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植-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可见田豫在百姓心目之中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且值得信任。
再者,士卒们只以为自己二人乃是寻常百姓。
值此乱世,士卒对百姓如此有礼,实在少见,这是发乎内心的尊重,这一点曹军都难以做到。曹军或许因为曹操颁下了严苛的军纪,故而才对百姓秋毫无犯,然而这跟眼前这些士卒发自内心的尊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只是踏入渔阳城短短半个时辰,但是对于田豫,曹植已经充满了好感。
赵云听着士卒的话,却是连忙抱拳回礼道:“在下乃是田大人故友,这次不得已落难来投,麻烦二人向田大人通传一声。”
两名士卒对望一眼,其中一人便说道:“请问这位大人名号,我等也好去通传。”
赵云答道:“就说常山故交即可。”
士卒点了点头,抱拳道:“稍待!“随即就转身走了进府。
曹植见到,却是想再了解一下田豫,那士卒道:“这位兄弟,你们真是有礼,我们一路而来,见过那些随意抢掠的河北军可不少呢。”
那士卒听到,脸上闪过自豪的神色道:“这皆是田大人管治有方,田大人跟我们说过,我们作为士兵,责任就是要保境安民,不可侵扰百姓,而且要对百姓有礼,那么才能得到百姓敬重。田大人的教诲,我等都谨记于心。”曹植闻言,心中再次默默点头。
正谈话间,一名穿着儒雅的中年文士却是从府内大步走了出来,当他见到赵云的时候,神色却是变了数变。而目光落到曹植身上时,更是闪过了异色。
曹植见着,心中暗惊道:“他知道我的身份了?”
然而那边的中年人并没有理会曹植,反而对赵云道:“贤弟别来无恙。”
赵云连忙抱拳道:“一切安好。”听到这对话,曹植自知道眼前这中年人必定是田豫了。
田豫点头道:“此处非说话之地,我们入内再详谈吧。”说完朝曹植轻轻点了点头。
曹植会意,拱手道:“如此就打扰田大人了。”
说完之后,二人便在田豫的带领下,进了宅子。当进得大厅,坐下并挥退左右之后,田豫的目光直接掠过赵云,直直地盯着曹植,凝声说道:“曹子建,你果真大胆,好好的蓟县不呆着,竟来吾这渣阳。难道就不怕吾将汝绑了,送到耶城吗?”
闻言田豫此言,曹植暗叹道:“果然被识破了。”但是对于田豫那威胁之言,混没有在意,轻笑着重新起来见礼道:“小子曹植,见过国让先生。”
田豫见到曹植对于自己威胁之言没有半点在乎,却是冷笑道:“人言曹子建乃当世才智之士,不想还胆识过人,田某这次算是见识了!“
曹植听出田豫的嘲讽,不在意地微笑道:“国让先生过誉了。”说完缓缓落座。
曹植如此心性,却是让田豫高看一眼。只不过他目光并没有在曹植身上多停留,而是瞥了一眼赵云,无奈地说道:“子龙倒好,久未与吾这个老友相见,如今再见却是弄了这么一个麻烦与吾。”
赵云听得,笑了笑道:“国让所言差矣,云将四公子带来,可是给国让实现理想的机会。”
田豫跟赵云也算知交,两人以前没少谈论天下大事与理想。闻得此言,田豫眼眉一挑道:“难道子龙觉得,他比刘玄德更好?”
赵云听着,凝声道:“这个云不知,但云并没有后悔!”
田豫闻言,沉吟了许久,忽然眼睛一瞪,怒喝道:“子龙,你倒好,吾本意让你去投玄德,汝投了曹子建不算,此次还将麻烦给吾引来,莫非真要陷吾于不义?”(未完待续。
曹植第三百九十二章孤身往渔阳(正文)
小说阅读下载尽在中文网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8yt/
' '
第三百九十三章 激辩田豫
第三百九十三章激辩田豫
听到田豫言及,是他建议赵云去投刘备,曹植倒是记起了刘备还在公孙瓒麾下的时候,田豫曾经有一段时间跟过他,二人关系很是不错。后来田豫因为老母病重要回家,离开之时刘备还哭得死去活来。
诚然,曹植有些讨厌刘备动不动就哭,但是不得不说,能让刘备这厮牺牲眼泪的人,都是大才中的大才。再结合入城以来见到的一切,曹植倒是确信田豫绝对又是一名顶级才智之士。
现在曹植的手下虽有司马孚和蒋济,二人潜力很大,然奈何二人年岁偏小,智谋也不如历史上的巅峰,更遑论阅历等方面了。而现在的田豫,正处于人生巅峰时期,若能说服他相投,不仅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对付起张颌和许攸的组合来,就更有把握。
想到这里,曹植不等赵云开口,拱手道:“先生此言差矣,子龙带来的并非麻烦,而是机遇!”
田豫不停拿赵云这个熟人来开刷,也是为了在谈判中占优势。而且他深知赵云秉性,并非那种喜欢争论的人。只不过曹植显然也看出了自己的打算,横插一脚不让自己增加气势。但他也不在意,哈哈一笑道:“人言曹子建巧舌如簧,辩才无双,今日吾倒是要见识一下。”
田豫直言迎战了,旋即一摆衣袖道:“如今曹公子可是袁将军头号敌人,田某则是袁将军麾下部将,子龙将曹公子带来,可不是将麻烦带给田某?”
曹植闻言,轻笑道:“国让先生此言差矣,袁本初只乃冢中枯骨,没几天活了。相反,本公子则前途光明。本公子到此,正是给国让先生机会,舍枯骨而走光明大道,岂不是机遇?”
田豫不屑一笑,说道:“原来曹公子此等妄自尊大,而不知自身处境之人,吾倒是为子龙不值。”
曹植神色不变说道:“国让先生又何以断定植是妄自尊大?”
