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射日-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死,然后他剁掉左手的小指,把他和刀鞘一起掷在地上,对那些放纵的部下说:“希望你们还记得跟你们睡过觉的女人,谁若下不了手,过来先吃我一刀,然后我替他干。”
这是一场可悲的灾难。狂暴像几天前的那股激情一样扩散开去,由于耻辱而感到无地自容的猎手们开始一声不吭地屠杀刚分到手几天的女奴(他们最后剁掉自己的一根手指,以换回他们失去的尊严)。那些起初对女人不忍下手的人,到后来是为了维持在战友中的名声而咬牙动手。虞城的几百个年轻的女人就这样在一个下午香销玉殒。
日落之后,炼进了这座笼罩着沉重晦气的城,他似乎有先见之明,带来了好几个随军的巫师。他先惩罚鼎象及其部下,让他们成为最低级的士兵,伙食和住处仅比随军的奴隶稍好,然后他在这座丧失了生机的城里举行祭神仪式,给死去的猎手们的鬼魂送行。这个晚上,整座虞城被篝火照得通红,带着面具的蚩尤人跟随巫师整夜地唱歌和祈祷。在城外面,奴隶们正给一个个堆满了女人尸体的大坑里填土。
阳都的历史
大穆之野在嵩山以东,颖水之北。原野深处有几片景致奇异的孤山和高地。当地的牧人有一首歌,他们唱道:“朝如青铜之鼎,午似白银之台,暮若黄金之国,夜幕垂朗,则为星汉汇聚之山!”原先他们唱的是一座山,后来唱的是一座城,就是阳都。更早时代,伏羲经过此地,那时这里还只有道士们的石头庙宇和牧人在山坡上扎下的寨子。伏羲在颖水里沐浴,在石头上歇息,然后说此处为“圣山之脚,神水之源”。在禹时代,阳都还只是一座庙堂众多的石城,他离世前把这座城连同他建立的王国一起传给了儿子启。启建造阳都,历时将近二十年。原先的石城扩展后作了外城,东西两城墙向北延伸,环抱了一座平缓隆起的山——这座山的形状就像一个高高隆起的乌龟壳,因此人们叫它龟背山。它是嵩山甩出来的余脉,也就是伏羲所谓的“圣山之脚”。启依靠山势修筑起内城,筑城的石头从附近的阳山上采集。阳山在龟背山的东边,两山周围的地貌十分相似,之间有颖水相连,因此当地人称它们为孪生之山,而且是一雄一雌。龟背山水土丰沛,山上林木茂盛,鸟兽栖息,人们说它是雌山;阳山的整座山其实是一块浑圆光滑的大石头,就像个鸡蛋黄,山上寸草不生,被视为雄山,人们又称它为太阳石。阳山之石的颜色就像一块打磨过的赤铜,但是质地柔韧,很容易切割,分量也极轻,能够像木头似的漂在水上。因此,建造阳都的石料被采下来后都直接放进颖水里,像大大小小的船一样由沿岸的纤夫拉到龟背山下。据当时的道士们说,用阳山的石头在龟背山上造城,简直就是天赐的,就如同两座山在交配,其结果就是龟背山上的王宫,它一定能让夏后氏的王朝万寿无疆。启对这个说法十分欣赏,他总共征集了数万名奴隶和石匠在阳山上敲打琢磨了十几年,足足挖去了半座山,才把龟背山上的城堡建造起来;而阳山从此就被成了半阳山,它被切割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看倒也像一座山城。
