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二月,李如松督奇兵突袭日军龙山(今地不详)一带粮仓,焚毁粮食数十万石。四月十九日,日军因平壤之败及军粮不继,被迫放弃王京,退守釜山。同月,宋应昌遣使与日军议和,以图早日结束战争。日军为迟缓明军进攻,重新集结力量反攻,遂进行议和。七月一日,明廷令援朝明军撤归。宋应昌因日军仍留釜山,请留刘綖川兵5000,吴惟忠、骆尚志南兵2600合蓟、辽兵共1。6万人,协助朝鲜军驻守全罗、庆尚(今均属韩国)等地。明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以转运粮饷困难为借口,只留刘蜒驻守大丘(今属韩国)。二十四年九月,谈判破裂。朝鲜再次遣使请求援军。
二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明廷命麻贵为备倭总兵官,杨镐为经理朝鲜军务,兵部侍郎邢玠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五月,麻贵统兵1。7万人先渡鸭绿江,邢玠征调四川、浙江、蓟州、辽东、宣化、大同、山西、陕西及福建、吴淞水兵继进。杨元部迅速进屯南原,吴惟忠部进屯忠州(今均属韩国)。六月,日军战船数干艘渡海增援,七月,攻夺梁山(当今釜山北)、三浪(釜山西北)、庆州、恭山岛(疑今珍岛)、闲山要塞。邢玠急令明军严守汉江、大同江,以阻日军北上。八月十九日,加滕清正围攻南原,守将杨元败退,损兵2700人,马3400余匹。全州陈愚衷部闻南原失守,弃城北逃。麻贵急令游击牛伯英赴援,与陈愚衷合兵屯公州(今属韩国)。日军由东、西两路北上,来势凶猛。明军遂收缩兵力,据汉江天险,退守王京。九月,日军进至汉江,旋即退回东南沿海。十一月,明军毕集,分兵三协,由李如梅、高策、李芳春分统,拟集中兵力攻击盘踞蔚山(今属韩国)的加滕清正部。二十三日,明军攻克蔚山,击毙日军400余名。二十四日,明军进攻岛山,连破3寨,毙敌661名。在岛山日军防线即将被突破之时,明军收兵,致失战机。二十五日,李如梅督师再攻,伤亡惨重,遂改变策略,围困日军达10昼夜。二十六年正月二日,杨镐误以小西行长东上增援,策马先逃。明军大溃,遭加滕清正追击,死亡2万余人,被迫退守王京。杨镐以战败免职。二月,陈璘、刘綖、邓子龙率江南水兵相继开赴朝鲜。九月初,援朝明军增至9万人(一说7万)。二十日,明军发兵四路,向屯据东南各地的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东南会战。二十日至十月三日,明军4路皆败,伤亡惨重,被迫撤军;日军也遭重创,无力反攻,只困守釜山、顺天、南海等据点。十一月初,丰臣秀吉死讯传到朝鲜,日军全线退却。十七日夜,加滕清正弃蔚山退回日本。明军闻讯,迅速发动露梁海战,截击撤退中的日军,重创西上增援小西行长的石曼子部。石曼子仅以50余只战船逃脱。明将陈璘乘胜挥师西进,与陆路刘綖夹攻顺天,焚毁日军船只百余。小西行长困守顺天孤城,求援不得,乘混战之际,率亲信逃脱。未及逃走之余部逃匿乙山。十二月初,陈璘率队围剿乙山,遍搜崖洞丛林,歼灭日军干余名。至十二月中旬,日军余部全部肃清,朝鲜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此战,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的妄想。朝鲜人民为缅怀明朝援朝将士的功绩,为邢玠、邓子龙等英雄建立了庙宇,供后人瞻仰。
中国战争 明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至八月,明北伐灭元之战中进行的第三次作战。
在明军攻占山东(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河南(参见明攻河南之战)以及潼关以后,元朝大都(今北京)已经处于明军的弧形包围圈中,攻取大都的条件业已成熟。洪武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明太祖朱元璋亲抵前线汴梁(今河南开封),与诸将商讨攻取元都之决策。他采纳征虏大将军徐达提出的直捣元都的主张,并据图指示:“北土平旷,利于骑战,不可无备,宜选偏裨提精兵为先锋,将军督水陆之师继其后,下山东之粟以给馈饷,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趋赵(今河北邯郸),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为使这一战略意图能够很好地得以实现,他还将亲自绘制的《征进阵图》交给徐达。六月初,徐达令河南各军向河阴(今河南武陟西南)集结,各卫粮船由济宁起航,保障后勤供应。七月二十九日,他又遵朱元璋之命,令都督同知张兴祖、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指挥高显等率益都、徐州、济宁之师集结于东昌,等待与河南诸军会师北进。闰七月初二日,明军出师汴梁(今河南开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卫辉(今河南汲县)、彰德(今河南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广平(今均属河北)。十一日至临清(今属山东),遂令集结于东昌之师来会,且令参政傅友德开通陆路,都督副使顾时开通河道,于十五日水陆两路并进。师至德州,会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程华等师北进。二十日下长芦(今河北沧州)、青州(今河北青县及天津静海等地),二十三日至直沽(今天津),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二十八日克通州(今北京通县)。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当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二日,徐达等进师攻取元都,至齐化门,令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诸王子6人,封存府库图籍宝物以及故宫殿门,令兵守卫。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抢掠,居民各安其业。同时遣将巡逻古北诸处关口,又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大都,新筑城垣。
