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评:特拉西梅诺湖畔交战是利用有利地形和有利进攻时机解决战斗的一个卓越战例。汉尼拔抓住了弗拉米尼没有侦察和警戒这一失误,利用突然性的因素,乘罗马人变换战斗队形之际一举将其歼灭。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T'特雷比亚河战役
公元前218年12月,在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146)期间,汉尼拔的迦太基军队(1万骑兵,3万步兵)和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的罗马军队(4千骑兵,3。2万步兵,其中包括盟国兵力)在特雷比亚河(意大利北部帕杜斯河,即波河的支流)畔进行的一次交战。
迦太基人庞大的骑兵部队(努米底亚骑兵)渡过特雷比亚河与罗马人接战,然后,佯作撤退,退回特雷比亚河左岸,引诱罗马军队尾追。罗马军队果然离开筑垒兵营追击对方。当罗马军团渡过特雷比亚河到达平地时,汉尼拔部队突然从两翼和后方发起攻击,将罗马军队击溃(仅1万人获救)。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T'特洛伊战役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首的阿哈伊亚诸国(迈锡尼、太林斯、锡韦等国)同盟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小王国特洛伊在赫勒斯滂和爱琴海沿岸进行的战争。
根据考古资料,通常认为这次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60年。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特洛伊战争的传说。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墨涅拉俄斯及其兄阿迦门农联合希腊其他邦的国王,率领一只庞大的船队(1200条船)驶抵特洛阿德沿岸。人数比敌军少的特洛伊军队经短时战斗后被迫退却,隐匿于特洛伊城内。阿迦门农的军队在特洛伊城外的海岸上安营扎寨,却未将要塞从四面包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利用这一条件同小亚细亚的卡里亚、吕底亚及其他地区建立了密切联系,在战争期间始终得到这些地区的援助,从而使战争持续了十年左右。战斗行动主要是双方将对将的厮杀、小规模的接触和被围军队出击时在城下进行的大规模战斗。希腊军队运用军事计谋才进入城内。特洛伊的许多居民遭屠杀,部分居民被俘为奴,该城被彻底摧毁。
世界战争 '古代…W'瓦斯卢伊战役
十五至十六世纪摩尔多瓦人民在争取独立,反对奥斯曼压迫期间进行的一次决战。此战发生的时间是1475年1月17日,地点是罗马尼亚的瓦斯卢伊(雅西以南60公里,拉克瓦河和伯尔拉德河的汇合处)地区。
瓦斯卢伊会战中,摩尔多瓦军队(4万名装备低劣的农民义勇军、5千名匈牙利雇佣军和2千名波兰士兵)在斯特凡三世大公的领导下粉碎了入侵的苏里曼巴夏的12万土耳其军。在发起决定性冲击之前,摩尔多瓦军队派出一队号手到土耳其军队的后方吹起攻击号。被迷惑的土耳其人误认为已被包围,队伍陷入混乱状态。斯特凡乘机立刻以主力进行迎头痛击,击溃了敌人。
点评:此战的胜利提高了摩尔多瓦人民在反对土耳其侵略欧洲的斗争中的作用。
世界战争 '古代…W'温泉关战役
公元前480年,在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期间,希波双方在温泉关(塞尔莫皮莱山口,色萨利和中希腊交界处的山口,位于拉米亚城南)进行的一次交战,又称塞尔莫皮莱山口战役。
公元前480年春,数万波斯人的大军和船队在波斯王薛西斯统率下对希腊进行第三次联合远征;一部分军队从陆地进发,另一部分从海上运送。希腊各城邦成立了以拥有强大步兵的斯巴达(拉栖第梦)为首的防守同盟。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率盟军(约0。5万人)在塞尔莫皮莱山口挡住了波斯人的去路。希腊人对企图突破山口的强大的波斯军队进行了两天的英勇抗击。但波斯人在叛徒的帮助下夜间沿着迂回的山间小道前出到希腊军队的后方。莱奥尼达获悉这一情况后,命令各盟军队伍向雅典撤退,本人则和300名斯巴达人一起留守山口。斯巴达人四面受敌,英勇厮杀,在白刃格斗中全部阵亡。塞尔莫皮莱山口交战中约有2万波斯人丧生,0。4万希腊人牺牲。
点评:此战是希波战争中著名的战役,后来,塞尔莫皮莱山口英雄们的遗骸被合葬在一个墓中。在一座石狮纪念碑上镌刻着诗人西莫尼达的诗句:“来自异邦的人啊,景仰拉栖第梦人吧!我们在此安息,始终信守法度。”英勇捐躯的这队斯巴达人成为希腊人备受鼓舞的坚定无畏的榜样。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X'希波战争
公元前500—前449,波斯对捍卫自己独立的古希腊诸城邦(都市国家)进行的征服性战争。
公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位于埃维亚岛)举行起义(米利都人起义得到小亚细亚诸城邦的支持)反对波斯统治的小亚细亚都市国家提供援助,是希波战争的起因。直至公元前493年,波军镇压起义后,才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于公元前492年春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入侵希腊。舰队行至阿索斯角(爱琴海)时,遭到暴风袭击,大量船只遇难(达300艘),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军被迫停止进军,仅占领色雷斯。
公元前490年春,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腊。在统帅达蒂斯和阿塔菲尼斯指挥下,波军(1。6—2万人)分乘600艘舰船横渡爱琴海,沿途攻占了纳克索斯岛和埃维亚岛上的两座城市,即卡里斯托斯和埃雷特里,最后在距雅典40公里的马拉松山谷上陆。同年9月,马拉松会战开始,米太亚德统帅指挥的雅典军和普拉塔亚军(9千—1万人)大败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亲自率波军出征希腊。参加这次远征的波军有步兵近15万人、骑兵几万人和一支由1千余只舰船组成的舰队。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起两座浮桥,在阿索斯地峡开凿一条运河,以通行舰船。第一次交战在塞尔莫皮莱山口即从色萨利通向希腊中部的山间大道附近展开。波军突破塞尔莫皮莱后(参见温泉关战役),连续占领了维奥蒂亚、阿提卡和雅典诸城。但在同一年内波斯舰队在萨拉米斯岛附近却遭惨败(参见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一战,希腊都市国家联军(约6万人)击溃波斯陆军(7—8万人)(参见普拉塔亚战役)。几乎同时,波斯舰队在米卡莱角战中再次失利。希腊海陆军取得的几次胜利,实际上决定了希波战争的胜负。公元前478—前468年,波斯军占领的都市国家大多数获得解放。希腊军队把战争移到了爱琴海海域和小亚细亚地区。
