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战争 孔有德叛乱

    明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至六年(1633年)春,明山东登州游击孔有德举兵叛明,投降后金的作战。

    四年十一月,孔有德奉命率军援辽东,至吴桥(今属河北),遇大雨雪,众无所得食,遂领3000士卒反明,连破山东陵县、临邑、商河、青城、新城等城,进抵登州。明登州总兵张可大、巡抚孙元化合兵与叛军战于城东。官军先胜后败,损兵折将甚多。五年正月,叛军在明登州守将耿仲明的配合下,攻占该城。登州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俱为叛军所获。后又连下黄县、平度。并以伪降诱杀由天津前来招抚的明将孙应龙及其所带3000士兵,获得大批舰船。八月,山东巡抚朱大典奉命督总兵官金国奇等率兵数万平叛。孔有德几战失利,闭城固守登州。官军筑长围,断粮道,使叛军陷于困境。孔有德、耿仲明等于十一月留干余人守登州水城掩护,暗率万人乘船出海。不久,明参将王之富等以坑道爆破攻克水城,尽歼留守叛军。孔有德于六年春至旅顺(今属辽宁)。明守将黄龙出师拦击,迫其退至小平岛(今旅顺东70里)。叛军被困于该岛附近海域半月,因伤亡被俘及重投明军等因,减员数千。孔有德遣部将张文焕潜至盖州(今盖县),请降后金。在后金军及朝鲜军的接应下,孔有德和耿仲明领兵1。2万余人于镇江(今丹东附近)登陆。后金帝皇太极遣贝勒济尔哈朗将孔有德迎至盛京(今沈阳),任命其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

    点评:孔有德叛明,给后金带去大批炮兵和舰船,对尔后明清战争影响至巨。

中国战争 明军攻鞑靼狼山、兀鲁乃池之战

    明正统三年(1438年)二月至四月,明军对蒙古鞑靼部的一次长途奔袭战。

    是年二月,明兵部尚书王骥侦知鞑靼朵儿只伯(多尔济巴勒)驻狼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黄河岸),遂令甘肃左副总兵都督蒋贵率部为前锋;亲与甘肃总兵官任礼率大军继后;并令宁夏总兵官都督佥事史昭等各率精锐分路进击。蒋贵率军抵狼山,挥师奋击,大败之,鞑靼军渡黄河北遁。王骥、任礼、蒋贵等集中兵力追败之于石城(在今宁夏固原附近),朵儿只伯率余众逃往兀鲁乃池(今地不详),投奔阿台(阿尔台)。四月,蒋贵率轻骑2500人,出镇夷(在今甘肃高台县境)北行,兼程3日夜,直抵阿台军营,纵骑冲击,大败之。蒋贵分所部为两翼,另遣百余骑为疑兵,转战80里,斩首300余级,生擒其左丞脱罗等百余人,阿台、朵儿只伯仅率数骑奔逃。王骥、任礼率军败敌于梧桐林(今地不详),生擒枢密、院判等官15人。次日,进至亦集乃(怜甘肃额集纳旗),执其万户2人为向导,率轻骑2000追击500里,至黑泉而还,其平章阿的干率众降。甘肃右副总兵都督赵安等率军出昌宁(在今甘肃永昌境),至刁力沟,擒其右丞等30余人而还。

    点评:明军分路夹击,转战千余里,鞑靼兵几被全歼,由此日渐衰弱。

中国战争 两河之战

    明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在明平安邦彦之战中,贵州总兵官刘超、张彦芳与叛军在陆广河、鸭池河等地的一次作战。

    贵阳之战后,四川、湖广、广西援兵先后入黔,贵州巡抚王三善鉴于粮饷匮乏,决计速战速决,兵分三路进剿:一路出陆广(今贵州六广),由总兵官刘超、参将杨明楷等率汉、土官兵3万人(一说5万),渡陆广河,进兵大方;一路出鸭池(今贵州黔西东南),由总兵张彦芳、副总兵秦明屏等率汉、土官兵3万人(一说6万),渡鸭池河;一路由都司线补衮率领出黄沙渡(今贵州省九庄北鸭池河北岸);陆广一,路,连战告捷,斩叛军2700余名。鸭池一路,秦明屏军败叛军于乾沟,攻破5大砦。安邦彦联合四川叛军奢崇明及乌撒(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安效良,伏兵数万,于三年(1623年)一月,诱官军过河,然后切断浮桥,集中兵力攻陆广官兵。独山州(今贵州独山)土官蒙诏通敌先奔,官军大败,辎重尽弃,被杀伤溺死者3000人(一说4万人),刘超逃脱,杨明楷被俘,姚旺等27人战死。叛军乘势攻鸭池,部将覃宏化先逃,官兵大败,张彦芳与黄沙渡兵退保威清卫(今贵州省清镇)。

    点评:此战,安邦彦利用水西多深山丛林的有利地理条件和官军麻痹轻敌的弱点,引诱官兵轻进过河,伏击获胜;官兵兵疲将骄,轻敌冒进,中伏而败,龙里一带复为叛军占据,贵阳再次受到威胁。

中国战争 刘六、刘七起义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北直隶霸州文安县刘六、刘七等人领导的反对明朝封建统治的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

