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清战争史略-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寿便派四名副将、二名游击赴后金营,代表他及其以下副将、参将、游击共三十九名众将官与皇太极诸贝勒“盟誓”,他们的誓言是:“倾心归顺,若违心背盟,天地鉴之,殃及其身,死于刀箭之下。”皇太极率诸贝勒宣誓说:“凡此归降将士,如诳诱诛戮,及得其户口之后,或离析其妻子,分散财物,天地降谴!”《清朝开国方略》,卷15。
晚上,祖大寿亲往后金营谒见皇太极。皇太极以隆重的礼节接待,命诸贝勒出迎一里外,而他则迎出幄外,谢绝祖大寿行跪拜礼,而行满族的最隆重的抱见礼,然后两人并肩入幄,坐下,互相敬酒毕,皇太极把他御用的黑狐帽、貂裘、靴鞋、雕鞍、白马等赐给祖大寿。这使他深为感动,情不自禁地说:“皇上优待若此,夫复何言?我虽至愚,岂木石耶!”两人密定下取锦州之计才分手《清朝开国方略》,卷15。。
十月二十九日夜,祖大寿和他的从子祖泽远,率所属兵三百五十人从大凌河城内悄悄而出,假作突围而出的样子,向锦州“溃逃”。皇太极命贝勒阿巴泰、德格类、多尔衮、岳讬等率将官四十八人和四千人马,都穿戴汉装也混在一起,“作溃奔状”,企图一起混入锦州,以计袭取。这支队伍刚出发,大凌河城方面大放空炮,轰隆隆巨声,连成一片,在静静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锦州方面听到炮声,以为大凌河城内明兵突围脱身,便分路应援,被阿巴泰等击败。很不巧,大雾弥漫,队伍散失,袭取锦州没有成功,第二天(十一月一日)天亮引军还大凌河城,皇太极亲自到五里外地方迎接。
昨夜袭取锦州失败,祖大寿又提出一计;他诈称昨夜溃围而出,逃到山里躲避,今夜徒步赴锦州,就会瞒过城里军民,一定接纳他入城。他进城后,设计除掉巡抚邱禾嘉,把锦州献给后金。但皇太极对祖大寿能否回来也作了充分估计。他斟酌利害,还是放他回去,因此同意了他的计谋。
皇太极赐宴,为祖大寿饯行。当日落之际,祖大寿与其从子祖泽远及随从二十六人先乘马,由石廷柱、库尔缠送到小凌河畔,然后舍骑渡小凌河,徒步奔锦州。邱禾嘉与吴襄等发兵出城,把祖大寿迎接进城。祖大寿一去不复返,其子侄留质于沈阳也在所不顾了。直到十年后,锦州战役时才真投降过来。
第四部分大凌河围困战(6)
祖大寿奔还锦州后,后金兵开进大凌河城。全城原有兵民三万多人,据明朝统计,围城时死亡的将官有何可纲、守备张国忠、千总张孝、把总李进孝、葛天德、顾朝臣等,祖大寿逃离大凌河时带出都司守备祖克勇、施大勇等官役二十六人,“其余将领等官亦陷于虏”。因为城陷,档册散失,不知确数。据当时后金查核,城破之时,全城只存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只剩三十二匹,军中米二百三十三石,皇太极令明生存官兵俱剃发加入八旗。明朝的调查报告说:“副将刘天禄而下,以及各丁一万余俱剃头陷虏,此脱围而随奴以去者也……其祝发之日,哭声震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为奏报大凌城之围丧亡将士情形事》。第187号卷,第8号。三日,皇太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大凌河城归顺将官,宴后,令他们较射。
