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沿着诺尔河而上,返回英国查塔姆海军造船厂进行大修时,沿途的河岸上观者如云,一片震天的欢呼声。英国海军大臣和一些海军部官员亲自登上“海州”号慰问中国海军官兵,在一些英国记者看来,英国海军大臣的热情近乎于谄媚。中国海军官兵们不知道的是,一首颂扬他们在“第二次赫尔戈兰之战”中的英勇表现的诗歌已经开始流传,描绘中国海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画像也很快会在伦敦销售。
对于不了解过程只在乎结果的大多数英国公众来说,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自日德兰海战以后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在这次海战当中,协约国海军共计击沉德国海军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扫雷艇1艘,重创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对英国海军来说,他们在日德兰海战的惨败又得到了补偿,但这样的胜利也并不是全无代价,在这次海战中,协约国海军损失了2艘战列舰(英国的),4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日本的)。
这次海战的胜利毫无疑问的给英国公众打了一针兴奋剂,使英国人重新从对战争的绝望当中挣脱出来。这次胜利的结果意味着对战争至关重要的制海权又重新回到了协约国手中(不是英国),《泰晤士报》、《每日电讯》都用大字标题醒目地报导了这次胜利,一些报纸甚至用“第二次特拉法尔加”来形容这次海战。
但对于一些军事观察家们来说,这次辉煌的胜利也暴露出了协约国海军在作战、通讯和协同等方面的很多问题:由英美海军军官率领的中国海军官兵虽然战斗意志高昂,表现出色,但因为缺少足够的编队作战经验,以及通讯方面的失误,使这场海战由预想的主力决战变成了一场各自为战的混战,而混战发生的地点又是礁石和水雷密布的赫尔戈兰湾更进一步的增加了战斗的危险性。而日本舰队的吝啬和自私自利使得计划中的支援兵力形同虚设,无形中增加了协约国舰队的损失。
这次海战的结果也证明,美国为中国战列舰制造的406毫米舰炮在战列舰之间的决战中具有一锤定音的威力,中国大型快速战列舰的压倒优势在此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证明了高速主力舰在前卫战中的重大作用。中国轻巡洋舰配备的150毫米炮在轻巡洋舰之间的交战中也占有上风,由此英国海军后来更多的增加了轻巡洋舰上的6寸炮的比例。
对于“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的意义,后世的史家鲜有评述,因为这场海战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都和日德兰大海战相差甚远,但仍然有不少学者对这次海战对欧亚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出了很多启示。
很多研究者们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海军主力尽出,前往欧洲参战,为中国后来成为巴黎和会“六大国”之一和同日本并列为亚洲两大强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在远东只剩下寥寥几艘老式战舰,面对神出鬼没的德国袭击舰,防御方必须拥有足够的巡逻舰只才能抵御,而此时大英帝国海军主力全都集中于本土,能够用于拦截德国袭击舰的舰艇很少,结果使海上航线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为了安抚暴跳如雷的英国商会和议会党派,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向英国公众保证,英国在远东的盟友日本会弥补这个战略缺口。然而面对企图独霸亚洲的日本盟友,英国内阁就是否邀请日本海军协助护航产生分歧。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就曾直言不讳的说:“不能让日本海军参加进来,因为日本的野心很大,它不仅要吃掉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还想把所有欧洲国家的势力赶出亚洲并取而代之。”
对于是否邀请日本参战,英国人一直举棋不定。但从1914年底开始,随着德国海军加强袭击行动,特别是逐步推行“无限制潜艇战”,处境异常困难的英国不得不改变初衷,央求日本参与协约国海军的护航行动。不料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却摆起了架子,拖延出兵欧洲的决定。到了1916年,德国海军采取新战术,让潜艇在一系列协约国港口外秘密布雷,导致大量协约国商船沉没。当年2月,英国政府再次向日本发出正式求援,日本人这才派了一支驱逐舰队前往新加坡,负责守卫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至1917年初,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日益猖狂,英国商船的建造速度都赶不上被击沉的速度。为挽救危局,英国直截了当地希望日本派军舰参与印度洋和地中海水域的护航任务。面对英国的急切求助,日本人却把价码抬得更高了,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不仅要求英国在未来战胜德国后完全承认日本在太平洋岛屿上攫取的既得利益和在中国的“特殊利益和地位”,同时还要英国在未来重建的国际关系中支持日本的大国地位。
英国人对于日本人的狮子大开口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而日本入侵中国的失败使得英国人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而中国成功战胜日本的侵略使英国朝野不少人改变了对中***队的看法。英国政府为了换取中国派出海陆军支援欧洲战场,在私下向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政府开出了“外交支票”,答应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协助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全部主权。事实上,英国拉拢中国参战的条件和盟友日本的要求是自相矛盾的,但经过仔细权衡利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最终选择倒向中国,这为后来日本在1922年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总失败”埋下了伏笔。
