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复存在,仅个别军舰,其中有“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岸防装甲舰仍继续同敌人进行着力量悬殊的战斗。
对马海战的结果,俄国分舰队损失舰队装甲舰8艘、装甲巡洋舰1艘、岸防装甲舰1艘、巡洋舰4艘、辅助巡洋舰1艘、雷击舰5艘和运输船数艘;另有舰队装甲舰2艘、岸防装甲舰2艘和雷击舰1艘(负伤的罗热斯特文斯基在该舰上)被俘。“阿芙乐尔”号、“奥列格”号、“珍珠”号巡洋舰突围到马尼拉,“朝气”号雷击舰、“斯维里”号和“朝鲜”号运输船突围到上海,这些舰船在当地一直被扣留到战争结束。速度高的“绿宝石”号巡洋舰摆脱了日军的追击,驶入圣弗拉基米尔湾,夜暗中在湾内搁浅。舰员们担心追击的日舰驶来,不得不将其炸沉。只有“金刚石”号巡洋舰,“威武”号和“严厉”号雷击舰突围成功,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罗热斯特文斯基分舰队的失败,对整个战争的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列宁写道:“俄国海军彻底被消灭。吃败仗是注定的了……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军事失败,而且是专制制度在军事上的彻底崩溃。”(《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51页)。
点评:对马海战的这种结局,是日本舰队技术装备占有优势,沙皇俄国经济落后、政治制度腐朽造成的。俄国分舰队指挥官无明确的战斗计划,不善于正确判断情况,不善于组织和保障分舰队指挥的连续性,这对海战也造成不利影响。这次海战暴露了俄国舰队装甲舰生命力差、火炮弱,表明了必须改进火炮射击的指挥方法、增厚舷装甲和甲板装甲,同时也显示了鱼雷武器在海战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对日本而言,此一战争最重要的意义,是日本海军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英美,成为第三强海军国家,而东乡平八郎大将也就成为日本军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这一连串的信心,也奠定日后日本海军造舰发展、大胆地自行废除伦敦裁军协定,以至于向太平洋扩张的雄心。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D'多米尼加海战
1782年4月12日,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期间德格拉斯海军中将指挥的法国分舰队同G。罗德尼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分舰队在多米尼加岛(在西印度群岛)附近进行的海战。
4月初,法国分舰队和西班牙分舰队(50艘战列舰)应在海地岛附近会合,然后驶往牙买加岛,遣送2万名登陆兵在该岛登陆。4月9日,法国分舰队(33艘战列舰)和英国分舰队(36艘战列舰)在多米尼加岛附近进行首次战斗,法国分舰队损失军舰3艘。4月12日晨,双方又在多米尼加岛东北海域遭遇,各自成单纵队以迎向航向进行战斗。不久,风向突变,法国分舰队队形遭到破坏,造成战斗线中断。罗德尼乘机派出中军6艘军舰切断法国分舰队队形,并用纵向齐射炮击法国军舰。后卫各舰也照此机动。结果法国分舰队战斗线被截成3段,指挥失灵,军舰成小群多路撤退。日终前,英军俘获法国军舰5艘(其中包括旗舰1艘),这几艘军舰载有供登陆兵用的全部火炮。德格拉斯亦被生俘。英国分舰队无一损失。
点评:经这次海战,英军破坏了法军在牙买加岛登陆的计划,并迫使法国海军不敢在西印度群岛采取积极行动。多米尼加海战中,线式战术的基本原则——务使平行于敌航向的战斗线保持严整不乱——在西欧海军史上第一次被打破。切断敌舰队形,随之以优势兵力攻击敌分舰队之一部,则是英军获胜的新的战术方法。
世界战争 '近代…E'俄国十七世纪初的农民战争
俄国十七世纪初,城乡被压迫阶级和阶层反对封建主阶级和封建农奴制国家的国内战争。
十六世纪末,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形成,农民所受的剥削不断加重,致使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这是农民战争的起因。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农奴、市民和自由哥萨克(顿河、伏尔加河、捷列克河以及亚伊克河的哥萨克)成为农民战争的主要动力,他们的斗争并得到社会下层其他各种人的支持。扎波罗热哥萨克也积极参加这一斗争。国家各种徭役(服军役、修建要塞等)的负担不断加重,使南部地区“募集”公职人员(射击兵、炮手、城市哥萨克)也受到影响,引起他们的不满。俄国对顿河和伏尔加河自由哥萨克的镇压(派遣讨伐队,禁止买卖武器弹药及其他商品),同样激起他们的愤慨。农民战争的发生及其规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国家政权机关因封建主阶级内部(宫廷贵族各集团之间、“莫斯科显宦”和地方权贵之间、南部各县和中部各县的地主之间)经济和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激化而遭到削弱有关,这种情况导致十七世纪初整个国家制度发生危机。农民战争的进程又因波兰和瑞典的武装干涉;这一外部因素而更趋复杂。十七世纪初俄国农民战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农民战争第一时期(1603—1605)1601—1603年,俄国大部分地区的歉收、瘟疫和饥饿使破产农民和农奴大批逃往大城市和南部及西南部地区。这大大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推动了农民战争的爆发。鲍里斯·戈杜诺夫政府尽管向莫斯科南部和西部地区派遣重兵讨伐,并在1601—1603年制定的法令中对农民和农奴作出某些让步,但仍然无法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恶果。1603年夏,赫洛普科领导的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是农民战争第一时期的中心事件,构成这一时期的第一阶段。赫洛普科领导的由逃亡农奴和农民组成的起义军一度活动于莫斯科附近。1603年9月,政府派遣重兵前往镇压。在首都附近的一次激战中,起义军遭到失败,致使运动略有衰退。