皇太极将要撤军前,又向杏山、中左所明守军发动进攻,不过是虚声恫吓,并不作认真进攻。九日,皇太极下令全军动手拆城。明人证实:“四面砖墙尽行拆毁,止剩石基。”顿时变成一片废墟。拆完城墙,于次日从大凌河撤离。连续撤了三天,到十二日才全部撤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档》第187号卷,第5号,参见《明史邱禾嘉传》。。后金撤走后,明朝立即派专人前往大凌河废墟进行调查。丢弃在现场而没被带走的各种火器遍地皆是。调查的统计数字是:夷炮三位、灭虏炮二十二位、马炮三位、马蹄炮七位、毁坏灭虏炮三位、花瓶炮二位、天字号炮一位、玄字号炮一位、不堪天字号炮一位、不堪飞虎将军一位、三眼枪九杆、不堪三眼枪五杆、火药一十八篓、又火药八百斤、火罐一千一百二十九个、大小铁子一千零九十斤、铁凌角五百个、铅子一千九百八十四斤、空火药篓三个、烂铁盔一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187号卷,第8号。皇太极从大凌河城获取了大小炮三千五百位及鸟枪火药铅子无数,统由佟养性管理《开国方略》,卷15。。但不得不丢弃部分物资,以减少运输困难。调查人说:后金“遗下如许,在奴或为备载,在我亦得为用”。明朝还是把这些被遗弃的东西收集起来,继续用来防御城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档》第187号卷,第5号。。但使皇太极感到心满意足的是,此役围困获得了完全成功,消耗了明在关外的精锐,使其军事实力遭到严重损失,更有一大批文臣武将投到后金方面,将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在皇太极看来是比得到一座城池更为重要的收获!
明朝失守大凌河,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廷臣追咎筑城非策”,“交章论禾嘉及承宗”。承宗上疏自辩,“极言”邱禾嘉屡易师期不听节制所致,并“连疏引疾”求退。崇祯为平息朝议,批准归籍,这是他第二次督师被排挤下台《明史孙承宗传》,卷250。。邱禾嘉亦于次年罢职。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1)
大清的开创者努尔哈赤至死没有突破山海关。他的继承者皇太极一上台也没有在突破山海关上取得进展。
山海关依山傍海,为屏蔽北京的要塞,而锦州是通向山海关的门户。从明军手中夺取山海关,乃是清军逐鹿中原的前提。为此,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首次率大军攻宁锦,揭开了辽西拉锯战的序幕。但是,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作战方针,迫使惯于野战、擅长纵横驰突的后金兵无所施其长技,造成“士卒损伤甚多”王先谦:《东华录》天聪2。,不得不班师回沈阳。
血的教训使聪明一世的皇太极在战略策略上来了个大改变。他说:“山海关、锦州防守甚坚,徒劳我师,攻之何益!惟当深入内地,攻其无备城邑可也。”《清太宗实录》,卷6。这就是皇太极避实就虚,千里纵兵,迂回作战奇袭的战略思想,即他所说的“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清太宗实录》,卷62。的战略方针。直到他去世前,这一方针一直是他的作战指导原则。多年来,他为了避开明朝以重兵把守的山海关、宁远一带,屡次派军绕道入关袭扰内地,攻克城镇,直抵北京城下。但他并不以重兵攻打北京,只从明朝统治下的地区抢掠大批人畜财物,以加强清(后金)的国力,削弱明朝的经济实力。也就是通过不断地对明朝这棵“大树”的“四围”砍削,削弱其自身的支撑力量,使之渐至微细,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明朝的基础,以巩固已有的胜利,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逐步实现其政治目标,战胜明朝,入主中原,一统华夏。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发动了首次入关征明的战争,目标直指北京。是年为农历己巳年,故当时明人称谓“己巳虏变”,清人则称“己巳之役”。