修建内城的宫殿又用去了十年,这期间,九州各地的黄金、白银、玉石和巨木源源不断地覆盖了整座龟背山,来自诸侯的能工巧匠们则聚集于此大显身手。西方遥远的异国也献来各种稀世珍宝和奇禽异兽,此外还有来自各地数以百计的舞乐之奴,这些东西把夏启的王宫、祭神的庙宇和诸多瑰丽的庄园装扮成昆仑山上的天都。从外表上看,启的山城就是由数百座宫殿和庭院以及一大片参天的杉柏堆砌起来的巨大而精巧的盆景,山坡上密布着层叠耸立的翘檐悬廊,林荫中炫耀着鳞次栉比的银台玉壁,看上去既气势磅礴,又令人眼花缭乱。在山巅,夏启不惜工本地修建了一个圣洁肃穆的庄园,并把它献给了神,那里有眺望大河日出的亭阁和面向嵩山的庙宇,中央则是一个明堂式(有支柱而没有墙)的神殿,据说它是用昆仑山的玉石和北海的黄金打造的,这座宫殿可以跟着太阳转动,周围有流动的水渠,和精心栽种的世间罕见的奇花异草。根据祭司们的建议,这座向日葵般的神殿被命名为天照璇宫。
如果在远处眺望这座不可复制的山巅之城,会辨认出龟背山上排列的这个王国的秩序:最高处的璇宫是通天的,紧下面是夏启庞大壮丽的王宫,再下面是其他夏后氏王族的庄园,将卿的官邸按照级别错落有秩地分布在从山腰到山脚处两侧的地方;此外,祭神的庙宇、聚会的明堂和忽明忽暗的林荫花园随处可见。到了夜晚,铺满一面山的宫廷楼阁里灯炬长明,庙堂神殿内香火不灭,阳都便成为照耀银河的不夜之城。
霸气书库(Www。29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天照神道
从前天下的巫师和道士们分成很多流派,信奉各自的神。启继位后,出现了一个以“天照大神”名义传播升天之术的“天照神道”。它的创建者名叫羲和,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一个爵位,到了启的时代,它已经在一个庞大的家族跨越式地传到第九世了。羲和一世是黄帝与一个扶桑女人生的孩子。据说,这扶桑女人能以日月占卜,黄帝原本打算携她升天,但这女人不幸,生下孩子不久就死了。羲和一世长大后,也擅长星相,做了占日官和大祭司,除了掌管祭天和占卜之外,他还专门察看太阳和月亮的气色,倘若日食和月食来临,他会让整个朝廷如临大敌,并紧急举行祭天大典。在典礼上,羲和指引天子传诵祈祷的符文,然后他根据星相和日月的气色对王朝和国君的作为进行评论和指点。历经数百年,羲和家族世代继承了这一官爵,羲和的名字成为历代天子与上天沟通的招牌。这个家族因此日益壮大,富可敌国,名望甚至比天子还要显赫。选择羲和继承者的传统十分复杂:在上一代羲和升天之前,他要在这个家族的子子孙孙中挑选好几个候选人,这些候选人要经过很多培养和考验,需熟知天文地理,掌握巫道之术、预言占卜术,精通治国谋略,并且擅长武功;然后他们被委派到各地去发展门徒,门徒最多而年纪最小的那个最后会成为下一个羲和。因此,羲和的继承者通常是上一代羲和的孙辈甚至重孙辈。同时,为了保证候选人的数量和质量,这个家族对女人的挑选也十分严格,有一大套成文的规矩和标准,例如出身贵族、血统纯粹、品貌兼优、没有病例、甚至还要量三围和身高体重,就算是天子选妃也没这么隆重。
羲和家族的庄园原先就坐落在龟背山上。洪水时期,大穆之野曾被淹没,羲和八世造了十艘大船,派遣他的臣仆们分头下水,四处营救落难的贵族和道士。另外,附近的灾民也蜂拥上山,羲和八世就命令军士在山坡圈了一块地,集中收留他们。但是他对这些灾民并不太客气,他把那些体弱多病或者好吃懒做的刁民通通斩杀,剩下的人都成了这个家族的奴隶。那时,龟背山成了一座孤岛,四外洪水滔天,山上则秩序井然,若无其事。不久,禹治水经过此地,据说当时他相当狼狈,正饱受民役短缺和士气低落之苦。羲和八世就把禹迎上了山,他显得非常慷慨,不仅倾尽车船物资接济禹,还指着山坡上的灾民对禹说:“这就是洪水带给你的礼物——很多必须跟你赴汤蹈火的奴隶。”
