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正说司马家-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弟俩的军事辩论会就此结束,这在现如今叫作“沙盘推演”,是所有将军们经常为之的事情,司马师见到弟弟如此圆融通达,自己倒也不好意思与他硬拧下去了,只得干干一笑:“二弟你可堵得大哥我无话可说了。”
30 父亲探求的结论——同时代巅峰人物的品评司马懿心想,今天本来的主题是想让两个儿子评价一下自己与诸葛亮的高低优劣,没想到说着说着就转到其他地方去了,于是他点了点头,直盯着司马昭:“昭儿,你还没有正面评价为父与诸葛亮二人之间的长短优劣呐!”
司马昭之所以转移话题,本来就是不想直接回答父亲的提问,没想到父亲非常执着,于是也只能回答几句,想到这里,他恭然答道:“父亲,您可真要听孩儿的实话?孩儿其实这么认为:父亲您的缜密细致未必高于诸葛亮,但您掌控大局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却实在诸葛亮之上。孩儿最佩服您的是,只要失败的损失程度不致影响大局,您在决策时宁可选择自己可能失败,也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诸葛亮负荷太多、虑患太深,就难以做到像您这般‘举重若轻,纵横自如’!”
听二儿子如此说法,司马懿心里很开心,他一直认为诸葛亮作为当世奇才,自己在很多方面是比不了的,如果谁说自己全面超越诸葛亮,那只能是在拍马屁了。司马懿听了,不以为忤,反而哈哈一笑,展颜笑道:“说得好!说得好!不过,你俩都说漏了一点,我司马懿还有一长,是他诸葛亮永远也无法比拟的——我司马懿有子元、子上你们这两个麟儿可以承袭大业、继往开来,但他诸葛亮却没有后继之材!有此一长,为父夫复何求哉?”
31 司马懿的成就——出于曹操而胜于曹操朝廷上,所有重要的大臣都拥护司马懿承袭当年曹操的威仪,任魏国的丞相,大权独揽,司徒董昭首先递交奏表,力荐司马懿:“臣等谨奏:自夏商周三代以来,胙臣以土,待臣以礼,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太祖武皇帝当年建基之余,伪汉诸葛亮挟主自专,拥兵来犯,震荡关中,战火连绵,举国不安,民不聊生,惨不忍言。故大司马曹真、故车骑将军张郃等奉诏御之,殚精竭虑,肝脑涂地,仅能自保,甚或兵败殁将,而国威已丧。”
“幸有司马大将军临危受命,初平孟达之乱而即赴长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用武若神,应变万方,上不忧君,下不扰民,内宁外和,众志成城,不战而屈敌之兵,御寇于国门之外,以致诸葛逆贼力尽自溃、呕血而亡,数十年之巨寇摧于一旦,司马大将军之功可谓震古烁今矣!天下士庶之心悦诚服,可谓溢于言表矣!臣等联名共推,恭请陛下广开仁惠之恩,速行重赏以酬硕勋、以安民心、以奖功臣,特封司马大将军即刻晋丞相之位,享九锡之礼,受万户之邑!如此,则朝野上下再无不平之念,共见陛下之廓然大公。”
董昭之所以能够位列三公,尊享荣华富贵,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因为他的眼光看人很准,他总是能第一个发现谁最有势力,然后就竭力拥护他。今天他慢慢地念完了自己亲笔拟好的这道奏书草稿,脸上毫无表情。写这样的拥戴表,他自然是颇有经验了。想当年,推戴太祖武皇帝晋为魏公、加礼九锡,就是他执笔亲写的初稿。
然而曹家的势力日渐衰落,而新的力量在崛起,司马一家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朝廷中首屈一指的家族,识时务者为俊杰,做人要能紧跟形势,不要站错了队伍。二十多年过去了,他这一次重又提起笔来为司马懿写推戴表,心底实在有一种莫名的震荡!这二十多年来,他冷眼旁观司马氏在魏朝庙堂之上无形无声而又势不可遏地兀然崛起,早已对他们的实力了然于心。既然河内司马氏蚕食沛郡曹家的基业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他董昭也只能顺应时势站到潮头积极有所作为,为自己所代表的济阴董氏一族在未来的权移易代之际获取巨利而拼搏一把!所以,推戴司马氏成了他奄奄终年之时的最后一次豪赌。自然,他也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把赌注压在河内司马氏一族的身上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与董昭一样紧跟形势的朝中大臣还是有不少的,他们其实不在乎究竟是谁坐着天下,关键看目前谁说了算,权力在谁的手里,就全身心地帮谁。董昭干巴巴地咳了几声,混浊的半眯老眼里射出幽幽的光芒,看向了在他榻前那条长席上端坐着的司空崔林、散骑常侍王肃、廷尉高柔、河南尹司马芝、黄门令何曾等人:“诸位大人,你们觉得老夫这道推戴表写得如何?”“老司徒的文笔自然是典雅沉实,读来令人心服口服。”崔林转过身来,直望着王肃、高柔、司马芝他们说道,“怎么样?本座附议签名之后,大家也都跟着一齐签了罢!”
