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里,发起攻击的起义大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多尔戈鲁科夫部队。但由于沙皇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军事素质上居优势,各起义部队行动又不协调,致使起义军于9月底至10月初在阿尔扎马斯附近连续4次交战皆遭失败。
9月末,在辛比尔斯克附近就连拉辛率领的起义军主力内部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兵员数额虽有增加(超过2万人),但战斗素质却大为下降。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土兵大量减员,所补新兵(俄罗斯农民、市民、奴仆,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各族新兵),既无武器装备,又缺乏实战经验和组织纪律。坚定的阶级意识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只能部分地弥补军事训练上的不足。10月1日,起义军与进抵辛比尔斯克的巴里亚京斯基公爵部队接触,初战顺利,但因讨伐军炮兵居于优势而终遭失败。战斗中拉辛两处负伤(头部和脚部),一度使起义军军心涣散。结果巴里亚京斯基攻进辛比尔斯克,于10月3日与米洛斯拉夫斯基会合。当日傍晚,政府军合击在尖柱城堡设防的拉辛部队。起义军用一部兵力击退敌军进攻,夜间突然调动精锐部队强攻内城。然而,讨伐军于10月4日在辛比尔斯克城下最后挫败起义军。拉辛部队乘船沿伏尔加顺河而下,撤至顿河对岸。
10月14—17日,沙茨克附近发生激战,其他起义部队也被击溃。10月22日,在穆拉什基诺(下诺夫哥罗德县)一战,尽管起义军英勇抵抗,终被战败。
10月底,讨伐军在多尔戈鲁科夫统一指挥下转入进攻。辛比尔斯克解围后,巴里亚京斯基部队直捣辛比尔斯克防线。11月,讨伐军经数次大规模战斗,占领阿拉特里。政府军向萨兰斯克推进途中多次与起义军进行激战,1个月后,才夺取该城。巴里亚京斯基公爵部队在喀山西北对起义军作战。起义军所占城市务需强攻方能夺取。11月,起义军企图在这一地区转入进攻,重新占领科济莫杰米扬斯克。仅在12月,政府军才在苏拉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重要中心地带挫败起义军抵抗。11—12月,多尔戈鲁科夫主力先后将捷姆尼科夫和卡多姆两县起义镇压下去。希特罗沃部队由沙茨克向克连斯克推进。12月13日,讨伐军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左岸地区追上并击溃了波诺马廖夫部队,12月20日,起义军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最后一个堡垒奔萨陷落。
在这一时期,起义席卷了坦波夫一带地区,而且持续时间最长。1670年9月,起义军首次包围坦波夫。10月,梅谢里亚科夫率坦波夫士兵和哥萨克举行起义,再次包围坦波夫。11—12月初,起义军第3次强攻该要塞。沙皇军队重兵来援,迫使起义军退入森林。哥萨克部队由霍皮奥尔河赶来增援。12月4日,起义军巧妙设伏,一举击溃讨伐军先遣部队2000人,并再度包围坦波夫。到1671年1月底,多尔戈鲁科夫派重兵力驰援该城,才使沙皇军队处于优势地位。2月3日一场激战中,起义军彻底失败。清剿伏尔加河流域农民战争策源地的军事行动,一直持续到1671年春。
斯洛博达乌克兰武装斗争的规模较小。9月9日,科尔切夫率一支不大的起义部队占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尔后在该市军民帮助下,又占领奥利尚斯克。几切尔卡舍宁部队沿北顿涅茨河北征进展顺利。10月,起义军依靠盐场“普通”工人和乌克兰普通哥萨克连克莫亚茨克、察廖夫—鲍里索夫、兹米耶夫、丘古耶夫等要塞。科萨戈夫重兵讨伐军,当地哥萨克缙绅相继背叛,迫使起义军退却。11月初,他们在莫亚茨克附近遭到惨败。至1671年春起义军被镇压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讨伐军杀害1。1万余人。许多村镇被夷为平地。
