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3年(民国十二年)3月,在三七二十一与一三边之战中,川军邓锡侯等部在四川间道奔袭成都的刘成勋部的战斗。
2月,在熊克武领导的第1、第3军、四川边防军,与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唐廷牧所部的战斗中,邓锡侯部因势单力薄,逐步自川中、川西撤退,至绵阳、罗江、中江一带与对方相持。此时,直军与杨森残部乘川军内讧之机,进军四川,迫使刘成勋等集中兵力于北道。3月22日,邓锡侯、陈国栋等侦知成都兵力空虚,遂以田颂尧部牵制当面之敌,集中所部精锐乘夜自罗江、绵竹边境出发,经德阳、什邡间小道,以强行军速度,两夜一昼疾驰140公里,直逼成都北门,一举攻克成都,迫使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成勋通屯辞职,率残部退出省城。
中国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民国十一年)4月至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部,在京津地区与奉军张作霖部进行的战争。
1920年,北洋军阀的直皖两系之间,在英、日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直皖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英帝国主义支持的直系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皖系军阀。直皖战争后,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直系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重新物色、支持的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但是,由于战后的分赃不均,直奉两系之间很快又产生矛盾。首先在处置皖系残余势力问题上,后来又加上奉系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12月25日,梁氏组阁后,根据张作霖的旨意,首先赦免了6名皖系要员,接着又任命卖国贼曹汝霖为实业专使;在军费分配问题上,梁内阁也公开袒护奉系,拒付组阁时答应拨给直军的300万元军费。于是,吴佩孚便借机联络各省直系督军,一再通电揭露梁内阁媚日卖国的丑行,逼梁下台。结果,梁士诒组阁仅一月,即于1922年1月25日托病请假离任出京。张作霖即扬言要用武力对付直系,从4月lo日起,奉军就络绎不绝进关,改名为“镇威军”,一路进至军粮城、马厂、静海,一直开到了德州附近,另一路于17日进至京汉铁路的长辛店一线。4月25日,吴佩孚与直系督军齐燮元、陈光远、萧耀南、田中玉、赵倜、冯玉祥等人联名通电,宣布张作霖的十大罪状,以保定为大本营,准备随时应付奉军的进攻。4月29日,张作霖到达军粮城,自任“镇威军”总司令,以孙烈臣为副司令,指挥奉军4个师、9个旅,约12万兵力,兵分东、西两路,西路奉军以张景惠为总司令,驻长辛店,所部区分为3个梯队,企图围攻直军的大本营保定,并于即日向部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与此同时,直军也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7个师、5个旅,约10万余人,兵分东、西、中三路,西路吴佩孚的第3师进驻琉璃河,中路王承斌的第23师驻守固安,东路张国熔的第26师(后来又增加了张富来的第24师)在大城一线布防。直军的步兵多久经战阵,而奉军则以骑兵和炮队见长。从4月29日起,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进行混战,战事开始后,奉军曾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东路直军在奉军骑兵的冲击下,退至任邱、河间一线;西路直军也受到奉军的炮火压制而毫无进展。30日,吴佩孚亲自到前线督战,以一部兵力在正面实施钳制,主力在炮兵的掩护下,迂回至奉军的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奉军在遭到腹背攻击后,原为冯国璋旧部的奉军第16师,于5月4日临阵倒戈,奉军暂编1师退出丰台,造成了奉军西线溃退。时,奉军第1师投入战斗,才阻止住直军的追击,并将长辛店收复。此后,吴佩孚又采取诱敌深入战术,指挥直军且战且退,待奉军进入伏击圈后,秘密地率部绕至奉军侧背,突然发起猛攻,终使西线奉军全线溃退。在东线,交战之初奉军一度曾掌握了主动。但在西线奉军溃退后,东路奉军第1梯队的旅长鲍德山不听指挥,按兵不动,总司令张作霖只好指挥部队全线退却。第2梯队司令张学良所部,战斗力较强,战前也有准备,是奉军的主力。但是,吴佩孚在西线获胜后,调其嫡系第3、第26师到东线,并亲自指挥,攻击张学良的部队。张学良虽然率部英勇抗击,将其进攻打退,但因为奉军在整体上败局已定,只好指挥部队存秩序地向后撤退。第3梯队司令李景林指挥所部在姚马渡将直军的进攻击退,俘直军千余人。但当西线奉军全线溃退的消息传来,东线军心为之动摇。直军乘势全线出击,进攻奉军第3梯队司令部所在地马厂,歼灭奉军7000余人,迫使奉军放弃杨柳青,退守北仓。在军粮城又与乘火车开来的2万余直军发生战斗,因众寡悬殊,被迫退往滦州。至此,奉军在东、西两路均已失败,士兵牺牲2万,战败逃亡者万余,被直军缴者4万余人。5月10日,直系王承斌率其第23师开进天津。这时,滦州英国领事出面调停,以奉军退回关外,直军停止追击为双方停战议和条件。6月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上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今山海关)为两军的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除酌留一部驻防榆关外,大部撤回原防。至此,第一次直奉战争宣告结束。
点评:这次战争,共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但真正进行战斗只有6天(即从4月29日—5月4日)。战争的结果,因为直系的胜利而掌握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但直、奉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他们之间仍在酝酿新的战争。
