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山变-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等一等。还有些事要趁今天人来的齐,就在这里交代一下。载铨?”
“奴才在。”
“上年孙瑞珍到江宁去,和英人分别的时候谈及,大约会是在今年的六月间英夷会重来,而且这一次是到大沽口外和我朝正式商谈进京一事。朕想了想,若是英夷最终进京的话,则我方万不可缺了礼数。其中尤以小民心生好奇,聚众观瞻为最要紧之事。步军统领衙门那边,要做好万全准备,总不能让夷人笑话我天朝百姓少见多怪,这一节你要记住。”
“是!此事皇上已有上谕,奴才也命人在城中到处张贴了告示,想来必不会有围观,堵截乃至伤害夷人的事体发生。”
“第二,贤良寺的会馆也要打扫干净,接待之人选,也要切实认真的选择。”说到这里,皇帝停了下来,眼睛在下面之人身上转了一圈:“季芝昌?你还记得当年,先皇二十二年的时候,在江宁负责和英夷换约之时,我方可有通译人员?”
“回皇上,臣记得的。当时任通译的,是礼部礼宾司的曹福正曹大人。上一年八月的时候,曹大人丁忧去职了。”
“啊,是的,朕想起来了,有这么一件事。”皇帝回忆了一会儿,“那,理藩院中可还有可供通译的人员吗?”
“有的,理藩院礼宾司本来有通译之职,专司往来交涉之中翻译之责。”
“那就好,那就好。总不能完全听对方说,我们自己的话却转达不过去。若是再有一个因辞害意,则更加给两国交往增添无穷变数。礼尚……他今天没有来,祈隽藻?”
“老臣在。”
“这番话你转告给他,理藩院那边认真的挑出几个对西语有专长的人出来,等到英夷到了天津外海,就带同他们一起,到大沽口与对方商谈。”
“是!”
皇帝再一次打了个哈欠,坐在床上伸了个懒腰:“曾国藩留下,其他的人都跪安吧。”
暖阁中很快空了下来,曾国藩在地上跪着,皇帝把自己留下来,却什么也不说,只是坐在那里发呆,他又不敢出言相询,场面冷了下来:“万岁爷?万岁爷?”
“啊?什么?”
“是不是该传膳了?”
六福一提醒,皇帝还真觉得有点饿了:“也好,传膳吧。哦,曾国藩,你就留下吧,和朕一起吃。”
曾国藩诚惶诚恐的跪了下来,声音中一片感动:“臣,领旨谢恩!”
外臣能够得到允许和皇帝一起用膳,是极大的荣誉,要郑重其事的记录下来的。因为皇帝有病在身,不必弄那些‘玉食万方’的花样,不过还是在暖阁中摆上了三张方桌,一张接手桌,又给曾国藩单独布了一张方桌——名为一起吃,臣下却是不能和皇帝同桌进食的——要单独的盛出来。
曾国藩也是阅尽史籍的人,平生更是以‘不动心’三字奉为圭臬,不过和皇帝一起进餐,还是让他又是惊讶,又是激动,外加几分荣幸。待到绘有蓝龙红珠的二龙戏珠图案的食盒抬到暖阁外间,有御膳房的小太监从食盒里取出或盘或碗的食器,交给站在门口的六福,由他转呈到桌前。
曾国藩跪在门口,可以清晰的看见食盒,菜品不提,只是这食盒,就让人大开眼界:食盒是木制的,内中有夹层,中间嵌进去一个有凹槽的锡座,大小恰好和食器吻合,上面可以加上一个银质的盖子,盖上覆有棉垫,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六福把各式菜品放到皇帝面前的三张方桌上,很快的,就摆满了整张桌面。曾国藩不敢仔细打量,不过仅仅粗略的数一数,只是面食一项,就不下二十种之多,还都是一些他见都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过的。
六福又拿过一个空盘子,一双镶银的象牙筷子放在面前,然后注意皇帝的眼神——内侍侍奉皇帝用膳的规矩是五个字:‘侍膳不劝膳’。(简单的解释一下,就是说,内侍绝对不能说一句:“XX菜做得很新鲜,皇上尝尝?”之类的话。否则的话,轻则受罚,重则可能会有不测之祸!)
