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这个年号,脑海里有两个印象。其一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岳阳楼记第一句的“庆历四年春”,以及“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滕子京还没有谪守巴陵郡,那么范仲淹应该还没有被贬,庆历新政应该还没有夭折吧?

    孟韬心中揣度,片刻后又暗中腹诽: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去投奔某个历史大牛,或者直接去朝堂上大显身手?

    孟韬轻轻一笑,这些离自己都有些太遥远了。

    兴元府离东京汴梁城有多远不好说,但一想到要靠两条腿翻越巍峨的秦岭,孟韬便直接败退了。

    何况宋仁宗在位时期,大宋人才辈出,吕夷简、范仲淹、庞籍、富弼、韩琦、文彦博,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牛人?

    文坛领袖有欧阳修,晏(殊)相公的词传唱天下,坐堂开封府的包拯,暂露头角的狄青,将来还有拗相公王安石,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再往远了,还有苏家兄弟、曾巩、王韶

    总之,这是一个文华璀璨,牛人辈出的时代,哪有一个少年郎指手画脚的地方?而且压根没有这样的机会。

    凭借穿越者的优势,兴许算得上“文韬武略,才学出众”,但孟韬还是觉得,庙堂之地想要踏进去不容易。

    以前的孟韬一直勤学苦读,似乎志在科举,结果成了个书呆子。而今这条路肯定不适合自己,一看到那些经史子集就有些发蒙。

    虽说“东华门外状元唱名”在这个年代是无上荣耀,但人得有自知之明,得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再做梦。

    可是,不出去看看大宋的繁华,不见见那些名垂青史的牛人;偶尔耍耍威风,秀一秀穿越客的优越感,好似白来大宋走了一遭,仿佛也有辱穿越者群体的名声。

    再者,老爹孟诚在好水川死在西夏人的铁蹄之下,也要无动于衷?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总不能枉为人子,不忠不孝吧?

    唉!

    这人啦,不能胸无大志,却也不能好高骛远,可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却很难把握。

    立志这件事,不容易!

    以后的事,谁知道呢?想那么多太累。虽说孟韬在祖母面前侃侃而谈,说什么好男儿志存高远。但眼下,他就想打理好家业,挣点银钱,让祖母安享晚年,妹妹平安长大,在青山绿水间做个怡然自得的小地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了,邂逅三两个美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是很必要的。不过就眼下这幅身板,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得加强锻炼啊!

    既如此,趁着风和日丽,去爬一遭定军山吧!一来去看看自家的茶园;二来,生活在定军山下,怎么能不去拜拜诸葛武侯呢?

    前世孟韬总以为武侯墓和武侯祠在一起,可上了定军山才知道,这里只有陵墓,祠堂还在汉水对岸。

    武侯墓冢前有书案梁、后立笔峰山,左是土地岭、右为武山岗,四方拱卫。眺望远方,可见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拱卫着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的墓冢,故有“九龙捧圣”的说法。

    孟韬不由感慨,不愧是诸葛武侯归葬之穴,果然是风水宝地啊!

    只是相传诸葛亮有七十二疑冢,定军山这一座不知是真是假?该没有哪个摸金校尉敢打武侯墓的主意吧!

    后世所看到的武侯墓祠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的,至于坟前那两块碑分别是清朝的陕西巡抚,以及与甄嬛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位果郡王所立,此时自然是看不到的。

    不过汉柏古松“犹在”,清幽古朴,墓后的两株汉桂繁茂浓荫。大殿犹在,虽然残旧,却未破损倒塌,殿内诸葛武侯的雕像虽有掉漆破损,却依旧宝相庄严,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护卫在侧。

    孟韬并不确定这些建筑是否为八百年前初建时的那些,但有人时常维护打理倒是真的。定军山下有个村落复姓诸葛的人不少,据说是诸葛亮的后裔,他们留居守墓肯定时常来祭扫维护。

    孟韬先走马观花般四处逛逛,当作是旅游,以弥补前世未能完成团体共游的遗憾。最后才在诸葛亮坟前躬身一拜,虽说对丞相“二出祁山,劳民伤财北伐”的做法有些不大认同,但这并不妨碍对蜀汉丞相的崇敬之情。

    相对于出师表,孟韬更欣赏隆中对,那些兵法谋略鞭辟入里,少有人及。再加上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武侯便值得尊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话真不是白说的。”孟韬感慨一声,转身离去。

    不想一回头,恰好遇到一个胡须依稀发白的文士踏入殿中,看那颇为斯文的装扮,便知不是寻常农户商贾,而是读书人。老年文士身后随行的两三个小厮还带着些许祭品,孟韬猜想,多半是路过的文人墨客来祭拜诸葛亮。

    这个年代,探访古迹,凭吊古时贤者乃文人骚客一大爱好。尤其是拥有众多“粉丝”的诸葛亮,时常有人前来凭吊祭扫,定军山下的居民早就见怪不怪了。尤其是清明前后,要是没人上定军山,那才是稀奇。

第四章 融入大宋的契机() 
孟韬出了武侯墓便直奔自家茶园,孟家在定军山有百多亩茶园,是家产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家之主”,不前去看看怎么能行?

    可当看到偌大的茶园里空无一人,而且杂草丛生时,孟韬满腔的热情荡然无存,心头还浮起了好几个问号。

    春分刚过,天气转暖,下个节气就是清明,这时候不该是采茶的最佳时机吗?

