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雨红颜-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位公主最早的了解源于越剧《打金枝》,后来这个故事被改成电视剧《醉打金枝》,升平公主和他的夫君郭暧那点事就基本普及得家喻户晓啦。
我们可以想象:在嫁给郭暧之前,升平公主的生活养尊处优自由无比。每天都是一觉睡到日上三竿,然后起床打扮,吃饱喝足之后,她就无所事事地在皇宫里摘个花,踢个毽子。偶尔心情不爽,看哪个小太监不顺眼,她就跑到他身后,恶狠狠踹上一脚,一边看着小太监跑开,一边开心得要死。
大约十五岁时,升平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从外表看,她美丽温柔,就像一朵待放的牡丹羞答答趴在皇宫的墙头。
于是皇帝老爸开始为女儿的婚事操心啦,自己的宝贝疙瘩,总不能委屈了。左挑右选,终于有了合适的。
还是郭家最靠谱。先不说老当家郭子仪战功彪炳,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唐。就是目标女婿郭暧也是一表人才,不光长得英俊,人也敦厚。代宗皇帝心里很清楚女儿的任性,因此找一个像郭暧这样家教好、人品好的驸马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了。
代宗打定主意之后便给郭家下了一道圣旨,表达了嫁女的愿望。郭子仪对于皇帝的厚爱当然就是领旨谢恩啦。
这时的郭暧与升平,都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生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家,各自的脾气更是好不到哪去。在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话说郭子仪寿辰这天,众多亲朋都来给郭大人拜寿,唯有这位骄傲的公主不仅没有给公爹行礼,还很不懂事地坐在了婆婆的位置之上。
郭暧两三年来一直压着的怒气终于借着酒劲发作起来,他抬手就给了公主妻子一个响亮的耳光,恨恨地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再说啦,你嫁都嫁我啦,出嫁从夫,你对我的父母好一点难道过分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来,顿时忘记了哭也忘记了闹,愕然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傻傻坐了半天。
很多资料上都说,公主气极之后就跑回皇帝老爸那儿告老公的状去啦。好在这个皇帝老爸是个聪明人,一番劝解,说既然已是人家的妻子,就得忘记公主的身份,出嫁从夫的道理还是要懂的。于是升平公主看没有人给她撑腰,就低姿态地回婆家了。
其实以升平公主的个性,她大概做梦都没想到郭暧敢给自己一耳光,并教训自己为人妻子的道理。要知道在皇宫只有她欺负捉弄别人的份。
这样一想,她反倒觉得自己相公有个性,是个像样的男人。要换作宫里那些小太监,她踢他们一脚,他们还要忍痛地谄媚:公主踢得好。
聪明的升平公主定然对郭暧有了一点既爱又气的感觉,对郭暧也就生出了一点喜欢或其他情愫。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从此改过自新,告别任性进入三好媳妇之列。
爱情的世界里,通常是一物降一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谁是谁的死穴,谁是谁的克星。你不信吗?要么是你还没遇见那个人,要么是你还不够爱。
第62章 绛娘——红尘自有痴情者()
绛娘,真名、出生地均不详,这个女子因为唐朝诗人崔护那首《题都城南庄》的诗而成为一段佳话。那首诗几乎五岁小孩都能信口吟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流传最广的《人面桃花》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崔护那时还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性纯良,才情俊逸,性格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到了城南门外一户人家附近游览,觉得自己有些口渴,于是上前敲门去讨碗水喝。来开门的是一位名叫绛娘的少女,只见她眉目如画,神韵自然,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简直是人比花娇啊,青葱的崔护一时心意荡漾,望着绛娘神情有些如醉的恍惚。
当然,世上的确是有一见钟情这回事的,绛娘顿时也感受到崔护的爱意,如玉的脸颊飞过两朵红云,像极了两朵娇俏欲滴的桃花。
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话别。然而,男女之情,对男人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些点缀,在那个年代里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盘桓在她脑海中,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
崔护回到家中,又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寻春巧遇绛娘一事只能暂搁脑后不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马而荒废了学业。
直到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他来到城南旧地寻找绛娘。可是,绛娘家的门却紧锁着,一看就是许久没人住了。没能见到绛娘,崔护不死心,经过打听他终于找到了绛娘的居所。原来绛娘自从去年见过崔护后就念念不忘,患上了相思病,正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呢。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崔护很是感动,不久就将绛娘娶回家中。
据说崔护捡了个宝,绛娘贤淑美慧、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崔公子从此一心求仕途,很快就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一帆风顺。
这个故事是美好的,我也相信红尘自有痴情者。绛娘也是幸运的,她遇上的崔护也对她有情,所以崔护与绛娘这对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被人们戏称为“桃花缘”,也就是后来更顺口的“桃花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实生活里,我还是强调,相信爱情的美好,却不热切地期待,也就是随缘,不要太努力。毕竟要见过很多很多青蛙,才可能会有一个变成你的王子,没有耐心与定力怎么行?