“把那几个……”皇帝的眼睛在近前的几道菜上随意的扫过:“给曾大人端过去。”
曾国藩再一次跪倒谢恩,然后坐在为他准备好的小板凳上开始进餐。
皇帝总还是身体有病,胃口不开,只是用了几筷子,就放下了,在炕上挪动了一下身体,顺手拿起一本折子,一眼扫见曾国藩停箸欲起,赶忙摆手:“你吃,你吃。不要因为朕耽误了你的胃口。”
“是!”
“还有,六福,你到军机处那边去看看,他们散值了没有。若是没有的话,从这些菜中选几样朕没有动过的,给他们送过去。”
“喳!”
虽然和皇帝一起进餐是很值得荣幸的一件事,奈何曾国藩心中满是紧张,吃到嘴里的天厨珍供也是味同嚼蜡!甚至说,连自己吃的是什么都分辨不出来。勉强填饱了肚皮,来到炕前就要磕头谢恩,却给皇帝先一步拦住了:“你刚才用过饭,不要行礼了,否则的话,容易让自己不舒服的。”
曾国藩的眼眶一阵热乎乎的,再出口的声音也有点哽咽起来:“皇上对臣关爱之心,便是把臣杀了,磨成了粉末,怕也难报君恩于万一。”
“昏话!好端端的朕杀你干什么?”皇帝咧开嘴巴,露出森森的白牙一笑:“你坐下,朕有话对你说。”
“是!”
“朕刚才注意了一下,你吃得不是很多啊。这样食少事繁,岂是长久之道?”他慢吞吞的把折子放在一边,望着曾国藩:“你将来……朕是要大用的。总要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有更多的时间,更长的寿数为朕分忧节劳,你明白吗?”
“是!臣明白了。自当保重身体,为皇上效劳。”
“这样就对了。”皇帝考虑了一会儿,今天破例留曾国藩用餐,算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已经给了,就不如再多给一点:“来?”
“万岁爷?”
“把那些没有动过的菜,命人用提盒装起来,送到南城曾府。”
“皇上,臣不敢!”
“你不敢什么?这又不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夫人和家中的几个孩子的。六福,你还等什么?”
第一卷第113节彭郎入值(1)
更新时间:201183015:33:30本章字数:5015
听到礼亲王离世的消息,皇帝的心中很有点难过。当年在上书房的时候,全龄比这几个皇子都要大上很多,散课之后哄着自己和五弟、六弟一起玩儿,到今天幽明相隔,人鬼殊途,永无相见之日,想来真让人觉得伤感。
把全龄的遗折合上,放到书案上:“虽是全龄生前确有过失,但是现在人已经不在了,也就不必再提。不过,此案审理结束之后,若是全龄确实有贪墨之事,他为人赂遗的银子,要逐笔追回。有一些被他挥霍的,也要命礼王府上还清。”
“喳。”
“礼亲王的爵位,看看全龄的兄弟子侄中可有才德优先的;报上来;”皇帝想了想,封一个世袭罔替的王爷是极大的恩典,不能轻贸:“若是实在不成器,就从本支近族中挑选之后报呈上来,朕见一见再说。”
“是!”
“还有,”皇帝的精神从这样伤感的事情上转开,谈到了另外一件事上。
军机处在一年之中连续裁撤了两位重臣,周祖培因为陈孚恩一事建功,补上了他的遗缺,却在清流中落得个‘不顾同僚,功人为己’的恶名。甚是为人不齿。除了他之外,军机处还空闲下来一个位置,按照惯例,是应该从六部中挑选补上,只是皇帝始终没有就这件事征询,旁的人自然也不敢冒昧。
不过这一次,皇帝却有心增补了,“军机处政务繁忙,也是到了应该增补一员的时候了。朕知道你们的夹带中很有些人物,看看哪个是人品、才干俱佳的,拿出来我们商议一下?”
