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远在布列斯特的德军仅仅只是遭遇了一些俄军逃兵,这些人除了成为俘虏讨要一口吃的,生不起半点的战斗心思。
1917年3月16日,布鲁西洛夫在德军一名少校的登门拜访后宣布投降。远在国内的沙皇闻听布鲁西洛夫的投降后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惊吓,拉着左右的达官贵族急问如何是好。
布鲁西洛夫率领的欧洲东线战场的俄军人数在德军发起进攻前总计220余万人,直至3月16日投降这天,逃跑、哗变、自相残杀等造成的损失高达70余万,剩余的一百多万人也根本无心再战,面对人数要少于己方,却在装备和士气上压倒己方的德军没有了一战之力,走投无路的布鲁西洛夫在得到了德军东线最高指挥官允诺的宽厚条件后带领着剩下的一百余万俄军投降了。布鲁西洛夫丝毫不担心沙皇的抱负,他的投降是压垮俄国的最后一秤砣,而不是稻草。连续遭受几次重大损失的俄军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根本无力再征召兵员,他要担心的是面对各个层级的施压。俄国的前几次重大损失将国内本就不多的精兵良将一耗而空,作为沙皇最为依仗的哥萨克人也被沙皇动员上了战场,这次的损失再次将哥萨克人也推到了反对沙皇的对立面,尼古拉二世已经预感自己的命运会是如何了。
要求尼古拉二世禅位的呼声自平民开始,最后贵族们也纷纷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让贤。
第22章 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
达格玛公主,是一个地道的丹麦人,在嫁与亚历山大三世完婚后就很少回到母国,一直留在俄国帮助自己的丈夫打理国事。在亚历山大三世故去后,达格玛公主又为尼古拉二世开始奔波起来。可尼古拉二世继位后,原本就有些日暮西山的罗曼诺夫王朝又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东方南下的扩张道路被堵,只得重新将精力调转回西方。可一战爆发后,尼古拉二世却又有些后悔了,可已然打得热火朝天的各国都没有要就此罢手的意思,大有一种你死我活的态度。可运气好像并不在自己这边的尼古拉二世所统治下的沙俄经由几次失败和重大损失,终究还是失去了再战的资本。
1917年3月17日,莫斯科的贺登广场正人满为患,街上挤满了群情激奋的俄国民众,原本应该维持治安的警察竟然也加入到了游行示威的队伍当中,大家举着不同标语牌呼喊着要求尼古拉二世结束战争的口号,一边要求他为死去和沦为俘虏的人们赎罪,被这一情况吓住的尼古拉二世竟下令士兵不许朝民众开枪镇压,而是挡在了官邸门前。同样被困在官邸的皇室贵族们也纷纷劝导尼古拉二世顺应民意,主动退位。
翌日,莫斯科、彼得格堡等沙俄主要城市相继发生暴动,紧接着几天内在西部各大城市蔓延开来,一场席卷全国的暴动愈演愈烈,规劝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达官贵族早已将他官邸的门槛踏平。心有不敢的他决心以武力镇压这次的暴动,却根本没有人响应,丢失前线面临时刻有被德军入侵风险的俄国此时需要的是一个能被德国接受,而且进入和谈的人出来主事。明显尼古拉二世做不到,作为战争发起国的最高领导人,他是肯定无法被德国所接受的。一个相对温和,且与威廉二世交好的人,米哈伊尔大公成为了大家的首选。但是当尼古拉二世决心禅位给米哈伊尔大公时,后者却深思熟虑后拒绝了,一时间,没有了沙皇的俄国又一次陷入了动乱。俄国的贵族开始避开这些陈旧的规则寻找一个可以暂时代替沙皇的人主导和谈的时候,国内的暴动愈演愈烈,已经有了革命的气息。暴动逐渐以资产阶级派为主要力量形成相对统一的行动,贵族们为了保证现有权利,也组织了有限的力量与之抗衡,没有了政府约束的沙俄版图顿时四分五裂,各种各样的权利集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谁都没有一举将对方置于死地的能力,也没有谁可以代表所有人与德国进行谈判,就在这种局面下。俄国各方势力代表却收到了来自德军东线总司令埃里克·艾德里安发来的邀请函,一封和谈邀请函。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是参加与德军和谈队伍中的一人,他代表的是以工人和军人为主导占领彼得堡的一支势力。德军邀请函发来前,是李沃夫临时组建内的阁里的司法部长,邀请函发来之后,他又兼任外交部长一职,代表李沃夫全权和德军谈判,底线是俄国必须是以他为主导的内阁和德意志帝国进行和平谈判。
带着这个任务,克伦斯基和其他同样收到邀请的各个势力代表共同来到了布列斯特,此时的埃里克·艾德里安已经在布列斯特的广场上给夺下此地的装甲师的士兵们办法勋章,包括那些已经埋在地里的英雄。而参与这次战役的东线将领基本都有或多或少的升迁,这让东线的德军将领都对埃里克·艾德里安感恩戴德。为了给这些立下大功,让德军东线后顾无忧的将士们得到应有的嘉奖,他给远在柏林的毛奇总参谋长,军需总监兴登堡,皇帝威廉二世各拍了长达十几页的电报,虽然最终这些嘉奖名单没有全部通过,却也没有太让艾德里安难堪。作为此次战役最大功臣的他,当然受到了大家的亲睐,他的要求也被慎重考虑。这时的埃里克·艾德里安经过此役已在国内外都有着极高的声望,更有人在广场中间竖起他的雕像,来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和贡献。
就在大家还在为他庆功时,一群俄国人正在一间会议室里互相指责、辱骂对方,有甚者还会拳脚相向,若不是这里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艾德里安不怀疑这里站着的最终只有一个,或者干脆都躺下了。
这次的会谈,他根本就没有指望这些人能够统一意见,和德国签署条约。他要的也不是俄国签署条约,而是离间他们,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好是一点缓和的余地都不留给对方。他的做法十分正确,本来互相攻伐的他们极少有外交往来,却不会去做这样涨他人威信的事情,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才是拯救俄国的最佳选择,至于要他们拱手相让,他们都做不到。
