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素魄记-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对了,林洵硬塞给我的,那个军师,怎么这些日都没怎么见过他?”
“梁贻梁军师,一到南渠便同我提起,说是这南渠的土地并不贫瘠,但是却少有作物,他这些天都在下边调查这事儿呢。”
“不愧是军师,什么时候还在各处走亲戚呢。”
洛长平语气中不乏讥讽。
“末将觉得,梁军师做的事情倒也有重要意义的。”
“我这没开战冷落了他,他自然得找些事情做,否则不好跟林洵那家伙交差。”
赵川敬佩洛长平,却也不赞同他看梁贻的方式。
“将军,您是不是对梁军师有偏见?”
洛长平笑笑,道:
“平泱南渠,本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但是十多年前的那一次战乱之后,南渠一带竟然种什么都收益甚少,于是居住的人搬离此地,耕种的土地便越来越少,如今更是变成了一片荒芜凄惨的贫瘠之地,这显而易见的事儿还劳烦大军师亲自下访?”
“好像是这个道理”
“嘿你小子,赵副将你年轻尚且可以说不清楚当年战乱,但是梁贻不可能不知道。你说我有偏见,但我待军师一类的闲人向来如此。”
“将军智勇双全,但是林将军叮嘱的也不得不留意。”
“我看,你是受了林洵贿赂不成,也整天在我耳旁吹这些风?”
“不敢。”
“诶,那好,那咱们就去瞧瞧这个梁军师在干什么大事。”
这位梁贻军师,原是云麾将军府的门客。后来因为卓有才敢而被林洵收为林家军的军师。梁贻性情和治军思想与林洵相近,故而被林洵请过来协助也是留意洛长平。
此时梁贻正从南渠边缘上稀疏中之一的住民家中出来,身旁陪着南渠县令吴弈。
“万河以南的天气还算暖和。将那几亩农家的田收购,百姓留下自己吃的口粮,其他的卖给我们。”
“多亏了梁军师一户一户地走访,不然就这儿几户人家这么熟悉我还真不好开口。”
“方才所到的人家中,一旦问起当年事,他们都面色凝重避而不谈。说是当年战乱所留创伤可以理解,可是连三岁稚儿也害怕是怎么回事?”
“这个,下官并没有发现。”
“吴大人不要瞒我,人们都离开了,他们还愿意留在此地,吴大人定是知道原因的。”
“如果一定要说,肯能就是那个无稽的传说罢。当初战后,南渠已有复苏生气,但是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谣言,说是北边的万河里有千万惨死的兵士登岸扰乱民户。大家人心惶惶,说南渠是不祥之地,能搬走的早就搬走了,只有无力迁居的人留了下来,但也以搬迁为目的。渐渐的就只剩下这么些人家。”
“难怪,你让我用可以搬迁为饵劝他们搬走,我还以为他们舍不得吴大人呢哈哈哈!”
“梁军师笑话了。”
“那为何不早说?”
“这本是无稽之谈,说来想必会扰了梁军师思绪的。”
“无需想这么多,只要我在南渠,跟此地有关的一切我都需要知道,吴大人只需将知道的放心告诉我就是。”
“是。”
二人正往营寨方向走,正逢着来寻人的洛长平。
“梁贻现在何处?”
梁贻忙上前拜见。
“洛将军,梁贻在此。”
“南渠县令吴弈拜见洛将军。”
“哦,你们都在。听说你们在收购当地百姓的粮食?”
“正是。我军粮草虽足,但一旦开战则是完全靠后方补给,何况万河边境天气早寒更需要早些做好准备”
“好好好——这些我都知道,有劳梁军师了。这方圆几百里的就这么几户人家,能有多少粮食?”
“南渠土地肥沃,人们虽不愿意住在此地,但是却很愿意附近圈地种粮,然后转运到其他城中卖掉。如果全部收购,能抵得上两次的补给了。”
“嗯,不错。结果如何?”
“已经了解清楚,并获得农户的同意了。”
“那好,辛苦两位。既然已经办成了,我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告辞。”
“恭送将军。”
洛长平转身,赵川跟上。
待走远了。
“他早就料到这些了”
“梁贻军师本来还做好农户不同意的准备,说是到时候让末将持将军口令再去农户家里”
“诶,你小子刚才算计着我呢!”
“不敢,不敢。”
“果然是林洵举荐的人,本来还想让他离本将军远些,既然如此,便先用着。”
“是啊,梁军师思虑周到,行动力又极强,实属难得。”
“赵副将,你这是在替他说好话吗?”
赵川心知洛长平一向不喜欢与军师一类人物打交道,更何况是林洵举荐的,意味是着安排在洛长平身边监视的人。看见洛长平脸色不对,于是立马改口:
“属下,只是如实说话而已。”
洛长平盯着这个年轻的副将。
这赵川本是前几届朝廷武选的状元,却因其出生贫寒,父母双亡无倚无靠,处处受到权贵的排挤。
幸得一日林洵与洛长平微服在朴元城茶楼喝茶论事,看见了这不通仕途的落魄武状元。林洵当时看中了此人的善良心性,便将他安置在自己府中,没想到赵川骨骼精奇,尤其擅长使长枪,于是便举荐进了宫。
如今被委以洛长平副将的职位,实属莫大的信任与栽培。
到了夜里,梁贻再来汇报。
“这农户倒是十分乐意将粮食卖出,但是他们卖了粮食,却立刻有了搬离南渠的想法。”
“大军驻守此地,开战在即,百姓要保命,人之常情,这有何奇怪?”
