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光荣与梦想-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开心。那时有个共产党叛徒叫惠特克·钱伯斯到华盛顿伍德利路阿道夫·伯利家里,密告政府里有人搞颠覆活动,可是伯利置之不理,如果麦考密克有所风闻,必定拚命打听。幸而此事暂时还没有人知道,但过后不久,麦考密克就有机会就这件事大做文章了。

联邦调查局局长J。爱德加·胡佛这时也卷进了一场斗争,他的对头不是别人,正是地方法院检察官托马斯·E。杜威。杜威认为调查局偷听电话是侵犯个人自由,曼哈顿区也有个高级警官说胡佛不过是“风头迷”,“坐在巡逻车上到处跑的著名戏子”。【“著名戏子”的原文是戴维·比拉斯科(1859?-1931年),他是美国著名演员、剧作家和演出主持者。——译者】胡佛不甘挨驾,回敬了一下:“共产党昨天在纽约开会,竟唆使两个最会写文章的人诬蔑我为百老汇的明星。”他出席美国退伍军人团代表大会,在会上说:“有些知识分子肆无忌禅,蛊惑人心,这不合乎美国传统。应该有人激于义愤,把妖言惑众的人公开揭露出来嘛。”不过,虽然杜威那时已宣布竞选总统,胡佛说这话也许还不是存心在竞选运动中打击他。

当时最畅销的歌曲唱片是希尔德加德的《深紫色》。弗朗基·西纳特拉还是每周为了二十五元拉开嗓门拚命唱,可是有一天晚上,哈里·詹姆斯的太太在旅馆收音机里听到他的歌唱,便开大音量,告诉丈夫说,“亲爱的,听听这人唱得多好啊。”哈里也赏识,于是开车到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镇,在一个叫做“村店”的路边小酒店里找到他,跟他签订了灌片的合约。他们灌的第一张唱片叫做《不能半心半意》,只卖了八千张,可是西纳特拉一家从此不愁没饭吃了。《孤胆骑警》,每周由一百四十个电台联播三次,有二千万人收听,……电影演员贝蒂·黛维丝、斯本塞·屈莱塞、弗兰克·卡普拉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导演了《名媛失踪》。……博比·布林因为嗓子变了,不能再演童角,十二岁就退休了。

在其他方面——或者如电影业所说,在金钱方面——好莱坞到了极盛时代。童星雪莉·邓波儿那时才十岁。最卖座的三个演员是米盖·鲁尼、泰隆·鲍威尔、斯本塞·屈莱塞。在广告里,每一部影片都自称“妙绝”,“惊人”,“迷人”,“哄动一时”。格拉曼在好莱坞大道盖了个中国戏院,水泥地板还没干,看见影界名人就请他在那里踩一下留个脚印。在战前银幕上,明星们演出的都是难以置信,美好非凡的故事。【以下所说都是影片里的情节。——译者】朱迪·加兰说服了骗子手弗兰克·摩根给胆小鬼伯特·拉尔打气;劳伦斯·奥利佛,戴维·尼文和曼尔·奥伯朗三人在《呼啸山庄》的大雾迷濛的沼泽地上你追我赶(高呼“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是影片《呼啸山庄》的主人公。——译者】吉恩·奥特里放声歌唱,赞美西部风光如何美好。罗伯特·唐纳特演《万世师表》,看了这部片子,人们觉得大英帝国似将永存不灭。克拉克·加布尔不讲礼貌,竟在克劳黛·考白特①小姐面前脱下衬衣,而且里边不穿汗衫,这叫棉织厂老板吃了一惊(在一周之内,棉织厂股票果然跌了八点二五元)。他后来在影片《飘》里又撒野大骂“他妈的”;这部片子在亚特兰大市初次放映时,竟吓得南方妇女联合会主席晕了过去。更糟糕的是,他还带头反叛查尔斯·劳顿,可是劳顿还口口声声叫他“克里斯琴先生”呢。