一连几天的争吵,艾德里安都没有阻挠的意思,只是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坐在会议室里听着重复的指责和辱骂。终于在又过了几天后,一些势力代表发现继续下去毫无意义,向艾德里安告辞后返回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渐渐的,原本热闹的会议室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了德国人。而回到自己势力范围的俄国人没有因此停下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反而是加大了攻伐的力量,这让本就缺乏男丁的俄国再次掉入了无尽的苦难,反战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最终大家达成了口头协议的停战。就在这个时候,埃里克·艾德里安的代表再次出现,并邀请他们就和平谈判一事再次展开讨论。
当他收到俄国境内的几大势力言和罢战的时候,他认为时机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和主要的几个势力签署协议,等同于认可了他们的既得势力范围。他也不是一个乐天派,也没天真的认为俄国人都是蠢材,会忽略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俄国此时的状况已经不能容许他们继续发动战争,哪怕是他们表面上拧成一股绳要和德国继续战争下去。也失去了抵抗的资本和实力,没有哪个势力会抛弃前嫌的给敌人没有保留的支援。一盘散沙的俄国远没有当初的尼古拉二世在位那样有威胁,何况是现在的德军已经在他们内讧的时候逼到了他们家门口。若真的不肯签署协议,艾德里安不介意让德军继续推进,然后武装干涉下让他们在协议上签字。
代表到期后,艾德里安只是在第一天露了面,然后就没有再参与具体的条款商定,代表德国和俄国境内势力谈判的官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威廉二世的首相霍尔维格。会议一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霍尔维格甚至感觉这样散乱的俄国并不适合和谈,在艾德里安的解释下,霍尔维格答应继续留在这里。与霍尔维格交流完的第二天,艾德里安以武力相威胁,并让爱沙尼亚境内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彼得堡方向发起了进攻,让在场的人都是一阵紧张,特别是克伦斯基,因为李沃夫的政权就是以彼得堡为中心,德军的主攻方向就是以他们为目标。尴尬的会议刚刚散去,克伦斯基就用电报和李沃夫多次沟通后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也收到调整过后的底线,李沃夫现有的势力范围自成一系,单独和德国签订和平协议,承认德国现有的既得利益。但是不能公开签署,而是秘密签订。类似克伦斯基这样的代表也纷纷收到了类似的调整方案,而霍尔维格在接见了这些代表重新商定的条款后没有急着答应,而是把这种奇怪的谈判现象和内容传回了柏林。一开始,柏林方面并不接受这样的情况,只是德军的现状也不好,看似咄咄逼人的德军与当初一触即溃的俄军极其相像,没有了充足补给的德军就是个花架子,丧尸了进攻俄国腹部的能力。考虑到实际情况后,柏林方面才勉强答应。
随着霍尔维格与各势力代表秘密签署协议的同时,罗曼诺夫王朝最终成为了过去。
第23章 军事经济总办()
霍尔维格签署秘密协议的同时,埃里克·艾德里安已经让德军陆续返回,有的是直接前往西线,有的是停在沿线进行重新编组或者补员,然后再前往西线,所有东线的德军基本都会参加在西线的战争,那些之前在西线转移到东线的德军将士知道要重新回到西线战场时心中都迫切的希望埃里克·艾德里安会继续担任他们的最高指挥官。这就是一种服众心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将军能让战斗力提升,一个愚蠢的将军能让战斗力减弱。德军士兵们现在就是这种感受,倒不是说西线的指挥阶层不行。而是就他们的直观感受而言,埃里克·艾德里安带领他们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将不可一世的欧洲宪兵彻底击败,这是一件足以让他们骄傲自豪一辈子的事情。那么,想要继续在埃里克·艾德里安的指挥下继续在西线苦战的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个问题不知德军士兵们在思考,就连他本人也是在思考他的定位了,原本的德军东线总司令这个职务随着俄军的土崩瓦解,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小国终究是没了依仗已经不足为惧,塞尔维亚的覆灭显然是罗马尼亚的一个先期预演。早就率领德第11集团军,德奥第13集团军南下的马克斯·霍夫曼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罗马尼亚等国组成的联机打得找不着北,离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那这个时候,东线总司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何去何从?不说将星云集的西线战场,哪怕是柏林总参谋部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坐下去。再说艾德里安的本事,行军打仗,策划部署都不是他的强项,和这些已经占据位置的人相比,简直差得太远,别人被表象所蒙蔽,那些知晓内情的人却很清楚。所以,艾德里安并没有傻乎乎的以为自己可以依仗彪炳的功劳和大佬们争权夺利,而是安静低调的返回了柏林述职。
伦敦号观光船,是埃里克集团旗下的船坞生产的游轮,是埃里克·艾德里安送给威廉二世的贺礼,此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身着海军元帅礼服带着皇亲国戚们站在船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