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金鳞开-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事还没法解释,就连皇帝陛下亲自出来辟谣,也被人说是皇太子挟天子以令天下。

——实在不行就黄得功吧。

朱慈烺心中有了人选。黄得功是个粗人,小时候偷他母亲酿的酒喝,被他母亲责骂。后来辽东开战,他持刀夹在行伍之中,斩得两个首级,受赏五十两银子,回家对母亲道:“这是还你酒钱的。”虽然也算孝敬,但这么跟母亲说话在士人眼里就是“不孝”,就是跟母亲计较。

因为惯用铁鞭,每逢大战则冲锋在前,军中呼他为“黄闯子”。

这人在原历史时空中被高杰暗算,身边三百骑全都阵亡,自己也差点身亡。他因此上表朝廷,要跟高杰决一死战,后来史可法几经劝说,才将他劝了下来。由此可见,黄得功为了天下大局。也是能够忍辱负重、自我牺牲的。

可以说,四镇之中也只有黄得功算是忠义之将。

“如今黄得功正驻兵庐州、桐城一带,可命其直取九江,不让左军东进。”朱慈烺对黄得功的战斗力也颇为信任。原历史剧本里,左军就是被黄得功击败的。

尤世威等人也认为如此安排颇为可行,虽然黄得功人马不如左镇,但一攻一防,人数的劣势可以由城防来弥补。退一万步来说,只要黄得功节节抵抗,拖住左良玉。哪怕丢了南京也不要紧。

朱慈烺真正担心的是徐州失守。

徐州有丰富的水力可以利用。本身又是煤铁产地,交通枢纽,地方重镇……现在更是朱慈烺的冶金、铸炮中心。如果徐州有失,整个战争能力都会下降许多。

好在最多两个月。只要两个月左军打不到徐州。东宫主力就可以南下解决他们了。

“臣这就命军令部起草命令。转达兵部。”尤世威道。

现在大明有两种“官兵”,一种是服从军令部的军令,还有一种是服从兵部文移。前者自然是东宫嫡系。后者却是大明老兵。

“传达之后,总参谋部也要开拔前线,沧州设立行辕。”朱慈烺道:“我等这边有了眉目再走。”

尤世威领命而出。

崇祯帝对江南腹心发生的意外也是十分挂心,甚至超过了北面的天津战役。他的关注焦点在南京,自从洪武定都之后,南京一直是大明首都之一。而且太祖高皇帝的陵寝还在南京呢,万一被乱兵冲撞了,岂非子孙大不孝!

崇祯虽然已经做好了让皇太子监国的打算,自己即不退位也不掌政,但南京若是再丢了,那他可算是丢了两次首都的皇帝。

朱慈烺天天都要被崇祯召去询问左军行止,朝廷的对策,也算是格外耐心。不过他也乘着这个机会,给两个弟弟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军国大事。定王、永王也通过这事学会了看地图。

“殿下,外面有人自称是总督袁继咸的使者,请求觐见。”崇祯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侍卫一早就报说有人请见。

朱慈烺见是袁继咸的使者,当然是跟左良玉之事有关,当即宣见。谁知进来的却是个身穿大红道袍的道人。那道人见了朱慈烺,大大方方打了个稽首,自报家门道:“小道傅真山,受袁督所托,特向殿下禀报南边事。”

朱慈烺顿时对傅山的好奇心更大过了左良玉那边,问道:“你就是山西傅山?”

“正是小道。”傅山毕恭毕敬又施一礼。

朱慈烺走下宝座,请傅山入座,与他对面座谈道:“本以为先生山西隐修,怎会从南边来?”

