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正说司马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老百姓都是牲口,那牲口就不需要有什么思想,有了思想麻烦反而多了。但老百姓毕竟与牲口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真的有思想。汉武帝心想:既然你们有思想,不如我就给你们规定思想的范围,省得你们瞎想。瞎想害人啊,比如那些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想当年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吴广竟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谬论,皇帝是天子,天的儿子,岂是凡人可比?陈胜吴广喜欢瞎想,这不就完蛋了吗?
但有时候汉武帝想想他自己的祖先汉高祖刘邦,本来也只是秦朝的一个微末小吏,靠着造反夺取了天下,这又当何论呢?看来必须让司马迁在他所写的历史书里将高祖皇帝写成是赤帝下凡,否则不能自圆其说了。
董仲舒提倡的儒家思想非常符合汉武帝当前的需要,当然汉武帝心里也明白,这儒家思想关键是要看他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目前政治稳定,天下太平,而且当皇帝的人是我,那提倡儒家思想就非常合适了,但若处在当年汉高祖造反的时期,或者我本人是社会最底层的奴隶时,那么我宁可相信法家、墨家、纵横家,也不相信儒家。
不过历史毕竟不能假设,我汉武帝现在是皇帝,为了维护皇帝的利益,那就应该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给我听明白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有等级,上下有尊卑,不要妄图造反,安分守己最光荣!
说干就干,汉武帝立即下令查封一切非儒家的违法刊物,禁止一切非儒家的非法言论,从此之后,国家选拔干部,首先要按照儒家的规矩“举孝廉”,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洁”的意思,国家每年给各个州郡一定数量的选才指标,你们把各个乡里广受好评的既孝顺又廉洁的年轻人推荐上来,作为国家选拔各级干部的候选人名单。
3 东汉末年的现状——乱世容易出英雄
到了东汉末年,皇帝幼小,太后干政,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大将军何进不听劝告,召远在西北的西凉刺史董卓率军进京诛杀宦官,结果消息泄露,何进反被宦官所杀。而号称“西北豺狼”的董卓进京后,控制了朝廷的大权,架空了天子,他的独断专行遭到了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各地诸侯的反对,曹操与袁绍召集十八镇诸侯共同讨伐董卓,逼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结果因各路军阀彼此怀有私心无功而返。
朝中司徒王允设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结果吕布刺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又一次进犯长安,终于搞得天下大乱。此时全国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反政府武装席卷东汉大地,冲击各级地方政府的统治。各地诸侯借着保卫家园的名义纷纷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其结果就是相互争夺地盘,形成各方割据势力,中原大地从此战火纷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股势力就是曹操,曹操与众不同的地方有那么几条:(1)唯才是举,广收人才。
(2)善于纳谏,重视谋略。
(3)“奉天子以令不臣”。
(4)虚怀如谷,不计前嫌。
(5)文武双全,事必躬亲。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拜在大宦官曹腾名下为义子,被曹腾提拔为太尉和相国,虽然在朝中有权有势,但认宦官为父这件事毕竟不光彩,曹操从小就被骂作“阉宦之后”,听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所以曹操一直憋了一股气,要为曹家洗刷名声。在他年轻的时候,因为是高官之后,很早就当上了首都北部郊区的公安局长,他到任后令行禁止,扫黄打非,把他管辖的地面搞得人人守法,个个规矩。
有一次朝中另一个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蹇图违反了禁令,夜晚带着一帮人提刀外出办事,这明显是意图不轨,经群众举报,曹操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蹇图等一干人抓了个现行,蹇图仗着自己是大太监蹇硕的叔叔,根本没把曹操这个小小的郊区公安局长放在眼里,双方发生了争执,蹇图仗着人多要扒掉曹操的这身警服,曹操当时也是一时冲动,竟然就以蹇图袭警为由,拿出当年的电警棍——五色棒,当场将蹇图打死了,这下子闹出了人命,曹操心里也有点发虚。
但是毕竟双方都是有背景的人,后来经过双方高层靠山的喝茶谈判,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曹腾与曹嵩给出一点优惠条件,蹇图就算白死了。但这件事极大地提升了曹操的威名,曹操从此作为“犯罪克星,打黑英雄”而闻名天下。
在十八镇诸侯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是联盟的组织者之一,后来因为人家袁绍毕竟“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不得不将盟主的位子拱手让给他。人家袁绍的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把东汉王朝最重要的民政、官吏、军事等最高岗位都包揽了下来,全国近三成中小官员出自他“汝南袁氏”的门下。袁绍虽然与曹操是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但一直以来袁绍总是小朋友中的老大哥。
4 双雄相争谁能胜出——首先是看各自的优势所在后来在北方各路诸侯彼此的争斗中,曹操与袁绍都经过无数次奋战,打败了各自身边的对手,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北方地区两支最为强大的军阀势力。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双方的势力开始相互碰撞时,一决雌雄在所难免。
既然曹操要与袁绍争夺天下,那首先就要看看双方各自有些什么砝码:(1) 袁绍的优势:他当时拥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的管辖权,也就是北方的四个主要省份都在他的掌控中,兵力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当时的地盘只有许昌一个地方,兵力三万多人,似乎明显与袁绍相去甚远。