32 人脉永远是成功的基础——但结交层面必须对等司马氏在朝中二十多年的经营,从下到上,几乎结交了所有能够结交的同盟者,现在司马氏又是一枝独秀,支持他们对谁都有好处,所以力挺者众多。身为“庙堂三公”之一的崔林,如此鼎力支持司马懿这次晋相加礼之事,亦是大有缘由的。原来,司马懿当年初入魏国官场的第一位“伯乐”便是崔林的堂兄崔琰。崔琰当时身任选曹尚书,一见司马懿便公开盛赞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堪当大器”,使得司马懿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无人不晓。而司马懿对崔琰的知遇之恩亦是铭记在心,从不敢忘。只是后来崔琰由于私下里非议曹操有篡汉之心,让他的政敌丁仪抓住了把柄,告了一记“黑状”,被曹氏下令赐死于狱,崔琰所代表的冀州清河崔氏一族便从此中道衰落了。
司马懿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总是铭记在心,他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拉拢所有可以争取的力量,所以总是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主动去帮助,这样建立起来的势力才足够扎实。数年过后,曹丕代汉称帝,司马懿大受重用,升为魏朝尚书。他却没忘了崔琰当年的栽培之恩,便以崔琰曾经公开表态拥立曹丕为嗣而功不可没的理由在曹丕那里进了“美言”,这才让清河崔氏重又翻身而起。作为崔琰堂弟的崔林也从此在司马懿的大力关照之下步步高升,直到今天坐上了司空之位。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崔林如此极力推戴司马懿更上层楼,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一个人想要最终成功,肯定需要提前培养好自己的拥护者基础,如果这个基础足够雄厚,那么他的成功是迟早的事,就算他不愿意往上攀登,别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会把他推上去。至于今日在座的其他人士,与司马氏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司马芝是司马懿的堂弟,王肃是司马懿的亲家翁,高柔是司马懿的同僚好友,何曾是司马懿的世交晚辈,他们自是更为热切地盼着能与司马家“一荣俱荣,共同进步”了。
这次司马懿上位,是明摆在大家面前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任何有政治头脑的人都该看清楚这一点,每次这样的机会来临都能造就朝中权力的再分配。崔林刚才的话一讲完,何曾就连连点头:“该签!该签!我等立刻就签!有董司徒、崔司空在前领衔签署上奏,司马大将军这事儿必能马到功成、指日可就!”说着,他又轻轻推了一下高柔:“高廷尉,今天以官秩高低为序,崔司空签了之后就该轮到您接上了……”
今天在座的都是司马氏的故交好友,大家对司马懿上位之事一拍即合,高柔搓了搓手,脸上笑意一现:“董司徒、崔司空和本座今天倒是可以在这里签名联署,只不过到下边各郡、各曹的串联事宜,却得辛苦王肃大人和何君你了……”何曾把头点个不停:“晚辈资浅年轻,自当为在座诸公效犬马之劳。尚书台、御史台、中书省等各大府曹那边,晚辈事先早都联系好了——只要你们把名字一签完,晚辈连夜赶去让他们联署。”
以司马氏目前在朝廷中的势力,除了大多数的大臣支持他之外,少部分不太支持的大臣最多是不发表意见,若说敢于明确反对的,肯定是极其个别打算自找死路的人。这时,司马芝却微微皱皱眉头:“各位大人,据我所知:大司农桓范、度支尚书卫臻、谏议大夫蒋济等几位宿望老臣的态度都还不甚明朗……咱们今天签了之后,也须得好好和他们沟通一下。”
司马懿的这次加礼,其实就是宣告曹魏政权的和平移交,因为有当年曹操的先例在此,大家对此心知肚明。“这个倒没什么。其实蒋济那边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他可能会反对别人晋相加礼,但是对司马大将军却应该能‘放行’。毕竟,对司马大将军的丰功伟绩,他素来也是赞不绝口的。”王肃拈了拈自己颌下的胡须,眯着一对圆活闪光的小眼睛,慢慢地说道,“只怕桓范和卫臻两人那里有些棘手……卫臻这个人一向在朝中不偏不倚、介然独立,从来没买过谁的账,我也不好和他说话。至于桓范嘛,最是喜欢与人执拗的,难保他知道了之后不会折腾个什么事儿出来呐。”
既然是大家民主表决,其实不应该最终是百分之百赞成,若是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最好是百分之九十赞成,百分之七弃权,百分之三反对,那么看起来至少比较有代表性。“有这么多公卿大夫、方镇要员联名齐上推戴表,就缺了两三个人的名字,也没什么的。”董昭低垂着双眼,仿佛直盯着自己膝上盖着的棉被在说话一样,“当年本座劝进太祖武皇帝晋公加礼之时,表章上联署姓名的比这一次还少得多了,也没见那事儿后来生了多大的波折。”
司马芝伸出手指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这段时间来,他也在为推戴司马懿晋相加礼一事而奔走联络。不过,闯到了今天这个关头,司马芝的心底却莫名其妙地泛起了一丝隐隐的不祥之感,但一时又说不清这份感觉来自何处,此刻也只得揣在心里“走一步,瞧一步”了。
33 一个时代的终结——三国进入下一个阶段到了曹魏嘉平三年的秋八月,年已七十的司马懿终于染病了,而且渐渐沉重。司马懿一直是三国时期的健康长寿典范,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身体好,活得长。在这些方面胜过了所有同时代的人,但人总是要死的,现在感觉自己不行了,乃唤二子至榻前嘱曰:“我辅佐大魏许多年了,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大家都认为我心怀篡逆,让我深深地害怕,我死之后,你们二人要善理国政。慎之!慎之!”说完后,司马懿就死了。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二人将此事申奏给了魏主曹芳,曹芳以国葬的厚礼操办司马懿的丧事;司马师被封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司马昭被封为骠骑上将军。
过不了几年,吴主孙权的身体也开始不行了,孙权说起来是与曹操和刘备同一时代的人,只是比曹操和刘备年纪小多了,所以曹操与刘备早就死了多年,连曹操儿子都死了,刘备的接班人诸葛亮也死了,现在才轮到孙权的健康出了问题。孙权的病拖到第二年的四月,病势日渐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说完就去世了,孙权称帝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孙权去世后,太傅诸葛恪立孙亮为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兴;谥孙权为大皇帝,葬之于蒋陵。
曹魏埋伏在江东的内线将东吴的消息通报给了司马师,司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