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的道教-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走向成熟化、定型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道教领袖人物。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以及宗教实践活动各方面对初期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得以完成从追求救世致太平到追求不死成仙的重大历史转折,使它能够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第一节 魏晋时代风气与道教的发展

汉末直到魏晋,战乱不断,没有几天安宁的日子。皇帝和拥有兵权的军阀杀起人来不眨眼。知识分子,即使是已经挤进统治阶层的,也感受到时世危难,活得战战兢兢。早晨起来,摸摸脖子,脑袋还长在上面,谁知晚上会不会掉下来?他们再也不想去当一个好官,帮助皇帝治理百姓了。还把这个作为人生理想和抱负,那才真叫傻瓜!活一天,乐一天,算一天吧!所以,士大夫阶层中的很多人都苟且偷生、及时行乐,甚至奢侈放纵、醉生梦死。还有人到老子和庄子那里去找精神寄托,读老庄,谈老庄,清静无为呀,顺应自然呀,超脱世外呀,成了当时时髦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不能不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活得难受,就只好用老庄的玄奥哲理安慰自己。

越是这样,越觉得生命可贵。庄子的学问很好,就是把生和死当成一回事,这个不能信。好像有一天早晨,大家醒过来,突然都记起来生命的可贵,于是写诗吟赋,抒发感慨。什么“朝露”呀,“金石”呀,都是流行一时的用语。 早晨的露珠,太阳一晒就无影无踪,比喻生命短暂。金属、矿石之类的东西倒耐得住时光流逝的消磨,可惜呀,“人寿不如金石固”! 想点法子多活几天吧!很多人就专意留心各种养生之道。有的人想象,要是把金石的性质转移到人体,身体大概会变得跟金石一样不容易朽坏。于是很多人就去找各种矿物来吃,最有名的叫“五石散”,是用赤石脂、紫石英等矿物石药作原料的方子。

在这种时代风气下,道教的发展自然受到影响。当然,道教迎合时尚的结果,也更加推进了时代风气。

张鲁投降曹操,受到优待,当了大官。官僚阶级中很多人跟着学道,五斗米道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像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属于世代为官的豪门大族,祖辈几代人都信仰五斗米道,大概也是从汉魏之际就开始了。五斗米道的名称很粗俗,后来不叫了,改为天师道。

在社会下层,几万户五斗米道民跟着张鲁北迁。太平道又因为遭受严酷镇压奄奄一息,五斗米道就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很多原来的普通信徒,进入内地后发展了一批人,就自封为祭酒。还有人势力大了,就自封为天师。在民间传播的道教很多都参与了当时的农民起义。

曹操自己也有一些神仙思想。但对张鲁五斗米道这一套并不真信。他收降张鲁,容忍五斗米道生存,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际上,他对道教采取的是既利用又限制的两手政策。曹操也曾经将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一些神仙方士召聚到身边,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他们,怕他们鼓动老百姓造反。据曹植《辩道论》记载,像左慈、甘始、郗〔xi希〕俭这些人,都被曹操“聚而禁之”。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左慈用幻术戏弄曹操,最后使他受惊成病,就是根据一些史实加工编撰的。

在官僚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传播的天师道,与神仙方士有了更多的接触。导致二者进一步合流。葛洪这样的道教思想家也就应运而生。

第二节 葛洪与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建立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在今江苏省)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死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活了80岁,也有说只活了60多岁的。

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从小立志学道,但并不能完全抛开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所以又读了很多儒家的书。葛洪从十五六岁时开始写作,主要是一些诗歌杂文之类的东西。后来想写一部像样的书,以留名后世,于是就着手写作《抱朴子》。这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有20卷,专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长寿,辟邪消灾这些道教内容。《外篇》讲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他的师傅是郑隐,郑隐的师傅是葛玄(葛洪的堂祖父),葛玄则是跟左慈学的道。左慈曾经在天柱山勤修苦练,弄到几部讲炼丹的“仙经”,包括《太清丹经》、《九鼎丹经》和《金液丹经》。因为汉末天下大乱,来不及照着炼,就来到江东,后来将这几种丹经传授给葛玄,最后到了葛洪手中。这个左慈,就是同曹操打过交道的神仙方士。

看到当时不少人利用民间宗教组织农民起义,葛洪深恶痛绝。他将这些民间道教组织一概称作“妖道”,说它们“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然,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抱朴子内篇·道意》),主张对它们严厉镇压。他不喜欢早期道教带有的浓厚政治色彩,更反对造反。他着力宣扬的是一种不违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伦理道德,不妨害皇帝封建统治的神仙道教理论。

《抱朴子内篇》着重谈了这样几个问题: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仙?

普通人能不能通过修炼成为神仙?