祈隽藻和季芝昌都有点怦然心动,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北派的领袖,一个是南派的重镇,本身完全没有私怨,只是朝堂之中南北两派双峰对峙的局面初见端倪,很多事也就由不得自己喜好来决定了。
皇帝没有说错,赛尚阿不提,祈、季二人各自的夹袋中都很有些人才可供挑选,不过这时候皇上让他们提出人选,倒让他们不好决断。
京中六部首推吏部,按照往常的惯例,吏部尚书从来都是要挂军机行走的,不过祈隽藻身兼大学士,管着吏礼两部,若是再引一名吏部尚书入军机,则培植党羽的征状就太过明显了。这样的问题在季芝昌那里也是同样。南派式微已久,他很想援引一名南派的大员进来,只是碍于口舌,不好出言而已。
更有一节是,朝臣之中若论及帝眷,无有过于曾国藩的,而曾国藩又是他的学生,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到今天不过十二三年,资历尚浅,贸然推举,若是皇上准了便罢,一个不准,自己落得个荐甲用乙,平白的得罪了人,就更加的划不来了。想到这里,他还是决定把人情卖给祈隽藻:“浦公,皇上若是问及增补之事,一切请您老做主。”
祈隽藻也有左右为难之感,吏部尚书贾祯不论人望,资历都很可以引为奥援,而且贾祯身为北派大将,若真的能够把他引到自己旗下,一来为国求贤,二来北派壁垒可成,怎么想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不过季芝昌这样说话,却不敢全当了真,当下一拱手:“不敢,不敢。正要向九公请教,如今物望所归,不出曾贾,倘或不能兼收并蓄,取舍之间,请问九公于意云何?”
季芝昌更加深知治一经损一经的道理,所以他不置可否的一笑:“这两位都是负一时物望,难分轩轾,只好看上头的意思了。”
这番话对祈隽藻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凡事‘看上头的意思’,自然是最聪明的做法。
第二天,进到养心殿,见礼已毕,和皇帝谈了几件亟等处置的政务,皇帝就问起了军机处关于增补人员的想法:“朕昨天说过的事情,你们议过了没有?”
“是!臣等议过了。臣等公议,不论是资望,才具,无有过于贾祯、曾国藩的。请皇上择一而用。”
皇帝想了一下,这两个人都是在意料之中,却都不是他所要考虑的人选,当下说道:“曾国藩,朕记得他只有四十岁?如此年纪,又是刚刚担任部务,还是再磨练些时日吧。”
祈隽藻大喜!帝眷正隆的曾国藩不在候选之列,自然就是贾祯了。谁知道皇上慢条斯理的继续说道:“至于贾祯嘛。他还兼着上书房师傅的职衔,那边的事情也太过要紧,不宜过多的让他劳神。”
这便是把两个人都否决掉了,祈隽藻呆了片刻,立刻向上叩头:“皇上圣言极是。此等二人或以资历尚浅,或以旁务繁忙,诚然非枢臣所选。”
季芝昌心中好笑,祈隽藻满怀热情,谁知道被皇帝驳回所请,怕也是心头激荡,只听他这一番奏答语句之凌乱就可见一斑了!只是,两个人都给皇帝驳了,帝心所系,可有什么更恰当的人选吗?
正在想着,皇帝把话题突然扯开,谈到了另外一件事上:“上一年的时候,朕处置了穆彰阿,三朝老臣一朝得咎,朕心中也实有不忍之意。”
军机处几个人很是吃了一惊,怎么突然说起这件事了?难道皇帝有意让穆彰阿重回枢廷吗?“你们都是饱读了诗书的,和光同尘的道理自然懂得,朕也懂得。君臣在一起和和气气有多好?何苦弄到最后彼此难看?更且,穆彰阿当年任职上书房总师傅,与朕也有一段师生情谊。这就是为什么上一年八月的时候,朕会命人为他送去赏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