中国战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奉系军阀也尽力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浙江战争。9月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9月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为抗击奉系军阀的进攻,吴佩孚于7月18日晚10时宣布,自任总司令,并以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筹备司令,彭寿莘为第1军司令,王怀庆为第2军司令,冯玉祥为第3军司令,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还有海、空军各一部,总兵力近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并对各军的作战任务作了具体区分。9月15日到22日,奉军第2军、第5军,兵分两路,分别由阜新、通辽向直军防地攻击前进。奉军在攻占开鲁、朝阳后,又乘胜向凌源发起进攻。接着,奉军的骑兵队也由彰武出动,陆续攻占直军控制的建平、赤峰等地。是时,直军第3军司令冯玉祥,因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正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在古北口一线按兵不动。9月28日,榆关方面的战事日趋激烈。直军虽然居高临下,但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的部队却前赴后继地奋勇仰攻,双方都遭到很大的伤亡。奉军在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后,侦知九门口直军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便转而集中兵力猛攻九门口,并于10月7日攻占,直军的长城防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吴佩孚在九门口失守后,急调后援部队开赴前线,并于12日亲临榆关组织直军进行反扑,一度曾将九门口夺回。奉军在直军反扑面前全力抗击,与直军进行了反复的争夺,终将直军的进攻击退,再度攻占九门口。在20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10月9日奉军攻占了赤峰。15日,赤峰被赶来前线的直军第3军二部夺回。时冯玉祥在古北口举行会议,认为倒戈回京的时机已到,便电告孙岳,叫他迅速将驻防大名的军队调至北京南苑,同时下令部队,将后队改为前队,于10月19日回师北京。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贿选总统曹棍的反动统治,占领丁北京。25日,冯玉祥等人在北京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孙二人分任副总司令兼第2、第3两军军长。“北京政变”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交给张福来主持,亲率其嫡系第3师、第26师各一部,共约七八千人,于10月25日乘车回救北京。26日,吴佩孚命令部队开往杨村一线布防,对冯军采取守势。企图等齐燮元、孙传芳的军队沿津浦铁路北上;李济臣、萧耀南的军队由京汉铁路南来。再在这两路援军的支援下,从冯玉祥的控制下夺回北京。到10月28日,由平泉、冷口入关的奉军张宗昌部,攻占滦州,截断了榆关直军的退路和榆关;天津之间的交通线,直军纷纷溃退。31日,奉军占领了榆关和秦皇岛,缴获直军的枪支达3万余件。直军主力丧失殆尽。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冯军先后攻占了杨村和北仓,并俘虏了北上援吴的鲁军旅长潘鸿钧。吴佩孚见大势已去,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
点评:第二次直奉战争,从1924年9月15日到11月3日,一共打了50多天,最后是以直军主力的全部覆没和吴佩孚的狼狈南逃而告结束。在直系军阀垮台之后,张作霖违背他“奉军不入关”的诺言,挥军进入了北京,并排斥冯玉祥,实际上控制了由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北京政权,把中国人民又拖进了新的痛苦的深渊。
中国战争 第一次东征
1925年(民国十四年)2月至3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广州革命政府所属部队在广东东江地区对军阀陈炯明部的进攻战役。
1924年冬,占据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趁孙中山离广州北上的机会,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自称“救粤军总司令”,向其所部下达进攻广州的作战命令。为统一广东,顺利北伐,广州革命政府于1925年1月15日发布《东征宣言》,组成以杨希闵为总司令的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军。东征联军约5万人,于2月1日,分三路向陈炯明部发起进攻。军阀陈炯明军共6万余人,以林虎为总指挥,洪兆麟为副总指挥,编为7个军和5个独立师,正向广州进逼。东征联军以粤军与黄埔军校校军组成右路军经虎门攻击前进,先后攻占东莞、石龙、樟木头、平湖、深圳等地,在击溃广九路(广州至九龙)上的陈军后,于14日进至陈军的东江门户淡水城郊。在攻打淡水的作战中,黄埔校军以10名军官和100名士兵组成的“奋勇队”,15日拂晓发起攻击,仅用半个小时就率先攻进城内。陈军洪兆麟部2万余人由惠州前来增援。校军和粤军第2师以一部兵力进行阻击,将洪部击溃,并乘胜向敌追击,一举攻占平山,尔后,决定置惠州孤城于不顾,继续挥师东进,相继攻占海丰、陆丰等地。陈军将领洪兆麟、叶举见大势已去,遂脱离部队,从海路逃跑。东征联军的右路军兵分三路,向潮州汕头方向扩张战果,于3月7日攻占汕头。当黄埔校军协同粤军在淡水、海陆丰、潮汕等地与洪兆麟部决战时,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