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正说司马家-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多万,到了晋朝成立后,人口锐减为一千万左右,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些难民无法统计。在封建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那时候全国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荒芜,官僚士族固然占据了许多的土地,但是没人耕种,也只有少数人口密集的地方经济才繁荣。
中国自隋唐以后开始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最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它的优点是能广收天下英才,给每个普通人以公平的上升通道,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在科举制度之前,在魏晋时期,国家选贤采用的是孝廉制度,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当官,首先要获得乡里的推荐,同乡的熟人都觉得此人孝顺廉洁,是个人才,于是就推荐他获得做官的资格。这里说的仅仅是做官的资格,朝廷每年会给每个乡里发放一定数量的资格,乡里的官员们将本地的优秀人才推荐上来获得资格,然后再由朝廷择优录用。
这种选才办法很快就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由各级官员推荐人才,由于官员都有私心,推荐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友;二是由于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客观上导致了全国人口的大流动,所谓本乡熟人之间的推荐就越来越难了,大家都是从各地汇聚过来的,相互不太认识,这样官员推荐自己亲戚的情况更为严重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到了曹丕这里,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发明了一项新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把候选官员的品级分为九等,然后在每一个郡县设置中正官负责从家世、道德、能力三方面鉴定人才,一个人有了品级,被内定入围后,再经过司徒府复核,交给吏部作为选拔官员之用。
而这个制度当初也为司马家族聚集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司马家族尽可能多地掌握了这个中正的权力,有了这个选拔干部的权力,就能将属于自己阵营的人才推荐上去担任官职,直到全国各地的官员都有自己的人。
人总是有私心的,任何好的制度到最后一定会被玩坏,九品中正制也不例外,到了后来,品德与能力完全不管了,选谁不选谁,完全看家世。因为有资格选人的人就是豪门士族,他们所选的必然是自己的亲戚。平民百姓的后代,你再有能力和品德,这辈子当县令就顶天了。至于国家高层的游戏,是属于高层家族玩的游戏。

第二章 全面改革

战争结束抓经济,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善于创新,但事实证明还真不如将成功的古法改良后用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12 土地改革增税收
晋朝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国家的官地,另一种是属于官僚豪强的私地。全国有那么多被分封的王公贵族,那么多因功封侯的将领,几乎每个有权势的官员都能获得私地,而且还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私地面积,蚕食国有土地。国家税收来源于国有土地,私地不用交税,这样下去造成的局面是国有土地越来越少,国家税收也跟着减少。司马炎也看到了此中的弊病,他很想解决国家的土地问题。
搞土地改革就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阶层。很多大家族都是为晋朝打江山的功臣,晋朝还需要他们帮着维护国内的统治,朝廷不太敢得罪这些权贵。政府只能把所有未经登记的,失去主人的土地再次登记起来,将被豪强地主无理由强占的土地收一些回来,东拼西凑整理出一部分土地交给由国家雇佣的农民去耕种,希望能增加一些国家税收。同时司马炎规定了各个级别的贵族官僚所能拥有佃户的最高数量。因为在那时候,人口就是生产力,土地相对较多,但能去耕种的人少,政府也在与豪强地主们抢佃户。
为了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司马炎还搞了一个前任各朝代皇帝都不敢搞的事情,那就是裁军。他发现军费占据了全国总收入一半以上的份额,最高的时候竟达到七成之多,实在有点吃不消。司马炎心想,反正现在连东吴都被消灭了,天下太平,实在没必要养着那么多军队,不如裁军吧。让士兵们解甲归田,不但充实了劳动力的问题,而且节省下大把军费,最重要的是大大减轻了军队对皇权的威胁,免得某些将领拥兵自重。
这个想法固然是很好,但司马炎做事容易走过头,他一下子把全国的士兵人数从120万减到了40万。从短期内来看,这节省了大量的军费,而且增加了许多的劳动力,真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但是很多有识之士都站出来反对,说我们偌大一个国家,南北边境都不敢说再无战患,可若只保留这么点兵力,万一哪里出点什么事,只怕驻守当地的兵力会大大的不够。
13 选妃闹剧面面观
大臣们的这些建议,司马炎根本不听,他觉得自己的设想是完全合理的,现在天下太平了,他要彻底享受人生。享受人生的第一步,当然是要选妃了。选多少个呢?司马炎做事一向大手笔,太少了显得寒碜,要不先来五千个试试?他老婆,也就是杨皇后听说后大惊,心想我这老公胃口也太大了,不过他毕竟是皇帝,说要选妃,拦估计是拦不住,但真要选进那么多的美女来,我的地位眼见不保。于是杨皇后心生一计,干脆毛遂自荐为夫君选妃。既然皇后表示要亲自抓这件事,大家也没意见。朝廷下令全国各郡县暂停婚姻登记工作,各地组织部门一律将16—20岁的少女层层选拔上来,最后由杨皇后亲自选妃。