学仙修道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汉魏以来,希望通过吃药、气功锻炼等养生健身方法,达到长寿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只相信人的寿命能够延长,不相信人能不死成仙。还有人则根本否定世界上有神仙。有一个名叫向秀的人就说,神仙不存在,因为谁也没有看见过。还有人搬出孔老夫子,说夫子从来不谈神仙鬼怪这种事,儒家经典也不记载,可见神仙的确是没有的。

要是都这样想,那谁还会相信道教的说法,去学仙修道呢?葛洪觉得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所以花了很大力气论证世界上确有神仙,普通人只要勤修苦练就能成仙。

他说,没人见过神仙,并不等于没有神仙。人一生吃的盐有限,过的桥有数,看见的、听说的东西能有几多?天下大着呢!能说没见过、没听说过的就不存在吗?至于孔夫子这些圣人为什么不谈论神仙这个话题,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谈,他们关心的是其他事。怎么能够凭这一点就说神仙一定不存在!

那么,神仙存在的证据又是什么呢?葛洪说,他的师傅郑隐这些人,都十分诚实,完全可以信任,他们都说有,一定不会错。另外,也有不少书都记载有神仙,像汉朝的刘向,写过一本《列仙传》,上面记载了70多位神仙,都有名有姓,还有怎样成仙的事迹。要说没有,难道他会瞎编?

看来,葛洪证明神仙存在的这些话,把论据建立在假设上,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也不能说服人。郑隐这些老实人,并不能保证认识上都正确,相信的东西并不都是真实的。

很多人认为,即使有神仙,那也是天生的,学不来。嵇康就说,神仙都是“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梁·萧统编《文选》卷五十三嵇康《养生论》)。葛洪坚决不同意。他说,松树和柏树冬天仍然不会凋落,龟和鹤寿命也比一般动物长。它们确实有一个树木品种和动物种类的问题。但像彭祖(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和老子这些仙人,原来都是人,与一般人没有两样。他们得道成仙,都是修炼的结果,并不是天生的。一个人只要恒心修道,就能“知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抱朴子内篇·至理》)。

那么,普通人即凡人,怎样才能成仙不死呢?葛洪说,仙人主要靠药物和种种办法养身延命,使身体内部不生疾病,使来自外部的祸患不能侵犯,从而达到肉体不朽,长生不死。修道的人只要掌握了这些仙道法术,就一定能成神仙。

“内修形神,使延命愈疾”的仙道方术中,最重要的是“还丹、金液”之术。葛洪说,他研读过的道书那么多,没有不这样说的。所以,还丹和金液“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抱朴子内篇·金丹》)。丹最早指的就是丹砂,它是由硫和汞组成的暗红色矿物。火炼丹砂,可以得到白色的水银(即汞,化学分子式Hg),继续烧炼,水银又变成了氧化汞。这种物质的外观跟丹砂相近,也是红色的。炼丹的人觉得这种变化不可思议:从红的到白的,最后又变成红的,回到了“丹”。所以,炼丹术士们叫它“还丹”。金液,是设法溶解黄金而成的液体。黄金是贵重金属,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耐氧化腐蚀。直到近现代才发明高效的黄金溶解剂——王水。 古人没有这个东西,想了很多办法,如先将黄金弄成金粉,再用一些植物浆汁以及矿物溶解而成的液体来浸泡,有时也只能得到一些像面糊状的东西,其中黄金的溶解量是极微小的。所以,有些炼丹术士就试验其他法子,用多种矿物炼成一些外观跟黄金相近的合金,溶解起来比较容易。他们相信,“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抱朴子内篇·金丹》)。丹砂变化起来很神妙,黄金烧不变色,沤也不烂,也很神妙。如果把它们的这些性质转移到人体,人就能成仙,就能永远不老。

“外攘邪恶,使祸害不干”的办法也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守一”之道。道教的守一术,是一种神秘的法术,大致是守住身体内部的神,如管听的耳神,管看的目神,还有五脏神等等,不让这些神离开身体,它们就能保护人体不受外部邪祟的侵犯。此外还有其他说法,大多属于宗教玄谈。

葛洪的仙道思想是早期道教信仰同神仙方术信仰进一步合流的产物。《抱朴子内篇》中还讨论了“玄”和“道”这两个重要概念,葛洪已在努力建立道教神仙信仰的哲学理论基础①。总体上看,葛洪系统总结了初期道教的理论和汉魏以来神仙方术思想,充实和发展了神仙道教的学说,促使道教转向以追求不死成仙为最高目标,在道教思想教义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葛洪推崇还丹、金液,提倡炼丹术,直到晚年还亲手炼丹。道士们虽然永远也不可能炼出吃了使人不死成仙的神丹,但他们努力研究各种矿物、植物、动物类药物,积累了很多有关知识,特别是化学变化方面的知识。所以,研究科学发展史的人认为,化学这门科学就是由炼丹术慢慢发展而来的。

葛洪博学多才,对医学、天文、军事很多学问都有研究和著述。《抱朴子内篇》中保存了早期道教的很多史料,其中《遐览》篇所录道经书名,实际上是道教史上最早的教典经籍目录。后世很多道士伪造道经,都挂在葛洪名下以抬高身价,可见葛洪在道士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

注释:

①葛洪想把“玄”作为他的神仙思想的最高哲学概括,但很不成功。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金正耀《道教与科学》,第107—10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三节 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造

大约在葛洪死后两年,即前秦建元元年(公元365年),中国北方有一位道教著名人物出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十六国北魏之际北方天师道领袖的寇谦之。寇谦之死于北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