【①戏剧界这时有个有趣的特点,就是演员改名挽姓,免致人家看出祖先是外国移民。三十年后人们反对这样做,可是在三十年代,著名演员都装成英国血统的。目前这种习惯仍然存在,不过是好是坏,各人看法不同。例如多丽丝·戴原名是多丽丝·卡普尔霍夫、朱迪·加兰原名是弗朗西斯·古姆……(略)】

乔治·阿利斯仪表庄严,态度沉着,所以在影片里老是演历史人物。有一位督学说,三十年代的小学生,长大以后恐怕仍然以为历史上的大人物部是阿利斯那个样子的呢。在故事片里,他表现得比格拉德斯通【英国政界人物(1809-1898年),历任首相。——译者】还狡计多端,比达塔尼安和“三剑客”【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年)的小说《三剑客》中的人物。——译者】还足智多谋,比罗思柴尔德弟兄们【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著名犹太人财阀。——译者】还更挥金如土。不过,阿利斯所演的历史片虽是教人开心的,法国革命故事片可教人伤心。在《玛丽皇后》里,瑙玛·希拉不动声色地坐上囚车往断头台去。在《双城记》里,罗纳德·考尔门也坐囚车跟在希拉的后面。到了断头台,他便伸颈就刑。头还没落地,人们已经知道他“所干的是空前未有的好事,会得到空前未有的安息的。”【考尔门在影片里演西德尼·卡顿这个角色,卡顿因为爱露西,冒充她的丈夫代上断头台。本书原文暗用狄更斯《双城记》里的话。——译者】

※※※

这一年欧美两洲冬季都非常冷,是历史上有名的严冬。西班牙有一百万人死于内战。海因里希·希姆莱禁止美国《时代》周刊在德国发行,周刊出版商亨利·卢斯反而因此非常高兴。希特勒出过主意帮助设计售价三百九十六美元的“大众”牌小轿车,现在已经制成,他站在车前照相。(后来价钱涨了,可是式样未改。)1939这一年,美国同时开了两个世界博览会,要是你有钱的话,两处都可以去看看,有减价游览车可坐。不过虽有便宜可捞,却没有多少人这样做,多数人觉得着一个就够了,而且要看的是纽约的那个。另一个设在旧金山,叫金门博览会,设计是文雅大方的,航空表演惊险异常,采色泛光照明也别出心裁,可惜既没有新巧玩艺和华丽装饰,又没有传统派头和马戏之类的杂耍,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了格罗弗·惠伦这样的人。

惠伦那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但是每次在社交场所出现,上衣翻领上还是带上一朵栀子花。他是博览会的纽约市官方招待员。如果哪个前来参观的外国达官贵人得不到他亲自招待,献上一个纽约市门匙徽章,就觉得挺不光采(理应有此感觉),象是美国要跟他们断绝外交关系了。这个博览会叫做“明日世界”,是惠伦精心设计的杰作。他希望,无论游客要看什么,都能看到:上自名家艺术,下至裸体跳舞;新奇的如叫做“埃莱克特罗”的会说话、会抽烟的机器人;庄严的如用三百种不同语言译出的《主祷文》,总之应有尽有。博览会闭幕那一年,西德尼·M。谢莱特在《哈泼斯》杂志上写道:“这个博览会十分不统一,不谐调。有好东西,又有坏东西;愚蠢粗俗到了极点,聪明高雅也到了顶峰。”《纽约时报》记者迈耶·伯杰给它起一个名字,叫“疯人园地”。可是这个博览会设想虽然疯狂,布局却有条理,今天看来,它本身所具有的明确目标比其中的庸俗布置更值得注意。纳粹德国没来参加(这是唯一不参加博览会的强国),可是关系不大。总而言之,这个博览会在技术上非常成功,对于战后美国社会的发展影晌很大。