    明前茶放在后世,是极受推崇的精品,价格不菲,在大宋难道一文不名?要不怎么没人采茶呢?不只是自家茶园,附近的茶山上似乎也没几个人

    很反常的情况啊,孟韬觉得自己可能忽略了什么。

    “韬哥儿!”一个中年男人从山道上一瘸一拐地跑过来,很及时地出现在孟韬面前。

    “瘸子叔?这茶园怎地”孟韬认得此人,是村东头渔民张老五的哥哥,因为瘸腿,人称张瘸子。

    “韬哥儿,对不住,今年这茶叶茶园暂时荒废,老汉得空便私下下山,去我兄弟那帮帮忙,挣点零钱。”

    孟韬不解道:“茶园怎就荒废了?”

    “呃,韬哥儿,这个”张瘸子有些诧异,看神情大概是在想,孟家小郎君果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生意上的事竟一点不知。

    张瘸子无奈道:“韬哥儿,大宋朝廷行茶政之法,茶叶虽是茶农种植采摘,但要由官府收购,然后转卖给商人销售,除了大宋境内,主要是销去西北卖给党项羌人。

    前几年还好,自打西北起了战事后,官府便不许再和党项人做买卖,这茶叶的销路便不好了,尤其是诚大爷死后以往一斤茶随便卖几十,甚至上百文钱,但现而今在兴元府的茶市上,听说十文一斤都无人问津,茶农们哪里还有心思采茶”

    张瘸子一番话有些囫囵,但孟韬还是慢慢理清了头绪。主要是两层意思:其一,大宋的茶叶和盐铁酒矾等物一样,都是官营的。

    茶农只能卖茶给官府,商人只能从官府手中购茶来销售,做二道贩子。显而易见,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大宋朝廷拿走了。

    其二,兴元府产出的茶叶多是运送到北方,和党项人互市贸易,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

    但自打几年前,李元昊建国称帝,和宋朝开战,边市榷场关停。以至于兴元府,乃至蜀中的茶叶出现滞销情况,茶叶价格暴跌。没了利润,茶农也就无心经营,继而导致大片茶园荒废。

    “可惜啊,这大一片茶园,以前的收成应该不比江边那些良田少,如今荒废,生生断了一条财路啊!”

    孟韬当真有些肉疼,老爹孟诚当初之所以发迹,主要靠的就是这片茶园。倘若茶叶销路依旧,当真可谓财源滚滚,便可放心地当个小财主,不至担心坐吃山空。

    “是可惜了,老汉腿脚不便,蒙诚大爷怜悯,靠着打理茶园过活,如今一事不做,也就没了进项(收入)不过靠着府上的关照,再帮我兄弟做点零碎活计,倒也不至饿了肚子。

    不过其他茶农日子可就未必好过了,有一二亩薄田还好,否则生计都没有着落。听说定军山不少茶农都离了家,靠在附近各地做短工为生,有的甚至靠乞讨度日;

    有的人家实在揭不开锅,甚至把女儿卖去勾栏(青楼)里我那狠心的妹夫为了给几个儿子换点粮食,就把我那可怜的外甥女卖了”提及此事,张瘸子伤感不已,忍不住当场落泪。

    呃,为什么会有这么操蛋的事情?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家里缺粮断顿时,但凡有一口吃的,基本都先紧着儿子,饿死女孩的事情常有发生。

    至于卖女养儿,并不算什么稀奇事,那些女孩若被卖作婢女倒也罢了,童养媳兴许也还算好,卖去勾栏的天知道会是什么光景。

    以前只是从书本网络上看到类似说法,而今却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眼前。秦巴山间,汉水谷地已算是富足的鱼米之乡了,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他自然条件恶劣些的地方,还不知道何其艰难!

    在这个年代,对许多人而言,吃饭真的很难,生活当真不易!

    “瘸子叔莫要着急,此事我会想办法!”孟韬不愿意放着一只金鸡不下蛋,茶农的贫苦以及那些可怜女孩的遭遇,也让他动了些许恻隐之心。

    也许该做点什么,“彷徨无志”的孟韬仿佛找到了头绪,找到了真正融入大宋的契机。

    “多谢韬哥儿!”张瘸子轻声道谢,但并未太当真。毕竟孟韬一向柔弱,印象里一直就是个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书呆子,哪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该有的客套不能少,张瘸子客气道:“韬哥儿一路登山,渴了吧?若不嫌弃,去老汉的草庐喝杯茶吧!有半月前采下的今岁新茶,还有老汉今晨新打的泉水。”

    “好啊,定军山的茗眉茶清香怡人,明前茶应该更胜一筹。”孟韬确实有些口渴了,而且在青山绿水间的茶园里品茶,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

    张瘸子头前引路,领着孟韬来到茶园旁的一座草庐前。红泥小火炉放在小石桌上,煮上一壶山泉水,旁边备着一套质地不错的茶具,像是耀州窑产的青瓷。

    奇怪的是烹茶的原材料似乎太过丰富,除了茶叶之外,还有葱、姜、枣,盐,以及些许叫不上名的香料。

    恍惚间,孟韬想起了古人的饮茶之风,仿佛就是要加这些佐料的。孟韬不由眉头大皱,这完全就是黑暗料理,绝对难以下咽。

    “瘸子叔,你只管烧水就是了,这茶我自己来沏!”孟韬急忙拦着张瘸子,亲自动手洗茶、沏茶。

    “呃,韬哥儿是!”张瘸子脸上略有尴尬,初时还以为是孟韬嫌弃自己粗手笨脚,或者不干净。不过看到孟韬那简便的泡茶之法后,神情便放松了许多。

    “诚大爷在时,也喜欢坐在山上自己动手烹茶,这些器皿便是当时留下的,只是手法与韬哥儿不大一样。”张瘸子也算是孟家的老人,想起昔日孟诚在时的情景,多少有些感触。

    孟韬叹道:“手法不同,口味喜好有所差异罢了,父亲钟爱浑厚,我喜清恬,品茶因人而异,一样的茶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