尽管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满意答复,出于对战后日本利益的考虑,日本政府还是决定参战。1917年3月,日本正式向欧洲派遣了第一支舰队。这支规模不大的舰队穿过印度洋,于4月4日到达亚丁湾,先在该水域护送法国商船转运中国陆军士兵到非洲吉布提登陆,然后继续北上。到5月初,日本海军的护航舰队抵达英国统治下的地中海要塞马耳他,并以此为基地,保护协约国通往法国马赛、意大利塔兰托和埃及各港口的交通线。
在日本舰队到达马耳他的时候,恰好是协约国在地中海性命攸关的时候,当时协约国商船的损失量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00余万吨,仅1917年4月就损失了21。8万吨。英国人甚至考虑放弃地中海航线,日本舰队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日本护航舰队的作用很快便被来自于美国的中国海军战列舰队所抵消了。
在日德兰海战结束后,损失惨重的英国人迫切需要大型战舰保卫本土,英国人一再向盟国求援,但英国人的盟友日本人却始终不肯派大型战舰前来。和日本人的表现相反,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却十分积极主动,美国海军先后派遣4艘战列舰到达英国。而尤其让英国人感激的是,中国海军不但把国内仅有的一点海军家底——几艘老式巡洋舰送到了英国,还把最新在美国订购的6艘大型新式快速战列舰也派了过来。
英国人对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一直抱有怀疑,哪怕这支来自东方的海军突然多了6艘强大无比的战列舰,英国人认为中国水兵很难驾驭这些新式战舰,但在“第二次赫尔戈兰湾海战”结束后,英国人则不再怀疑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日本在欧洲的战争中还是出了力的,但由于中国对战争的贡献要远远的大于日本,而且随着日本侵略扩张野心的恶性膨胀,再加上支持中国的美国在英国外交领域中的地位超过日本,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最终还是选择支持了中国。在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依照美国的意愿,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之后又处处冷落日本。而恼羞成怒的日本则悍然的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并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倒向了纳粹德国。
如果没有1918年7月这一天的这一场海战,也许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会走上另外一条轨迹。
北京,海军部。
得到欧洲海战大胜消息的刘冠雄合上了手中的报告,一夜未曾合眼的他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深吸了一口气,来到了窗前。
此时正是清晨,一轮红日已经从天边升起,给远处新华门广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色“x”字国旗渡上了一层金辉。
阵阵的清风吹来,让他的兴奋的头脑一点点的恢复了往日的清醒。
自从得到战列舰队扬威异域的消息后,他就一直感到难言的激动和兴奋。
作为一名参加过甲午大东沟海战的老海军战士,他深深的知道,从这一天起,“北洋之后无海军”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此时的刘冠雄,一想起那个神秘的年轻人,就有一种身在梦中的感觉。
刘冠雄此前也从未想过,自己为中国建立一支大海军的梦想,会在这个年轻人手中实现。
刘冠雄转身来到了文件柜前,将柜门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厚厚的档案袋,档案袋有些破旧了,但上面的大字标题仍然清晰可辨。
刘冠雄打开了档案袋,取出了里面的文件和表格,目光禁不住湿润起来。
“海军部呈第一次置舰计划”
“中华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呈:海军第一次制舰计划案一册”
“第一、守防计划”
“附表1:各要港守防舰艇营库厂坞分配表”
“附表2:守防舰艇及营库厂坞分配人额及年费表”
“第二、巡防计划”
“附表3:巡防舰队分配舰船概述如下:第一队包括战斗巡洋舰2艘、一等装甲巡洋舰2艘、二等穹甲巡洋舰4艘、三等穹甲巡洋舰6艘、侦察巡洋舰2艘、运输船2艘;第二队包括一等装甲巡洋舰4艘、二等巡洋舰4艘、三等巡洋舰6艘、侦察巡洋舰2艘、运输船2艘;第三队与第二队相同。”
“附表4:巡防舰队分配人额及年费表”
“附表5:海军第一次制舰艇费按年分配表”
“附表6:守防舰艇营库厂坞大小舵力制费表”
“附表7:巡海舰队大小能力制费表”
“战斗巡洋舰规格:排水量:26000吨,舰长:590英尺,舰宽:90英尺,吃水:28英尺,速率:28节,马力:30000匹,护甲:12吋,主炮:13。5吋10尊,副炮:6吋快炮14尊,3磅快炮6尊,鱼雷管:4,机关:特尔滨机,每艘制费:210万镑,只数:2,制费总数:420万镑。”
“装甲巡洋舰规格:排水量1万吨、24节、7。5英寸炮4门、6寸炮6门、3磅炮25门,单舰造价80万镑。”
(一百七十一)南征
(一百七十一)南征
“附表8:现在与将来之经常费及舰艇艘数吨数比较表”
“参谋部呈《民国三年至十年第一次造舰计划案并理由书》(中华民国二年四月五日):”
“……制舰之要在于衡趋势、审敌情、量国力。观于三国协商(协约国)与三国联盟,其维持海军之军事者若何?英德违言与日美竞争,其苦心经营海军者若何?殖民商业之发达、巨舰大炮之采用,地无东西,国无大小,靡不集全力于此,以图生存,如是则趋势明矣。再战再胜,执东亚之牛耳,同盟、协约居列强之中枢。北据镇海,以窥燕都,南挟台澎,以伺闽粤。以十万虎貔之将士,挟八十万之新式铁甲,横行黄海,据门户而进窥堂奥。此敌不摧,国何以立?顷者,政海风潮,桂氏去位,山本继之,易陆以海,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