第63章 薛涛——无计可施的知足()
薛涛,唐代最有名的女诗人,出身落寞的官宦之家,十四岁就出来用自己的才艺换银子讨生活。在古代,大概有才情的女子都是给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逼,没有一门手艺,如何活下去?薛涛也是如此,但她确有美丽与才情,在那时有很堂皇的名字叫官妓,只卖艺不卖身。
薛涛还很有创意,她用胭脂木捣浆渗水制成红色小签,题上诗句,做成“薛涛签”赠与相宜的客人。唐人喜用彩笺题诗或书写小简,其实都是学薛涛的样,后来这种红色小签被很多小情人用来写相思。
薛涛时常被当时的上层人物招去饮酒吟诗,如韦皋、武元衡、元稹、严砺、高崇文等等。她留存的诗大多也是与这班高干名流的酬唱之作。其中韦皋更是对她赏识有加,甚至准备奏请朝廷任命她为“校书郎”。后来因为有人反对这件事没有办成,但是许多人打这时起就称薛涛为“女校书”了。女校书的名字很雅,如同地主称员外,官妓也被称为校书了。
薛涛依靠她的才与貌成为了众多官妓中的魁首,许多文人名士、官员争相与薛涛相见。他们去见韦皋前往往先去见薛涛,薛涛大概是开朗女子,也许本着谁都不得罪的原则,对谁都热情,欢声笑语不断,也正是因为这样,使韦皋醋意大发,大发雷霆,将薛涛罚赴松州以示惩处。到松州后的薛涛无法忍受边关的粗俗武夫,她倍感屈辱,于是便写下了《十离诗》寄给了韦皋。韦皋过后可能也觉得自己并没什么吃醋的资格,最终还是让薛涛回了成都,并准她脱离乐籍。
脱离乐籍后的薛涛退隐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种琵琶花、菖蒲花,每日与诗为伴,过着恬淡清闲的日子。不过她依然时常应召参与韦皋幕府和其他各项应酬活动。在与薛涛往来的人中,有一位诗人成为薛涛倾心爱恋的对象,他就是元稹。
或许这又是一个女人爱上爱情的故事。
那一年元稹以御史身份出使蜀地,他早就听说了薛涛的艳名和诗名,于是寻找机会登门造访。见到比自己小十岁的元稹之后,这位年近四十的女人第一次有了爱情的强烈震撼。元稹让薛涛一见倾心,高大英俊的外表,文采璀璨的才情,看见这个人对你笑你会心跳会脸红……
自古才子多风流,元先生没可能会例外。于是薛涛像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与元诗人开始了热恋的缠绵,“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就是薛涛对那段甜蜜时光的浪漫回忆。
不久,元诗人告别,一去不回头。幸而薛涛是个聪明机警的女子,一直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和这些人的关系。露水情缘,朝生暮死,何必反复纠缠自讨没趣?成了谁谁墙上的蚊子血,衣上的白饭粒也不是什么好事。
此后的薛涛,浣花溪边种花种草,红粉成灰,此生未嫁。
写到这里有必要补充一句:元稹小薛涛十岁,薛涛与元诗人的恋爱,颇有姐弟恋的意思。那个年代,没有拉皮和整容,估计女方大十岁,容颜差距还是不小的,元诗人欣赏薛涛的才情所以连薛涛对他的喜欢也照单全收了,照单全收未必他也要同样付出,说白了就是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
也许,薛涛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干脆看开了。好歹老娘可以不用看别人脸色,靠才情养活自己,至于男人、感情,有则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也可以认为是豁达与知足常乐的一种。
第64章 刘采春——来自大唐的著名歌后()
刘采春,生卒年不详,唐代歌伎,在那个时代,她和薛涛、李冶、鱼玄机的才华是不分伯仲的。《全唐诗》有刘采春《啰唝曲》六首,而且刘采春的歌艺都很出色,在关于她的资料里有这样一条:在唐代,刘采春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彼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啰唝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大概类似今天的周杰伦、李宇春,拥有无数追捧她的男女粉丝。
可是,现代很多人显然对她知晓得很少。
史书上关于她的家庭和成长经历的记载几乎没有,只是记载了她结婚以后的事情。她的丈夫周季崇和夫兄周季南都是有名的伶人,擅长参军戏。参军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刘采春三人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走穴。从她结婚以后的经历可以看出,刘采春也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古代戏子很受社会歧视,如果谁家儿女有一碗饭吃,是断然不会去当戏子的。幸好和丈夫有共同兴趣与爱好,这样的生活也充实而愉快。
据说,当时商人妇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个恼人的社会问题。大批商人长期在外不归,大量夫妻异地分居,怨妇成群,生活不和谐,已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刘采春的《啰唝曲》有120首,多抒发商人妇的辛酸与盼望。几乎每到一处去演唱都是人满为患,可见她当时的受欢迎程度有多么厉害,也足见她写的那些歌曲是多么震撼人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