第四阶段,即结束阶段它包括1671年3—11月发生的事件。起义军控制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顿河流域部分地区。拉辛的失败使哥萨克缙绅公开采取敌对行动,促使动摇不定的哥萨克转到他们阵营。1670年12月,拉辛的拥护者在切尔卡斯克被杀,拉辛在卡加利尼克镇的驻地亦遭袭击。政府向顿河哥萨克缙绅许诺:如交出斯捷潘·拉辛和弗罗尔·拉辛兄弟二人并积极参加镇压起义,就可得到宽恕。1671年4月,由于以军事统领雅科夫列夫为首的哥萨克诸缙绅的部队进行第二次征讨,拉辛被俘,并被押赴莫斯科,经法庭刑讯和审判,于1671年6月6日被处死。
然而,军事行动仍在继续着。1671年5月,舍卢佳克和康斯坦丁诺夫率起义大军由阿斯特拉罕出发再次北征。起义军对辛比尔斯克进行3次强攻,均未奏效,6月初返回阿斯特拉罕。8月底,沙皇军队(近3万人)包围阿斯特拉罕。尽管粮弹不足,起义军民仍英勇抵抗,达3个月之久。城防御首领舍卢佳克谈判时受骗被扣,沙皇许诺宽恕起义军民,因而阿斯特拉罕才在11月27日不战而降。政府却未履行自己的诺言,从1672年夏开始刑讯和屠杀起义军民。
最初,沙皇政府低估拉辛起义的力量和规模,只派少量军队去镇压。在起义军节节胜利,战争扩展到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和斯洛博达乌克兰后,政府才动员和投入大批军队镇压起义军。政府讨伐军在军事学术上的表现,是力图在起义军主要突击方向造成兵力兵器优势。在同起义军作战中,沙皇军队的指挥官采取了极端残酷的镇压手段。例如,根据督军们的指令,在战场大批杀害俘虏。
点评: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起义的自发性、其行动的局限性和分散性、缺乏集中统一指挥、领导屡犯战略错误、对沙皇抱有幻想;起义军在军事方面不如自己的阶级敌人,起义军的装备较之政府军差得多;他们的军事素质差,纪律不严。起义军在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拉辛及其战友们均熟练掌握了哥萨克军的作战方法,在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和方法时,能考虑社会、政治、军事和地理等各方面的因素,起义军的许多战斗都具有物质准备充分、进展神速、攻防转换迅速、战术灵活多变等特点。起义军十分重视书面和口头宣传。列宁指出了农民阶级斗争的弱点,还指出农民具有许多革命因素,他强调,俄国农民“为了争取自由”曾建立卓著功勋。在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1667—1671年的农民战争同十七至十八世纪历次农民战争一样,在俄国各族人民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莱比锡战役
1813年10月16—19日,在拿破仑战争的第六次反法联盟(俄国、奥地利、大不列颠、普鲁士、瑞典等国)中,双方在莱比锡地域进行的决战。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加作战,故被称为“民族大会战”。
莱比锡战役前的军事政治形势对盟国有利。因连年战争而陷于民穷财尽的法国,在军队供给和后备兵员补充方面能力都已有限。盟国的企图是以联军的兵力围歼莱比锡地域的法军。拿破仑定于10月16日对盟国波希米亚军团发起攻击,因为他预计盟国其他军团这一天不能参加作战。为迎击由南方进攻莱比锡的施瓦岑贝格元帅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团(13。3万人,火炮578门),拿破仑抽调出5个步兵军,成两线配置。第二线内还配置有4个骑兵军。禁卫军留作总预备队,组成战斗队形的第三线。缪拉元帅受命统率该集团(共计12。2万人)。为迎击贝尔纳多特元帅指挥的盟国北军团(5。