    正德初年,宦官擅权,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激烈。文安县所在的京畿地区,庄田不断增加,封建朝臣又继续将大批军马寄养于民家,由于庄田日增而导致草场日少,农民无力饲养,军马死亡不少,农民因赔偿费用往往弄得家破人亡,加以连年灾荒,致使“民困已极,庐舍几空”,社会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巩固京师重地,朝廷一再派出官员到畿内各地“捕盗”。文安县人刘六(名宠)、刘七(名宸)兄弟二人家境贫寒,为人慷慨好义,初与杨虎等人应募参加“捕盗”。后因无钱贿赂,反被“诬为盗”,遭到通令缉捕。于正德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愤而发动起义。旬日间,一呼百应,众至数千。官军屡败,不敢抵抗。正德六年初,又与杨虎领导的起义军联合,进军山东,连破临朐、日照、曲阜等地,痛杀军政要员。然后,回师河北,三次进抵北京附近,声势大振,众至数万人。自此军分两路,倏往倏来,避实就虚,越战越强。一路由刘六、刘七兄弟等人统率,转战于河北、山东一带。另一路由杨虎、赵燧等人挂帅,活动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他们时分时合,互为声援,破州县,劫府库,杀官军。正德六年九月,杨虎一路陷兴济、下沧州、转入山东,进军济南、莱州等地。十月,刘六一军进攻运河沿岸重镇济宁,烧毁官军运粮船1200余艘,劫得大量粮食,充实了自己的给养。起义军连连告捷。使明朝统治者更为恐慌,急忙增兵遣将,分兵堵截。为了突破官军的包围圈,杨虎等人决然挥师南下,于正德六年十一月至宿迁,渡黄河。在渡河战役中,杨虎战死,队伍转入河南,由赵燧等人继续领导作战,分军28营,号称30万众(一说13万),转战于湖北襄阳等地。是时,明廷见势危急,派都御史彭泽等人率大军围剿,赵燧被俘,余众溃散。正德七年四月,朝廷又派l0万大军围剿刘六、刘七起义军。刘六、刘七突围返回河北,南下湖广、至黄州团凤镇、刘六战死(一说投水自杀)。刘七等人率众夺船入长江,攻芜湖、镇江、南通,三次打到南京城下,如入无人之境。后驻扎于南通狼山岛。同年七月,官军齐集,进围狼山岛,刘七等人相继阵亡。这次明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历时3年,席卷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广、南直隶等省,以流动作战为特点的农民起义遂告结束。

中国战争 林墩之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在明抗倭的战争中,浙江都指挥使戚继光率军在林墩(今福建莆田东20里)捣毁倭寇营寨的作战。

    是年九月上旬,牛田大捷后,倭寇约4000人败逃至林墩,结寨据守。戚家军乘胜进军,于九月十三日进抵莆田城。戚继光为迷惑敌人,制造暂不进兵的假象。次日夜半,戚家军轻装衔枚,直趋林墩。林墩四面水沟纵横,地形复杂,仅两路可通。一为黄石大道,一为西洪小路。戚继光本拟走黄石大道,因向导通敌,被误引入西洪小路。该路溪水萦回,路小难行,拂晓方到达林墩附近。倭寇发现明军,迅速占领唯一通路宁海桥。该桥筑有坚固工事,并有倭寇2000人防守。戚继光以一部兵力转由黄石大道进攻,钳制敌人,自率主力对宁海桥实施强攻。因地形不利,兵力难以展开,前锋战士,多被铳箭杀伤。戚继光当即改变部署,令陈大成继续组织夺桥,由主攻改为助攻,自率吴惟忠等改由黄石大道进攻。时由黄石大道进攻的王如龙部,已突入倭巢。防守宁海桥的倭寇见营寨被突破,转兵增援。陈大成乘隙进攻,夺占宁海桥,与戚继光、王如龙部形成夹击之势。倭寇陷于混乱。大部被歼。救出被掳男女2000余人。

中国战争 露梁海战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在明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联军在露梁海域围歼侵朝日军的大规模海战。

    一、海战背景

    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朝鲜政府的拒绝。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壬辰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晨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于是,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朝鲜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唇齿相依,且“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廷遂决定发兵援朝抗日。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入朝参战。翌年初,连克平壤、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日军退据南部诸道,并提出议和。不久,实现了停战。这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东南会战后,侵朝日军被压缩在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十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死讯传至朝鲜,日军全线撤退。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其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之敌,就地上船迳返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回国。

    二、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1。战区自然地理

    朝鲜西南海区的自然地理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便于水军依托岛岸,隐蔽机动地打击敌人;二是潮差大,平均可达10米,为远东地区所罕见。涨潮时,水势汹涌。退潮时,水位猛降,大片浅滩迅速露出水面。舰船如不迅速驶离,便有搁浅的危险。

    2.双方水军兵力

    日本水军在开战时,拥有1000余艘舰船,到战争末期已发展到3000艘左右。数量虽然可观,但构造简单,性能较差。装备的武器为铳(即原始的滑膛枪炮)、枪、弓矢、倭刀等。朝鲜水军兵力约4。8万多人(占朝鲜总兵力的1/4),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