博览会里最成功的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全景”部分,每天有二万八千人来买票参观。他们一个个坐在扶手椅上,下面有输送带托着,缓缓往前移动十五分钟之久,沿途一边看着诺曼·贝尔·格迪斯所设想的1960年的美国风光,一边听着录音解说辞。格迪斯的对于未来的估计并不是全都准确的。他预料到了1960年,美国人会个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精力充沛,玩儿的时间比干活的还多。(没有提到黑人,他显然以为那时已经没有黑人了)那时美国人对衣服家具之类已不感兴趣,所以博览会里没摆出多少这样的东西,在未来的美国的乡村,公路宽广,纵横交错。汽车都有空气调节,售价却只有二百元。全国各地多数绿树成荫,最舒服的是住在村子里的人,全村只有一家生产单一产品的工厂,粮食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种的。

到了那时,发明家和工程师还要用一点原子能,可是主要的动力来源已经是液态空气了。望远镜功率极大,从地球看月亮,比现在清楚三百倍。癌病再也不是不治之症。人们平均寿命延长到七十五岁。房屋轻巧易拆,要是不喜欢,把它拆下丢掉就是了(丢到哪里去可没说)。大多数人都是中学毕业生。每个村子都有个机场,飞机不用就放进地下机库,要用就拿出来,上上下下都利用升降机。办公大楼和公寓大楼,每座高达一千五百英尺,四周有高速公路,能容十四辆车并排行驶。

约翰·布鲁克斯指出了格迪斯的设想的显著缺点,这就是他看不出三十年后在国内引起许多麻烦的城市问题。据格迪斯看,将来城市当中将有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过,全市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这样的城市设计是为了汽车进城更快,可是在哪里停车却没有安排。然而这恰好是格迪斯预测未来测得最准的地方,后来的实况正是如此,弄得我们无计可施。布鲁克斯说得好:“格迪斯梦想的天堂已经大致成为事实,但是糟就糟在理想实现之后,倒有点象是地狱了。”

※※※

1939年6月中旬参观纽约博览会的有不少外宾,其中有一位是说话结结巴巴的英国人,名为乔治六世。此人一身兼任奉天承运的大不列颠、北爱尔兰、以及其他属地的国王,印度帝国的皇帝,英联邦的元首,基督教的保卫者。陪同前来参观的还有英国王后(闺名伊丽莎白·安吉拉·玛格丽特·鲍斯·莱昂)和一大群仪仗人员、秘书人员、随从人员。惠伦一辈子最得意的大概是这一时刻了。他系着宽大的白领带,满脸堆笑,毕恭毕敬地领着英王到各处走了一圈,然后送他们上车直驶海德公园村罗斯福公馆去。

罗斯福那天尽地主之谊,亲自开车陪英国贵宾环游全县(汽车是“福特”牌特制产品,煞车用手扳,不用脚踩),请他吃红肠面包,还特意斟上英王要喝的“鲁伯特”牌啤酒。华盛顿有六十万人夹道欢迎;副总统加纳笑哈哈地说,“英国人来了!”凯特·史密斯也应贵宾的邀请,高唱《明月照山头》。没有什么铺张,可是政治意义极其重大。三个月前,希特勒已经夺取了捷克的残存国土,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现在想要让全世界知道,除向德国总理府拍发一些空谈原则的电报外,他还能做好些事情呢。他公开说,美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可是现在已经醒过来了,侵略者还是当心一点吧。但是德国元首照样对总统不客气,说罗斯福是“诡计百出的犹太人”,还说“罗斯福大人模样很象黑人”,可见“是个杂种”。

德国国会崇拜希特勒,美国国会可联合反对罗斯福,二者截然相反,白宫的人们想起就痛心。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不进攻弱国,据威廉·L。夏勒报道,希特勒果然在国会里严肃地保证,决不进攻美国,弄得“那些大腹便便的议员们放声大笑”。参议员奈伊是孤立派的代言人,他说这是罗斯福自讨没趣。中期选举时,罗斯福种下了恶根,这时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得到恶果:慕尼黑事件曾经震动全国,人们本以为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