“平泱南渠多年前因战乱被归入南章国,朝廷每年都会拨巨款补助南渠,但是如今此地的百姓都已尽数搬走,今日去查看了土地,并不是如他们所说的贫瘠之由,反而大部分土地十分肥沃。”
“请军师直言。”
“他们害怕说出口,很有可能是诅咒。”
“哈哈,军师喜好研究这些,我自然不会多加干涉。至于神鬼之说,没有亲眼一见,我是不信的。”
“如今将军准备如何应对敖北的毫无动静?”
“再等他三天,三天之后,必然开战。”
“不可。”
“为何?”
“安北焃或许正在等待我们涉水而过的时机。”
有那么一瞬间,在夜的烛火之下,梁贻身上竟然有了林洵的重影。
这让洛长平心中有种莫名的复杂心绪,转而化作恼火和疲惫。
“好了,夜深了,今日辛苦早些回去歇着罢。”
梁贻知趣,谢拜离开。
入夜之后,万河两岸地域变得更加清冷。
“阿姐,此去一定凯旋。”
“放心,阿朗驻守后方补给,请务必谨慎行事。”
“明知我这性子,父亲还把这样细致的活交给我。”
安北贝儿看着安北朗笑着,道:
“阿朗,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敖北的雄鹰’,阿朗明白。”
安北焃带领大军南下,安北贝儿简兵东行,大军紧随其后。
安北焃数十万人马行至万河北境一百里,突然消失没了踪迹。
边境城是个八面通融的地方,敖北地界风吹草动,边境城就能反应过来。
“将军,敖北有一支军队在向边境城移动。”
林洵站在北岭阴面,眺望敖北境内。
“我知道了,全军戒备。”
“是。”
那是一片青白的土地。
“敖北的冬天已经到了,今年的秋天来得早了些”
第64章 番外(六)凌将赵川()
南章国两年一届的武选大会又开始了。
赵川离开了战乱埋葬了父母的故乡凌鸢,来到这传说“遍地是黄金”的朴元城。
那时,他才十三岁。
凭借着一路上好心人的接济,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这繁华的都城。
“哪来的乞丐?滚远点,别脏了小爷的眼睛!”
城中全都是着装清净的少年。在赵川看来,他们个个生得俊秀端庄,贵气逼人。
赵川记着姑姑对自己说过的话,在外一定要能忍则忍,不要得罪了人,给自己招来麻烦。
所以赵川从不与他人争吵。
“走开!”
赵川一次次被从队伍中排挤出来。
可是武选报名的人实在太多,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暂时离开。
赵川自顾自地走着,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条河边。
天快黑了,已赵川经饿了五天肚子,找些食物才是最要紧的。
可是往前看,河流没有尽头。向后看,那儿全然排斥着自己。
“不能放弃。”赵川用虚弱的声音对自己说。
就这样沿着河一直走,天已经全部黑了。黑蓝的夜幕上挂着明净的月亮,漫天的星星倒映在潺潺的流水之上,一阵风吹来,虽是夏日,可是赵川却感到寒冷刺骨。
一双破旧的草鞋在柔软的草地上摩挲,发出窸窣的温柔的声响,只有最后一点意志还在支撑着赵川向前。
终于,还是倒入了深深的草里。
赵川听见宁静的流水声,夏虫的鸣叫,草地柔软,已经感受不到任何寒冷。
“喂,喂——”
似乎还有女孩的声音?
怎么可能,怎么会有女孩对他说话呢?
“喂!你醒醒,睡在这儿是会着凉的。”
赵川费力地睁开双眼,眼前是一个明亮的灯笼,灯笼旁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女孩的脸庞。
“爹爹,小哥哥醒了!”
虽然受到了惊吓,可是赵川已经没有力气做任何受惊的行为。
只得盯着火光闪动的灯笼——父母没有死在战乱中,家里是一直点着这样的灯笼的。
女孩在同一个男人说着什么,赵川全都没有听见,只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家中的灯笼,不觉泪水蒙住双眼。
“小哥哥,你怎么哭了?很难受吗?我会救你的。”
赵川只觉得自己被扶了起来,身子很轻盈。
“我只是死了吗?”
“呸呸呸,什么死了,有我在,你不会死的。”女孩的声音清脆明亮,久久回荡在赵川的脑海里。
不知过了多久,赵川再次听见声音。
“关先生,这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只需每日按照这药方上的方法调养数日,便可痊愈。”
“多谢大夫。”
“不必谢我,这孩子也是命大。换作寻常人,能撑过来实属奇迹啊。”
“哈哈,谢谢郎中爷爷。”
“小世音真乖!”
一阵人声骚动后,房间又安静起来。赵川总有自己已经死了的错觉。
“父亲,母亲”
“小哥哥,你醒啦!”
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孩扑了上来,重重地扑到在赵川胸口上,硬生生地呛得咳嗽起来。
“音儿,快松开,这孩子刚醒来。”
小女孩满脸灿烂笑容地看着自己,赵川一瞬间觉得心中异常温暖。
“你不要害怕,昨夜你晕倒在明月河边上,正巧我们晚归把你救了回来。”
“谢谢”
“我姓关,是城中的教书先生,住在这东郊竹林。这是我的女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