“小道之前确实在山西修行,又得袁总督手书相招,加之家师首肯,去江西置办一些炼丹器皿,后便留在袁督幕府之中,充为赞画。”傅山说得不急不缓,心中却是奇怪为何皇太子这等高居九重的人物会关注他。

此时的傅山医术尚未大成,没有医圣的名号;剑术才刚刚开始学,而且这等微末尘技无非是行走江湖防身之用,更不可能上达天听;至于书法绘画,此时虽然略有薄名,但在大明一大堆的书画家中却也显不出峥嵘,还得等后人推崇才能登上神台。

所以傅山真正成名之事,无非就是当初为袁继咸鸣冤。此后,傅山淡泊功名之心,一直没有参加科举,直到崇祯十六年入李建泰幕府,希望助这位大学士从流寇手中平定山西。

傅山想了想,也就这两件事能然皇太子记得他。前者还要通过吴坏朗郑蛭笔蔽猱‘正是山西巡抚,援救袁继咸甚为出力。后者则是因为皇太子当时就在山西,大约从书院的同窗处听过自己的名字。

谁能想到自己竟会被后人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呢!

ps:历史分类月票榜的竞争真是让人胆战心惊,求月票支援啊~~~求推荐票~!

四三零期以忠义酬明君(四)

“袁督请朝廷且先不出兵。”果然是开门见山,傅山直截了当道明来意,呈上袁继咸给朝廷的手书。

朱慈烺展书阅读,见开篇既不是写给皇帝的奏疏,也不是写给自己的启本,而是含糊其辞,致拜朝中当事者当闻。说是手书,又有些议论文的味道。不过跳过这段,后面却是说自己不相信左良玉会反,愿意亲入左营,劝服左良玉回兵。

“袁督说:知恩之人罕有不义之心。这话我只能同意大半。”朱慈烺放下袁继咸的手书,道:“罕有,并非绝无,袁督为何有如此信心说左良玉必为人所诳骗呢?”

“殿下,”傅山不急不忙道,“左良玉此人,小道也曾见过。此人目不识丁,却能统领数十万大军。有前后三十六营人马,前五营亲兵,后五营降兵。一个目不识丁的将帅竟能将此些英豪握在手中,可知必有些本事。”

“有本事不代表不会谋反。”

“殿下所言极是。”傅山又道:“然则,一个有本事的将帅,手下又有精兵强将,若是真有反心,为何等到如今呢?”

“因为如今北面事急。”

傅山脸上闪过一丝疑惑,这让朱慈烺不由怀疑傅山并不知道天津之战的事。

虽然天津之战没有保密,但也没有登上报纸,刚从南边来的人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殿下,即便北面事急,如今也绝非左良玉谋反的好时机。”

“何出此言?”

“左良玉自去年冬日一病不起,到今年四月间,垂垂将死矣!他将平贼将军印给其子梦庚,惟愿其子承其意志。剿灭献贼。若不是恰巧有名医过境,为其开药延命,此时他已经是冢里枯骨,还有何谋反之心?”傅山道。

朱慈烺沉吟道:“那他现在如何?”

“早已油尽灯枯,只是勉强添油续命罢了。”傅山道。

如果左良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么为了个人野心而提兵作乱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那是左梦庚借其父之名作乱?”朱慈烺提出了另一个可能性。

“所以朝廷更无须急着用兵。”傅山胸有成竹道:“左梦庚并无乃父之能。他若是意图作乱,就是左镇将校也不会全跟他谋反。不等朝廷用兵,必然自败。”

“左镇之中,也有如此忠义之将么?”朱慈烺问道。

“左军号称三十六营大将,其中有副将马士秀者,追随左良玉多年,为人有义气。左梦庚若是欲图作乱,其必不从。”傅山道。

朱慈烺有些迟疑,道:“左梦庚在军中的声望不如马士秀么?马士秀即便有忠义之心。恐怕也孤掌难鸣吧。”

“只要马士秀不从,左军必不能渡江。”傅山言之凿凿。

“军国事绝不可信口而言啊。”朱慈烺并不喜欢智谋之士只给个答案的习惯。这要在数学考试里,你最终结果即便是对的,但跳过中间步骤,宽容点的老师给你个一分,较真的老师一分不给。

“因为马士秀权掌左军舟师。”傅山道。

“哦。”