然而到1604年秋,在科马里奇、奥科连斯卡亚两省(俄国西南部)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次起义与伪德米特里一世的冒险行为发生在同一时间,是农民战争第一时期的第二阶段。僭称为王者伪德米特里对人民群众的许诺以及其军队中扎波罗热和顿河哥萨克数量上占优势的情况,使俄国西南部和南部边疆人民反对鲍里斯·戈杜诺夫政府的起义在剑拔弩张的社会气氛中更为加强。在哥萨克军积极作战和市民、农民、军职人员及部分地方贵族起义过程中,切尔尼戈夫、普季夫利、库尔斯克、克罗梅、别尔哥罗德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城镇的居民都归附于伪德米特里。政府军虽在多布雷尼奇会战中获胜,但终因受到广大群众阶级斗争的影响,未能扩大这一战果。到1605年春,运动蔓延到奥卡河以南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在内的所有地区。1605年5月,政府军中的军役差丁在克罗梅附近举行暴动,使军队陷于瓦解,而1605年6月1日莫斯科市民的起义则推翻了戈杜诺夫政府。6月20日,伪德米特里一世进入莫斯科,上台执政。起义者认为,政权由“非法沙皇”转入伪德米特里手中之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将得到提高(废除农奴法、减轻封建压迫)。但是,这些希望并未实现。伪德米特里一世与波兰的关系也趋于恶化。以舒伊斯基公爵为首的贵族利用内外政策的危机策划夺权阴谋。结果,伪德米特里一世5月17日在莫斯科市民举行的抗波起义中被杀。舒伊斯基登上王位。
农民战争第二时期(1606—1607)自1606年5月下半月起,农民战争出现新高潮,并汇成为博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1606—1607)。此次起义成了农民战争的最高阶段。起义中,阶级阵线更加分明(贵族同路人大都退出起义),起义者人数增加,战争地区不断扩大(战争席卷俄国中部主要地区)。起义者口号中的反封建内容和他们的社会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更加明确。在起义过程中,各地农民队伍分散的起义行动在博洛特尼科夫领导下联合起来,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斗争。他们曾数次同沙皇舒伊斯基的正规军作战。1606年10—12月围攻莫斯科期间,起义总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大部分起义地区的军事行动。起义军采取人民战争的战术,对沙皇将领作战,围攻首都达两月之久,并在反对农奴制斗争中取得农民战争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胜利。起义军1607年10月的失利注定了农民战争的败局,但即使在起义失败之后,俄国许多地区仍有许多起义队伍继续活动。
农民战争第三时期(1608—1615)1608年末至1610年初是这一时期的第一阶段。此前,各起义城镇(卡卢加、科泽利斯克、普季夫利、阿斯特拉罕等)并未屈服。伪德米特里二世的军事胜利(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原先波洛特尼利夫的拥护者、扎波罗热和顿河哥萨克),他在起义初期进行的蛊惑性宣传和迎合广大群众要求的做法,以及他许诺进行改革和减轻压迫等等,都促使农民战争向新的地区扩展。1608年夏秋两季,农民和市民反对舒伊斯基政府和封建农奴制度的群众运动席卷中部大部分县份。1608—1610年,俄国北部地区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西北地区阶级斗争极为激烈,在普斯科夫达到白热化的程度,社会下层纷纷起来反对地方政权、贵族和僧侣,并多次夺取了政权(1609年5—8月、1610年2月—1611年12月)。1608年夏,大卢基和涅韦尔两县及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居民参加过波洛特尼科夫起义)的起义者推翻了地方政权,消灭了许多封建主。1607年底,粱赞边疆区爆发农民起义(持续到1614年)。1608年末到1609年初的冬季和1610年,俄罗斯劳动人民和其他各民族的武装起义遍及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和扎沃尔日耶森林地区。不论舒伊斯基政府还是图希诺兵营,对这些地区都缺乏有效的统治,这就有助于这些地区阶级斗争的发展。1608—1609年,哥萨克农民起义军在莫斯科附近作战。1610年6月莫斯科市民举行起义,推翻了舒伊斯基政权。
第三时期第二阶段包括1610年至1613年初的各种事件。外国开始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波兰自1609年,瑞典自1610年)和伪德米特里二世推行反民族政策决定了这一阶段特点。在这种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日益转向具有阶级倾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轨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反对干涉者及其帮凶,而且反对他们的封建农奴政策,特别是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和各自提出不同要求的各种社会力量,发生阶级分化。参加地方民团的各种派别之间的,社会斗争,以及他们同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领导的人民义勇军之间的矛盾,就反映了这种阶级分化。
农民战争第三时期第三阶段包括1613年至1615年间的各种事件。这一时期,哥萨克、农民和农奴的武装斗争扩展到南部各县。在扎鲁茨基起义军作战影响下(哥萨克化了的农民和农奴在农民起义中于1612年夏季随扎鲁茨基撤离莫斯科),农民的骚动于1612年底至1613年春席卷粱赞边疆区,而到1613年5—6月,就已蔓延到顿河上游地区。扎鲁茨基部多次失利后,退至阿斯特拉罕,准备再度进军莫斯科。但是,1614年春季,阿斯特拉罕发生政变,射击兵、部分市民和哥萨克转向政府方面,这就迫使扎鲁茨基退向亚伊克(乌拉尔)。1614年夏扎鲁茨基余部被歼,本人被俘。1614—1615年,北部地区、伏尔加河流域和中部地区的哥萨克、农民和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