8万人,火炮256门)和布吕歇尔将军指挥的盟国西里西亚军团(6万人,火炮315门),拿破仑将2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共5万人)调往莱比锡城以北,由内伊元帅统一指挥。宫内大臣贝特朗率1个军(1。2万人)在林德瑙附近正面向西展开。战役开始前,仅波希米亚军团和西里西亚军团逼近莱比锡。当时,北军团位于哈雷(距莱比锡30公里),波兰军团位于瓦尔德海姆(莱比锡以东40公里)。盟国参战军队达30余万人(俄军12。7万人、奥军8。9万人、普军7。2万人、瑞典军1。8万人),火炮1385门;拿破仑军队(法国、波兰、荷兰、萨克森、比利时,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军队)近20万人,火炮700门。
联军统帅部根据亚历山大一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弗朗茨一世三位君主的旨意,决定于10月16日晨使用波希米亚军团(编为3个集群和1个总预备队)由南面发起攻击。俄军4个军(分别由维特根施泰因将军、欧根·符尔滕堡、帕连将军和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和盟国2个军(分别由克莱瑙和克莱斯特指挥)编为第1集群(8。4万人,火炮404门),由巴克莱—德—托利将军统一指挥。普鲁土军和奥地利的后备队(3万人,火炮114门,由梅菲尔特将军指挥)编为第2集群。第3集群(1万9千人,火炮60门)也是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编成,由久洛伊指挥。第1集群受命在赛费尔特斯海恩、克勒伯恩一线攻击法军;第2集群则应在盖瑟尔和埃尔斯特两河之间夺取所有渡口,并向法军右翼实施突击,第3集群的任务是进攻林德瑙,并夺取莱比锡城以西埃尔斯特河上的渡口。西里西亚军团在梅克思、莫考一线由北面进攻莱比锡。
10月16日,巴克莱—德—托利率第1集群,分为几个纵队(各纵队凌晨就在大佩斯纳、克勒伯恩一线占领出发地位)发起进攻,从而揭开了莱比锡战役的序幕。整个战役包括争夺利伯特沃尔克维茨、瓦豪、马克克莱贝格,以及孔讷维茨和莱斯尼希两渡口的激烈战斗。右翼克莱瑙纵队占领了科尔姆山,左翼克莱斯特部攻人马克克莱贝格城。
根据当时情况,拿破仑决定向戈萨方向在敌人战役布势中央实施突破。15时,缪拉指挥的骑兵(1万人)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对戈萨实施迅猛突击,打乱了联军的战斗队形。步兵随法国骑兵之后也转入进攻。帕连将军所部哥萨克和预备队中的几个骑兵团、俄国近卫军和掷弹兵奉命迎击拿破仑骑兵。俄国苏霍扎涅特将军指挥的112门制炮队,配置于步兵之间。俄军努力奋战,于17时打退了法军的进攻。法军设想迂回巴克莱—德—托利集群右翼的企图也未得逞。
双方在梅克思地域进行激战。在联军的攻击下法军连连丢失阵地,髓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致使拿破仑处境大大恶化。10月4日,双方各损失3万人,未分胜负。联军继续增兵(贝尼格森将军指挥的波兰军团和贝尔纳多特指挥的北军团,共计11万余人),确保了数量优势。10月17日,拿破仑准备让步,建议进行和谈,盟国未作答复。当夜,法军变更部署,拿破仑收拢军队,布署在莱比锡周围。翌日凌晨,法军沿孔讷维茨、霍尔茨豪森、茨韦瑙恩多夫,舍讷菲尔德、普法芬多夫、林德瑙一线已大致构成环形配置。这样,拿破仑就在距莱比锡大约4公里处宽16公里的正面上层开了大约15万人和630门火炮,从而使战斗队形达到很大的密度,每公里平均有9000余人和,39门火炮。
联军变更部署后,由南,北,东三面对法军发起攻击(从南面实施主要突击)。激战竞日,拿破仑军队丢失许多村庄。兵力占优势的盟国军队不断发起攻击,迫使拿破仑放弃防御阵地,于10月6日夜间开始撤退。联军向莱比锡以西派出的部队兵力薄弱,未能切断法军退路,造成一个严重错误。只是因为拿破仑军队过早地炸毁了埃尔斯特河上的桥梁,才使尚未渡河的部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