朱慈烺这下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哪里有那么多长江大桥可以走?实际情况是整条长江都没一座大桥。现在要想渡江,只能靠摆渡。

马士秀既然掌握着长江舟师。自然可以保证不让左梦庚做出傻事。

“左良玉这事吧,最麻烦的不是如何平息。”朱慈烺起身摇铃。命人送来茶水,又端了自己的杯子喝了一口,方才道:“如何不让他成为第二个东江镇才是关键。”

毛文龙死后,原本跟着毛文龙反清的东江将领无家可归,最终投入死对头的怀抱。诸如孔有德、尚可喜,那都是跟满清有不共戴天血仇的人物。后来却成了铁杆汉奸,这也不能不感叹大明这边有人逼人太甚了。

在原历史剧本中,左良玉死后,左梦庚被黄得功击败,旋即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现在没有清军南下。那么左梦庚若是依旧被击败,只有返回驻地和流窜河南、南直两个选项。如果他去河南,那正是撞在刀口上,很快就会被追来的山地师剿灭。

如果他在淮河一带成为流贼,乃至于他的部将各据山头,这才是最大的祸害。

“所以殿下尤须谨慎用兵。若是将其打散,恐怕更不好收拾。”傅山道。

“我倒觉得,如果不打他们,他们说不定就散了。有个强敌在外,他们倒还能抱成一团。”朱慈烺毫不掩饰,道:“可惜现在的问题是我实在抽掉不出兵力来。”

傅山从小就是人中俊杰,相传他六岁之前只吃黄精不吃饭,是个神仙一样的人物。在他的人生阅历中,与人交流只有两种形式:他服从别人,比如师父郭真人;别人服从他,比如他接触到的许多许多人。

此刻自己既不想屈从,却又不得不顺着那人思路走,这种情况实在是人生罕见。

关键的是,傅山不得不佩服这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皇太子,丝毫没有外界传说的暴戾、反复、阴险……一切都如同挚友一般,坦诚布公,言辞真诚。

“殿下所虑的确有道理。”傅山道:“但此刻袁督已经去了左良玉营中,若是朝廷兴兵,怕是袁督不能安然而退。”

即便是看在傅山的面子上,也不能随便牺牲袁继咸。何况袁继咸可是跟文天祥、谢枋得齐名的民族英雄,出于个人感情也该保全他性命。

“兵是必须得出的,否则日后藩镇谁还将朝廷放在眼里。”朱慈烺起身道:“不过出兵未必要狠打。如果左军不过江东,我可以让黄得功以守城为要。”

“那如何平息此事呢?”

“左氏敢此时行险,不过是自以为有内应罢了。只要除了他在南京的内应,他未必敢轻举妄动。”朱慈烺再次将目光放到了江南。只要江南偃旗息鼓,对左良玉或是左梦庚而言,都不啻于釜底抽薪。

“原来殿下早有计较。”傅山不由钦佩道。

“我原来的计较是派黄得功驻兵九江、安庆,只要一时挡住左军,等北事平定再调大军南下。”朱慈烺叹了口气道:“而且我也不想这么早就动江南。”

“这是何故?”傅山所站的位置局限了他的眼界,不能看到全天下的大局。

现在江南虽然形同外域,但好歹每年粮税还是能收一部分上来的。朱慈烺此刻又在安排市舶司的事,正是建立信任基础的时候。这些势家大族在分吞利益的时候如狼如虎,在没吃到肉之前却都谨慎得如兔如鼠。

若是力量大了,可能吓到他们;若是力量小了,他们不以为然。

这轻重分寸实在不好把握。

朱慈烺此刻才深刻体验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傅山当然还不足以介入如此顶端的国家战略层面,所以朱慈烺只说了四个字:“不是时候。”

现在不得不变一变了。

朱慈烺让傅山先行南下,收罗江南地方的各种报刊。同时传令给田存善,让他联络各报,集中宣讲江南有人散播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