杨皇后的选妃标准其实很简单,漂亮贤惠的一律不能要,她特意嘱咐各级选妃机构,尽量以黑丑为衡量标准,把那些不入流的女子都选上来,这样虽然人数是凑够了五千名,但整个后宫最漂亮的还只有杨皇后自己。
司马炎平时忙于国家大事,当皇帝什么都要管,每天批折子都能把人批趴下,对于选妃的事情就没太多过问。等杨皇后选完之后,司马炎过来一看,心想我们大晋朝这女子的水准怎么还不如人家蛮夷之国?不过既然选都选了,就将就着用吧,反正也没特别看得顺眼的,每天找谁陪侍都差不多,干脆就采用碰运气的方法。司马炎每晚在后宫里乘着一辆羊车,任由羊随便拉着走,走到哪里羊停下来了,司马炎就在离得最近的后妃处安歇。
后宫里的五千妃子,平时没事情可做,除了等皇帝临幸外,就只有寂寞无聊。有些妃子聪明,看到皇帝靠羊的停留来选临幸人选,于是就在自己的宫舍门口种植羊最爱吃的草料,羊路过时看到有草料,就停下来吃,皇帝就能临幸自己了。由于杨皇后所选的妃子实在不能让司马炎满意,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地继续选妃,直到选满了一万个妃子为止。可以说司马炎在后宫那是绝对的万人迷。
14 名士风流皇位如梦
在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具体人物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他们是当时建安文学的代表,但在政治上各有倾向,有些人倾向于曹魏一边,另一些人倾向于司马氏一边,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愿意接近权力核心,宁可放荡山林,钻研黄老玄学,不问世事。这其中山涛的身份比较特殊,他的姑奶奶是司马懿的丈母娘,他是司马师与司马昭的表弟,是司马炎的表叔。有了这层关系,在晋朝谋个高官当当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竹林七贤当中,嵇康是精神领袖,他曾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官至曹魏的中散大夫。后因得罪钟会,被其诬陷,司马昭下令将他处死,年仅三十九岁。行刑那天,三千太学生为他求情,嵇康劝告他们以国家为重,并随后向监斩官要了一把琴,弹奏一曲,大风起处,旋律缓缓飘散,时而低沉,时而悲壮,众人掩面而泣,连监斩官都于心不忍。这首曲子名曰《广陵散》。嵇康道:“袁孝尼曾希望向我学习《广陵散》,我没有教授于他,今天《广陵散》要失传了。”
一个人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炎渐渐贪图享乐,进取之心丧失殆尽,甚至把朝政交由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打理,三人时称“三杨”。
司马炎一旦开始了休闲享乐的生活,就必然逐步往男女之欢的方向滑过去。后宫有那么多的妃子,要想一个个体验是很花时间的。既然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后宫里,那么对于处理国家政务就不太有精力了,只得依靠自己的亲信帮助执政。而亲信里面最亲的不外乎就是外戚,因为那是皇后的娘家人啊,当然就是替代皇帝执政的首要人选了。杨骏是老杨皇后杨艳的兄弟、新杨皇后杨芷的父亲,也算是司马炎老丈人,虽然为人十分草包,但靠着女儿的关系,司马炎对他特别宠信。他既然有权有势,就必然作威作福。
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父辈原来一直给他的期望是能够被立为世子,以后还有机会当皇帝。结果命运不济,转来转去总是没当成接班人,司马攸心里老大的不爽。好在他与哥哥司马炎的关系一直不错,哥哥待人接物心胸也足够宽广,当上皇帝后并没有难为他,而且封他为齐王,让他拥有全国最好的一块领地。但他和哥哥比起来,心胸是狭窄了些,不但不感激,反而很不满,始终拒绝去自己的封地上任,一直留在京城。司马炎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心想既然是自己的弟弟,也就随他去。因为他知道弟弟毕竟是个文人,搞搞文学可以,起兵造反一定不会,对皇权没有威胁。而且司马炎从小也喜欢这个弟弟,曾经甚至想过,一旦自己有什么意外,只要弟弟还健在,就把皇位传给他。
问题在于司马攸这个人太过于正直,眼里不掺沙子,对官场上的很多灰色地带看不顺眼。朝廷中的许多权臣对他都极为忌惮,害怕他一旦执政,大家都没好日子过,于是纷纷起来反对他,说他的坏话,找各种理由劝说司马炎让弟弟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尤其是司马炎身边的亲信荀勖对司马攸最有意见,不断向皇上进谗言。司马炎的老毛病就是耳根子软,听大家总是那么提建议,于是就同意下命令让司马攸回到他的封地上去。司马攸对大哥的这道命令非常不满,找各种理由就是不肯去封地,而且司马攸的确心中有着诸多的不如意,就算被封为齐王,照样得了抑郁症。找太医去给他治,太医也束手无策,心病难治啊。最后司马攸竟然年纪轻轻就抑郁而终,搞得大哥司马炎很是内疚,竟然杀了御医泄愤。
15 享乐与斗富是主旋律
晋朝接下去的许多年都是风调雨顺,太平安康,司马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生活上也不再节俭,对处理政务的热情大大减退,对后宫嫔妃的兴趣却越来越高,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后宫里。俗话说:“上行下效”,皇帝都这么干,其他人可想而知了,大家都学着皇帝的样子尽情享乐。
那些外戚和官二代们更是游手好闲,讲究吃喝玩乐,一派盛世景象。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就是王恺和石崇,王恺是司马炎的舅父,那也算是皇亲国戚,背靠着皇帝,搞点钱是轻而易举。石崇是开国元勋石苞的儿子,石苞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就是石崇。石苞当过大司马、乐陵郡公,掌管军队,有权有势,因此他儿子的背景基础是扎实的。
石崇长大后当过荆州刺史,相当于湖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湖北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全国各地的贸易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