几年后,禹治水成功,接替舜做了天子,他领着儿子启来到龟背山上拜谢羲和八世。两个大人物在羲和的庄园里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交易:羲和支持禹的儿子启世袭王位,并将龟背山赠给禹建都;禹则以天子的名义拜羲和列祖为“司日之神”,又封羲和八世为王朝的国师,也是世代传承。
传说羲和八世活了八十岁,他升天那日,颖水中爬出一只金色的大龟,在伏羲歇脚的石头上晒了会儿太阳,然后四肢就变成了两对大翅膀,飞到龟背山顶,八世就踩着这只大龟向东方飞去了。第九世羲和(羲和八世的重孙)名叫易尊,继承爵位那年只有十八岁。那一年天下大旱,禹死了,在禹的葬礼上,有一个蒙着脑袋的巫师赶来的一辆车,它由两匹白马拖曳,为纯金打造,易尊上了这辆车,他说他要送天子的灵魂去扶桑岛升天。人们谁也看不见禹的灵魂,但却看见这位羲和九世真的上了天——那个蒙着脑袋的神秘巫师膝上有一面鼓,易尊一坐上来,这巫师就敲鼓,两匹白马腾空而起,向东方飞去。黄昏时,易尊独自驱车回来,两匹白马脚步轻盈,由东门入,西门出,穿城而过,他一路表情淡然,若无其事。易尊因此名声大震,不久,他就在嵩山开创了“天照神道”。他拿出了一套十分深奥繁杂的天书,宣扬九个羲和将变成九个太阳,也就是九个天照大神,他们是皇天上帝的代表,轮班普照苍生,庇佑天子,还能为那些虔诚高贵的信仰者预定他们在天国的位子。这个神坛诞生那天,启亲赴嵩山参拜天照大神,王室的祭司也都换成了羲和的门徒。此后,阳都一带的贵族和各方道士纷纷皈依羲和门下,中原再也没有信仰其他神的巫道。
蚩尤人的面具
蚩尤人进入中原这一年,启七十岁。起初他以为进攻羽山的是有穹人。十几天后,传来了羽人毁灭的消息。接着,中原东部诸侯的求援使者揣着一城接一城的噩耗络绎而来,踩碎了通向王宫的石阶,脸色惨白的使者们同时还带来对蚩尤人的可怕描述。入冬之前,从商城逃命出来的一个车正又带来了一把粘满了沙场血腥的蚩尤人的刀鞘,和一副柔软细腻的牛皮面具。一个将军试着戴上这副面具后,当场发了疯,他又急又快地扯着嗓子胡说了一气,然后夺下殿前卫兵的长矛,在大殿里刺杀了七个大臣,并追逐启一直到了龟背山顶,一路又击倒数十卫兵,无人可挡。此人最后进入山顶的璇宫,对那明堂上的金色屋脊迷恋不已,他爬上宫殿的房顶,一手执长矛,一手在空中挥舞,嘴里发出梦呓般的狂语。王宫的卫兵包围了他,但是在长达一天的时间里,人们对他无计可施。到了黄昏,此人仍不知疲倦地在屋顶上咒骂。这期间,启让人去请易尊来处决这个面具怪物。易尊连夜上了龟背山,他在远处观望神殿上的狂人,然后命令军士在神殿四周点起篝火,把燃烧的火炬投掷到房顶上。当这座金玉的宫殿开始变热时,此人开始在房顶跳舞;直到深夜,那面黄金屋脊已经被烧得发红,他终于安静下来,纹丝不动,被烤成了一堆黑炭。但是那幅面具完好无损,被一阵大风吹走了。
启询问此事的预兆和王朝的命运,易尊沉思了半天,人们很吃惊,这位号称天照大神的化身者——羲和九世,他那罕见的、长时间的静默不是由于困惑,而是因为恐惧;但他抑制颤抖的努力并不算成功,以至那短短一句话说得很吃力。
他说:“蚩尤人带着诅咒回来了。”
有关蚩尤人的这副面具,在阳都街头巷尾传了很久。人们说,面具上有魔鬼的笑容,带上它的人能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狱。
这年入冬,阳都城里涌进了军队,城外建立了壮观的营寨,西方和北方的诸侯派遣倾国的兵马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