(2) 曹操的优势:汉献帝在他的手里,有皇帝在就代表了正统,代表了道义,在与袁绍的斗争中,曹操绝对是站在了正义的高地上。
既然曹操代表正统,而袁绍代表叛逆,那么天下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都愿意投奔曹操,而不是去袁绍那里助纣为虐。当时的皇权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教导大家要“忠君爱国”,谁都愿意被人称为“忠义之士”,而不是“乱臣贼子”。基于这个原因,司马懿年纪轻轻就打算投奔曹操,为了将来能在曹操那里获得一个比较不错的职位,司马懿事先做了许多工作,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办实事;第二是做宣传。
司马懿不怕从小事做起,积极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得完美,而且在办事的过程中显得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尤其对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毫不留情,一旦遇到坚决举报,并通过各种关系予以处理,次数多了就给他带来了一个“肃贪除奸能手”的美誉。
与此同时他积极结交高层次的朋友,广结善缘,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司马懿有个哥哥叫司马朗,很早就已经在曹操的府中任主簿,也就是秘书长的工作,这个工作结识的人多,对朝廷的情况了解的也多,司马朗很愿意为弟弟大做宣传,逢人就说他弟弟司马懿是多么得能干,能文能武!既能做官,也能做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说的多了,广告效应就出来了,大家逐渐都知道了司马懿这个大名。曹操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特意下发征召令,征召司马懿入朝为官,但就在司马懿正要跨出这一步时,曹操干了两件不得人心的事情,让司马懿犹豫了。
曹操所干的第一件事情是“许田围猎”,曹操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在即将与袁绍展开大战之前,很想通过某一个办法侦察一下朝廷内部有多少人与自己是不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因为一旦开战,由于袁绍的实力远胜自己,曹操预料到前半段的战事一定对自己不利,如果能挺得过去,胜利还有希望,万一此时朝廷内有人与自己作对,那麻烦就大了。
具体的侦察方法就是,在一次陪同皇帝去许田围猎时,曹操故意借用皇帝的箭射中猎物,在外围跟随并护卫天子的众大臣与禁军将领们看见皇帝的特制金箭射中了猎物,当然以为是皇帝所射,于是山呼万岁,此时曹操竟然越过皇帝,坦然接受大家的朝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当时就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皇帝回宫之后,很多忠臣都前来安慰他,但皇帝这次也对曹操的做法非常生气,荀彧与孔融等人都劝他忍耐一时,但皇帝此时年轻气盛,想起一直以来饱受曹操压制的委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暗中联系国舅董承等人,以血书衣带诏相托付,让他去召集外地兵马进京勤王,消灭曹操,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
皇帝没想到此事是曹操用来探测人心的一个阴谋,曹操早就安排下了人手紧密监视皇帝及周围大臣们的一举一动,董承很快就被抓了起来,搜出了衣带诏,曹操以此为理由将董承以及一大批忠于皇室,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全部杀了,为了斩草除根,甚至连董承的妹妹,皇帝的董贵妃也杀了。曹操这么做,一时间朝野大哗,舆论四起,都说曹操现在变得跟当年的董卓一样,欺君罔上,无法无天。
这时候司马懿也犹豫了,他原来之所以看好曹操,就是因为他拥护天子,代表正义的一方,司马懿相信正义永远会胜过邪恶。但如今曹操的所作所为大出他的意料,他甚至怀疑,曹操一旦失去了道德的高地,他还有什么能胜过袁绍?论地盘,论兵力,论名望,论势力,曹操都不如袁绍,那他打算用什么去和袁绍争?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贸然去投靠曹操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一旦曹操落败,自己岂不是跟着完蛋了?
5 以退为进——关于出仕的艰难抉择
每天脑筋都动得飞快的司马懿半躺在卧室里,他整日都在研究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方向,靠窗的那方榻床上垒着各种收集来的资料,似乎整个时代就在他的手心当中,需要他认真做出每一个决断,抬眼遥望着窗外的天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本来想好是投靠曹操的,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局势有一点看不明白,这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时势犹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瞬间已是斗转星移,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正当司马懿挟“肃贪除奸”之美誉,踌躇满志地准备跨入许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之际,曹操擅杀国舅董承、缢死董贵妃的消息猝然传来,一下让他有些犹豫了!
作为对权谋无比热爱的年轻人,司马懿看任何问题都是从阴阳两面来分析,从权谋之术的角度来看,无论许都城中真实的情形怎么样,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以一己之名而公然擅杀董国舅、董贵妃,都是极不明智的贸然之举!这会让他背上与董卓一样“专权跋扈、欺君肆威”的恶名的!
曹操之所以能成,不但依靠他的实力,而且更依靠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道德标杆,现在曹操这么做,就有了恶名,他既是负有这等恶名,今后在与袁绍、刘表、马腾、刘璋、刘备等人的交锋之中,又岂能继续在“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上占得优势?你曹操的“不臣之迹”已赫然昭著,又能凭恃什么去讨伐别的也有“不臣之迹”的诸侯呢?你和袁绍、刘表、袁术等“悖逆之臣”又有多大的区别?
司马懿一直认为,道义高于一切,凡是想成就大事的人,首先在道义上不能有缺。曹操本来是很重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所谓站在道德的高度,但这次事件让曹操在政治高度方面的优势已大为削弱!正所谓“有道则竞于德,无道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