同年二月十一日,汉官高鸿中曾上奏皇太极,劝请进兵明朝。奏本写道:
若此时他来讲和,查其真伪如何,若果真心讲和,我以诚心许之,就比朝鲜事例,请封王位,以正朔,此事可讲。若说彼此称帝,他以名份为重,定是要人要地,此和不必说。他既无讲和意,我无别策,直抵京城,相见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他若因其攻困之急,差人说和,是求和,非讲和,我以和许之,只讲彼此称帝,以黄河为界。《明清史料》丙编,45页。
皇太极对副将高鸿中的奏本极为重视。他认为,“劝朕进兵勿迟,甚为确论”。皇太极即位之初,曾发动两次宁锦战役,遭受重大挫折,后金国内人心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主张议和,否则人民“将死散殆尽”《天聪实录稿本》天聪元年三月初二日。;有的大臣则亦谋叛逃,一日之内,投奔明朝的竟“前后接踵而至”。而出兵抢掠,“人皆习惯”,俱欣然相语:“去抢西边”《明清史料》乙编,18、56页。。这就是说,只有不停顿地发动对明朝的进攻,才能使后金官兵得到物资上的满足,有利于稳定民心、军心,所以皇太极赞成高鸿中的主张。但因农事忙,还不能马上出征,他下令:“稍迟时日,俟地锄完即行。”《明清史料》丙编,15页。
同年十月初一日,刚刚忙完秋收,皇太极“亲统大军伐明”《清太宗实录》,卷5。。鉴于坚固的宁锦防线的阻挡,后金兵无法向前推进,这次进兵,皇太极大胆地选择了从未走过的内蒙古路线,这条路线可绕过宁锦,假道蒙古科尔沁部,然后自北向南,直奔北京,给明朝以突然重击。
皇太极调集了各归顺后金的外藩蒙古扎鲁特、奈曼、敖汉、喀喇沁、巴林等部来会。十五日一天,就有蒙古科尔沁国土谢图额驸奥巴、图美、孔果尔、达尔汉台吉、石讷明安戴青、伊尔都齐、吴克善卓礼克图台吉、哈谈巴图鲁、多尔济、大桑噶尔寨、小桑噶尔寨、琐诺木、喇巴什希、木豸、巴达礼、绰诺和、布达席理、达尔汉巴图鲁、塞冷、拜思噶尔、额参、达尔汉卓礼克图、达尔汉台吉之子等二十三位贝勒率兵来会。皇太极和二大贝勒乘马出迎,见面后,下马对天叩头台湾故宫博物院印行《旧满洲档译注》清太宗朝,228页。。进军时指派曾受赏于明、熟识路径的喀喇沁部台吉布尔噶都为向导。这次进兵自沈阳出发西北行,经都尔鼻(今辽宁彰武县)转向西行,进入今内蒙古科尔沁地,初五日驻营杨石木河,四天后到达纳里特河,十一日抵辽河立营。
第四部分突袭北京与用间(2)
在这里,皇太极征求诸贝勒大臣及外藩归降蒙古贝勒的意见。他说:“明国屡背盟誓,蒙古察哈尔国残虐不道,皆当征讨。今大兵既集,所向宜何先?尔等其共议之。”诸贝勒大臣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距察哈尔国路途辽远,人马劳苦,应当退兵;有的则认为大军已动,群力已合,我军千里而来,就应将已集之兵去远征明朝。皇太极胸有成竹赞同征明之议,“遂统大军,向明境进发”《清太宗实录》,卷5。。
进兵察哈尔,虽然也可以制服它,但征明却更重要、更迫切。当然征明困难可能更大些,劳师袭远,粮食供应紧张,明兵各路汇集,堵截归路,等等,进兵道路充满艰难危险。诸贝勒大臣对此次伐明,深入内地,在思想认识上并不一致。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在行军途中就私下议论,反对冒险伐明。二十日,大军到了喀喇沁的青城,当晚他们俩就进皇太极的御幄,非常神秘地“止诸贝勒大臣于外,不令入,密议班师”。《清太宗实录》,卷5。皇太极立刻陷于进退维谷之中。他沉默了,也失去了平素的乐观和笑容。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出来,岳讬、济尔哈朗、萨哈廉、阿巴泰、杜度、阿济格、豪格等大多数贝勒马上又进去,气氛一时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