点评:攻取大都之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明太祖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中国战争 明攻取河南之战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至四月,明北伐灭元之战中进行的第二次作战。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向有“中州”、“中原”之称,距元朝大都(今北京)1580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北伐军先取山东,目的是为了撤除元廷屏蔽,而后移兵河南,则意在破其藩篱,使大都势孤援绝,为最后推翻元王朝统治创造条件。洪武元年二月,明军平定山东以后(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朱元璋立即指示北伐军移师河南。是时元将脱因帖木儿驻守洛阳,兵力较强;李克彝、左君弼等驻守开封,降守不定。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朱元璋制定了南北两路并进夹击的战略方针。南路由征南将军邓愈率襄阳、安陆、景陵等地驻军,于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日向南阳进发;北路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督北伐主力于三月初溯黄河而上,西攻开封,夺取洛阳。三月二十二日,邓愈进取唐州(今河南唐河),守将弃城逃遁。二十六日趋逼南阳,败阻敌于瓦店。次日,占领南阳,擒元守将史克新、张居敬(一作张敬)等26人,俘获士卒1500余人,马150余匹。南路军的顺利发展有效地牵制了元军,为北路军的推进减少了阻力。北路军于三月初五日由乐安出发,十六日抵济宁,开耐牢坡坝入黄河西上。一路连下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二十九日至陈桥(今河南封丘境内),开封守将李克彝、左君弼相互推诿却战,最后李克彝率部西逃,左君弼投降。四月初八日,徐达军自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附近)西进,大败脱因帖木儿守军5万人于洛水北塔儿湾(今河南偃师境内),梁王阿鲁温投降,洛阳遂为明军所有。于是乘胜连下嵩(今河南嵩县)、陈(今河南睢阳)、汝(今河南临汝)等州。二十二日,征虏右副将军冯宗异、都督同知康茂才等奉徐达之命西向攻克陕州(今河南陕县)。二十六日,进占潼关,元守将李思齐、张思道分别西逃凤翔、鄜城(今陕西洛川境内)。河南至此平定,用时不足两月。
点评:攻取河南之役的胜利,使明军实现了对元都的弧形包围,进一步为攻克元大都铺平了道路。
中国战争 明军平定福建之战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在明攻闽广之战中,夺取福建的作战。
明太祖朱元璋消灭张士诚以后,随即遣将分水陆两路进取福建。时福建八郡为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所盘踞,对元朝极为恭顺,每年输粟数十万石。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平章胡廷瑞(即胡美,又名胡廷美)为征南将军,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安吉、宁国、南昌、袁、赣、滁、和、无为等处卫军自江西由陆路取福建,戴德随征。胡廷瑞原为陈友定丞相,对陈军之虚实、地理之险易极为熟悉。十二月十六日,朱元璋又命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师自明州(今浙江宁波)由水路直取福州,形成对福建水陆两路夹击之势。陆路于十一月三十日渡杉关,克光泽。陈友定闻讯,命其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率兵2万人守福州,自率精锐守延平(今福建南平),相为犄角。十二月二十八日,明军水路攻克福州,遂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地位。继而攻克延平。在水路军由东向西挺进时,陆路胡廷瑞、何文辉部由西向东连克邵武、建阳、建宁(今福建建瓯)。然后两路大军同时挥师东南,为挺进广东做了准备。汤和部于洪武元年二月初一日攻克漳州,胡廷瑞部于初二日夺取汀州(今福建长汀)、宁化。福建平定。此战胜利,使两广地区陷入明军3路大军的包围圈中。
中国战争 明攻取山东之战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在明北伐灭元之战中,明军攻山东的作战,也是明北伐的第一次作战。
元朝入主中国以后,在山东设东平、东昌(今聊城)、济宁、益都、济南、般阳(今淄博市西南淄川)等路。山东东西道宣慰使普颜不花坐镇益都,指挥各路军政。故夺取山东,要在攻克益都,去其龙首。此役作战路线有两条,其一由江淮北经沂州(今临沂),直取益都;另一由徐州北攻济宁、济南,再东取益都。征虏大将军徐达根据自己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和明太祖朱元璋的临战指示,采取了两路并进,钳击益都的战略方日遣使招降元沂州守将义兵都元帅王宣、王信父子。十一月初四日,师次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开始分兵两路:西路由都督同知张兴祖(又姓汪)率宣武等卫军由徐州北上,攻取济宁、东平;东路由徐达及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率主力北攻益都。十二日,王宜、王信父子降而复叛,徐达率所部攻克沂州,杀死王宣,附近峄州(今山东峄县)、莒州(今山东莒县)、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沭阳(今属江苏)、日照(今属山东)、赣榆(今属江苏)等州县官吏归降。十八日,朱元璋遣使至沂州指示徐达:“如向益都,当遣精锐扼黄河要冲,断其援兵,可以必克。若益都未下,即宜进取济宁、济南。二城既下,益都、山东势穷力竭,如囊中物矣。”徐达即命平章韩政扼守黄河要冲,阻敌增援,自率大军进攻益都。二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