田豫抬手虚空一划,说道:“现在曹公子看似立足幽州,威慑袁将军后方。殊不知早已身陷重围,南有张yV十万大军北上,东南有袁显思大军围堵。西面乃并州之地,只需袁将军一纸调令,高干数万大军将出雁门关南下,而东北面则有我渔阳三万大军。如此形势,绝对是死局中的死局,难不成曹公子有破解之法?”
曹植闻言,淡笑道:“倒是被国让先生料中,本公子确有破解之策。此时寒冬将至,张yV大军才刚从邺城出发,途中还要经巨鹿、中山等地。只怕未到幽州,大雪早已封路。再者,本公子早已与黑山张燕联络,张yV来幽州,只怕先要面对黑山军的连番骚扰。即便能入幽州,仍要分出大部分兵力保卫粮道。如此一来,张yV能用之兵,就真能夺回幽州?”
听到曹植提到张燕,田豫没有半点意外。公孙瓒败亡之前,都有联络张燕,现在的曹植,又岂会不联这个跟袁绍有死仇的家伙。张燕的黑山军活动于并州以及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一带,恰好卡住了张yV进兵的路线。
若要黑山军出来阻挡,或许不太可能。但是要他们侵扰粮道,打打秋风,可能性还是极大的。最起码打劫袁军粮道,对黑山军自身都有好处,又能帮曹植的忙,张燕肯定乐于为之。
田豫对这一点,早就看透,也不在意,轻笑道:“那袁显思一路又如何?”
曹植淡然道:“冀州那边我曹家奈何不得,然青徐方面我曹家早有大军枕戈待旦,若袁显思遣大军北上,青徐曹军自会北上。若袁显思派的人少了,本公子亦不惧他。”
田豫点头道:“好,这也算你说得过去,但我渔阳三万大军,曹公子总不能忽视吧。”
听到这话,曹植神色凝重地点头道:“不错,所以本公子来了!”
田豫闻言,深深地望了曹植一眼,随即喝道:“曹子建你就当真这么有信心,说降田某?吾此时仅看在子龙面上,才不将汝拿下,若再发狂言,休怪吾乱棍打出!”
曹植无所畏惧地点头道:“不错,首先是功劳,先生若相助本公子,让本公子可守稳幽州,那么南北夹击之下,袁本初必败。那么以此功劳,我父必不会待薄先生。”
听到这话,田豫无所谓地拂袖道:“田某一向不在乎荣华富贵。”
曹植没有半点意外地点头道:“此事植当然知道,先生志在报国,不然的话也不会劝子龙相投刘玄德。但是植以为,刘玄德难以救国。”顿了一下,曹植将声音放缓道:“方今天下大乱,其因乃汉制已崩,而无适合时代这新制出现。袁家背后则是关东所有世家,袁家若胜,先生应该清楚,掌控天下的必然是世家,如此寒门为官之路被绝。天下仅为世家所把持,让天下千万百姓供养天下千百世家,此谓之私!满足的是世家一己之私欲!”
说到这里,曹植顿了一下,深吸口气接着道:“若助我曹家,天下则不会被世家所掌,农、工、商皆受扶住,寒门亦报国有门,世家亦遵圣人遗训,教化万民。如此,放乃真正大治之道。”
田豫听完并没有如赵云当时一般激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摇头道:“言过其实。”随即转头望向赵云道:“子龙,汝就是被其此言所惑?”
赵云见着,只是笑而不语。
田豫轻轻摇头道:“诚然,汉制崩溃而无新制,的确乃如今大乱之因。世家主政,的确无益,故此吾才要子龙投玄德,恢复汉制!”
曹植不屑一笑道:“恢复汉制?只不知国让先生要恢复的是高祖之制,还是武皇帝之制?”
高祖之制,就是无为而治;武皇帝之制,就是独尊儒术。听到曹植此问,田豫沉吟了下来,没有回答。
曹植见到,却是说道:“重立高祖之制,世家当如何处之?重立武皇帝之制,那寒门又如何处之?”顿了一顿,曹植接着说道:“武皇帝以前,天下无世家,然方今天下早已为世家所把持,天下格局早变。恢复汉制,并不能治乱世,唯有于汉制上推陈出新,立新制,方能平定乱世!”
听到这话,田豫不自觉地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子建既有此想法,那应该心中早有想法吧。”
曹植轻轻点头道:“植年岁虽小,然农、工、商等都接触过。治平天下,当以农为本。唯有农,方能保证百姓之温饱。然仅靠农,并不足够,工匠制器,能让百姓耕作更方便,制兵器则可御强敌。而商,则将利之所得,扩至最大。故植以为,不以农为本,难以立国;不重百工,难以强国;不重商业,则难以富国!士人则在其中起领导作用,以才学、品德、考试之法取士,而非以出身定官品,此方为正道。”
曹植所言这问题,可算是他这些年结合古今,想法之大成。
无论古今,中国社会都难以摆脱,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各行各业,绝大部分都可以归类到这四个阶层之中,当然尚有些隐士,就不论了。
曹植脑袋之中装着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头一千多年,中国社会主要都是以农为本,而像唐、宋、明等朝代,除却以农为本之外,也是农工商并重。故而,这些朝代才相继有盛世出现。
然到曹植那个年代,以农为本的思想早就丢却。其所在那朝,头三十年以工为本,后三十年则以商为本。农,都被放到稍次的地方。
然而事实证明,以工为本或以商为本,都有重大缺陷。
首先以工为本,商业限制、农业得不到支持,百姓无积极性,饿死者甚重,以至于最后亦自行崩溃。而以商为本,看似没有不妥,且异常繁荣。然而商就如无根之浮萍,所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