公元前五世纪七十年代,希腊同盟军在雅典统帅西门指挥下,连战皆捷,夺取了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公元前469年,埃夫里梅东特河口一战大败波军。此后,战事时起时伏,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49年。这一期间,希腊军乘埃及反波斯起义之机远征埃及(运兵舰船达200艘),但遭到了失败。公元前449年,希腊军在萨拉米斯岛交战中再次获胜。此后双方举行和谈,缔结了卡里阿斯(雅典全权代表的名字)和约。根据此和约,波斯失去了爱琴海、赫勒斯滂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领地,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都市国家政治独立。
点评: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希腊在希波战争中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军队的组织编制优越,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希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解放战争。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繁荣时期,在战争中身居季洛斯同盟盟主地位的雅典,也进入强盛时期。希波战争中军事学术得到了发展。战略上(特别是希腊军队)善于正确选择每个战争阶段的决战地幅和主突方向以及根据情况和力量对比决定作战方法(防御或进攻)。希腊的胜利多半取决于陆军与舰队之间密切的战略协同。对于发展战术和组建军队,希波战争意义重大。希腊军队创造的方阵是早期著名的战斗队形之一。与波军的混乱队形相比,方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步调一致、军纪严明、便于指挥。希波战争中出现了最早的战术队形,出现了保障战斗队形最要害部位——翼侧的必要性。希腊军队体制健全,有一套教育和训练战土的制度,在总结作战经验方面也作了初次尝试。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X'希达斯普河战役
公元前326年,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和印度王波罗斯的军队在吉达斯普河左岸进行的一场交战。
吉达斯普河是印度河的支流,杰赫勒姆河(比达达河,贝哈达河)的古希腊名称。印度军队(近3万名步兵,3000—4000名骑兵,300辆战车和约200只战象)在吉达斯普河左岸扎营,挡住马其顿军队向印度国土进军的道路。马其顿军队(3万人,其中有5000名骑兵)驻扎在河对岸。亚历山大只将一部分兵力(1。1万人)留在印军对面,亲自率领全军主力绕道上游渡过了吉达斯普河,消灭了敌军派来阻挡的先头支队(2000名骑士和120辆战车),迫使波罗斯王率军队离开营寨展开战斗队形(第一线是战象,第二线是步兵,两翼是骑兵和战车)。波罗斯王决定以强有力的正面突击消灭马其顿军队。激战中马其顿骑兵穿插印军翼侧,切断印军步兵与营寨的联系,使之不得不在重围中作战。马其顿军的方阵从正面,其骑兵及从河对岸开来的新锐力量从翼侧和后方同时进行夹击,从而决定了亚历山大的胜局。印度军队伤亡殆尽,仅战死者计约2。3万人之众。波罗斯王本人被俘。
点评:吉达斯普河之战表明,马其顿军队较之敌军占有完全的优势。军队的机动,骑兵与步兵的协同动作,以及马其顿步兵善于同诸如战象、战车等当时有威胁力的作战手段进行战斗的能力,都是保证亚历山大在交战中获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古代…Y'亚历山大东征
古代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56。7,佩拉—前323。6。13,巴比伦),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亦称亚历山大大帝。腓力二世(公元前359一前336)之子,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
亚历山大幼时在其父指导下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酷爱兵法,使他具有军事知识和强健的体质。11岁时,腓力二世即让他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为师,学习三年,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公元前340年,16岁的亚历山大即随父征战。在克罗尼亚之战中,他的组织能力和统帅才干初露锋芒。他指挥腓力二世军队左翼骑兵英勇作战,配合腓力二世指挥的右翼骑兵,击溃了雅典等国联军,决定了交战的结局,为马其顿在希腊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公元前336年夏,其父遇刺身亡后,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王位。此时局势却非常严重,王室和宫廷中有人谋废新主,希腊各城邦国纷纷宣布独立。亚历山大依靠腓力二世的亲信老将,首先剪除王室和宫廷中的异己,平定宫廷内乱。随后,迅速镇压北方部族暴动。继而挥师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腊诸城邦再次确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并推举他为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