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齐书-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洲去人远,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昼有白云

徘徊檐户之内,又有香气及磬声,其日卒。年五十八。

刘昭与虬同宗,州辟祭酒从事不就,隐居山中。

庾易,字幼简,新野新野人也。徙居属江陵。祖玫,巴郡太守。父道骥,安

西参军。易志性恬隐,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辟为骠骑参军,不就。

临川王映临州,独重易,上表荐之,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民樵采麋鹿之伍,

终其解毛之衣;驰骋日月之车,得保自耕之禄。于大王之恩,亦已深矣。”辞不

受。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彖钦其风,通书

致遗。易以连理机竹翘书格报之。建武二年,诏复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世居江陵。测少静退,不乐人间。

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

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

州举秀才,主簿,不就。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

鸟,横斤山木?”母丧,身负土植松柏。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测答曰:

“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

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

就。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测长子官在京师,知父此旨,

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

所受。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

止祖炳旧宅。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

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

避不见。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

悦而退。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

唯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

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

不就。卒。

测善画,自图阮籍遇苏门于行障上,坐卧对之。又画永业佛影台,皆为妙作。

颇好音律,善《易》《老》,续皇甫谧《高士传》三卷。又尝游衡山七岭,著衡

山、庐山记。

尚之字敬文,亦好山泽。与刘虬俱以骠骑记室不仕。宋末,刺史武陵王辟赞

府,豫章王辟别驾,并不就。永明中,与刘虬同征为通直郎,和帝中兴初,又征

为谘议,并不就。寿终。

杜京产,字景齐,吴郡钱唐人。杜子恭玄孙也。祖运,为刘毅卫军参军。父

道鞠,州从事,善弹棋,世传五斗米道,至京产及子栖。京产少恬静,闭意荣宦。

颇涉文义,专修黄老。会稽孔觊,清刚有峻节,一见而为款交。郡召主簿,州辟

从事,称疾去。除奉朝请,不就。与同郡顾欢同契,始宁东山开舍授学。建元中,

武陵王晔为会稽,太祖遣儒士刘瓛入东为晔讲说,京产请瓛至山舍讲书,倾资供

待,子栖躬自屣履,为瓛生徒下食,其礼贤如此。孔稚珪、周颙、谢挷⒅率橐

通殷勤。

永明十年,稚珪及光禄大夫陆澄、祠部尚书虞悰、太子右率沈约、司徒右

长史张融表荐京产曰:“窃见吴郡杜京产,洁静为心,谦虚成性,通和发于天挺,

敏达表于自然。学遍玄、儒,博通史、子,流连文艺,沈吟道奥。泰始之朝,挂

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葺宇穷岩,采芝幽涧,耦耕自足,薪歌有余。确

尔不群,淡然寡欲,麻衣藿食,二十余载。虽古之志士,何以加之。谓宜释巾幽

谷,结组登朝,则岩谷含欢,薜萝起捯印!辈槐ā=ㄎ涑酰髟蓖馍⑵锸汤桑

京产曰:“庄生持钓,岂为白璧所回。”辞疾不就。年六十四,永元元年卒。

会稽孔道征,守志业不仕,京产与之友善。

永明中,会稽钟山有人姓蔡,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

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谪仙”。不知所终。

沈飗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飗士少好学,家贫,

织帘诵书,口手不息。宋元嘉末,文帝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

士,县以飗士应选。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有奇士也。”少时,飗士称疾归乡,

更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或劝飗士仕,答曰:“鱼县兽槛,天下一

契,圣人玄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

《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

勃来候之,飗士未尝答也。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各营

屋宇,依止其侧。飗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飗士入郡。飗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乃往停数月。永欲

请为功曹,使人致意。飗士曰:“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

忘其疲病。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

而死尔。”永乃止。

升明末,太守王奂上表荐之,诏征为奉朝请,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

中书郎沈约又表荐飗士义行,曰:“吴兴沈飗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

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薪,

行歌不辍。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尫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业行无改。

