗。
本书源自看书罔
第三十八章 一不做二不休()
第三十八章一不做二不休
石敬瑭是个聪明人,与其在朝中等死,不如逃出去。便借着契丹南侵的机会,请求李嗣源让他去太原抵御契丹,李嗣源哪知道石敬瑭的心思,就封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河东是五代第一号军事重镇,五代中有三个出自河东,还不算十国中的北汉,所以石敬瑭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李从珂也照葫芦画瓢,谋得了河中节度使的位子,逃了。范延光和赵延寿见二位皇亲得了好差使,羡慕不已,也都外调了出来。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次咯血昏厥,李从荣入宫探望老父,希望老父能把江山传给他。王德妃轻声告诉李嗣源:“秦王来了。”李嗣源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渐为不满,没出声。
李从荣讨个没趣,只好出来,刚走没多远就听到里面宫人哭号不已。李从荣以为老爹已经做古,心中暗喜:“机会可来了。”,大步趋出,回府准备带兵马进宫强行继位。
可没想到李嗣源昏死半天,又醒了过来。如果李从荣在宫中人缘好的话,肯定会有人迅速报告李从荣,还来得及改变计划。可宫中的那些人都讨厌李从荣,根本没人去找李从荣。
李从荣到底是年轻无知,把这一密谋告诉了宰相朱弘昭和冯赟,还问他们:“我将带兵入宫照看老爹,你们在哪里比较方便?”二人知道李从荣想干什么,哪敢跟他趟这滩混水?敷衍李从珂:“事关重大,还请殿下自拿主意。”
李从荣非常生气,派人警告二位:“你们是不是活腻歪了?我的话你们也不听?日后我坐天子,后果怎么样,你们难道没想过?”二人大惧,李从荣真当了皇帝,还能跑他们?忙入宫告密。
此时的李从荣已经发兵攻打宫城,宫人大乱,奔走呼号:“秦王造反了!”,李嗣源一听儿子反了,气的浑身发抖,大呼造孽。这时也顾不得父子情谊了,父子再亲,能亲得过权力?要不朱友珪又何必手刃生父朱温?李嗣源让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率卫士去剿灭李从荣。
李从荣正在做着白日皇帝梦时,突然内廷下诏说皇帝复苏,声讨反贼李从荣,吓的差得从马上掉下来,他身边的那帮狗党一听皇帝没死,谁还敢跟李从荣作乱,一轰而散。李从荣逃回府中,和老婆刘氏藏在床下,被官军揪了出来,乱刀砍死。
李从荣有一个幼子,因李嗣源很喜欢这个孙子,所以养在宫中。众人既然杀了李从荣,就绝不能再留下这个孽子,请李嗣源大义灭亲。李嗣源哪里舍得,哭道:“是儿年幼,有什么罪?”众人一狠心,上前夺得小儿,摔死于地。
李嗣源经过这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精神崩溃,号哭不止。李从荣死后,最年长的儿子要算三子宋王李从厚,李从珂虽然时年五十岁,但毕竟不是亲生的,不算数。李嗣源知道自己不行了,速命人把李从厚从汴州召回继位。李从厚得到诏书连夜赶回洛阳,这时,李嗣源已经死去三天了。李从厚在灵前继位,追谥李嗣源为明宗皇帝。李嗣源死于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享寿六十七岁。
五代五十三年间共走马灯似的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平均在位不足四年,这段并不算着名的乱世留给后人深刻的印象不多。最让人称道的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