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

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垂。”诏又征为太学博士;建武二年,征著作郎;永元

二年,征太子舍人;并不就。

飗士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飗士

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

时人以为养身静嘿之所致也。著《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注《易经》、

《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

数十卷。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伪,乃自作终制。年八十六,卒。

同郡沈俨之,字士恭,徐州刺史昙庆子,亦不仕。征太子洗马,永明元年,

征中书郎。三年,又诏征前南郡国常侍沈摐为著作郎,建武二年。征太子舍人,

永元二年,征通直郎。摐字处默,宋领军寅之兄孙也。

吴苞,字天盖,濮阳鄄城人也。儒学,善《三礼》及《老》、《庄》。宋泰

始中,过江聚徒教学。冠黄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余年。隆昌元年,诏曰:

“处士濮阳吴苞,栖志穹谷,秉操贞固,沈情味古,白首弥厉。征太学博士。”

不就。始安王遥光、右卫江祏于蒋山南为立馆,自刘瓛卒后,学者咸归之。以

寿终。

鲁国孔嗣之,字敬伯。宋世与太祖俱为中书舍人,并非所好,自庐陵郡去官,

隐居钟山,朝廷以为太中大夫。建武三年卒。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祖父并郡掾史。伯珍少孤贫,书竹叶及地

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读书不辍。叔父е

与颜延之友善,还祛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

多依之。太守琅邪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征士沈俨造膝谈论,申以素交。吴郡顾欢敗觥渡惺椤分鸵澹溲荡鹕跤刑趵恚

儒者宗之。

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岁常旱,伯珍筮之,如期雨澍。举动有礼,过曲

木之下,趋而避之。早丧妻,晚不复重娶,自比曾参。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

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山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二年,

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馆东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尔而灭;

白雀一双栖其户牖;论者以为隐德之感焉。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辟议曹从事,

不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

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同郡楼幼瑜,亦儒学。著《礼捃遗》三十卷。官至给事中。

又同郡楼惠明,有道术。居金华山,禽兽毒螫者皆避之。宋明帝闻之,敕出

住华林园,除奉朝请,固乞不受,求东归。永明三年,忽乘轻舟向临安县,众不

知所以。寻而唐宇之贼破郡。文惠太子呼出住蒋山,又求归,见许。世祖敕为立

馆。

史臣曰:顾欢论夷夏,优老而劣释。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兆乎中世,渊

源浩博,无始无边,宇宙之所不知,数量之所不尽,盛乎哉!真大士之立言也。

探机扣寂,有感必应,以大苞小,无细不容。若乃儒家之教,仁义礼乐,仁爱义

宜,礼顺乐和而已;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儒家之教,

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

袭。阴阳之教,占气步景,授民以时,知其利害;今则耳眼洞达,心智他通,身

为奎井,岂俟甘石。法家之教,出自刑理,禁奸止邪,明用赏罚;今则十恶所坠,

五及无间,刀树剑出,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墨家之教,遵上俭薄,

磨踵灭顶,且犹非吝;今则肤同断瓠,目如井星,授子捐妻,在鹰庇鸽。从横之

教,所贵权谋,天口连环,归乎适变;今则一音万解,无待户说,四辩三会,咸

得吾师。杂家之教,兼有儒墨;今则五时所宣,于何不尽。农家之教,播植耕耘,

善相五事,以艺九谷;今则郁单粳稻,已异阎浮,生天果报,自然饮食。道家之

教,执一虚无,得性亡情,凝神勿扰;今则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岂有道之可名,

宁余一之可得。道俗对校,真假将雠。释理奥藏,无往而不有也。能善用之,即

真是俗。九流之设,用藉世教,刑名道墨,乖心异旨,儒者不学,无伤为儒;佛

理玄旷,实智妙有,一物不知,不成圆圣。若夫神道应现之力,感会变化之奇,

不可思议,难用言象。而诸张米道,符水先验,相传师法,祖自伯阳。世情去就,

有此二学,僧尼道士,矛盾相非。非唯重道,兼亦殉利。详寻两教,理归一极。

但迹有左右,故教成先后。广略为言,自生优劣。道本虚无,非由学至,绝圣弃

智,已成有为。有为之无,终非道本。若使本末同无,曾何等级。佛则不然,具

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途虽远而可践,业虽旷而有期。劝慕之道,物我

无隔。而局情浅智,鲜能胜受。世途揆度,因果二门。鸡鸣为善,未必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